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杜富國中越邊境掃雷被炸殘失去雙眼雙手 被授予一等功

2021-01-09 中國搜索

11月19日,澎湃新聞從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處獲悉,11月18日,此前在掃雷作業中負傷的雲南掃雷大隊掃雷四隊戰士杜富國被南部戰區陸軍黨委授予一等功一次。

10月11日下午,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四隊在雲南文山州麻慄坡縣猛硐鄉老山西側進行掃雷作業。危急時刻,掃雷戰士杜富國擋開戰友,自己卻被一顆加重手榴彈炸傷致殘,失去雙眼、雙手。

一個多月來,杜富國躺在雲南開遠解放軍第926醫院的病床上,堅強面對失去雙手的現實。家人、部隊、醫院因為擔心影響其康復進程,遲遲不敢告知他雙眼球已被摘除的實情。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1月17日。這一天,趁著有人來探望,醫院和部隊決定把真實傷情告訴杜富國。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處幹事告訴澎湃新聞,得知一切後,杜富國心態平和,「醫生準備的好幾套心理疏導方案都沒用上,他還反過來安慰心理醫生。」

另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政治工作部微信公號「人民陸軍」11月18日發布的消息,11月16日下午,就在杜富國負傷的中越邊境文山州麻慄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官兵用手拉手徒步檢驗的方式,把最後一塊已掃雷場移交當地百姓,「死亡地帶」終變成了一塊和平之地。該雷場的移交,標誌著中越邊境雲南段第三次大面積掃雷作戰行動圓滿結束。

「人民陸軍」介紹,自2015年11月中越邊境雲南段第三次大面積掃雷作戰行動展開以來,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官兵克服重重困難,對中越邊境雲南段57.6平方公裡的雷區進行徹底排除,並協助地方黨委政府對24.1平方公裡的雷區實施永久封圍。

相關閱讀:

27歲掃雷戰士遇爆炸失雙手雙眼 至今不知真實傷情

杜富國證件照。黃巧 攝

身旁約2米開外的加重手榴彈爆炸後,掃雷戰士艾巖一陣陣耳鳴。他能看到圍攏過來的戰友們呼喊,卻聽不到任何聲音。

事後艾巖回憶,爆炸的巨響過後,火光擦著他的臉頰而過,攜裹著碎石打在臉上,「當時我沒感覺到疼,雙手雙腳僵硬想走卻走不動,腦子空白,身體發抖。」

相比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恐懼,這個26歲的中士更多時候被愧疚感困擾著。就在爆炸發生前幾秒,和他一同進行掃雷作業的組長杜富國說,「你退後,讓我來!」

之後艾巖僅受了皮外傷,為他阻擋大部分爆炸衝擊波和彈片的杜富國失去了雙眼、雙手。

「我沒有勇氣去看他。」艾巖說。一個多月過去了,外界幾乎都知曉了杜富國的事跡,躺在解放軍第926醫院(原59醫院)病房裡接受治療的他本人,還不知道自己的雙眼球已被摘除。

如今杜富國正堅強面對失去雙手的現實。他躺在病床上,蒙著雙眼,試圖保持良好心態,偶爾還會開一兩句玩笑。他的親人、戰友和醫護人員卻小心翼翼,因為怕影響康復,不敢告訴杜富國更多實情。

救護車隨行入雷場

10月11日,中越邊境,老山西側——雲南省文山州麻慄坡縣猛硐鄉秋高氣爽。相比夏日裡的酷暑高溫,或綿綿雨季,這個時期更適合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四隊(簡稱掃雷四隊)的官兵們在山林裡掃雷作業。

對掃雷四隊的戰士杜富國和艾巖來說,這是稀鬆平常的一天。

自2015年6月15日他們主動申請從原單位加入到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起,3年來,在中越邊境雲南段,從八裡河東山到天保口岸再到老山周圍,他們在當年戰火最為激烈的地方每天機械性地重複一樣的動作——探雷、拆除、移走危險物。

