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大田微信號:wdt0598(長按複製添加)
1949年
10月1日 城關舉行盛大集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2月24日 盧有悅、盧振唐率匪徒先後襲擊京仙(今京口)和仁美(今湖美)地方治安維持會,搶走槍枝17支,仁美鄉地方治安維持會主席和1名幹部被殺害。
1950年
2月 大田縣人民政府成立,並重建中共大田縣委員會,首任縣長蔣榮德,書記張保生。
3月22日 召開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出席代表128名,特邀代表2名,會期5天。蔣榮德作《一個多月來接管工作》報告,選舉產生常務委員會,常委13人,主席張保生。
3月 成立縣剿匪委員會。
4月 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在縣設辦事處。
成立縣農民協會。
5月16日 縣工商聯合會籌委會成立。
6月27日 郭選青、鄭道南股匪300多名,襲擊第四區公所(廣平),所內幹部堅持戰鬥,28日凌晨縣剿匪部隊增援擊退匪徒,區幹部、通訊員各1名犧牲。
6月 馬來西亞華僑盧永昭、盧永洪參加當地反對英殖民主義活動,被當局關押後驅逐,回縣後,隨願安置。
7月25日 第二屆縣農代會開幕,會期3天。會議中心為反霸減租,支援前線,廢除保甲制,建立新政權。
8月17日 縣警備大隊駐早興第二連,在早興大成圩附近遭匪徒伏擊,連長及戰士等19名犧牲,被搶機槍2挺、長短槍17支。
8月 德化縣濟屏鄉(現屏山、吳山、濟陽等3鄉)劃歸大田縣屬。
10月 縣建立人民文化館。翌年10月改稱縣文化館。
11月12日 晨,第七區公所遭蘇玉英股匪襲擊,區幹部和戰士8人犧牲,損失長短槍19支,子彈190發。
12月22日 建立大田縣人民武裝部,為地方建制。1952年7月為解放軍建制。
1951年
1月12日 三保(今建設)農會主任鄭友三慘遭匪首高飛龍、特務葉阿旺殺害。
1月18日 大田警備大隊指戰員協同漳平縣軍民圍剿厚德曾文光股匪,首次用迫擊炮炸匪窩,全殲該股匪。在戰鬥中,副連長鄭啟板、高超堯及武陵鄉農會主任林欣轉等9人(其中永春縣大隊2人)英勇犧牲。
1月 下旬,全縣開展土地改革,年底基本結束。在全縣沒收和徵收土地13.32萬畝,分給無地少地的貧農、僱農、佃中農,地主同樣分到一份土地,以自食其力。
2月 建立大田縣收音站。
3月31日 匪首蘇玉英及匪徒1名在六區泮林(今濟陽)圍林安村坑尾被民兵擊斃。
4月5日 縣長蔣榮德署名發布《嚴禁菸毒》通令。
4月6日 匪大隊長高攀龍、中隊長陳鳴鳳、特務林冠榮在建設鄉大同村被民兵活捉,高畏罪自殺。8日,匪司令郭選青和匪大隊長郭間登、支隊長陳鳴皋等亦先後被生擒。
4月 縣總工會成立。
5月1日 在屏山設第六區公所。
7月18日 縣人民法院成立,各區分庭隨即成立。
7月 成立支前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民工改建大田至永安路段,1954年竣工通車。
11月16日 凌晨,萬湖鄉民兵在東埔一舉全殲臺灣空降特務,擊斃3人,活捉2人,並繳獲電臺、密碼等。民兵隊長詹華場在圍剿中犧牲,後被追認為烈士。
12月14日 縣首次召開農業勞動模範大會,出席勞模104名。
年內 全縣開展肅清匪特、鎮壓反革命的群眾運動。
1953年
2月6日 縣建立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縣長兼主任。
2月17日 下午2時,赤巖庵遭火災焚毀。
3月29日 夜,國民黨飛機在境內5個區14個鄉投放大量假人民幣。1955年3月9日和4月1日,再度竄入空投假幣。群眾拾到上交,有關部門採取措施,制止假幣流通。
3月 福塘鄉在全縣領先創辦「五一」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6月 縣工商聯籌委會召開首屆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69人,選舉產生首屆執委會和監委會,正式成立大田縣工商聯合會。
7月1日 零時,縣首次進行人口普查,全縣計有124615人,其中男66476人。
7月 全縣首次實行普選,選民直接選舉縣、鄉兩級人民代表。次年3月結束,選出鄉代表1681人,其中女代表298人;縣代表144人,其中女代表17人。
年內 人民銀行縣支行在上京創辦縣內第一個信用合作社。
1954年
1月 縣開始實行糧食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
3月31日 縣人民銀行清償民國時期銀行存匯款清理工作結束。
4月8日 首次在普選中選出人民陪審員,全縣120名。
4月18日 縣剿匪部隊在德化下閣臺山林中擊斃匪「閩中軍區反共遊擊縱隊司令」盧有悅。
5月27日至31日 連日暴雨,降雨量達136毫米。全縣8個區62個鄉受災,第二、三、五3個區最嚴重,衝毀水田1780畝,房舍21座,淹死一少女。
6月28日 在城關召開縣首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44名,到會136名,列席代表20人。會議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推選盧浩然、池衝、潘桂香(女)為出席省首屆人大代表。
7月 縣對工商業進行普查。次年,全縣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1月基本結束。
棉花、棉紗、棉布及其他棉製品開始實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
1955年
1月 縣首次舉辦春節文娛晚會,12個鄉158人參加表演。
12月至次年2月 廈門市僑務局安排兩批歸僑各9戶,到桃源區落戶;同時,省安排晉江專區一批青年會計到縣,支援山區建設。
年內 共青團縣委首次召開全縣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與會代表100多人。
1956年
1月 大田縣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並改名為福建省大田中學。
春 縣在福塘、石牌等鄉試辦11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5月28日 中共大田縣委在城關召開首次代表大會,歷時5天,出席代表156名,列席74名。劉悅作《1955年增產增收和1956年90%社員增加收入》的報告。大會選舉一屆委員21人,候補委員4人。選舉劉悅為書記,並選舉出席中共福建省一大代表6人。
6月 永安專員公署撤銷,大田縣隸屬晉江專員公署。
省第二十八、三十一電影小隊到縣,組成大田首支電影放映隊。
