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口厝」 ----林道遠

2021-02-09 登峰文化藝術

        回「口厝」  構思《竹林居》這本書,便註定有尋根源溯這一天。「口厝」是祖父的出生地,作為我等孫子,陌生而又親切。去年金秋10月,「口厝外甥」許登峰陪我回到了「口厝」。

       「口厝」位於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那兒是狀元林大欽故裡,背靠秀麗的桑浦山,面向廣袤的潮汕平原。我家兄弟姐妹與祖父都未曾謀面,也沒在「口厝」居住過。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曾兩次到過「口厝」。那時候我們居住在鎮上的「竹林居」,仙都還有田地,老厝也沒有完全廢棄。有一天掌燈時分,父親在仙都辦事,去了一趟「口厝」,不知何故,我跟在他的屁股後面,進了一間房子,只呆了一會兒就走了。後來才知道,「口厝」曾經是我們的家,父親與若耕叔、雄耕叔「三兄弟」是這裡的主人。另一回兒,口厝12年輪到一次「著大燈腳」,民俗叫「燈首」,全村的人都要到口厝的「神前」拜「姑母」一一「天后娘娘」。喜慶這天要「遊鑼教」,隊伍中重要角色的挑選,「口厝人」優先。只見伯伯的長子育義兄穿花褲頭,戴插花鬥笠,打綁腿、赤腳,戴墨鏡,在隊伍中扛「標旗」,十分神氣。隊伍中有「金童」、「玉女」,我當了「金童」,跟鄉佬一樣穿著長袍馬褂、戴「橄欖截」(像半拉橄欖的帽子),手持一根長勺子、一根長香,不時從玉女的「鞭炮囊〔擔子〕」取出一小串鞭炮點燃。鞭炮在勺子裡「乒桌球乓」響著,墨鏡掩蓋了我的些許慌張……兩次回「口厝」,只留下夢一般的記憶,至於「口厝」是什麼模樣,幾十年後才得以知曉。

口厝門口榕樹   圖1

      車子一進村,便看到金碧輝煌的「天后宮」和「林氏家廟」。緊接著便依次看到「狀元府」、「官廳」,一棵大榕樹在「口厝」跟前迎接我們。走進一側門樓,眼前的景觀雖然已經破舊荒蕪,但在陽光的刻畫和樹木的映襯下,仍有大宅的餘韻。外埕不大,往裡走才感覺到庭院深深。廳門、天井、廂房,連接著中廳、後廳,還有一個名為「薦馨堂」的祠堂,兩個放置物品的「塗庫」。外埕的房屋、圍牆,左右兩條長長的巷子連同「後包」,把「口厝」圍了個嚴嚴實實。 

      走進左巷,頓時神清氣爽,像是從歷史深處回到了實現。巷頭陽光燦爛,白牆日影斑駁,巷中有一口老井,一位紅衣少婦正在井邊勞作,潮溼的青石泛著柔柔的亮光……錦海弟迎了出來,登峰叫「三舅」,他還住在巷裡,是「口厝」最後的守望者。

口厝門口榕樹   圖2

        回到外埕,登峰叫「二舅」的錦松弟指著右巷說:「這頭落厝〔第一排房子〕9間房,就是你們祖先的。

      」頓感親切,我像朝聖般走了進去。曾經看過的記載,也在腦海中出現:據說林氏的遷徙史中,最主要的一路從山東濟南府踏著千年歲月,歷經萬水千山,到了福建莆田縣。其中一系又遷徙到金石仙都創鄉成為仙都始祖,產下三子,大子居住在仙一後洋北厝,二子居住在仙二堂頭,三子居住在仙三「口厝」。「口厝」的和意公在仙都輩序排二十一世祖,也就是我們的曾祖父。仙都一氏子孫,出過狀元十二世祖林大欽。金石「竹林居」也是林氏一脈從「口厝」移居過去,始祖際盛公輩序排二十二世祖,也叫林乙舜,我們的祖父,有二子,大子林漢波、二子林漢好。