「這是極為枯燥的。」掃雷四隊隊長李華健對澎湃新聞說,好在每一次作業會遇到不同情況、面對不同危險,不然身著加厚防護服在40度的高溫天匍匐探雷很難熬下去。

這是中越邊境的第三次大面積掃雷。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批覆精神,2015年6月15日,中越邊境雲南段掃雷指揮部成立,組建了包括原成都軍區第13、14集團軍和西藏軍區專業骨幹在內的掃雷部隊,涉及雷場達113塊、總面積81.7平方公裡。

掃雷四隊是一支沒有義務兵的分隊,因為專業技術的需要,他們都是士官。2016年12月,同是中士軍銜的杜富國和艾巖被分配到同一個小分隊,二人開始搭檔,杜富國擔任組長。彼時,面對毫無經驗的艾巖,杜富國只說了句「沒事,我來帶你。」

10月11日早7點,他們從猛硐鄉部隊駐地準時出發,約1個小時車程的山路後,來到壩子村雷場。按慣例,隨行的除了隊醫,還有救護車和擔架,為了急救需要,到達目的地後救護車要停靠在最外側、車頭朝外。

那是一個極為安靜的雷場,在山林深處緊挨著老山,毗鄰越南。

壩子村黨總支書記李國發向澎湃新聞介紹,壩子村18個村民小組共4170人,其中8個村小組處於兩公裡的國境線上,有50%的村民在邊界種草果、栽杉木、砍竹子,村民70%的收入來源於山上,村裡因雷患傷亡的村民多達36人。

村民盤金良是壩子村第一個被地雷炸傷的人。

1993年,盤金良在山上勞作時不幸觸雷失去右腿,2016年又一次觸雷失去另一條腿。他也是壩子村最後一個被地雷所傷的村民,「這麼危險的地方,也只有他們(排雷官兵)願意來。」

負責對口援建的上海一家醫院,為盤金良免費裝上了假肢,只要掃雷官兵前來作業,盤金良每天都會來到山下給他們當嚮導,「他們排了雷,我們才能放心恢復生產。」

人工搜排作業

到達壩子雷場後,杜富國他們首先需要穿戴10多公斤重的防護服,還得將27.5公斤一箱的掃雷爆破筒搬上山,再攜帶探雷器等作業工具進場。

跟影視劇中部隊前哨工兵掃雷的畫面一樣,在坡度約40多度的壩子雷場,杜富國他們弓腰搜排,攜帶的探雷針不時發出「嘀嘀嘀」的聲音。「有了經驗,你就會知道響聲警示著哪種爆炸物。」艾巖說。

就像一座埋在地下的彈藥庫,雷場的爆炸物各式各樣。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絆發雷、跳雷、詭計雷、手榴彈、未爆炸的炮彈、子彈、導火索……不同的危險爆炸物隱沒在土壤中,跟雜草和樹根纏在一起,有的雷窩層層疊疊,不像掃雷遊戲那般有規律可尋。「說直白點,我們在打掃戰場。」 雲南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遊說。

「最開始的時候聽到探雷針發出聲音就緊張,心跳到嗓子眼。」艾巖說,像防坦克地雷還好,儘管看上去體量大的驚人,但人踩上去基本不會爆炸,防步兵地雷只要排除引信也是安全的。而67式手榴彈需謹慎,因為時間的緣故,投擲手榴彈的拉環可能有鬆動,若跟樹根纏在一起,用力稍大會爆炸,用力輕了則無法排除,每遇此物他跟組長杜富國慎之又慎,那時杜富國總會說:「你退後,讓我來,離我遠點!」

掃雷官兵踩的是「鬼門關」,走的是「陰陽道」,跳的是「刀劍舞」,使的是「繡花針」,拔的是「虎口牙」。雲南掃雷大隊政委周文春如此評價這支部隊的戰士,「杜富國是一個有信仰、負責任的中國軍人,我為有這樣的戰士而感到驕傲自豪。」