7月 中共大田縣委成立「五人領導小組」,全面開展審幹和肅反工作。
12月29日 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城關召開,會期4天,代表180人,其中女代表32人,列席代表78人。會議審議並通過政府《關於1956年工作總結和1957年工作計劃》的報告。並依《地方組織法》,縣人民政府改為縣人民委員會。選舉劉大興為縣長。
1957年
5月 中共大田縣委及基層黨委開展整風運動。
1958年
2月10日 梅廣(梅林—廣平)公路竣工,為境內首條城鄉公路。
縣公安局破獲張元魯為首的「中國同胞大陸軍」(又稱「中國農民黃思軍」)反革命集團。案犯367名,其中243名投案自新,首犯及骨幹依法判處死刑、死緩和有期徒刑。
3月 撤銷區建制為鄉建制,全縣設鄉30個。
5月15日 《大田報》創刊,8開2版。6月1日改為《大田人民》,4開4版。
6月5日 晚,湖美供銷社生產資料門市部倉庫易燃商品自燃爆炸。損失2萬餘元。
6月10日 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城關召開,代表187名,到會156名,其中女代表34名,列席代表16名。會期4天,聽取和審議政府、法院工作報告,並通過相應決議,選舉產生縣第三屆人民委員會、正副縣長和法院院長,並推選省二屆人大代表。池衝選為縣長。
6月 位於鳳山南麓的大田縣革命烈士陵園建成。烈士碑正面鐫刻1月13日朱德親筆題詞:「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7月15日至18日 全縣暴雨,衝毀房舍、橋梁和水利設施;耕地受災2萬畝,其中近千畝絕收,以廣平、奇韜、文江、建設和梅山滄州等地較為嚴重。
7月 陳進四出席全國首次普通話教學觀摩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會上大田縣吳山鄉獲國家教育部和全國推普委員會錦旗。月底,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第四期以《福建一個鄉的奇蹟》為題,報導吳山推普事跡。8月,省教育廳在縣召開福建省推廣普通話現場會。
晉江專署確定大田為鋼鐵基地,縣成立鋼鐵生產指揮部。晉江地區6縣3.8萬多名民工到縣參加大煉鋼鐵,同時建立鋼鐵基地醫院。
縣首座影劇院在東街建成,佔地960平方米,有1000個座位。
8月 城關、京口、早興、周田、石牌和小湖等6鄉的37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組成全縣第一個人民公社,名為東風人民公社。
創辦大田縣教師進修學校。
9月12日 破獲以廖炳輝為首的「中國大陸軍」反革命集團,案犯46名,被分別依法處理。
9月 創辦縣初級衛生學校。
10月 桃源、太華、衛星(廣平)、紅旗(文江)、屏山、紅專(湖美)、英雄(武陵)和愛國(梅山)等8個人民公社相繼建立,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鄉建制隨之取消。
11月 縣首座小(二)型水庫——上京上坪水庫建成,庫容26.53萬立方米。
秋 全國掃盲協會副會長吳玉章到縣指導掃盲工作。
在建設鄉興辦縣第二中學。
年內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葉飛到縣視察。
1959年
1月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愈之率領檢查團到縣檢查指導,讚賞大田的推普工作。
9月22日 縣成立特赦辦公室。11月19日在廣平水泥廠、東坂教養場和城關等3處召開特赦大會,當場宣布特赦13人。
秋 在桃源興辦縣第三中學。
年內 共青團中央授予大田縣營造千畝青年林先進縣稱號。
1960年
1月18日 桃源上坪大隊一小孩玩火,燒毀集體倉庫,損失存谷1.5萬多公斤。次月,紅星大隊一小孩玩火,釀成火災,燒死燒傷小孩各1人。
4月8日 桃源分水格石油廠工人蔡良珠燒飯不慎釀成火災,燒毀倉庫、房舍和38噸石油,4人受傷,經濟損失2.48萬元。
4月 武陵林幼桂(女)和廣平廖克本出席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國防部授予民兵積極分子稱號。
6月9日5時至次日 全縣遭受特大暴雨,降水量達266.8毫米。屏山公社為310毫米,均溪水位超警戒線1.4米。全縣因災死亡98人(龍門供銷社職工魏瑞燦及其家屬5人遇難),傷19人,房舍毀、塌963座,淹沒稻田1.87萬畝,橋梁衝毀213座,境內4條主幹線無法通車。德州糧點倉庫衝毀,糧食損失近10萬公斤。縣委和縣政府動員3萬多人投入搶險救災。搶救災民1023人,撥救濟款13萬元,銀行放貸10萬元,扶持災民重建家園。
年內 桃源公社興建全縣首座公社影劇院。
共青團省委授大田團縣委為共青團工作先進縣。
1961年
9月11日 22號颱風襲擊,境內57個大隊1.51萬畝稻田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糧食減產158萬公斤。
12月26日 縣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在新影院召開,會期4天。出席代表248人,其中女代表50人,列席代表33人,按常例聽取和審議各項報告;選舉人大常務委員,正、副縣長和法院院長。縣長王運轉。
年內 「四大疾病」(水腫、婦女經病、小孩萎縮、男人失陽)波及全縣,患者上萬人。省、地區派出醫療隊,協助縣衛生部門,深入各鄉全力搶救。縣撥出食油、大米、黃豆、麵粉、麥皮和細糠等物資供應患者,控制蔓延。
1962年
1月 中共大田縣委書記劉悅赴京參加中共中央七千人大會。
6月 一批沿海駐軍家屬遷入大田,縣建留守處於東□洋。1976年遷離。
12月 縣百貨商店火柴倉庫堆垛倒塌起火,652箱火柴付之一炬;泮林供銷社煤油桶觸火,燒毀商品並殃及鄰舍,損失上萬元。
年內 修建仙峰公路大橋,次年建成通車。
1963年
1月8日 中共大田縣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歷時5天,出席代表256名,列席126名。劉悅作《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增強團結,鼓足幹勁,鞏固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報告;選舉第二屆縣委委員21名、候補委員5名和出席中共福建省二大代表5名,劉悅再次當選為書記。
1月9日 晚7時,實驗小學校醫烤尿布釀成火災,文廟、校舍成為灰燼。消防隊員黃連習在救火中犧牲。
2月21日至5月31日 全縣百日無雨,受旱面積達10萬餘畝,中、高山區公社受旱面積佔播種面積60~80%,不少地方人、畜飲水均有困難。
3月 大田縣改屬三明地區專員公署。
