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非洲象那麼兇猛,亞洲象卻很溫順?或許是因為人類?

2020-12-14 科學美少男

無論是亞洲象,還是非洲象,溫順都不是它們的形容詞。大象雖然是動物,但卻是一種情感複雜、智商極高的社交動物。它們和人類一樣也會有各種各種的情感和行為,比如:痛苦、悲傷、高興、沮喪、苦惱甚至是愛。

象冢之謎

由於象牙的價值,非洲的貧瘠,大量的野象死在了人類的獵槍之下,還有大量的冒險家深入叢林,探尋大象的墳墓。因為在非洲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當大象感知到死亡臨近,便會離開象群,跋山涉水,去到象群世代相傳的埋骨地,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如果找到象群的埋骨地,也預示著收貨大量的象牙。

在《科學與文化》發表過一篇華裔研究人員趙彬組團尋找象冢的文章。團隊中有獵狗和嚮導,他們遠遠的尾隨著一隻瀕死的大象。在幾次被大象發現,差點跟丟的情況下終於找到埋骨地,是一個山洞。在準備進入時,一頭瀕死的大象感知到其他生物的存在,衝了出來。它當然敵不過人類手上的槍,臨死前發出了數聲悲愴的長嗥。沒過多久來了大量的象群,儼然一副誓死守護聖地的架勢。探險隊傷亡慘重的,但當地的嚮導卻念念不忘山洞的寶藏,幾次想搶奪埋骨地的路線圖。華裔探險家意識到了人性的貪婪,毀掉了千辛萬苦才完成的神秘路線圖。

同樣、類似的文章很多,還被引用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最後一頭戰象》。

這些文章與故事解釋通了大象死亡與消失的數量遠遠高於大象屍骨被發現的數量,但科學家認為埋骨地是獵人販賣象牙時,為了掩蓋自己獵殺大象而編出的謊言。

大象的葬禮

象冢是否真的存在,我覺得並不重要,因為很多資料顯示大象是一個擁有高度社會行為的物種,這就足夠了。在斯裡蘭卡自然保護區內,就曾經拍攝到一次大象的葬禮。這次葬禮陸陸續續來了300頭大象,它們依次都用鼻子撫摸死去的大象。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象會為同伴的離去感到悲痛,它們甚至會像人類一樣定期造訪死去同類的墓地,以示哀痛。

在有些象群中,大象們會突然停下腳步,並圍繞著一隻大象打轉。而中心的大象,很快就會突然倒地。同伴會發出哀嚎,緊接著它們會用象牙和鼻子挖掘枯草、石頭和泥土,並把同伴埋葬。當覆蓋完成,它們還有會壓實這個土堆,並且圍繞著土堆在轉幾圈才離去。同時過往的象群也會參與進來。

「溫順」的大象

在這些現象背後,我們可以看出大象高度的社會行為和複雜的情感關係。大象在泰國、印度等東南亞佔據著崇高的地位,東南亞的嚮導會告訴遊客,大象是神的化身,大量寺廟裡都會有大象供遊人許願。大象還被稱作畫畫的「天才」,旅遊景點有畫作售賣,還可以騎乘。在我看來,這實際上是東南亞文化最大的偽善之一。

作為神的化身,實際上是勞動力和斂財的工具。高度複雜的動物卻只體現出溫順的一面,這背後是殘酷的情感壓制和馴化的過程。他們嘴裡所謂的「溫順、乖巧」,對於大象來說是極大的嘲諷。

幼象往往經歷了殘酷的馴化過程,因此學會了順從人類的意志,重來沒有真正地活著。

遊客騎上在「溫順」的大象時,請注意」駕駛員」放在大象額頭上的尖鉤,如果不聽話,後果可想而知。

大象的額頭極為敏感,看來下面這隻小象很「頑皮」,總想著釋放自我。

被鎖住的大象,必須一動不動數小時。如果它身邊那根直立的棍子倒下,就將受到嚴厲地懲罰。然而大象的身體天生是為移動而設計的,野外的大象通常每天要走幾十公裡,尋找食物和水。

巨大的身體重量,如果長時間靜止不動會給腿部,關節和腳墊施加極大的壓力。圈養的大象會因早期關節炎和足部腐爛而承受巨大的痛苦,但也只能咬牙堅持,繼續為人類工作數十年。對於這隻成年的雄象,由於高強度的工作量,已經使它他體重嚴重不足,幾乎沒有腹部,後肢也明顯瘦弱,並且眼睛已瞎,更有利於控制。

一隻大象長期商業演出,眼睛失明了又被用於載客。被相關機構救治者發現,救治後,大象乾枯的眼睛竟然流出了眼淚!