如此危險,為何不採用機器排雷?這是外界常見的發問。更有甚者,指責人工排雷後官兵手拉手走雷場驗收的做法極不人道,如此危險就該放一群牛、一群羊進去踩雷。

「那樣的話,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掃雷四隊原隊長龍泉解釋說,雷場本來就像個複雜的蜂巢,單個引爆後四處飛濺、到處亂炸,最終不知道到底哪裡才是安全可下腳的地方。

龍泉還介紹,戰時敵我雙方輪流攻守布雷,換防時又有部隊重複埋雷,戰時轟炸後泥土翻蓋,戰後下雨天山體塌方滑坡翻蓋,中越邊境的雷場草木繁茂,雷場坡度一般都在40度至50度,個別雷場坡度可達60度至80度,垂直落差達1000米以上。

另外加上爆炸物種類繁多,時間長性能極不穩定,還有大量彈片等金屬,機器一旦進場就會報警。「人工搜排後手拉手走過雷場,是為了讓老鄉放心,一個掃雷的軍人都不敢走雷場,那驗收後當地老鄉還怎麼安心在那裡種地?」 龍泉這樣說。

在此現實背景下,一份掃雷四隊的數據顯示,3年多來,杜富國已進出雷場千餘次,累計作業300餘天,搬運掃雷爆破筒15餘噸,在14個雷場累計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餘枚(件),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

不願把危險留給對方

10月11日13時30分,中午飯開始了,杜富國挖來山上的一種野菜涼拌。通常,部隊會帶著炊事班做飯,有時候則用饅頭充飢。杜富國拌好涼菜後,給艾巖品嘗。

在隨後的作業中,兩人先是發現了一枚防步兵地雷,成功排除後轉交給六班班長馬璽君。馬璽君主要負責將這些地雷運送至30米外的爆炸物集中區擺放。

緊接著,探雷針又發出「嘀嘀嘀」的聲音。在一棵直徑約30公分的大樹根下面,杜富國和艾巖發現一枚67式手榴彈。這是一顆加重「大當量」危險物,彈體部分裸露地表,且被大樹阻擋視線,樹根處還有可能是個雷窩。

在掃雷四隊原隊長龍泉印象中,杜富國的技術是過硬的。三年來,即使面對不放心的點位,他也是讓大家放心的人。

龍泉記得,一次在馬嘿雷場,有戰士通過對講機報告發現了一枚防坦克雷,因體量較大、周圍環境複雜,龍泉讓他們等待。之後等他趕到現場時,發現杜富國已將該枚爆炸物成功排除,這也是掃雷四隊排除的第一枚防坦克雷。

杜富國跟艾巖二人搭檔時也會相互爭執。有時,艾巖說,「我先發現的(爆炸物),我來。」杜富國會毫不猶豫地以命令的口氣回他:「我是小組長,我來。」

在六班班長馬璽君的記憶中,杜富國之前會跟他搶活兒。比如有一次發現地雷後,杜富國就像開玩笑一樣說,「這種怎麼能讓班長來?你退後,我來!」看著像是爭功,實則都不願意把危險留給對方。

馬璽君說,掃雷作業時,所有戰友中杜富國是攜帶工具最全的人,「只有他隨身攜帶工具包,我們缺什麼時就喊他拿。」

因為任勞任怨肯吃苦,掃雷四隊戰友們給杜富國送了個「雷場小馬達」的綽號,但他自己的微信名字是「雷神」。

「我們打遊戲時就喊他『雷神』。」馬璽君說,這種類似開玩笑的叫法習以為常,杜富國均以微笑回應。

14時38分,「雷神」杜富國和艾巖發現67式手榴彈後,立即向分隊長報告。接到分隊長「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後,跟往常一樣,杜富國對身邊的艾巖以命令的口吻說:「你退後,讓我來,離我遠點!」

艾巖回憶,他剛退出距離樹根約兩米時,杜富國正蹲著作業。「轟」一聲巨響,火光伴著黑煙而起,杜富國就像一個「肉盾」,身子傾力向左後方傾斜。正是杜富國這一擋,燒黑的沙石打在艾巖的臉上,而爆炸衝擊波和大部分彈片被他自己的身體承受。