11月24日 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城關召開,會期6天,代表232名,其中女代表61名;到會203名。期間,審議各項報告和舉行選舉事宜。劉大興再次當選為縣長。
1964年
7月1日 零時,進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52974人,其中男81434人。
8月27日 城區連續13小時暴雨,前街積水高出街面80公分;縣供銷社房屋倒塌,損失5.46萬元。
年內 擴建東街,從縣政府門口至交通局門口,路面寬12米,人行道3米,全長510米。
1965年
3月13日 省政法「四清」(清理帳目、倉庫、財物和工分)工作隊進駐縣政法機關。
5月13日 縣成立「四清」領導小組。
年內 縣委召開全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表彰大會。
1966年
4月4日 凌晨,東西、廣平兩公社遭受颱風、暴雨和冰雹災害,風力9~10級,雹大如雞蛋,損失嚴重,中共大田縣委副書記周克耶帶領幹部立即趕往災區組織搶救和安置災民。
5月21日 縣直機關開展「文化大革命」。6月下旬,中共大田縣委派工作組進駐大田一中、實驗小學和縣劇團等單位,開展「文化大革命」。
7月3日 中共大田縣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
8月初 縣建立「紅衛兵」接待站。下旬,各中學建立「紅衛兵」組織,走出校門進行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遊鬥和抄家。9月,部分「紅衛兵」和教師外出串聯。
11月 供銷社首次供應生活用煤,城區居民始以煤代薪。
1967年
1月31日 19個造反組織封閉中共大田縣委機關和監委辦公室。
2月19日至25日 「一三一」和「六六八一八」等造反組織,聯合召開萬人大會,輪番「批鬥」中共縣委書記和縣其他主要領導,黨政機關隨即癱瘓。
3月 縣人武部及駐軍介入地方支「左」,成立生產領導小組。
4月27日 以「一三一」造反組織為基礎建立「大田縣革命造反聯絡總部」(簡稱「大革聯」)。
7月3日 以「六六八一八」造反組織為基礎建立「新大田革命造反司令部」(簡稱「新總司」)。
8月 元沙水庫建成,為縣首座小(一)型水庫。
「大革聯」和「新總司」組織戰鬥隊,搶佔城區建築制高點,修築工事,搶槍枝彈藥和其它軍用物資。23日,福州地區「革造會」群眾到縣串聯。
9月1日 武陵建立「大田縣貧下中農革命造反司令部」(簡稱「貧總司」)。
1968年
5月25日 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公、檢、法」軍管組,對縣公安局、檢察院和法院實行軍事管制。
11月8日 建立大田縣革命委員會。
下旬 成立「三○辦公室」,「清理」階級隊伍,揪「叛徒」,不少老黨員、老領導和老幹部蒙冤受迫害。
1969年
1月 在「清隊」中謝洋公社發生一起所謂「中民軍」案件,社直機關和9個生產大隊的167名幹部和社員被列為「反革命分子」,並受酷刑,36人被吊打,20人致殘,6人慘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受迫害人員先後得到平反昭雪。
6月 國家冶金部副部長由省軍區朱紹清副司令陪同,到南坑、萬湖等礦山視察。
10月13日 泉州、福州等地知識青年2674人陸續到縣插隊勞動。
年內 湖美公社率先辦合作醫療站,建設公社實現隊隊辦合作醫療站,大隊始有醫療機構。
1970年
6月6日 大雨。洪災面積1.16萬畝。其中梅山7373畝,桃源2565畝。
9月 在縣政府大院西側打一深井,至1973年10月29日自來水廠建成,日供水量1000噸。
10月 經國務院批准,縣革委會豁免1961年前大辦鋼鐵、交通、水利和養豬場未還貸款和貧困戶餘欠貸款計17.01萬元。
年內 在縣內開展「一打三反」(打擊現行反革命、反貪汙、反盜竊、反投機倒把)運動。
年內 福州軍區皮定鈞司令員到縣視察。
1971年
2月16日 中共大田縣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在城關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會期3天;出席代表512名,列席代表103名,葛雲飛作報告;選舉中共大田縣委員會委員23名。葛雲飛當選為縣委書記。
7月24日 中(村)銘(溪)公路大田地段(銘溪—石馬□)竣工,經省有關部門驗收交付使用。
8月 三明地區革委會主任王健行在縣領導陪同下,步行至武陵、謝洋、吳山、屏山、泮林等公社視察。
12月5日 城關棕棉社一職工亂丟菸蒂引起火災,殃及鄰居,燒毀3間廠房和40戶民舍177間,經濟損失13.3萬元。
1972年
6月 國民黨飛機在城關、謝洋、武陵、上京、桃源、太華、文江和湖美等10多個公社投放傳單和「心戰」物資。
11月23日 山西省昔陽縣中共大寨大隊支部書記郭鳳蓮巡迴到縣,在縣三級擴幹會上作報告。
年間 縣革命委員會和部分公社幹部,首批到大寨參觀學習。
1973年
4月1日 下午4時許,奇韜、文江、廣平、建設、太華和梅山等公社,遭受8級狂風和暴雨襲擊,房舍受損3467座,農作物受災3772畝。
6月1日 縣首次舉辦「六一」少兒畫展。
10月 創辦大田縣少年業餘體育學校。
1974年
2月9日 中共大田縣委成立「批林批孔」領導小組。12日召開動員大會,數萬人收聽。
7月7日~8月8日 旱情嚴重,前後33天,全縣受旱面積達2.53萬畝。
全縣首次開展耕地土壤普查。
1975年
5月12日 全縣暴雨,受災8676畝。廣平、奇韜較為嚴重。
10月18日 割藤格至濟陽公路建成通車。至此,大田在三明地區領先實現社社通公路。
10月 縣革委會教育局、廈門大學中文系語言專門組合編的《大田人學習普通話手冊》出版。
王天德任中共大田縣委書記。
年內 上京礦務局建立全縣首座廠礦電影院。
1976年
1月9日 凌晨,廣播傳來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8日病逝的噩耗,全縣人民悲痛萬分,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
5月 根據上級指示,全縣開展「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7月7日 朱德元帥逝世,全縣人民沉痛哀悼。
7月18日 大風,風速34米/秒,城郊大樹被大風颳倒。
9月9日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全縣人民萬分悲哀。18日,全縣萬餘幹部群眾在體育場莊嚴集會,沉痛悼念毛澤東主席。
10月23日 全縣人民歡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偉大勝利。
年內 從浙江引進溫州蜜柑,在東風農場和太華等地栽培,生長良好。
