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家女兒大都嫁給武將世家,兒子們大多娶回文官清流的女兒

2020-12-22 娛樂回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紘是一個精明的父親,給兒女選擇婚事都毫不含糊,他對每一個兒女,不論嫡出、庶出都很上心,對他們的婚事都格外重視,所以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盛家兒女的每一樁婚事,都包含著盛紘的苦心。如果按照盛紘最初的意思,盛家的兒媳婦們都會出自文官家庭,如果沒有什麼例外女兒將都會嫁入武將世家。

偏偏這裡面有兩個人的婚事,偏離了盛紘預計的軌道,那就是女兒盛如蘭和小兒子盛長棟,如蘭嫁給了文官文炎敬,盛長棟娶回了世襲武將的女兒,不過盛紘不是那種古板、偏執的人,他最終接受了這種偏差。今天小編就結合原著,給大家說一說盛家兒女們的這些親事。

在古代封建社會,嫡長子、嫡長女的婚事都是倍受重視的,讀過原著的朋友們,會發現盛家嫡長女盛華蘭和嫡長子盛長柏的婚事,都是盛家一等一的大事,其他兒女的婚事,哪怕是後來的嫡次女如蘭都沒有自己的姐姐、哥哥相同的待遇,更別說那些庶子、庶女了,不過盛紘也不是一個糊塗的老爹,他對兒女們的婚事都很留意,至少沒有想著依靠貌美的女兒往上爬。

1. 盛華蘭嫁給了武將世家:忠勤伯爵府的嫡次子袁文紹。

盛華蘭一度是盛家最得寵的女兒,她享受的父親寵愛,是連後來的墨蘭也不能望其項背的。而且華蘭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小時候也被盛老太太在身邊養過一陣子,盛華蘭長相甜美、討喜,性子爽利,為人大方。小編竊以為,盛家的女兒中唯一可以當得起世家大族嫡長子長媳的人選就是盛華蘭了,她的氣度和遠見,都是盛家所有兒女中最出色的,包括盛明蘭。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華蘭是兄弟姐妹中年齡最大的,在她出嫁的時候,父親盛紘還是一個正六品的登州知州,父親官職不高,所以華蘭的婚事多少就會受些影響,但是即便這樣,來盛家為華蘭提親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貴。一方面是盛圓滑、長袖善舞、官聲比較好,另一方面未嘗不是經過多方打探,知道盛家的女兒華蘭閨中脾氣、秉性良好。

看看來提親的人家:有令國公家的嫡次子,有忠勤伯爵府的嫡次子,還有盛同年好友時任開封府尹的邱敬大人家的公子,這三戶人家對當時的盛家來說都算是高攀了。

最終盛紘沒選還算門當戶對邱家,因為他們家參與黨爭,盛紘不想因為這個連累自己的女兒,進而連累到盛家;他也沒有選擇門第更高的令國公家,他看不上令國公家公子的驕奢淫逸;最終他為華蘭選擇了忠勤伯爵府的袁文紹。

這裡面盛最看重的是袁文紹的人品,作為武將世家的袁文紹沉穩識禮,人品好、有才幹,年紀輕輕就在五城兵馬指揮司裡謀了個差事。除了人品之外袁文紹還有一個好家世。就像盛紘說的:袁家不好,終歸有爵位護著,若是仕途不順,至少有個伯府可以依附,若是袁文紹爭氣,將來一樣有榮華富貴等著華兒。

即便這樣,盛紘還是不厭其煩地查了袁家三代之後,盛華蘭才嫁入了忠勤伯爵府。原著裡袁家面子上還是很尊重盛家的,絕對沒有迎親儀式上的故意刁難,盛紘調到京城之後,袁文紹對這個老丈人也很是尊重。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是盛紘,他們家作為襲萌家族的武官,很難與清流文官搭上關係。而且後期隨著盛紘官職不斷升高,漸漸地盛家已經超過了袁家。有了強有力的娘家做後盾,再加上華蘭爭氣,華蘭的日子越過越好。

2. 盛長柏娶回了文官清流世家:海家的嫡次女海朝雲

作為盛家最被看重的嫡長子——盛長柏的婚事自然不能馬虎,盛紘和盛老太太多方考量,最終選擇了海家的嫡次女海朝雲,海家是東陽名門,出過兩代帝師,書香世家,滿門清貴,父兄皆在朝為官。