巨大的爆炸聲,引來了隊長李華健和戰友們。「當時我腦子一片空白,懵了。」艾巖向澎湃新聞回憶,當時他一陣陣耳鳴,看到戰友們圍過來喊叫,但他卻聽不到任何聲音,想走動卻無法挪動,全身發抖。

馬璽君跑過去時看到,半仰著的杜富國血肉模糊、慘不忍睹,骨頭和類似經脈一樣的器官組織外露。馬璽君聽到杜富國低沉又小聲地說:「能不能把我鞋脫了?」馬璽君猜想,「可能雙手沒了知覺,他想感覺一下腳。」

馬璽君等四人用擔架將杜富國往山下抬時,發現他的鞋子已脫了,艾巖被戰友扶下山。部隊內部一份視頻中,在抬往救護車的這段路上戰友們緊緊跟隨,不停地喊著「富國挺住,富國挺住。」

他太熱愛這個行業

10月11日,爆炸發生後,杜富國先被送往約1小時車程外的猛硐鄉衛生院緊急救治,繼而又經兩小時車程被送往麻慄坡縣人民醫院。

當天17時許,近千公裡外的貴州遵義市湄潭縣,正在開車的杜俊接到部隊打來的電話。得知了兒子受傷,他不敢立刻告訴富國的母親,因為她有高血壓。

這天下午,杜富國的妻子王靜,得知丈夫出事了,「當時我心絞痛。」

在湄潭縣人民醫院當護士的杜富佳,在醫院門口聽前來的父親說:「去看哥哥,手榴彈爆炸手受傷了。」父親沒有給她細說情況。

當即,杜父包了一輛車,帶著杜富國的妻子王靜和妹妹杜富佳,一行三人連夜從遵義趕往貴陽,再輾轉至昆明、開遠。

10月12日凌晨4時,當他們一家趕到雲南開遠時,杜富國正要轉往解放軍第926醫院(原59醫院)。

在醫院電梯口,杜富佳看到哥哥從救護車上抬下來,雙手臂綁著繃帶,眼睛蒙著,「來不及說話,就送進了ICU重症病房,在我們醫院也沒見過這麼重的傷者。」

王靜告訴澎湃新聞,第一天看到杜富國沒有說話。第二天(13日),她看到丈夫蒙著的雙眼有液體流出,預感到眼睛出了問題,當時她已經知道丈夫失去了雙手。

「老公我們來了,你要堅強點,我們會等你。」王靜向躺在病床上的杜富國說話時,他響亮地回了一聲「好!」

杜富國27歲,王靜小兩歲,兩人是自由戀愛,結婚才剛剛一年,還沒有孩子。

這是王靜第三次來丈夫的部隊駐地。平常他們分居在兩地,每天晚上通過視頻,丈夫給她報平安。之前二人聊天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已有8年軍齡的杜富國今年就要提三級士官。

此前,通過丈夫和媒體,王靜對掃雷也有所了解,比如防護服怎麼操作的,但最直觀的感受還是來自現場。11月2日,她和媒體記者一道,前往丈夫負傷的壩子雷場。她拿手機四處拍攝、向官兵請教各種類型的爆炸物,就像是一名記者。

11月2日當天,在掃雷四隊看到丈夫出事被抬在擔架上的視頻,看上去文靜克制的王靜開始失聲痛哭。下午17時許,她對澎湃新聞說,如果僅僅是雙手,可以接受,但主要是眼睛也出了問題。

「你們有沒有認識的眼科醫生啊?萬一還有希望呢。」說到此,她再一次抹淚。頓了會兒,她又補了一句,「他太熱愛這個行業(掃雷)」。

這是軍人的使命

連日來,在與杜父的接觸中,給部隊官兵的印象——杜俊是個偉大的父親。

杜父堅毅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深明大義超乎常人。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遊記得,事發當日部隊聯繫杜父時,他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杜富國的家人。沒想到杜俊在電話那頭說他有心理準備,已經做了更壞的打算。