縣組織農技幹部7名,赴海南島試製雜優水稻良種,獲得成功。
1977年
3月9日 下午紅湖老厝大隊社員開荒,引起火燒山,中共紅湖公社委員會副書記林開進、農技員李榮文和生產隊長陳生文等5人,在滅火中犧牲。
1978年
4月2日 中共大田縣委在城關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會期3天。出席代表495人,列席代表86名。王天德作報告,會議選舉四屆委員27人。選舉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和出席中共福建三大代表7人,崔三煥當選為縣委書記。
4月9日 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城關召開,會期3天,出席代表488名(協商推選),列席代表40名。王天德作工作報告;選舉委員34名和正、副主任,法院院長。崔三煥當選為革委會主任。
5月 大田縣第一中學被列為三明市重點學校,同時恢復校名為福建省大田縣第一中學。
6月 郭宗保在全國少年武術比賽中(在湖南舉辦)獲得個人表演第一名;周愛惠獲女子長穗劍第三名。
9月中旬 全國林木種子工作會議在大田召開。各省、自治區分管林業種苗領導及有關人員300多人參加會議。
10月 大田一中學生林鏞代表福建中學生參加全國射擊比賽,獲江西分賽區第三名。
11月30日 8時7分,上京鄉南側發生3.7級地震。
1979年
1月2日 在大仙峰頂建差轉臺(省產30瓦差轉機),轉播省電視臺節目。
7月21日 縣公安局對全縣「四類分子」進行評審,91.03%予以摘帽,1.17%屬於糾錯。
10月17日 中共大田縣委下文通知,在學習貫徹全國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中,要深入學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
10月 興建政府辦公樓院(五層磚混結構),同時修建檔案館及幹部宿舍(3年內均完工)。
年內 中共大田縣委先後召開各種會議,並舉辦黨員培訓班,層層貫徹、落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動員全縣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縣醫院醫師季惠生、葉振育首次手術治療兩例風溼性心臟二尖瓣狹窄,獲得成功。獲三明市醫學科學成果獎。
1980年
1月 境內發生流行性腦膜炎,持續5個月,發病305例,死亡15人。
9月 全國林木地理種源協作會議在縣召開,協作區有關部門領導200多位與會。
10月30日 省寄生蟲研究所率各縣代表到縣,進行絲蟲病防治考核與驗收,省正式宣布大田縣基本消滅絲蟲病,並發給證書。
11月10日 建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大田縣委員會,同時舉行首屆全體委員會議,有委員47名。主席李茂山。
11月10日 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城關召開,代表333名,列席20名,會期5天,聽取和審議各項報告;首次選舉和產生縣人大常設機構、常務委員會;選舉正、副主任,正、副縣長和法院院長、檢察長。主任李世永,縣長周厚穩。
12月 省確定大田第一中學為省重點中學;縣實驗小學為重點小學。
冬 農村普遍建立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1982年底全縣已有2425個生產隊包產到戶,並逐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1年
1月 縣飛車走壁團創立(1986年更名為福建省大田縣飛車藝術團),退休老藝人劉新昌任團長。
2月13日 午夜,狂風暴雨夾有冰雹,屏山、吳山、濟陽、謝洋等鄉受災嚴重。
5月 全縣開展林業「三定」(穩定山林權、劃定社員自留山和制定林業生產責任制)工作。1983年基本結束。
6月11日 晚,大雨持續10小時,降水量達200毫米,均溪河超警戒水位2.2米,農作物萬餘畝受災害,房舍受損386座,水利設施及公路塌方計351處,早興公社尤為嚴重。
10月9日 中共大田縣委成立落實政策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審查、落實「文化大革命」期間,以及歷次政治運動中所處理的案件,計4247件,除194件維持原處理外,餘均予平反、昭雪。
12月 全縣中、小學普遍開展「五講四美」(講文明、禮貌、道德、衛生、秩序和語言、環境、心靈、行為美)活動。
12月 創辦大田縣城關職業中學,並在石牌、太華中學中增設職業班。
年內 早稻普遭稻瘟病,3.84萬畝受害,1.24萬畝幾乎絕收。
省標準計量局撥2噸四等標準砝碼作為大田最高計量標準。
1982年
2月 縣林業局在石牌創建林業工程隊,對外承包營造、培育和採伐工程,得到省、市林業主管部門的好評。
3月20日 省在大田縣召開單季稻生產會議。省、地、縣有關領導和人員,以及省農科院、農學院專業人員等計80多人參加會議,並參觀桃源、上京和均溪等公社。
4月7日 長徵老紅軍戰士、縣人丁崗(原名吳梗、梅山雄峰人,現離休)首次回鄉省親,受到縣黨政領導的熱情接待。
6月5日 縣首家社辦桃源水泥廠建成,點火試車。
7月1日 零時,全縣進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是時,全縣總人口為271891人,其中男142358人。
7月2日 廣平附近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4公裡,震中附近有感覺,損壞程度較明顯。
7月6日 下午5時20分至7時,暴雨,降水60~80毫米,9時洪峰超警戒水位,受災水田4372畝,河堤衝毀15處,水壩24座,渠道41處,民房41座。
8月28日 下午5時左右,距縣城18公裡處的均溪硫鐵礦工棚遭雷擊,擊死在場社員3人。
9月 開辦縣實驗幼兒園。
10月1日 巖城影院舉行落成剪彩典禮和首映式。
7日 中共大田縣召開全委(擴大)會,貫徹中共十二大精神。
17日 省人大副主任蔡黎,由林發茂、張文俊陪同,一行9人到縣視察。
20日 運用航測資料,縣組織第二次全縣耕地土壤普查。1984年9月基本完成。
29日 縣決定從本年起實行「貸款貼息」扶持發展林業生產。
12月14日 全縣暴發性流行小兒腹瀉,至28日發病1777例,死亡26人。建設公社20天發病261例,死亡16人。省、市衛生人員到縣協助搶救和治療,控制蔓延。
17日 國家林業部南方處處長,會同省市林業部門領導,在縣領導陪同下,深入桃源、梅山、吳山等公社和桃源林場,以及石牌三坊大隊,調查林業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年內 位於城隍廟前第二口深機井建成,日供水能力5000噸。