      錄像、拍照、留影之後,我同幾位親人在巷頭坐了下來,開始了對「口厝」、對祖先的追憶……

       「口厝媽」的故事最為津津樂道。潮州市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大堂正中有一張碩大的香案,木料珍貴,工藝精湛,這張大幾的敬贈者署名「陳妙月」,她就是我們的祖先人稱「口厝媽」。贈送禮物,沒有一定的地位開元寺是不會接受的,由此我們推斷:這是「口厝」的一個鼎盛時期。「文化大革命」期間,開元寺的柯主持被趕下農村,正好住在「官廳」,他無不痛惜地告訴「口厝人」:「你們贈送的那張大幾被拆毀了。」浩劫過去之後,柯主持回到開元寺,根據圖片請師傅重新製作,恢復了原樣。每有「口厝人」前往進香,他都格外關照。

       潮汕人重視「風水」,「口厝人」也不例外。不知哪一代祖先,聽了「風水先生」的話,竟然在很遠的赤鳳鎮,買了一塊風水寶地,周邊的土地讓村民耕種,村民幫助看守墓地。家族中有一位後生,聽從爺爺的囑咐,驅車前往「尋根」,在赤鳳找到了墓地。

      「口厝」還有一塊風水寶地,在桑浦山上,離仙都村很近,名叫「草猛〔蟲名〕垂珠」。我們和伯伯「二房頭」的風水寶地在旁邊的「頂尞」,鄰村有人要爭這塊寶地,發生了糾紛,當時還很年輕的祖母「謝氏媽」憤然跳進對方已經挖好的墓穴,阻止他們下葬。當即「打官司」,判定為我們所有,墓地才歸於平靜。後來祖父在這裡下葬後,為防止寶地再度被人指染,伯伯刻意在四周「囤石」〔埋石頭〕。我曾手捧父親的遺骨,登上了墓地。這裡背靠青山松林,腳下溪水潺潺,肅穆安寧。每年農曆十月十五,弟媳和妹妹們從廣州回來,會同侄子佳霖、育義兄的孩子,父親的「忘年交」延銀兄及其孫婿,上山掃墓。「口厝」的風水,也為世代所自豪。仙都村裡的「狀元池」,俗稱「長池」,狀元府、官廳、口厝,便坐落在長池一側,風水極佳。「口厝」又屬「虎地」,更不可多得。門樓為虎頭,人住虎肚,當地人說:「住口厝虎肚,無錢也娶有畝〔妻〕。」 這些風水寶地連同祖先美好的嚮往,成了「口厝人」的精神財富。

       解放後「土改」時,因「口厝」的面積過大,若耕叔和雄耕叔只分到祖業留下的房屋,祠堂和門樓分給了別人。後來,人家需要木料,這兩處便被拆掉,給「口厝」留下了難看的傷疤。

       改革開放生活富裕,「口厝人」在周邊造屋蓋樓之後,不忘祖先,珍惜家族榮譽,為老厝作了一次「美容」大手術。清理外埕,整治中廳,修復神龕,重建門樓。我請知名書畫家汪德龍題寫「口厝」二字,懂設計的登峰把它製作在門頂,門樓頓時篷壁生輝。他還請人畫了「姑母像」,每年仙都「鬧熱」,門樓張燈結彩,門口擺「神前」,請出「姑母像」,一派節日氣氛。

      今年正月十九,「口厝」迎來了12年一次的「燈首」。但見「口厝」門樓鋪上紅地氈,大紅對聯寫著:「神遊福地,樂奏鈞天」;門口天棚飄紅掛綠,嶺南大師、仙都鄉親林豐俗教授四屏畫作增添了喜氣;池邊搭上了潮劇戲臺,廣場四周彩旗與彩燈輝映,碩大的「神前」擺滿了「口厝人」的虔誠敬意,迎候已經出遊一天的天后聖姑諸位尊神坐位「口厝」。天后聖姑,又稱「媽祖」,名林默。媽祖信仰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人們總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貪、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這天,已經移居他處包括嫁出去的「口厝人」,能回來的都回來了。夜幕降臨,三聲「槍腳」〔禮炮〕一響,鼓樂齊嗚,聖母落座,「口厝人」和鄉親們一起祭拜,頓時煙火沖天,五彩繽紛……

       神彩奕奕的「口厝人」,不眠的「口厝之夜」!