總結

真正的野生亞洲象一點也不「溫順」,當人類侵犯了它們的領地,建立村落,亞洲象群就會時常與這些村落發生衝突,和人類對抗結果可想而知。從19世紀開始,野生亞洲象比例下降高達驚人的97%,我國的西雙版納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保護著僅有的300頭亞洲象。非洲象貌似活得更自我,卻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相關焦點

  • 雄性非洲象的戰鬥力有多恐怖?
    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陸地上戰鬥力最強的動物之一,在非洲大草原上就連有著「草原之王」之稱的獅子都不敢招惹成年的大象,可見其威懾力。那麼,真正的非洲公象的戰鬥力有多恐怖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盤點你所不知道的亞洲象
    嵌齒象的四肢較短,顯得身材矮胖,鼻子比現代的大象短很多,除了上頜,其下頜也長著一對長長的門齒,也就是有四根象牙。嵌齒象是大象進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祖先,它們的足跡曾遍布非洲、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是包括亞洲象在內的後世許多大象種類的「進化原型體」。
  • 大話降龍:降龍終於見到真正的亞洲象,跟非洲象簡直「大同小異」
    大話降龍:降龍終於見到真正的亞洲象,跟非洲象簡直「大同小異」上回說到趁著周末三人來到了蟠動物園,無奈這裡的院牆被施了咒語,不能輕易翻牆而過,思慮再三隻能由太白二郎神變成動物,由降龍帶著進了動物園,兩個缺心眼的還洋洋得意是自己的功勞,終於如願進了動物園後,沒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了孫大聖
  • 世界大象日|減少人象衝突、讓我們共同守護亞洲象
    「今天的課程我太喜歡了,因為我看到了美麗的西雙版納,看到了亞洲野象在水裡嬉戲,還學到了很多關於它們的知識。」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對很多收看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系列情景大師課的小學生而言,更是令他們難忘的一天。他們通過手機、電腦等,了解到了陸地上第二大的哺乳動物——亞洲象。
  • 被奴役的亞洲象
    因為運輸船的船舷位置通常高於沙灘,大象只能藉助臨時搭建的木板用鼻子和腦袋使勁往上頂。不過經過馴養的大象能聽懂很多單詞,僅憑馴養它的人在旁邊下達指令就能完成各種動作。湄公河流域的雨季通常在每年的6月到10月份來臨,雨季對被人馴養用來運送木頭的亞洲象來說,不亞於幸福的假期,因為這個時候,它們就再也不會被驅趕著,終日在路滑坡陡的原始森林裡穿梭了。
  • 非洲公象戰鬥力有多恐怖?
    非洲公象的戰鬥力有多恐怖?其實非洲是有兩種象的,一種是非洲森林象,一種是非洲草原象。這兩種象有什麼差別嗎?哪一種象的實力更強呢?非洲森林象非洲森林象一般的高度在2.5米左右,體重3噸。主要是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水汽充足的熱帶雨林地區,比如剛果盆地附近。
  • 在非洲的熱帶雨林裡,還生活著第三種大象——非洲森林象
    多數人都會回答:兩種,亞洲象和非洲象。但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第三種,那就是非洲森林象。大象是對象科物種的統稱,象科是長鼻目現存唯一的一科,分為兩屬三種。非洲象屬分為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簡稱草原象和森林象。另外平時所稱的沙漠象,就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納米布沙漠裡的草原象,它連亞種都算不上,就是南非草原象的種群。
  • 象海豹和白犀牛誰更厲害?為什麼?
    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河馬的體重平均在1.5噸左右,它只比蘇門答臘犀牛大(體重平均1噸左右),比白犀牛要小一些。成年白犀牛有著平均4米的體長,2米左右的肩高,以及2.4噸左右的體重。白犀牛是非洲獨有的哺乳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非洲赤道南北的草原和叢林地帶,是純正的食草動物。
  • 為什麼你從沒見過一隻真正的野生亞洲象?
    圖/視覺中國諾亞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位生物保護者,他的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實則觸手可及,因為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把這個星球當作承載生命的諾亞方舟,正在科學地改善滇金絲猴、喜馬拉雅蜂、綠孔雀、亞洲象等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這個群體是阿拉善SEE,這個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也稱為「諾亞方舟」。
  • 非洲象是真正的猛獸之王,它魁梧的身軀可以藐視陸地一切動物!
    很多人對於亞洲象和非洲象很難區分,其實它們都屬於象科動物,在體型和外觀上是比較接近的,亞洲象也是現在最大的陸地動物,它們的象體長度都會在五米到七米,肩高可以達到三米,而重量則是在二噸多到五噸真的是難以想像它們的龐大身軀。
  • 亞洲象