1983年
3月1日 建立大田縣圖書館。
4月5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政策研究室處長黃鳴、國家財政部財務司司長劉倉愷、副處長江濱(女)、綜合處副處長樊萬端、民財司趙鳴驥和省、市林業財務負責人一行7人到縣,檢查林業工作。
13日 晚7時30分至10時,遭龍捲風、冰雹和暴雨夾襲。全縣民屋損毀1673座,受災2680戶,學校、大隊部99座,水田被毀4478畝,春大豆、馬鈴薯500畝,水利設施416處,電桿200根。
18日 湖美暴雨,河水猛漲,仁美村少女廖蓉花主動護送過橋上學的小學生,往返多趟,因木橋搖晃至橋中自身滑下,被洪水吞噬。6月2日共青團三明地委在大田縣總工會召開「學習廖蓉花大會」,全區各縣團委書記出席。共青團三明地委和縣團委、縣婦聯分別追認廖蓉花為優秀青年、優秀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
6月7日 省高級人民法院、龍巖行署和漳平縣有關人員到縣,與縣領導和有關人員調處謝洋仕福大隊與漳平吾祠鄉陳地、彭爐大隊、象湖鄉長塔大隊山界糾紛,確定雙方山界走向。
18日 縣長周厚穩啟程赴京參加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在會中介紹「貸款貼息」扶持群眾造林的經驗。
8月3日 經省水產廳淡水養殖研究所和市水產部門等領導和工程師多次到湯泉考察和設計,建立大田縣湯泉熱帶魚良種場。
8月21日 上午6時45分,石牌小蓋竹水庫一號渡槽塌拱,死亡5人,重傷1人,經濟損失1.3萬元。
22日 三十九軍部隊拉練過境,副軍長和戰士受到中共大田縣委、縣人武部歡迎和接待。
26日 縣府布告,鎮東橋、文昌閣(一中和廣平中學校園內)、杞溪通駟橋(早興鄉)等處,列為大田縣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月13日 縣自來水廠新建207米深井試車成功,出水量2000噸/小時,達設計要求,30日舉行投產典禮。
9月21日 中共大田縣委辦公室行文,確認1949年9月6日為大田縣解放日。
9月 周愛惠在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獲長穗劍女子個人第六名。
年內 縣獸醫站實行綜合辦站,國家科委、經委、農牧漁業部和林業部聯合授予「農林技術推廣先進集體」稱號。
共青團中央、國家教育部授予均溪中心小學四年級一班少先隊全國紅領巾讀書報獎章活動先進集體稱號;鄭新華(輔導員)為先進個人,蔡海花等10位同學為先進少先隊員。
1984年
1月 中旬,謝洋仕福大隊社員在山場亂扔菸蒂成災,大火持續48小時,燒毀林木6344畝。肇事者被依法判處徒刑。
28日 中共大田縣委召開大會,為首批離職休養老幹部頒發榮譽證書。
3月3日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胡宏、省委常委溫秀山等領導,由林業廳張宗輝副廳長、省經委張華副主任和三明市鄭成遼副市長陪同,到縣視察。
3月 縣公安局刑警隊偵察員林樂群勇擒殺人犯林起文(已槍決)。8月24日省公安廳為林樂群記二等功,晉升工資一級。
4月4日 屏山玉屏許山村雷電擊死耕牛6頭,擊傷小孩4人。中午12時半,太華、湖美等公社部分大隊,遭龍捲風和暴雨襲擊,損失頗重。
21日 白巖山下縣新建體育場破土動工。1986年秋竣工,佔地72畝,集資150萬元,場內有8道400米標準跑道,140米風雨跑道,50×25米成人遊泳池,3個兒童遊泳池等設施。
5月 擴建南北大街(現建山路),全長1690米;寬34米,街旁飾以花帶。次年2月5日竣工。
6月1日 縣兒童樂園落成開放。
1日、12日 兩次洪水災害,全縣早、晚稻被淹1.02萬畝,農地2095畝,受損民屋218座472戶,死1人,公路塌方271處,水利設施被衝毀874處。
7日 中共大田縣委統戰部召開基督教徒座談會,與會48人。省「三自」(自治、自養、自傳)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鄭正桂和中共三明市委統戰部黃越秀等蒞臨指導。
20日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程序、省委常委張喻民、宣傳部副部長王仲莘等一行9人,到縣檢查工作。
21日 「滿田春」農貿市場落成交付使用。
7月6日 國家林業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到縣,調查林業政策有關問題。
30日 縣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
8月1日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信貸司司長及有關人員到縣,調查貸款造林情況。
9日 加拿大發展中國家農業廣播網規劃部主任、農業專家喬治·阿特金斯到縣,考察稻田養萍和山洞貯甘薯情況。10日到縣廣播站探訪。
20日 大田縣「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勞動致富」大會開幕,會期兩天。
9月12日 下午5時30分至8時,湖美、前坪和梅山等公社的部分大隊,遭受暴雨和冰雹襲擊,總降水量115毫米。房舍毀損115座,壓傷4人,112戶906人受災。淹沒農田1662畝,部分公路、橋梁和水利設施受嚴重破壞。
28日 全縣建鄉換屆選舉全部結束。恢復鄉建制,並設鎮,撤銷人民公社。全縣計3個鎮(均溪、上京、廣平),15個鄉,3個農林場。
陳良成副縣長赴京參加全國鄉鎮企業座談會。
10月1日 在新建的南北大街舉行「千人舞會」慶祝國慶,有55個單位、1180人參加,盛況空前。
29日 中共大田縣委在巖城影院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會期3天。出席代表303名,特邀離、退休黨員代表24名;周厚穩作《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會議選舉五屆委員33名,候補6名;選舉中共縣紀委成員和出席中共三明市三大代表19人,候補2人。周厚穩當選為縣委書記。
11月1日 縣政協二屆首次會議在城關開幕,會期4天,本屆委員79名,常委19名。選舉紀燕浙為主席。
2日 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開幕,會期4天,代表350名,到會339名,列席49名,會期聽取和審議各項報告。會議選舉新的常務委員9名,選舉正副主任、縣長、法院院長和檢察長。主任周厚穩,縣長陳俊民。
12月8日 縣委副書記朱清、副縣長陳培祝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振興大田經濟技術諮詢會,邀請大田籍、在大田工作過和支持大田工作的各界人士參加。