因為海家是時代書香世家,家裡又有規矩:海家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據說想嫁進海家的有權有勢的多了去了,人家挑兒媳婦比聖上點狀元還仔細,要人品,才貌,家世樣樣俱全,還非嫡出不論婚嫁。

就是這樣一個世家,如果不是因為海家的女兒容不下妾室,以盛家的門楣,就是踩著高蹺也高攀不上,即便這樣盛老太太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搞定了這門婚事。

盛長柏作為盛家的長子嫡孫,為了他的婚事,盛紘和盛老太太殫精竭慮,終於給求來了這門好親事,而海朝雲本人的人品德行、德容言功,連孔嬤嬤都誇讚是極好的。

盛家和海家聯姻驚動了幾乎半個北方士林的頭面人物,海朝雲除了帶來了海量的嫁妝,據說是十裡紅妝,同時還帶來了海家在官場上的巨大人脈關係。盛長柏在翰林院就職時,沒少得海家故交好友的提點。

3. 盛墨蘭嫁給了武將世家:永昌侯爵府嫡幼子梁晗。

原著裡梁晗家是侯爵府,在電視劇改編的時候,改成了伯爵府,估計是為了突出女主盛明蘭嫁的人家最好。墨蘭的婚事不是盛紘安排的,因為墨蘭是庶出,自然不能和嫡出的盛華蘭和盛如蘭比較,不過盛紘為了這個女兒,也算是下了一番功夫:看中了剛考中舉人的文炎敬,然而墨蘭和她母親一樣,嫌貧愛富,不願意和文炎敬白手起家,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她在母親的安排下,處心積慮地勾引了梁晗,通過不光彩的手段,以盛家的門楣和盛家另外的兩個女兒如蘭和明蘭今後的婚事為要挾,逼迫盛紘和盛老太太出馬,去梁家為她求親。盛老太太無奈最終經過不懈努力為她求來了這門婚事。

原著裡梁晗也在五城兵馬司謀了一份差事,他們家也是武將世家,然而永昌侯爵府的庶長子太有本事,把梁家的嫡子們襯託的毫無本事,而且這些嫡子們也確實不如庶長子能幹,但是畢竟最終還是保住了爵位,墨蘭一家面子上還是過得去的。

4. 盛如蘭嫁給了文官新秀:文炎敬

文炎敬家既沒有根基也沒有家底,家裡條件非常一般,所以盛墨蘭看不上文炎敬這個窮酸的文人,然而被墨蘭看不起的文炎敬,竟然進了嫡次女如蘭的眼,如蘭看中了文炎敬的人品和才幹,對他動了真情。所以後面才有不管不顧嫁給文炎敬的情節。

關於如蘭的婚事,原著裡盛起過好多次心思,因為如蘭性子直率、沒有什麼心機,所以盛紘對如蘭最初的想法也是嫁入文官家庭,估計是害怕以如蘭率真的性格,婚後會吃虧吧。

最初盛紘為如蘭考慮過他的同窗好友柳大人家,柳銘柳大人,是少數和盛紘一路從同窗,同科,同年,然後變成同僚,又一直交好至今的摯交。柳家是延州柳氏正牌嫡房子弟出身,真正的世代書香官宦,綿延一兩百年的世家望族,然而柳家兒子的婚事都有祖父做主,已經定好了人家,所以最後沒成。

後來如蘭的婚事也考慮過文官舅舅家的表兄,在原著裡甚至平寧郡主也考慮過為兒子齊衡娶如蘭,但最終這些都被墨蘭勾引梁晗事件,攪黃了,最終如蘭如願嫁給了文官新秀文炎敬。

5. 盛明蘭嫁給了武將世家:寧遠侯嫡次子顧廷燁

盛明蘭的婚事實屬無奈之舉,因為顧廷燁家的人撞破了如蘭和文炎敬私會的事情,明蘭只能被臨時抓來頂包,當然看過電視劇和原著的都知道,這是顧廷燁精心算計好的。

顧廷燁雖然出身高貴,是世襲的武將世家,但是他本人很爭氣,靠著自己打拼出來了一份錦繡前程,因為愛惜明蘭,經歷了家庭變故,顧廷燁更懂得珍惜婚姻,所以明蘭雖然高嫁,但是生活的很幸福。