    亞洲象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一般身高約3.2米,重可超5噸。現分布於北緯24.6度以南的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勐臘縣及南亞、東南亞部分地區。
  • 森林驛站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
    今天的問題是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大、小、一樣大。小夥伴們知道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是更大、更小還是一樣大呢?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森林驛站5月27日每日一題答案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森林驛站5月27日每日一題答案問題:非洲象的耳朵和亞洲象相比?
  • 非洲象被偷獵,僅僅是因為象牙嗎?被神化的象肉帶來更多利益
    那人類會吃大象的肉嗎?顯然也是會的。象肉主要是指亞洲象的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除此之外,還含有脂肪、有機酸等物質,維生素也比一般的動物要豐富,脂肪中的三甘油酯含棕櫚酸含量也很高。據記載,象肉的主要功效是治療禿頭和瘡,弄成灰或者油塗之。
  • 為什麼沒有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來源?
    但是,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吃象肉都是極少發生的事情。那麼,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大象呢?我們還得先從大象本身談起。馴化的角度人類目前的肉食構成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被人成功馴化後的動物。而被成功馴化作為肉食的動物都具備以下幾種特點:繁殖能力強、易控制、消耗較小、生長周期較短、分布廣。
  • 非洲象集體死亡原因已明,美國10萬候鳥死亡原因不明,為何這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人類社會中,並非所有的生命體都能將生命延續到最後,有些生命因為事故、意外等原因提前結束了,而有些生命因為主觀和客觀原因的交織被迫結束了,通常後一種原因引起的行為被認為是
  • 兇猛的鱷魚咬住大象的鼻子,大象發怒了,結果會如何?
    那麼鱷魚咬住大象的鼻子是故意挑釁嗎?鱷魚有可能打得贏大象嗎? 大象和鱷魚的交叉生活空間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動物,基本上只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區域,亞洲象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地區
  • 區分亞洲象和非洲象,總共分幾步?上海野生動物園飼養員來揭秘!
    說起現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大象,那同樣是大耳朵長鼻子,亞洲象和非洲象怎麼來區別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到上海野生動物園,通過科普講解活動一起找找答案。這裡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象群聚集地,亞洲象和非洲象隔街為鄰,共同生活。那怎麼區分亞洲象和非洲象呢?大象展區的飼養員吳巍毅介紹,主要看這幾點:體型:非洲象的背面是一個S型的形狀,而亞洲象的背部是一個弧線形。同時,非洲象是目前陸地動物當中最大的哺乳類食草動物,相對於亞洲象體型要更大一些。
  • 雲南一群野生亞洲象持續北遷 途中產下象寶寶
    2020年底,一群野生亞洲象首次進入雲南省墨江縣境內,在墨江縣,這個家庭再次產下一隻象寶寶,家庭數量變為18頭。近日,這群亞洲象繼續向北遷移進入到墨江縣通關鎮。  這群亞洲象在途經村莊時,闖進村民家中,將剛採摘回來的咖啡、曬乾的玉米粒等作物撒了一地,屋內的桌子等家具被掀翻。  據介紹,2020年3月,這群當時數量為16頭的野生亞洲象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向北遷移進入普洱市,沿著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一路北上,在此期間,這群象產下了一頭小象。
  • 【史前生物檔案】恐象
    體形特徵:雄性身長8.0米、肩高4.0~4.5米,雌性身長6.5~7.0米、肩高3.5米生存年代:中新世~早更新世食性:植食性生物學分類:長鼻目主要化石產地:非洲碩恐象不再逗留,邁開大步又上路了,不知前方迎接它的會是怎樣的命運,它和它同樣巨大的同類們能否熬過這次微小的氣候變化……       恐象是象類進化早期就分出的一個特化旁支,與現生大象的親緣關係非常遠。其早期祖先出現在漸新世時期的衣索比亞,估計體形介於豬和半大河馬之間。進入中新世,原恐象開始出現在早中新世的肯亞、烏幹達,此後逐漸擴散到非洲其他地區和亞歐大陸。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人類耗子尾汁
    從原始社會至今,人類只馴養了二十種大型哺乳動物,常見的有牛、羊、馬和豬。因為這幾種動物,性情較為溫和,還很親人。而且都是食草動物,好養活。其實早在農業社會,人類就已經將所有能夠被馴化的動物馴化成功了,只可惜嘗試了無數次,也只有二十多種動物能夠被馴化成功,而其餘種類繁多的大型哺乳動物,都是無法被馴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