10日 縣政府與閩西地質大隊就開發利用大田礦產資源和技術諮詢,達成長期協作協議。
年內 縣全面實行「利改稅」,從現有的「稅、利並存」過渡到「以稅代利」。
全縣合作醫療站改稱村衛生所,赤腳醫生經考核,分別改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
1985年
2月27日 原中共大田縣委書記、離休幹部崔三煥,於上午9時35分在永安空軍醫院病故。5月5日縣舉行追悼會,陳俊民縣長主持,軍分區副司令員林玉柱致悼詞。
3月 縣組織武陵等老革命基地(點)「五老」(老紅軍、老黨員、老幹部、老交通員、老接頭戶)分批到縣城參觀、遊覽,並頒發榮譽證書。
4月1日 糧油實行合同定購,取消計劃收購。
4日 東方科教電影聯合製片公司到縣開拍《山鳳起飛》記錄片,福州空軍5502直升飛機協助拍攝。
5月5日 共青團省委、省農業廳和省科協,授予石牌青年農民範庭昭省農村學科學用科學青年標兵稱號。
5月16日、28日,6月3日、12日 暴雨,16個鄉鎮的169個村受災,共損失262萬元。損毀民屋383座,倒塌76座,死亡6人,農田受災2.03萬畝,絕收1600畝,橋梁涵洞毀214處,公路塌方12萬多立方米,水利工程毀壞1102處,小電站6座,校舍27座。
23日 長江三峽水電工程顧問、美籍華人塗修慧到坑口水庫考察。
同月 中共大田縣委成立整黨領導小組,全縣各基層黨支部全面開展整黨工作。
省人大主任程序由中共三明市委書記周厚穩、縣委書記陳俊民陪同,到實驗幼兒園聽課,了解幼兒教育情況。
吳山小學學生李小莎,參加省首屆少兒鋼琴比賽,獲少兒組第二名。
7月8日 廈門大學中文系講師許長安,在巖城影院作推廣普通話學術報告,城區幹部、職工2000餘人聽講。
同月 全國馬尾松地理種源鑑定會在桃源召開。
8月6日 日本國立一橋大學社會語言學教授折敷瀨興,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所長陳章太陪同,到縣考察地方語言和推廣普通話情況,為期一周,並於年內合著《漢語福建大田方言》一書,在東京出版。
10日 首次教師節慶祝大會在巖城影院舉行,朱清代表縣委宣讀表彰先進的決定。
27日 縣動工翻建已損的鎮東橋。1987年7月15日竣工,雄姿再展。
11月19日 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點項目坑口碾壓混凝土大壩正式開盤碾壓。次年6月建成,7月30日蓄水。
11月 全縣基本實現初等義務教育。
12月10日 上午舉行林大蕃、遊棟等烈士犧牲40周年紀念大會,中共大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林起棉主持,縣委書記陳俊民致詞。黃扆禹、蔡敏、林志群、力伯昌和蔡學仁等老戰友出席大會並講話。縣黨、政領導和幹部、職工千餘人參加。
年內 省授予大田縣衛生先進縣稱號。
整修文昌閣,並移至一中泮池北。
縣供銷社在屏山、吳山、濟陽和石牌等鄉首次供應加碘鹽,配合防治地方性甲狀腺病,效果良好。次年自行配製,供全縣食用。
1986年
1月6日 教育局長陳能石赴京出席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國家教委、國家語委聯合授予大田縣全國文字改革和推廣普通話先進單位稱號,縣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主任林萬端為積極分子。
2月 省電視臺派人到縣,開拍《桂花飄香》電視劇,記述在中共大田縣委指揮下,各部門同心協力搶救農村一臨危產婦的動人故事。
3月17日 下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陳光毅一行15人到坑口水庫視察,市委書記周厚穩和縣委書記陳俊民、縣長林良源等陪同前往。當晚和次日下午繼續視察通用廠、農業局和縣醫院。
3月30日 國家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明昭一行7人抵縣檢查工作。次日離開。
4月28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於根元,在廈大中文系講師許長安陪同下,到縣考察推廣普通話工作。
同月 上海電影製片廠派攝製組到縣,拍攝《請講普通話》專題片。
6月5日 省衛生廳正式批覆,確認大田縣為基本消滅麻風病縣。
6月 縣首次開展中草藥材資源普查。
6月2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田縣人民武裝部實行地方建制,縣舉行交接大會和儀式。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大田縣改制接班先進單位稱號。
7月1日 成立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23日 省林業廳派員到縣抽查、考核6.1萬畝林木。1984~1985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達到全省中上水平。
26日 市人大批准《大田城區總體規劃》。
8月12日 下午2時50分,大田開往永安班車,駛至桃源石磨山,一乘客因失戀跟蹤報復,在車上引爆雷管,乘客死6人,傷17人。
9月 國家農牧漁業部授予縣經營管理站全國農林技術經濟效益評價試點先進單位。
10月 成立大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次年4月17日設辦公室。
11月27日 在全省民兵訓練基地檢查評比中,大田獲得總分第一名,一等獎,省府和省軍區通報表揚。
年內 在屏山、城關等地,以人工蔭棚栽培絞股藍獲得成功。
李曉華參加全國第四屆「西湖杯」無線電80米波段測向比賽,獲金牌和全能第四名。
縣老體協門球代表隊參加省門球賽獲第二名。隨即選派10名代表參加全國蘭州「絲路杯」、北京「體旅杯」門球賽。
1987年
1月 莊曉雲在大田參加省10公裡越野比賽中,以39′24″的成績獲女子組第一名。
3月23日 10時20分,龍捲風、暴雨和冰雹夾擊,31日再遭暴雨,全縣115個村2260戶受災,民屋倒塌35座,農田淹沒9499畝,水利工程受損多處,雷電擊死1人。
4月6日 歹徒闖入均溪供銷社,擊倒出納,搶走貨款7828元,大田一中學生郭行富不畏強暴勇擒歹徒。1988年郭獲「全國十大青年勇士」稱號。
4月10日 太華仕坑頭採石工違章開採巖石,崩塌2萬多立方米,壓死採石工5名。縣黨、政領導及有關人員隨即趕赴現場調查處理。
4月 前坪組建農村合作基金會,為鄉、村企業提供和協助管好資金。1989年,全縣各鄉鎮普遍推廣建立,省農業廳為此授予科技進步二等獎。
5月6日 東門大橋動工修建。1991年建成通車。
28日 南京軍區郭濤副司令員,由省軍區預訓處處長陳敬生陪同到縣考察預備役工作。
同月 副省長、省教委主任陳明義到縣,檢查教育工作。