6. 盛長楓娶回了書香世家柳大人的嫡女柳氏。

這個柳家就是上文提到的盛紘摯交柳大人家,柳家選擇和盛家聯姻,尤其是和盛家的庶子長楓結婚,確實委屈了人家的女兒,尤其是柳氏是柳家的嫡女,但是因為柳氏已經定親的人家,實在不地道:國喪期間讓通房懷孕 ,而且還不同意去母留子,還沒過門,就這樣門風糜爛,柳大人自然不願意女兒嫁過去,又不能明目張胆的退親,所以柳大人只好去求盛紘,願意讓自己的嫡女,下嫁給盛長楓。盛紘自然是非常樂意,告訴了盛老太太,盛老太太也非常滿意,親自出馬,敲定了這門婚事。

盛家一個庶子能娶一個綿延一兩百年書香門第正房嫡女,確實是盛家的榮幸,而且通讀原著,你會發現柳氏絕對是按照長子長媳的標準來培養的。柳氏是處理家務事的一把好手,無論是打點盛長楓的內宅事務,還是幫助墨蘭處理她公公永昌老侯爺的喪事,柳氏都處理的非常妥帖。原著裡盛長柏外放做官以後,王大娘子又在老家面壁十年,盛家的內宅事務一度都是靠柳氏上下打點的,柳氏治家嚴謹,在柳氏的管理下,盛家門風更加清白,在京城的口碑越來越好。

《知否》原著裡,盛家還有一個最小的兒子盛長棟,因為電視劇裡他沒有出現,所以在這裡小編也不過多贅述,盛長棟最後娶回來的也是一個世襲武將的女兒,不過這個女兒可沒有她的嫂子海氏、柳氏能幹,不過因為溫柔善良,所以盛家兄弟姐妹之間關係更加和諧。

縱觀盛家兒女的這些親事,你會發現盛對待每一門親事都不含糊,即便是盛明蘭無奈嫁給的顧廷燁,再婚事議定之初,盛也多方面打聽、考察了顧廷燁的人品,這才放心把女兒嫁過去。

