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閩南文化節·閩南文化在世界{2}
「石條油麵磚,石珠石柱雁子磚,瓦壁瓦筒六角磚,六角磚下好花園。」在閩南語啟蒙讀物《千金譜》中,這一段文字講的就是咱閩南的紅磚厝。
在閩南文化中,閩南建築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和獨特價值。閩南古建築是閩南人智慧的結晶,其建築工藝更是隨著晉江人的足跡,流傳到了海峽對岸的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區。
在本期「關注世界閩南文化節·閩南文化在世界」系列報導中,記者將帶您一起品味閩南的建築文化。
本報記者_莊詩瑩董瑞婷陳巧玲實習生_柯明嬌文圖
臺灣鹿港龍山寺
原是克隆版
不久前,晉江安海鎮的龍山寺升格為「國保」單位。而淺淺海峽的對岸,臺灣鹿港龍山寺則是臺灣地區的一級文物。
2004年,晉江市博物館館長吳金鵬就因一場學術研究會,到過鹿港龍山寺參觀。鹿港龍山寺主要殿閣,均採用閩南石料修築。全寺建築雄偉壯觀,共分成四進,與晉江安海龍山寺的規制格局相仿。「我們參觀的時候,正好碰上鹿港龍山寺修繕。寺廟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不少建築材料註明來自泉州的一家商號。」吳金鵬說,晉臺兩地都流傳著:鹿港龍山寺是安海龍山寺的建造圖紙流傳過去,特地又請了泉州的建築師傅,從泉州購買了建築材料,在鹿港建設的。由此看來,很是可信。
對於此事,《晉江市志》也有相關記載:鹿港龍山寺是明永曆七年(1653)年,由晉江龍山寺僧肇善禪師創建。寺門一對石獅是聘請泉州著名的石雕匠師雕刻的。廟宇整體建築式樣,都效仿晉江安海龍山寺。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更有不少移居臺灣的晉江鄉親在臺灣寶島上創建龍山寺,以表達對故鄉的懷念,龍山寺香火也迅速分傳臺灣及東南亞。
對於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多年的吳金鵬,其印象最深刻的是臺灣對文物的保護理念。「一般文物維修原則是『修舊如舊』,意思是修復文物的原貌。」吳金鵬說,像鹿港龍山寺在修繕過程中,則追求恢復古建築最早的形制。可以說,現在鹿港龍山寺保留的建築形制,比安海龍山寺還原汁原味。
閩南大厝紅遍馬尼拉
其實,除了臺灣外,不少閩南人移居海外時,也將閩南建築文化帶往自己的僑居地。日前,在泉州博物館新拉開帷幕的閩南文化展示中心,記者就看到了這麼一些珍貴的照片。其中,有一張就是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一座閩南紅磚大厝。據了解,閩南人移居菲律賓時,也將閩南的特色建築文化傳播至菲島各市。馬尼拉當地至今仍有許多閩南紅磚建築,作為宗祠和廟宇合一的建築,他們的主要功能是敬神祭祖、舉行婚喪禮儀和接待賓客。
除了菲律賓,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閩南建築的「身影」。如位於馬來西亞檳城的一座「龍山堂」,創立1835年,該建築的一磚一瓦皆取自閩南地區。閩南建築不僅承載著閩南在外的華僑華人對家鄉的眷戀,同時也是他們與家鄉維繫的橋梁。
不少旅外的華僑致富後,也會回鄉建造閩南大厝。僅晉江青陽市區的五店市傳統街區,就有不少華僑出資建造的精美紅磚大厝。其中莊傑線宅,又稱柳青新宅,就是旅菲華僑莊傑線於1935年所建。「民國時期的閩南古大厝著重於門路的雕飾,從莊傑線宅也可以看到這一點。」晉江市地方史專家粘良圖說,莊傑線宅建築門路上方有一座抬梁式木構架,稱為牌樓,既起連結的作用,又有裝飾的作用,其間疊鬥連栱,雕飾繁複,疊鬥雕作牡丹,吊筒雕成花卉、花籃,連栱上雕刻出戲文,雀替上雕出鳳凰、牡丹,寄寓富貴吉祥的願望,可以說細節成就了莊傑線宅的古典之美。
中西合璧
閩南建築代代傳
要麼是花費巨資將閩南的建築材料,千裡迢迢運往海外;要麼是將畢生的存款寄回家鄉,即使自己不再回來,也要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精緻細膩的閩南大厝。是怎樣的原因,令閩南人在移民和再移民的歷史過程中,都念念不忘家鄉的「紅磚古厝」呢?對此,吳金鵬認為:「閩南建築是閩南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一種重要的閩南文化,無論何時,都堅持祖籍地的建築文化,可以看出這是在外華僑華人從骨子裡,對閩南文化的認同。尤其難得的是這種文化的認同感,在世世代代中得到了傳承。」
據《晉江市志》記載,臺灣房屋住宅,基本和晉江相同。土木匠亦都為泉州人。如今,金門就依然保存著不少閩南建築的聚落。
因客觀條件所限,海外的一些閩南鄉親,在國外除了個別宗祠寺廟仿建祖籍地的建築形制外,一般是部分吸取借鑑閩南建築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在外的華僑華人他們也將外域的文化帶入了閩南,為閩南建築注入了新的內涵。「番仔樓」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小洋樓,既是華僑榮歸故裡的標誌,也是他們希望得到家鄉的一種認可。比如晉江青陽的港胞蘇孫江宅———涴然別墅。這一座磚混二層小洋樓,建造於1957年,雖為新加坡工程師陳水鮑設計,但也不失中西合璧的本色。
「白石牆裙,紅磚牆體,前後有陽臺突出,屋頂蓋水泥勾瓦。」粘良圖說,該洋樓的建築改變傳統大厝左右對稱布局,無明確的頂廳,以十字廊聯接兩側房間,東面有突出的六角形小廳,衛生間等輔助用房則建在西側。但這座小洋樓也包含不少閩南建築元素。如一樓大門黑石門匾上刻:「武公衍派」,兩邊還刻有詩句:「屬國高風衍,梅山瑞靄融,地靈鍾間氣,奕世毓人龍。」門聯鐫:「涴澤長流晶麗美;然心建業蔚璋英。」聯中巧妙地嵌入蘇氏夫婦的名字。門匾門聯無不包含著追宗念祖,不忘根本,訓育後人謹守傳統道德,熱愛家鄉,和諧環境的意蘊。
網友評論: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
如果你對網站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到交流平臺反饋 【我要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