6月25日、30日 兩次暴雨,11個鄉鎮受災嚴重,水利工程受毀500多處,11座小水電被淹停電。
7月9日至28日 4次暴雨,山洪暴發,稻田淹沒2.8萬畝,坑口水庫壩後電站出口處山體塌方3000立方米,3臺機組和電器設備被淹,不少農村房屋倒塌,全縣損失嚴重。
同月 縣成立頒發居民身份證領導小組,為境內滿16歲居民發證,至1989年已發18萬張,佔應發數的95%。
8月2日 縣政府發布城區路、街命名和更名的通告。
8月22日 省公安廳授予大田縣看守所全省公安系統三年「『嚴打』(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分子)鬥爭先進單位」稱號。
11月1日 縣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到會代表235名,列席85名,會期5天,林良源作《沿著十三大路線為大田經濟全面振興而奮鬥》的工作報告。會議聽取和審議人大、計劃和財政各項工作報告,並選舉人大常委、正副主任和正副縣長及法院院長、檢察長。主任陳錫熾,縣長林良源。
同日 縣政協舉行第三屆全體委員會議,委員84名,選出常委15人,主席林歲華。
11月17日 中共大田縣委在巖城影院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會期3天,出席代表276名,列席代表50名,陳俊民書記作題為《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開拓前進》的報告,會議選舉六屆委員33名,候補委員6名和縣紀委全體成員。陳俊民當選為縣委書記。
12月 全縣農村小學基本實現「一無二有」(無危房,有課桌椅,有教學場所)。
年內 省人民政府授予大田縣城「1986年度先進縣城」稱號。
國家煤炭部確定大田縣為「全國一百個重點產煤縣」之一;被省列為「三鋼主要原材料基地縣」之一。
1988年
2月 建立縣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
3月2日 屹立於白巖山上的五層石塔建成,為建縣後首座石塔。
同月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陳光毅和省其他領導在市委周厚穩書記陪同下,視察桃源林場。
6月 省考古隊和市、縣文博人員組成文物普查隊,深入各鄉鎮進行文物普查。查出境內古文物遺址73處,古窯址2處,採集商、周陶器6件,陶片1927片,其它文物123件。
7月17日 縣林委成立「絞股藍開發公司」,開發七葉膽參茶、絞股藍製品、袋泡茶、濃縮液、食品添加劑和口服液等品種。
8月 屏山蔣山村古稀老人章興描為改變鄉村交通狀況,掏出積蓄3.5萬元,自置工具,自購材料修路。他冒酷暑,頂嚴寒,風雨不移,得到省、縣領導和交通部門的重視和支持。1991年內,修通許坑至科山村道,被譽為「活愚公」,省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9月24日 受颱風嚴重影響,降水83.1毫米,受災水田1800多畝,水利工程被衝毀556處,影響灌溉1.2萬畝。
9月 國家教委、人事部和中國教育工會授予塗良趙、徐集添、郭常勳和林天星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0月 縣建成首座衛星電視地面站,位於鳳凰山頂。城區可接收中央臺一、二套節目。
桃源林場協作科研課題「全國杉木地理種源試驗,及採種區區劃」,獲全國科技進步一等獎。
12月 建立縣博物館。
年內 原縣三中學生周志琴在三明舉行的省業餘體校舉重(67.5公斤級)比賽中抓舉82.5公斤,挺舉103公斤,總成績185.6公斤。創全國同量級舉重的優異成績。
縣實驗小學少先隊大隊被全國少工委、國家教委評為全國紅旗大隊。
1989年
1月7日 省文物鑑定組到縣鑑定館藏文物,並予命名、斷代和定級。在館藏文物中,國家二級3件,三級119件(商、周時期文物43件)。
2月17日 廣平蘇橋一村民用手扶拖拉機私運炸藥,途中爆炸,同車10人死亡。
3月19日 湯泉苗圃首次以容器育馬尾松苗獲得成功。
5月 受3號颱風影響,先後降水344毫米,衝毀水利工程528處,影響灌溉9800畝。
7~8月 大旱,受旱稻田3.1萬畝。
縣始建調頻廣播電臺,縣廣播站更名為大田縣人民廣播電臺,次年8月分別以90.5兆赫和102.4兆赫向全縣播放。
10月 省綠化委員會授予大田縣通用廠、黃城林場、桃源林場、上京礦務局、廣平鎮政府大院和縣三中等為省第五批綠化「紅旗單位」。
各中學、學區少先隊,實行工作委員會建制,各自建立少先隊工作委員會。
12月 全國水泥行檢、行評,大田水泥廠以1017.6高分,被評為全國立窯廠優勝單位,為省唯一獲獎企業;廠化驗室qc小組同時被評為1989年全國建材工業優秀質量管理組,亦為省唯一獲獎單位。
縣召開首次臺屬代表會議,選舉產生大田縣去臺人員親屬聯誼會,制訂《協會章程》。
年內 太華水泥廠華佛牌425號r水泥被評為省優產品。次年,被評為國家農業部部優產品。
大田縣被評為省《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縣;一中、三中和城關、上京、石牌、前坪、屏山中學等7所學校達體育先進校標準。
湖美薴麻示範田18.2畝,平均畝產(4季,下同)185.6公斤;旱地麻12.5畝,畝產162.3公斤。經省農業廳鑑定,確認該項研究居全國先進水平。
「滿田春」商場綜合大樓建成,場內建攤棚5幢,海產品攤位30個,飲食業爐灶25個。
1990年
1月4日 國家農業部環能司委託省農村能源辦、市實驗區聯合對大田縣「雙改」(改燃、改灶)鑑定驗收,抽查3個鄉中的6個村,改灶普及率達99.52%;質量和灶具商品合格率達100%。
1月 縣召開首次殘疾人代表會;成立縣殘疾人聯合會;開展「捐獻一元錢,扶殘作貢獻」活動,全縣共捐13萬餘元。
3月30日 劉金美副省長到大田一中、縣城關中學和實驗小學等校視察。
6月 港、田合資興辦龍山電子公司,舉行開業典禮。縣主要領導和有關單位代表應邀參加。
7月1日 全縣第四次人口普查。零時,全縣總人口329500人,其中男172615人。
15日 縣中醫院副主任醫師蔣序學入選《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第二卷北京「中醫名人志編委會」)。1992年,省衛生廳、人事局和醫藥管理局,聯合指定蔣序學為省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8月3日 省編委、人事局、財政廳和林業廳聯合通知,將桃源、黃城和梅林三個國有林場劃歸三明市林委管轄。
19~23日 受颱風影響,暴雨成災,過程雨量371.6毫米,均溪超警戒線1.81米,13個鄉鎮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月內總降水量413.5毫米,為40年來所未有。