在兒女的婚事上,盛一介文官,腳踩清濁兩道,依託文官武將,正好左右逢源。因為這種家族之間的不斷聯姻,給盛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盛長柏將來入住內閣,除了自身實力以外,未嘗不是家族勢力不斷推動的後果。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盛家的女兒們最終的結局,以及他們後代兒女們的情況
    看完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讓人意猶未盡,總想了解電視劇之外,這些人物的更多生活後續,小編把原著番外篇裡面關於盛家女兒們以後的情況,做了匯總,讓大家更加詳細地了解這些人物,對她們的結局有一個大概地了解。
  • 《知否》盛紘算不得好兒子,好丈夫,盛家老太太依然扶持是本性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盛家一門的興盛,包括宥陽老家大房(嫡支)從衰敗到崛起,盛老太太都起了決定性作用,和關鍵性作用盛紘這一支小說裡說得很清楚了,第一沒有讓金陵勇毅侯娘家嫁女兒給盛紘,小說裡雖未明確說明理由,但是從其他情節可以推測出盛老太太的用意,小說情節後來張桂芬曾經給沈國舅的本家遠親一個武將世家向盛家小兒子提親
  • 知否原著:盛家的女兒不能做妾,這是盛紘和盛老太太的底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有兩處情節,明確交代了盛紘和盛老太太堅持盛家的女兒不為妾,這種堅持非常明確,以至於和盛紘來往的同僚官吏們都很清楚,即使盛家的女兒們都很漂亮、盛紘官職還不高的時候,誰也不好意思當面向盛家提出這一要求。
  • 《知否》原著:盛家三個兒媳婦的共同優點,女人嫁人後都該看看
    盛家給三個兒子結的親,特別好。 盛長柏靠實力娶了滿門清貴的嫡女海氏,盛長楓靠運氣娶了盛紘好友的嫡女,盛長棟靠品性娶了沈國舅親戚的嫡女。 一個嫡子兩個庶子,卻娶了三個嫡女,而且三個兒媳婦的做派品性,都是一等一的,端的是好姻緣。
  • 《知否》番外:墨蘭想把女兒們許配給海氏四子,王氏氣得跳腳!
    導語:電視劇《知否》雖然完結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細節值得推敲,大家對盛家4個蘭的最終結局,其實可以在番外得到答案,尤其是墨蘭,墨蘭作為盛家最不爭氣的女兒,自作主張嫁給了梁唅,和一群小娘鬥法去了,雖然嫁入高門,但是這一生沒有嫡子支撐門戶,只有5個女兒,這五個女兒因為墨蘭緣故,很難找到合適的婆家
  • 《知否知否》原著墨蘭五個女兒個個低嫁,名聲盡毀
    《知否知否》中盛家盛弘最寵愛的女兒大抵就是墨蘭,雖是庶出,但過得一直都比正房大娘子嫡出小姐還要體面,嫁給永昌伯爵府後,名聲盡毀,一生都沒有生出嫡子,只能將五個女兒低嫁,墨蘭也算是最不爭氣的一位女兒。電視劇中墨蘭為了嫁入高門,不惜將盛家的名聲毀掉,和梁晗有緊密接觸,逼得大娘子不得不低下頭去提親,最後老太太出面才將親事說定,墨蘭出嫁時已有身孕,但是因為進門後和小妾春珂明爭暗鬥,沒有保住自己的孩子。
  • 《知否》盛紘:從六品小官到到從二品大員,盛家靠什麼走向輝煌
    盛紘出場的時候,剛提了正六品地方官。而他退休的時候,已經做到了從二品大員。三個兒子長柏、長楓和長棟都是兩榜進士,盛長柏更是已經入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那麼,從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官,到如此顯赫,盛家是靠什麼走向鼎盛的?
  • 程咬金的兩個兒子,一個娶了李世民的女兒,一個娶不到好老婆
    士大夫庶出的女兒,經常作為嫡出姐妹的陪嫁小妾,一起嫁到夫家。同一個父親生的兒子,嫡子和庶子的婚戀市場行情,可謂是天差地別。 舉個例子,程咬金的兩個兒子,嫡出的程處亮,就娶了李世民的女兒清河公主。庶出的程處俊,就娶不到好老婆。 說程咬金的兒子之前,先說一下程咬金的婚姻狀況。
  • 丞相對嶽父說,我想娶您二女兒為妻,嶽父卻說,讓三女兒也嫁給你吧
    當時吉氏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張孝純的年齡相仿,於是就把大女兒許配給了張孝純,算是訂了婚約,只等著日後張孝純娶回家門了。 當時儀表堂堂的張孝純成了王公貴族們選女婿的「搶手貨」,很多達官顯貴都希望張孝純可以做自己的女婿,張孝純不傻,自然知道做了權貴的女婿對自己日後的仕途有多大的幫助,但是他依然全部婉辭謝絕了
  • 《知否》原著:康姨媽兩個女兒一好一壞,嫁盛家王家結局各不相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我是榕凡《知否》原著裡康姨媽有兩個嫡出的親生女兒,一個是康允兒,一個是康元兒。兩個女兒都是從小在康姨媽身邊長大的,但允兒心地善良、規規矩矩,元兒卻傲慢無禮,招搖跋扈。一、康允兒曾被打算嫁給長柏在長柏高中之後,康姨媽曾想把允兒嫁給長柏。一來是因為長柏小小年紀便中了進士,將來肯定前途不可限量。加上康家有走下坡路的趨勢,而如今的盛家風頭正盛,允兒嫁進盛家,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聯姻親機會。
