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去泳池遊泳成了不少人休閒娛樂的首選。遊泳不僅是一項極佳的消暑健身運動,還能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強化四肢和軀幹的肌肉,幫助泳者塑造優美的身體曲線。但不少泳者在遊泳時會感覺到程度不一的肩部疼痛,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肩部損傷在遊泳中頗為常見,近期一項針對370名遊泳選手展開的研究就說明了這一點。該研究發現,肩部損傷在11~18歲的遊泳選手中較為常見,而對於19歲及以上的遊泳選手而言,肩部損傷案例則比其他所有損傷加起來還要多。
造成肩部疼痛的壓力源
在遊泳的過程中,手臂抬起至頭頂時,肩部骨骼和上臂骨骼間的肩峰下間隙會受到擠壓。如果反覆做這個動作,時間一長,骨骼間的關節囊與肌腱的壓縮就會造成發炎與疼痛。這就叫肩部撞擊症候群,從而使肩部功能受損。
造成肩部壓力的主要因素有:泳者的生理特徵、訓練計劃和遊泳技術。如果泳者缺乏身體力量,或者訓練強度過大,都很容易造成肩部疼痛。此外,遊泳技術在肩部疼痛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糟糕的技術會加大對肩部的壓迫,可能會對組織造成過大的負擔。遊泳中有不少典型的手臂動作尤其會對肩部造成壓力,例如自由式中有三個典型的有害技術,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自由式中的有害技術
小角度入水
這是一種會對肩部造成壓力的典型的手臂入水動作,由於手臂姿勢無效且笨拙,因而在開始划水時,僅產生出了最微弱的手力。
前交叉划水
對自由式來說,「前交叉(追趕式)划水」是一種會對肩部造成壓力的無效的手臂協調方式。 泳者的右臂在完成入水動作後放在肩部前方保持不動,與此同時,對側的手臂則繼續前移以「追趕」。維持手臂的入水姿勢會延長肩部受壓的「持續時間」。此外,轉體則會進一步加大肩部受壓的程度。
手臂內旋
上圖中泳者表現出了會對肩部造成壓力的三種技術因素:彎曲頸部,肩部下沉得比手還深,以及手臂內旋。這三種因素當中的每一種都會獨立地造成壓力,三者結合起來便會產生出最大的壓力。
遊泳會不可避免地對肩部造成壓力。不過可以做出一些技術上的調整,以便將肩部壓力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以及受傷概率都最小化。例如,自由式中,手臂入水時有一個朝下的角度,會在入水動作完成後,令手臂位於肩部以下,從而儘量減小壓力的嚴重程度。手臂入水後立刻開始划水,會儘量縮短肩部受壓的持續時間。在自由式中,手臂收回至原位時外旋也會儘量減小壓力。
想了解更多遊泳相關知識,可以參考《遊泳科學:優化水中運動表現的技術、體能、營養和康復指導》一書。
-END-
以上內容來自
《遊泳科學:優化水中運動表現的技術、體能、營養和康復指導》
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授權發布
轉載務必保留圖書版權資訊:書名、封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