掃雷大隊政委周文春說,在與杜父接觸時,反倒是老人家先安慰部隊官兵。杜俊向部隊領導說:「你們剛好有心理醫生,要做好分隊長的工作,不然他一直感到內疚,現在事情發生了,我們全家人在這裡把眼睛哭腫也不能把他的手哭出來了。」

在醫院的走廊,官兵們看到,杜俊幾次從病房看富國出來後,都是抱著頭蹲走廊半天不說話。就在11月2日,掃雷四隊會議室播放富國受傷時躺在擔架上的視頻時,多個官兵和媒體記者抹淚,杜父悄然起身出門,點了一根煙獨自徘徊。

「你們的人生你們自己規劃。」杜俊告訴澎湃新聞,2015年杜富國主動申請加入掃雷部隊時,給他打電話詢問意見,他這樣回了兒子。

後悔把富國送到部隊嗎?這樣的問題在杜俊面前蒼白無力。「如果後悔,就不會把小兒子也送去部隊了。」杜俊表情平淡,卻難掩雙眼裡打轉的淚花。他一直認為,杜富國的選擇,對弟弟妹妹的成長成材至關重要。

杜俊記得,2013年杜富國提升士官後回家時,一家人爭相穿他的軍裝。2017年,小兒子富強也去參軍,在西藏某邊防團,「那個地方我去看過,狗上不去,人背上去。」

在父親的印象中,老大杜富國學習成績並不好。2015年掃雷部隊在雲南馬關縣集中培訓學習,杜俊前往看望,站崗的杜富國正捧著書學習。他打趣地說「你讀書時這麼努力,就不會連高中都考不起。」兒子回他,「這是學來保命的。」

杜富國原單位的戰友記得,剛到部隊時,杜富國文化底子薄,有些字不會寫,用拼音答題,考試只考了32分,倒數第三,但後來能考到99分成為訓練尖兵。2018年9月掃雷四隊的龍虎榜中,訓練之星有兩人,杜富國榜上有名。掃雷四隊組建後發展第一批黨員共6人,其餘5人均是班長,只有杜富國是個例外。

初中畢業後,杜富國先在遵義市學了兩年的裝載機修理。就在今年國慶期間回家,他幫父親修好了兩臺裝載機,「沒讀多少書,在同齡人中他算是聽話孝順的。」杜俊說。

事發後,杜俊在醫院看到兒子時,「膝蓋以上沒有完整的,雙肩處彈片較多。」在醫院父子第一次簡短的對話只有幾秒,父親喊了聲「堅強點」,兒子回答「沒事。」

11月2日,在掃雷四隊,杜俊站在杜富國的防護服前久久凝視。他眼前的防護服,軍綠色外層布料就像是破布一般零散,裡層燒黑的類似棉花狀一樣的東西觸目驚心。他點了根煙說,「在我面前,他是長不大的孩子。」

在2018年7月退役的原隊長龍泉眼中,掃雷四隊的戰士們跟他是「生死過命的兄弟交情。」知悉富國失去雙眼雙手後,這段時間來,他說有時他會閉上雙眼或蒙住雙眼沉思,試圖感受富國的世界。

「會恐懼啊。」說話時,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壓抑了很久的眼淚奪眶而出。稍作停頓後龍泉又自我安慰,「沒辦法,這就是軍人的使命,這個職業就意味著傷亡。」

「我沒有勇氣去醫院看他。」艾巖說,起初只知道杜富國失去了雙手,雙眼球被摘除的消息傳來後讓他寢食難安,「我一周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就聽到爆炸聲。」

