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陳俊傑
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聚焦科創新勢力,發掘投資新機會」2020科創板開市一周年線上沙龍上,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分享了其對科創板半導體行業發展的看法。
方競特別指出:「中芯國際是整個(中國)半導體發展的一個軸,把這個軸做好了,我們相配套的製造、設備、材料公司都能做好。像一些材料公司,比如安集科技,就是因為跟中芯國際的密切配套才實現了國產替代的突破。」
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 受訪者供圖
封測競爭力最強,製造也有突破
方競剖析了半導體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他認為從國際競爭力角度分析,目前國內封測業競爭力最強,比如國內封測三巨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他們(封測三巨頭)引領了(國內)封測行業向全球龍頭挺進。還有一些封測業非上市公司,比如甬矽電子也很有特色」。
半導體製造方面,方競強調了梁孟松的到來對於中芯國際的改變。「在梁孟松到來之前,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三星)的差距是逐年拉大的。他到來之後,中芯國際的研發採取了「跳代」的方式,直接跳到14nm,往後繼續向N+1、N+2發展,可以說中芯國際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突飛猛進。」
而中芯國際就如同一根軸,同時帶動了國內設備、材料行業的發展。「設備、材料畢竟服務於中芯國際(這類晶圓廠),比如中微公司,比如很多材料行業公司,都是依託於中芯國際發展。」
「綜合來看,封測業比較強大,不管是製造、設備材料、還是設計,我們都有非常長足的空間去提升。」方競總結道。
高估值蘊含對未來的期望
目前,很多投資者認為科創板半導體公司估值相對同行偏高,相對美股、港股同行業企業也偏高。對此,方競認為:「高(估值)蘊含了投資者對科創板的期望,期望未來這些企業能讓中國在各個領域實現自給自足。(資本市場)給這些公司高估值,蘊含了對他們的祝福,也蘊含了對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信心。」
另外,方競也從總市值角度闡釋了估值偏高的問題。「(科創板)總市值2.79萬億,佔了A股總比例3.59%,科創板有更多的空間發展壯大。」
截至7月22日,科創板僅有140家上市公司。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半導體公司陸續登陸科創板,是否將對半導體上市公司的估值產生影響?
對此,方競表示:「資本市場給部分公司特別高的估值,是基於稀缺性和優質表現。當上市公司增多以後,投資者選擇也更多了,到時候投資者會更加理性,從業績角度給真正優質的公司更高的估值。」
「只要科創板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接下來肯定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只要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資金也會越來越多,也會讓(市場)把真正的資金投入硬科技,投入創新型公司裡面。」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