林豐俗教授四屏畫

林道遠 (1942~)
  原名林道源。廣東潮州人。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於中國記協職工新聞學院。1960年入伍,歷任《人民海軍》報政治文化處處長,海潮出版社總。海軍大校軍銜。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海角神秘處》、《太陽帽上的日記》,紀實文學《海岸巍巍》等。共出版文學作品七部。《蛇迷》獲1986年《文匯報》短篇報告文學徵文獎,長篇紀實文學《斷柱》(合作)獲1997—1999年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

登峰文化藝術館

從2006年創辦登峰畫坊以來,一直從事文化交流!收藏鑑賞,策劃設計展覽等文化活動!立足嶺南,放眼全國!以學術為主要考慮核心,推薦有投資潛力的名家名作!同時我們設立了(登峰文化)為微傳媒,宣傳以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及些學術性的文章!受到廣泛藝術家及愛好者的肯定! 

2019.9月我們整合藝術資源,更好的服務於廣大藝術愛好者,長期開設了成人國畫鑑賞,國畫、書法班,同時長期開設青少年美術書法興趣班。

聯繫人:許登峰

WWW.6688279.COM

QQ:308127547

E-m:308127547@qq.com

聯繫電話:   0768/6688279    013060530515

地址一 :廣東潮安彩塘彩宏花園登峰畫坊

地址二:廣東潮安彩塘和平新潮汕公路旁明和園7樓

 

 

 