25日 市府與縣府籤訂《協議書》,決定在1990~1996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營造3100公頃速成豐產林。
9月7~12日 受18號颱風影響,過程雨量158毫米,先後衝毀水利設施2537處,房舍受損6400間,影響灌溉7萬畝,縣撥機動糧9.5萬公斤,供應災民。
11月 城區建成有線電視系統工程,開播8路電視節目和一套調頻電視廣播節目。
12月27日 中共大田縣委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會期3天,出席代表190名,列席99名,張運祥作題為《團結奮鬥,繼往開來,奪取大田縣兩個文明建設新勝利》的報告,大會選舉新一屆委員23名,候補委員4名和縣紀委成員。張運祥當選為縣委書記。
年內 縣第二水泥廠石鳳牌425號r水泥獲省優產品稱號,其立窯生產線被省定為同行示範線。
縣林化廠被評為省級先進企業,松香為部優產品。
全國少工委、國家教委授予桃源蘭玉小學為全國學雷鋒、學賴寧先進單位。
省農業廳在大田召開閩西北以大豆為主開發旱地生產現場會。
縣劇團創作的《鴛鴦榜》參加省第十八屆戲劇會演,獲創作三等獎和演出、舞臺設計、演員等3項獎。
1991年
1月16日 縣政協舉行第四屆全委會,委員101人,選出常委16人,主席林歲華。
1月17日 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巖城影院召開,會期3天,出席代表295人,列席代表159人。聽取和審議何清和作《堅持改革,促進建設,為建設文明、富裕、繁榮的社會主義新大田而奮鬥》的報告;聽取和審議計劃、財政和人大、兩院的工作報告;選出人大常委會主任、縣長、副縣長。主任張運祥,縣長何清和。
3月 中共大田縣委抽調576名機關幹部進駐104個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次年再抽調2批829人次,進駐481村和基層站、所,進行社教。向農民宣傳黨的基本路線。
7月 大田縣退休幹部協會成立。
8月 縣表彰林志強、蔣序學、王梯、蔡德明、王誕秋5名技術拔尖人才。
桃源林場「杉木二層次聯合選擇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縣地方志副主編陳錫熾、周克耶受委託先後到河北衡水市何莊鄉和四川宜賓地區,專程探望大田籍老紅軍鄭玉尚和丁崗。
9月 國家教委、人事部和教育工會聯合授予盧幼榮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10月23日 縣礦機廠pe—150式破碎機參加全國同行業同類產品評比,得88.7分,被認定為一等品,名列全國第四。
31日 國家教委農村教改辦公室張玉蘭處長、郭雲龍副處長,以及遼寧、福建省教委有關領導到縣,檢查縣職業中學的基建情況。
11月3日 國家計委委託省計委在大田召開坑口壩「後評估」工作會議,與會人員對該項工程予以高度評價。
14日 英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摩洛哥、泰國和日本國以及臺灣代表一行15人由省水電廳總工程師陪同,到坑口水庫考察。
12月 縣礦機廠「鎮石牌」複雜擺動顎式破碎機,被評為省優產品。經省鑑定,新產品pea—250複雜擺動型顎式破碎機與同類產品比,技術上達到領先水平,與技術先進的法、日比處於相同水平,評委會認定該產品具有國際水平。
年內 全縣為蘇皖災區募捐10萬元。
縣水泥廠425號r水泥又被評為國優產品,獲銀質獎章。
縣列為全國第二批農村小水電初級電氣化試點縣。
境內13個鄉鎮的117個村發生稻癭蚊病,水稻受害3.14萬畝。損失糧食約547萬公斤。
蘇細妹等4人在舟山舉行的全國田徑分齡賽中,以49′9″獲得4×100米第一名;章慶恩獲男子少年組800米(2′9″)、1500米(4′33″5)兩項第二名。
農民柳詩山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農民中國象棋比賽獲第四名。
1992年
1月26日 福塘村一處山林火災,副縣長陳立恆在趕赴現場途中發生車禍,受重傷,搶救無效殉職。
2月 縣營建的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永安飛橋—均溪溫鎮)被省計委列為三明市重點工程。10月動工,設計規模為2×3.15萬千伏安,總投資2547萬元。
3月 國家體委派員到縣,抽查城中、武陵和梅山中學體育鍛鍊情況,達標率為90%。12月國家體委決定,大田縣為全國第四批體育先進縣。
4月4日 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李樂毅到縣,考察「注音掃盲」和「推廣普通話」工作,並作語言和教學法的專題報告。
4月15日 縣少先隊首次代表大會開幕,會議選舉產生首屆領導班子。
5月 縣林化廠與香港大華公司合辦寶林瓷業有限公司。總投資300萬元。生產中、低檔加工瓷土、瓷器。
6月 縣、鄉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構,並制定《暫行規定》。至年底,全縣參加人數達1527人。
7月15日 赤巖鋼索橋斷落,10月20日重建,全縣幹部、職工為此捐獻11.4萬元。
10月 桃源鄉改為鎮建制。
11月9日 中共大田縣委召開縣委七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認真傳達貫徹中共十四大精神。
11月14日 南京軍區郭錫章副司令員在三明軍分區領導陪同下,到縣檢查民兵預備役和徵兵工作。
12月9日 縣開通4000門程控電話,長途電話從28路增為480路,可直撥國內外。
年內 中國人民銀行授予大田縣信用合作聯社全國金融系統稽核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大田縣「衛生縣城」稱號。
全面推行全民合同工養老保險。當年參加人數已達8644人。
前峰硫鐵礦組建全縣首家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企業集團,命名為前峰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微大田,為大田!
網羅大田新鮮事,具現巖城你我他!
大田人民需要您,微米爆料爆不停!
您可將圖片文字直接回復給微大田!
成功,不在於您贏過多少人,而在於您與多少人分享!看完,記得分享到朋友圈。
大田最具影響力、最值得關注的微信媒體
以上文字圖片均轉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免責聲明:信息的正確性或可靠性,請自酌!因此而導致的衍生性損失概不負責。)
微大田-願:全天下最美好的事,都發生在您和您家人身上!!
感謝您的關注,明天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