11月2日,杜父見到艾巖時詢問,「你沒事吧?」

艾巖感覺無法面對,不知所措地撇撇嘴哭了出來,那句「富國是你的兒子,我就是你的兒子」,最終也沒能說出口。(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夢實踐者」壯烈的風採——記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
    他要用失去雙手雙眼後第一次寫的字,向親人、戰友和所有關心他的人們,表達真摯的祝福。這是一雙榮耀的手。去年11月24日,掃雷排爆大隊給躺在病床上的他頒授一等功獎章,他習慣性地舉起右臂,向頒獎者敬軍禮。空蕩蕩的衣袖,莊重的神情,令人動容。這是一雙勇敢的手。去年10月11日,他奮戰在中越邊境雷場,將埋藏在地下30多年的地雷一顆顆取出。
  • 勇於擔當的時代楷模 ——記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
    6個多月前的10月11日,他奮戰在中越邊境生死雷場,將埋藏土地30多年的地雷一顆顆取出。一聲巨響,他付出雙手雙眼,排除了3年來自己排除的2400多枚爆炸物的最後一枚。他叫杜富國,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一名來自紅色遵義的90後士兵。
  • 央視曝杜富國排雷爆炸瞬間畫面:火光沖天 騰起黑色煙霧
    進入雷區將近4個小時,杜富國他們探測器的警報聲從沒有停止過。 「你退後,讓我來!」這是2018年10月11日中越邊境「排雷」作業時,掃雷戰士杜富國發現複雜雷區有一枚不明爆炸物,以命令的口氣對身邊戰友說的一句話。
  • 杜富國受傷一年後:一次打60針 被子仍要疊豆腐塊
    身體屬於杜富國,他是一名掃雷戰士。2018年10月11日,27歲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一枚加重手榴彈突然爆炸,他渾身是血,被抬下雷場。時隔一年,失去了雙眼與雙手的戰士正在慢慢適應他的新生活。他收穫了很多榮譽,被南部戰區陸軍黨委授予一等功,先後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全國自強模範」、「時代楷模」稱號,中央軍委授予他「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習近平主席親自向他頒授獎章和證書。同時期,為了康復與生活自理,他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無數個,先後使用了10幾件假肢等輔助工具。頭頂光環,身負傷痛,杜富國在一點點摸索未來的人生路。
  • 排雷英雄杜富國,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現狀如何?
    可以說,「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是每一個戰士為之奮鬥的目標,能夠獲得評選資格是每一個戰士最大的榮譽。首批獲得評選的10位標兵無疑是軍中的榜樣,國家的驕傲。排雷英雄杜富國就是首批被評為「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的其中一位。
  • 盤點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邊境戰士們!
    經過數個小時的辛苦努力,這些邊境戰士們終於把沉入水底的設施全部都搬到了安全的位置。爬上岸後,這些邊境戰士們連走路都變得困難了起來,有些戰士的手還被鐵絲網扎破,鮮血直流。據悉,這些戰士們的任務是防止人員偷越國界。為了保護國家人民的安全,邊境戰士們每人每天需要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界江上,站崗執勤6至8小時。
  • 一心報國,滿門忠義——記排雷英雄杜富國和他的四兄妹!
    掃雷英雄杜富國家中有四兄妹,他是老大,從小就是弟弟妹妹心中的偶像。妹妹杜富佳是家中唯一的女兒,今年26歲,是貴州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護士。三弟杜富民剛剛畢業,在湄潭縣家禮醫院重症病房當住院醫師。一心報國,滿門忠義——記排雷英雄杜富國和他的四兄妹!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2018年2月18日,杜富國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
  • 2019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心得 杜富國資料事跡介紹學習體會
    2019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心得 杜富國資料事跡介紹學習體會  「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戰友們拉著手越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昨天晚上,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播出,第2個出場的是來自遵義市的新時代「排雷英雄」杜富國。