相關焦點

  • 【記錄大田】石牌老厝,你家的老厝,大田的門戶!
    點擊查看微大田資訊,小編聯繫:17895989798福建大田·石牌老厝村,老厝讀老cuo,而大家習慣卻說成老cu,毫無違和感,其實老厝人民也是這麼說的
  • 老範志大厝在哪裡? 老範志大厝相關簡介
    位於市區桂壇巷的老範志大厝即為其一。  庭院深深深幾許  老範志大厝位於泉州市南俊巷東側,前為九一街,後為桂壇巷。桂壇巷因有一座桂壇宮而得名;另一說法是該巷位於清源書院南畔,在早期的科舉時代,中舉登科折桂,書院乃舉子云集之處,借喻舉子登壇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壇」為名。
  • 【媽祖日報】臺灣蕃薯厝順天宮首次回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11月10日上午,臺灣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順天宮進香團一行150人,在主任委員吳盈昌、建醮主任委員周聯聰的率領下,300多年來首次回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番薯厝順天宮進香團當晚住宿湄洲島,恭迎湄洲媽祖巡安潮汕迴鑾安座。
  • 咱厝的「入厝」習俗 要做什麼?
    喬遷新居,就是搬入新家,用閩南話講,叫「入厝」。閩南一帶民間信仰比較盛行,古代的一些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更新和彌補,到現在依舊盛行。「入厝」的準備 首先,要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入厝」儀式
  • 潮汕起厝
    而每每,至了村子裡統一放「厝地」時,每一個村子裡的村民,又借又貸的還加上省吃儉用積聚的錢,爭先恐後的去村幹部那兒,希望能夠買上一兩間或一兩座的厝地來「起厝」,其生活又有了新的盼頭新的希望。買「厝地」及「起厝」,這是祖祖輩輩的潮汕人的一輩子的大事,為了住上新的寬敞的舒適的美觀的「厝」,幾乎是每一個人潮汕人一輩子的生活寄託,也是每一個潮汕人一輩子操勞的最值得安慰、自豪的事情。
  • 秘徑「六塊厝漁港」
    北臺灣三芝、淡水交界「六塊厝漁港」夕落(攝影/許展彰)許展彰新北市  左右無事,午後。怎知Peter卻回以令人噴飯的正解「胸肌漁港」─原來此「腹肌」非彼「富基」。  在六塊厝漁港前車行止步,卻想起這麼個無釐頭笑話,美景現前的莞爾。
  • 恁厝開始炊糕粿袂?
    有趣的是,民間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的牙齒粘住,讓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塗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阮厝貢品最是多樣。除了牛羊瓜果之外,阮厝人還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糕粿來供奉神明,這些也被稱為「神明的食物」。
  • 「一線傳真」海絲小鎮「厝仔大爺」的那些平安事
    厝仔村位於蚶江鎮轄區,蚶江派出所因地制宜,廣泛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打造了一支極具海絲閩南地域特色的平安志願者隊伍——「厝仔大爺」。蚶江派出所厝仔警務室與蚶江鎮綜治辦、厝仔村委會聯手,利用厝仔村老年人大學建立了一支平均年紀在55周歲以上的「厝仔大爺」平安志願者隊伍。「厝仔大爺」熱愛家鄉,願意為村裡的治安建設盡綿薄之力。
  • 四點金,下山虎,駟馬拖車,百鳥朝鳳,潮汕老厝知多少?
    △下山虎手稿總之,「下山虎」整體的外形看起來就像一隻渾身是頸,張開大口、吸納天地精氣、時時蓄勢待發的獅虎走近潮汕的古民居,自然而然的你會看到那些突起的像牛角一樣的「厝角頭」,如果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這些「厝角頭」並不是都按同一種形狀設計的,有的圓,有的尖,有的平,有的陡……但它們都遵循同一樣東西,那就是風水。
  • 「石頭厝」,一種被忽略的福建主流民居!
    從平潭、福清、莆田,經泉州的泉港、惠安、南安至廈門的翔安、同安,漳州的長泰,也就是在戴雲山脈的東南山麓地帶存在一條長長的「石頭厝民居飄帶」。這條「石頭厝民居飄帶」的西北,是閩中的「幹欄(木厝)民居分布區」,其東南則是閩南的「紅磚厝民居分布區」。
  • 鹿港品「原味」龍山寺 馬尼拉看「紅磚大厝」
    在閩南語啟蒙讀物《千金譜》中,這一段文字講的就是咱閩南的紅磚厝。  在閩南文化中,閩南建築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和獨特價值。閩南古建築是閩南人智慧的結晶,其建築工藝更是隨著晉江人的足跡,流傳到了海峽對岸的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區。  在本期「關注世界閩南文化節·閩南文化在世界」系列報導中,記者將帶您一起品味閩南的建築文化。
  • 磁灶鎮錦美村(坂尾)的「三落大厝」
    錦美村兩委會、老人會、愛心慈善協會熱情接待經過一番詳盡考察,其中,一位宗親保留一張1952年蓋有晉江縣第一任縣長高霆印章的「三落」大厝「厝契」《土地房產所有證》第226885號,在背面詳細畫出大厝各個房間所有者名諱等,在這張「厝契」上面赫然看到了崇斌宗親的四叔莊欽厚的名諱,認證經過非常順利,可以確認泉州西街481號的莊氏族人來自於晉江磁灶錦美村,皆大歡喜,當得知欽厚叔今年已經九十多歲了
  • 咱厝的冬至圓
    咱厝的冬至圓文 | 老嘟
  • 文獻名邦 宅光厝影
    文獻名邦 宅光厝影 2020-10-14 08:2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安海故事】十九間和六塊厝
    「十九間六塊厝」,是安海鎮區的一句俚語。
  • 福州的「厝」,被央視「發現」了!
    福州的「厝」,被央視「發現」了! 福州的「厝」 被央視「發現」了!愛荊莊、宏琳厝、三落厝閩中大地承載家族傳承的古厝星羅棋布般分布在鄉間有著200年歷史的永泰愛荊莊
  • 福州人的福州厝,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
    福州人,更偏愛福州的厝!△福州的厝·實拍圖福州的厝,對語三坊七巷福州的厝,承襲三坊七巷傳世的私家園林宅院,再造城市肌理。鐫刻在「福州的厝」肌理之中的,是中國人居哲學之中的鄰裡守望、長幼相扶的理念;是當代都市精英群體對中國傳統住宅的居住夢想;更是福州2200多年的城市生活印記!福州的厝,建築與理想完美交織在中國古代傳統的住宅中,院落是必不可少的建築符號。
  • 蟳蜅蚵殼厝 貝飾古民居
  • 泉州蚵殼做的房,「蚵殼厝」真美!
    泉州蚵殼厝,已有現代環保屋的雛形 在泉州蟳埔一帶,「蚵殼厝」絕對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拐過晃眼的厝角,運氣夠好的話還能與越老越俏的蟳埔女打上一個照面,留下海濱小鎮獨有的悠長餘韻。元明已出現的「環保屋」 泉州修建「蚵殼厝」的歷史悠久。據考證,其建築的思想源頭可追溯到古閩越時期,相傳當時的先民已拾取蚵殼拌海泥築屋而居。到了元末明初,泉州蟳埔地區的「蚵殼厝」鱗次櫛比,大量湧現。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屋子已有現代環保屋的雛形。
  • 賴厝!你還有多少好吃的?!
    假如一個晉江人告訴你他家住在賴厝……劃重點的就是:賴厝最好吃的牛肉店在我家樓下!最好吃的扁食在我家菜市場...不接受反駁。整個賴厝社區,依然散發著質樸的田園氣息。隨手一問,關鍵詞都是:「車很多啊」「華僑職校」「扁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