  •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但是,從盛紘家裡,不難看出,母親都是想讓自己女兒的夫君家世好,而且一般都是家世比自己家好,這樣說出去才臉上有光,算得上是高攀了。不管是王大娘子還是林小娘,都想讓自己的女兒高嫁。然而盛紘很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自己一個五品小官,高攀不上王公貴族。
  • 五品小官不敢跟權貴結親?南宋的武將,都以當文官乾兒子為榮
    但是,從盛紘家裡,不難看出,母親都是想讓自己女兒的夫君家世好,而且一般都是家世比自己家好,這樣說出去才臉上有光,算得上是高攀了。不管是王大娘子還是林小娘,都想讓自己的女兒高嫁。然而盛紘很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自己一個五品小官,高攀不上王公貴族。
  • 另眼看知否:明蘭的成功真的和五品盛家沒關係嗎?
    這部不僅在服化道下足功夫,對人物情節、背景選擇、豪門沉浮、背景歷史極為尊重,卻擁有一個和大多數影視作品不可避免的相似點,那就是盛家三代高娶、女兒大多高嫁的套路,看似是女子進階路,少不了的是外援支持。四大家族裡,平寧公主地位最高,兒子齊衡娶過兩個老婆,第一個嘉成縣主算是高娶結局卻不好,第二個老婆申氏富庶之家談不上名門望族、門當戶對倒是有的。其次就是顧偃開為主的顧家,顧家三個兒子,能抗事兒的也只有顧廷燁。盛家以後就是賀家醫藥世家沒權勢,為四大家庭之末。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知否》盛老太太下嫁到盛家?不存在的,她也有各方面的考量
    因為她一直都是用自己的善良和聰慧去「鬥」,她做的事情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所以她才能得到盛紘和大娘子的尊重,包括明蘭的性格也是像極了祖母,畢竟是祖母手把手教大了,自然是能夠得到她的真傳了!她貴為達官顯貴獨女,才華橫溢,為何下嫁盛家?
  • 探花郎娶到盛家祖母,只因京城有套住宅,《知否》原著故事很現實
    因為這棟宅子代表著盛家不是沒家底沒根基的鄉野門戶!古代京城米貴,天子腳下百官雲集,權貴遍地,房價比現在北上廣還高,而且沒身份不能買房!尤其是黃金地段,倘若一個人出身不高尚,發跡史不乾淨,有錢也別想買到。盛家在貴族眼裡就好比放高利貸的或者養豬戶,能買下京城宅子靠得還是兒子新科探花郎的名望身份,這才勉強擁有了一張貴族圈入場券。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家能夠越來越強大,皆因這三個原因
    盛紘好幾次都差點陷入泥潭,都是她在一旁指點,幫助盛紘度過難關。盛紘寵妾滅妻,也是她一直在旁勸導,為了盛紘的官聲收養明蘭。而明蘭的一句「不如做個純臣」亦讓他躲過一劫。如果沒有盛老太太在前掌舵,恐怕盛家也不會越來越好。再說盛紘。盛紘雖然大豬蹄子特徵明顯,缺點數不勝數,寵妾滅妻,冷漠薄情,對孩子區別對待。
  • 知否:因為王氏有這些優點,盛老太太從不後悔給兒子盛紘娶了她
    可能有讀者會說,王氏如果不願意嫁給盛紘,直接拒絕了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嫁到盛家呢?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原本王氏也看中了康姨夫,姐妹二人同爭一夫,無奈王氏爭不過自己的姐姐,敗下陣來。當然這只是王家關於這段婚姻的回應,在原著裡,以盛老太太的精明,絕對知道自己想要求娶的是王家的哪個女兒,可以這麼說盛老太太就是奔著王氏去的,因為她早已私下打聽過了:王氏雖然性子魯直、脾氣又衝,但心底不壞,而且還很會管家理事,真正陰毒狠辣的事情她也做不出來。相對於容貌,盛老太太更看重的是道德品性。
  • 從《知否》盛家四個女兒對待納妾的態度,就能看出她們不同的性格
    在看《知否》的時候,全劇都沒有離開過婚姻這件事,高嫁還是低嫁,娶個什麼身份的女子,這是每對父母都在思慮的,而每個女孩也都在為自己的婚姻考慮。就像是盛墨蘭,她一心想要嫁入高門,壓幾個姐妹一頭,從不考慮對方的人品如何,最後適得其反,過得最差。也有像盛如蘭一樣,只想嫁給自己喜歡的人,不管他是否沒有祖蔭,都無所謂。
  • 兩個《知否》都是王大師的女兒,康阿姨有毒,大夫人很蠢
    重讀《知否》仍然深深地吸引著這個情節,當然,這部電視劇也相當精彩。之前網絡播出量已超過百億,更何況各大衛視都把他當成經典作品,在節假日輪番播出。在這部電視連續劇中,許多人被大小姐王若弗的角色所吸引。在原著中,表現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如愚蠢、對兒子的渴望、內心的寬廣和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