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微大田資訊,小編聯繫:17895989798
福建大田·石牌老厝村,老厝讀老cuo,而大家習慣卻說成老cu,毫無違和感,其實老厝人民也是這麼說的。大家也習慣在石牌高速出口進出大田,習慣在石牌大口大口啃大骨頭,似乎大家以為石牌便是石牌。非也,你熟悉的地方其實很多真的是石牌的老厝,而不是石牌的石牌。
延伸閱讀:正月十五,大田板凳龍出遊城郊鬧元宵!
大田春節餘味—石牌老厝板凳龍
就連我們當中的小小編對老厝的印象也僅僅停留在:上高速必經,迎龍很熱鬧……除此,沒有更多的了解。請跟隨我這大小編,一起逛逛老厝村。
據史料查證,老厝村有上洋、老厝坪、下洋、張坑等自然村,村名的由來取老厝坪自然村名的老厝二字。老人們說,古時村裡應該有一座很出名的老厝,可惜只是猜測,目前能成古董的房子都沒有幾座。以高速路出口為標,出口正對面的地方為老厝坪,聽說當年只有幾座房子,現在滿滿的一條骨頭美食街;河的上遊為上洋,有美食城、駕考場等;河的下遊為下洋,人口應為最多;和石牌村交集在一起的三角坂,早期開發時蓋山、馬山等外村的人遷居這裡較多;還有張坑……
►本文圖片約100張
►閱讀時間約8-15分鐘
►圖文丨星雲 王西坑
大田高速路口。大田接上快速通道的門戶——就在老厝!
公交站,就設在高速出口的公交站點,真是方便了很多。
石牌天然溫泉城。曾經熱鬧非凡的溫泉城,很多人去泡過,傳聞過很多故事,小編慕名已久,就是沒有進去過,對室內溫泉泡澡充面著各種幻想。聽說現在泡澡很便宜。小編去過的是上坡河邊的免費溫泉——泡腳、看美女,或者被老阿姨看!
老厝陳氏祖祠,春節迎龍從這裡接龍!對於老厝的陳家,陳氏大祖祠在寬田,二祖祠便是這個。還有,老厝村民不止姓陳,有姓魏、姓蘇等。
春節之看迎龍·獅龍爭霸。聽說這裡菩薩生日的時候也有活動,有演大戲,挺熱鬧,小編無緣見識過。
那山叫走馬崎,翻過山那邊應該是上坡吧,這高樓是正在新建的美食城。
永興達駕考場。讓多少想考駕照的大田人期待過……現在已經投入使用。(圖片來源:大田TV)
大骨頭美食街。讓人垂涎欲滴、大快朵頤、大手大口吃肉的一條街,從老厝一至延伸至石牌。(圖片來源:大田旅遊)
小編算是個老石牌人,對於張坑的印象是它姓蘇,所以很自然就把它踢出老厝村之外。其實小編錯了,張坑也有姓陳的,張坑這坑有點大。相信有人和小編一樣以為張坑是行政村。
當地人常說的「三級站」(全稱是坑口三級站),就位於張坑。當年電站辦公區不錯的,很多人特意跑來玩。
兩排的樹蔭,見證著水電站從無到有、從國營到改制為私營的歷史。沿著這條路一直上去,可通往石牌蓋山村。
從這兒上去便是以前的辦公樓,樓梯上蓋著一層薄薄的青苔,似乎少有人走。
二十年前,小編帶著一群人就是從這幾條大水管,一步一步往上爬,一路爬去蓋山的。時間真快呀,大家都成家生子無緣再續前緣了,這條大鐵管便路也密封不讓外人行走了。
曾經,小編有幸在裡面吃過便飯,那時我未娶,(⊙o⊙)…,不知道你嫁了沒有?或者你未出生……
討厭,每次出門遇到狗!嚴重阻礙小編深入探討人生。後面曾經到過的地方都不敢進去……
按:小編一度認為,當時的廠房整體設計是不錯的,有辦公區、有生產區,有運動區、有生活區、有臺階、有假山、有噴泉、還要雕塑……比如巖城水泥廠、大田氨廠,上礦……。但是現在,這裡完全違背了當初的設計,沒有了辦公生產的環境美感,只剩赤裸裸的實用主義,工人一下班是否就急著回家?而不像以前那樣呼朋喚友來參觀!
隨意曬在橋上的筍乾、菜乾。對於城區而言,菜在這裡可以盡情的炫耀!
從坑口水庫下來的河,生態保護的還可以。有很多人周末在河邊嬉戲,或者野炊!