  • 中越掃雷工作堪稱「玩命兒」
    中越邊境廣西段新一輪掃雷行動11月27日正式啟動。未來一年裡,擔負此次掃雷行動的掃雷隊官兵,將對中越邊境廣西段所有遺留雷場進行全面深排,徹底清除邊境地區遺留雷患。此次排雷將歷時約一年,完成對68處、共60餘平方公裡雷場的掃除和封圍。中越邊境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雷?它們是誰埋的?這些雷排查了多少?對周邊百姓的生活有何影響?本期《軍視點》為您盤點解析。
  • 杜富國成為廣播播音員,網友點讚!為了夢想他都付出了哪些努力?
    8月13日據媒體報導,「如果可能,我想做一名播音員,把我們掃雷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這是掃雷英雄杜富國負傷後說過的一句話。 失去了雙眼與雙手的他,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軍隊廣播節目《南陸之聲》的播音員!
  • 杜富國跨界當播音員——真正的英雄是能戰勝自己的人
    今日看到掃雷英雄杜富國,跨界當播音員的報導,感慨很深。杜富國爆炸前照片90後掃雷英雄杜富國,掃雷時為了保護戰友,被炸掉了雙手和雙眼,但是他沒有消沉,而是積極康復,尋找其他出路,為社會發光發熱,體現生命的價值。
  • 這群90後在邊境山上幹了一件事,父母知道後哭了
    但這好比虎口拔牙,並非易事,有人為此付出生命,有人失去的是雙手和雙眼……南部戰區陸軍掃雷排爆大隊(原稱「雲南掃雷大隊」)的這些90後戰士們,在過去三年多裡,將57.6平方公裡的雷場變成安全用地,在西南邊境的大山裡寫下一部生死排雷記。
  • 抗疫一線杜富佳學習兄長杜富國「讓我來」精神——《我們在行動...
    作為本次麻慄坡扶貧行動的委託人、一年前為清除這片土地上的雷患而受重傷的「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也在父母和戰友的陪同下,在傷愈後首次回到麻慄坡縣,與他日思夜想的鄉民們溫暖重聚。圖說: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我們在行動》 官方圖「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傷愈後回麻慄坡2018年10月,老山西側的壩子雷場,為了清除一枚裸露在外的加重手榴彈,排雷戰士杜富國讓隊友退後,自己在上前查明情況的過程中不幸遭遇爆炸,永遠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 杜富國受傷1年後:一次打60針劇痛難忍,被子要疊豆腐塊
    △2019年10月24日,重慶西南醫院康復樓,杜富國正在用輔助具吃飯。(攝影 李凱祥)身體屬於掃雷英雄杜富國。2018年10月11日,27歲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一枚加重手榴彈突然爆炸,他渾身是血,被抬下雷場。時隔一年,失去了雙眼與雙手的戰士正在慢慢適應新生活。為了康復與生活自理,他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無數個,先後使用了十幾件假肢等輔助工具。
  • 杜富國兄妹的家國情懷
    關鍵時刻衝得上2010年12月,杜富國在當年紅軍戰鬥過的地方——湄潭縣城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當時杜富國的父親杜俊開辦砂石場,正缺人手,不少人都勸杜俊將杜富國留在身邊幫忙,但杜俊認為,「作為一個男兒,就要到部隊為國家盡忠」。2015年夏,杜富國進入掃雷部隊,第一次親眼見到了雷區附近身體殘缺的鄉親們,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一片片雷場清除,還邊境人民一片淨土。」
  • 中越邊境掃雷官兵冬日席地午休
    進入冬季的南疆溫度越來越低,但是中越邊境廣西段卻正在排雷進行時。文/關磊 龔成 翟振皓 圖/關磊進入冬季的南疆溫度越來越低,但是中越邊境廣西段卻正在排雷進行時。文/關磊 龔成 翟振皓 圖/關磊據掃雷官兵介紹,冬季是掃雷作業的黃金時期,而到了炎熱的季節,穿上厚重的搜爆服在深山密林中作業是個不小的挑戰。 文/關磊 龔成 翟振皓 圖/關磊雷場大多位於高山深谷,出入殊為不易。為避免將時間浪費在路途中,掃雷官兵的午飯直接送到雷場。一個上午緊張的掃雷作業後,掃雷官兵利用午飯後有限的十幾二十分鐘席地而臥,為下午的連續作戰補充體力。
  • 在和平年代裡始終命懸一線的戰士:你的歲月靜好,他的負重前行!
    」中國脊梁「之三:刀尖上起舞,和平年代的戰士。 雲南邊境,上世紀末南疆戰事的主戰場中,遺留下無數地雷和未爆彈藥。這裡地形複雜,茂密的森林裡有無數溝壑陡坡,當地居民三十年來都飽受這些彈藥的危害。 為了讓邊境地區的人民也能恢復不用擔驚受怕的生活,掃雷部隊就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