人的呼吸方式有兩種:一是腹式呼吸,二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主要著力部位在腹部,先是橫膈膜下降,腹壁外脹造成胸磨護"大,外界空氣便壓入肺內而完成吸氣。腹壁松回原位,橫膈膜地回升,於是肺內貯氣便被壓出體外而完成呼氣。
這種呼吸,從外表上看,腹壁起伏活動的幅度較大,胸部的活動幅度則較小。胸式呼吸則正好相反,其主要著力部位在胸部,先是胸肋向外向上擴張,同時兩肩也向上抬升以幫助胸廓擴張,外界空氣便壓入肺體而完成吸氣。胸肋復還原位,雙肩也下沉,使胸廓縮小,肺內貯氣便排出體外而完成呼氣。這種呼吸,從表面上看,胸部和兩肩起伏幅度較大而腹部活動較小,橫膈膜上下的幅度亦較小。
腹式呼吸是人的先天本能。人在兒童時代都是有腹式呼吸的,但成年人,包括一些青少年,則由於後天的種種原因,主要是習慣性胸部緊張的原因,腹壁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不便活動,才不得已而養成胸式呼吸的習慣。老年人就更是如此了。當情緒緊張,如受到驚嚇、憤怒時,胸式呼吸以至短促嘴氣的情狀特別明顯。然而胸式呼吸的人在熟睡之際,腹壁緊張得到解除之後,還是有腹式呼吸的。
太極拳要求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是腹部運動和著力。
腹部是「丹田」所在,因此又被一些拳家稱為「丹田行氣」。腹式呼吸較胸式呼吸無論在保健上還是在運動方面,均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第一、腹式呼吸,橫膈膜上下運動的幅度較大,腸胃便可以經常受到一定的壓力和摩擦,增強了蠕動,有益於消化功能的促進;
第二、營腹式呼吸的前提是腹部要經常保持鬆弛,這就為放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胸式呼吸則相反,它是在腹部緊張的狀態下進行呼吸的,這本身就違背了放鬆的原則;
第三、腹式呼吸時,由於腹壁鬆弛,腸、胃等臟器自然下垂,使人體重心下移,故坐立行走格外穩定、自然、舒適。而胸式呼吸則由於胸部和雙肩起伏波動大,動搖身軀,重心亦有上拾之勢,不利於穩定。
太極拳要求呼吸通過鍛鍊逐步地、儘可能地加深,做到深、慢、柔、勻。因為太極拳是採取慢速度進行運動的,隨著功夫的加深,速度越慢、運動量也越大,需要作深、慢、柔、勾的呼吸與之配合。此外,深、慢、柔、勻的呼吸,對於擴大肺活量和增強腸、胃等的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
自然腹式呼吸,是太極拳的基本呼吸法,在練拳時,它必須在意識的統率下,隨著意識在體內巡察的節奏,做到深、慢、柔、勻。而在行功,即「太極」的鍛鍊中,對呼吸則有更高、更精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