在大田有高速路之前,這條路原來是非常繁忙的,加水站,飯店沿路而設。
農民也是實用主義者。距離遠的菜地很多已經荒廢,但是屋前屋後近的地方,將地用到極致。
沿三級站的省道對面往上走,只能走路,連摩託車都不能通行。
這座房子的主人挺有想法的,站在他家前面,除了路小條以外,其他極具舒適感。屋邊的藍鐵皮應該是遮雨用的。
這座房子的屋後,有棵楊梅樹,已開始結果了,淡淡地聞到一股楊梅青澀的味道。
這座房子的主人將房子收拾得很清楚,很乾淨。老大爺熱情地給我們指路,老阿姥有一句沒一句跟我們聊著,最終我也沒有獲取到信息。
兒子對村裡的這條小路非常不滿意,嚴重影響家庭的生活質量。說完留給我們的是惆悵的身影。
獨居的老人。沒有聽清他的話,只知道他現在一個人在這生活。對我們拿著照相機的人既好奇又警惕。
最應該警惕的還是我,明知道這囂張的黑狗有 拴住,小編還是止步。
路上遇一挑柴火的奶奶,看樣子她比我想像的硬朗,一個箭步便沿著田埂往下走,小編自愧不如。
這個半山腰,一共就三座房子,這戶人家沒人在家,這隻雞便是此時唯一的主人了。
閒置的木頭房子,堆滿了雜物,說不定藏著古董,沒人住的房子總是舊得快!
靠近城關的民居,往往是因為年輕的主人住進了城區或者住進新建的房子,老房子淪落為圈養雞鴨的場所,這些雞鴨待遇越來越高了!
用三輪車拉筍的老人。他說,今年的筍很多,說的跟小編的媽媽一樣。農民就是操心,莊稼豐收了不值錢,絕產了,全家都慘!
新德堂,驚訝地發現厝堂居然和小編老家一樣。看建築的風格,猜測這房子應該是八九十年代生活相對富裕的人家所建。
還記得那年你芳華的樣子,如今卻破敗耷拉。時代不再需要你了,你又為何又久久地矗立,而何處是你的歸途?
石獅子鎮住了平安,卻沒有鎮住繁榮的過去。大田的老幹部們,你們是否還記得,曾經入股的事?
小編的父輩曾是這裡的生產工人,至今我都還心酸父親下班回家時滿身水泥灰和辛苦的樣子。我的父親,少有言語,從不說累,但小編知道為了生計、為了我能上學……
歷經歲月的洗禮,廠內如今陳汙垢面,似那枯槁的老人。
雖已雜草叢生,廠房還依然屹立。它告訴歷史,它曾經擁有過輝煌。
廠房壁上留下千奇百怪的粉層圖案,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幅幅國畫。
正在重新裝修的廁所。聽說水泥廠將要拆除,不知道真否?小編留下的也許是它最後的影子。
裝車車間,曾經一度認為這裡的工人最辛苦,水泥粉滿天飛。水泥粉和著汗水,讓那些工人留在不可磨滅的粗糙皮膚。
流水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你我,或許這裡即將拆除。再一次相遇的時候,你將會是什麼樣子?
祝君一路順,原來是多好的言語,現在就像門後一棵老樹,葉枯枝斷。
不適應社會發展的終究被歷史的腳步淘汰,這裡水泥廠社會無情拋棄,而它的對面卻充滿了新生:老厝村「鐵籽坂」安置地施工現場。該項目建設300套套房,主要安置謝洋鄉坑口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內222戶村民。
樓盤位於老厝村過境公路旁,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仙峰溫泉城。小編感覺如果生活在這裡既有都市桃花源的隱逸,又有農村生活原味的酸澀。爛尾了的它,是否會迎來春天?
是設計師的眼光獨到還是常人無法欣賞?包括小編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這屋頂的形狀設計得太難看。
▼▼這座橋連接著石牌村到仙峰溫泉城,橋面基礎已好,那麼現在這樣也是算爛尾了嗎?
老厝村過境公路旁,有這樣一座橋,當地人管叫它「天橋」。順著河往下,是通到「世外桃源」(原火電廠往裡)。為什麼要提天橋呢?就像我誤認張坑不屬於老厝村一樣,我也誤認這裡的天橋屬於老厝村,據當地人談起,這裡估計屬於石牌村。
這座橋,主要功能不是通行,而是水渠。橋面下便是引水渠道,看下圖▼▼
橋面,有青苔,除了維護人員平時這裡不會有人走。欄杆有破損,就像標識牌寫的一樣,「水深危險」、「注意安全」。
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交通,大田縣城的高速口設於老厝村,這裡是大田往閩南、三明兩小時經濟圈的交通起點。
編後語:
老厝雖老,
請活成大田門戶的樣子!
老厝村位於石牌集鎮,東南與馬山村接壤,西鄰上坡,北連石牌,省道306線和城區過境公路貫穿全村,是泉三高速公路大田互通口所在地。快捷便利的現代交通、聞名全省的農家美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讓老厝村具有大力發展品牌生態旅遊的條件。老厝村地下溫泉資源豐富,日出水量2000噸以上,溫度在58-60℃。根據地熱水樣分析檢測結果,該地熱水屬重碳酸鈉型,諸多元素已達醫療礦水標準。
每一張照片都有故事,每一個鏡頭都在凝視歷史。掌中大田用鏡頭表述多彩大田!
圖文丨星雲 王西坑
點「閱讀原文」,找工作、找房子、找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