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中國人講人定勝天,因為早看透了「神」的把戲

2020-12-14 野老頭

一神教有個特點,信眾不允許與異教徒結婚。而且,即便是夫妻,也不允許愛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超過愛自己的神。

《聖經》裡說「凡愛妻子大於愛過我不可進入天國」。這也大概能理解西方人為何如此霸道,是他們的神教會了他們所有。

伊斯蘭教也是如此,穆斯林只能和穆斯林結婚,甚至動異教徒動情都是十惡不赦的罪名。

能救我的只有愛情,神卻袖手旁觀

梁冰玉在跟隨姐夫為躲避戰火從北京避難到倫敦,但倫敦也沒能倖免。成噸的炸彈從天空中傾瀉下來,一片狼藉。

深愛著自己,但被自己拒絕的房東兒子因為給自己去買「糖炒慄子」而被炸死。自責、愧疚和害怕讓梁冰玉徹底崩潰。

在黑暗之後,沒有任何人能幫助她。向神的祈禱阻止不了希特勒的炸彈,也絲毫減輕不了內心的恐懼。不說有什麼具體的追求,連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都沒有。

梁冰玉環視四周,發現有一個男人,他把自己從小帶大,獨自撐起一個家,供自己讀書,並依靠自己的學識、氣度和拼搏名滿京華,成為人人敬仰的玉王,更關鍵的是,他現在正在努力保護自己。不僅僅保護自己的肉身,還在拯救自己的靈魂,讓自己有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但,這個人是自己的姐夫,是教規規定自己能不能愛的人,即便他也是一名穆斯林。

而她的姐夫,她身邊的這個男人,也深深地愛著她。

這兩個人,就像面對蘋果誘惑的亞當和夏娃。他們和亞當和夏娃一樣,都吃下了蘋果,違反了神的旨意。

又能怎樣呢?亞當和夏娃的後代反而越來越多。

梁冰玉和韓子奇都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但是神定立的規矩還是拆散了他們。

人該向死,還是向生,「神」沒有旨意,一切都是人的惡意揣度

「神」愛世人,又說世人皆有罪。那人應該如何自處?這樣的矛盾讓人總會在痛苦中度過,誰才會快樂?那些不認識字,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人才會甘之如飴,就像梁君璧一樣。

「神」愛世人,就該讓世人快樂才是。

韓新月是快樂的,她被家人呵護,被老師誇讚,被同學喜歡,即便感覺和媽媽有一些距離,但還有姑媽為她填補缺失的愛。

她有理想,有追求,也願意努力,如願考入北京大學,成為天之驕子。又在更廣闊的天地裡認識了更多優秀的人,那個她期待的「完美愛人」也如約而至。

也許是因為她太快樂了,讓「神」感覺自己被忽視了,所以給她安排了新的命運——心臟病,而且是很難治好的那種。

「神」要收回她的快樂,甚至她的生命。為什麼?難得就是因為她對異教徒動了心念?

「神」愛世人,該是要愛所有人,正如西方宣傳的那樣,所有人都該享受平等的人權。

相當偽善,正如美國人發表《人權宣言》時,根本沒有把印第安人納進來,何來所有人。

韓新月的生命被莫名其妙地收走了,但她的愛人,也深愛著她的人在極力挽留,給了她足夠生的勇氣和信心。

但是,又被拆散了,正如她親生母親的命運一樣。實施的人正是被神視為最虔誠信徒的梁君璧。

「神」愛世人,是讓人向死,還是向生?天堂和天園是信徒的的理想歸所,人都有罪,為何還要讓人到世間走一遭?神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所有的理由都不過是一種牽強附會而已,是找不到方向的人的自我揣度。

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沒有界限

誰應該被愛?誰都有被愛的權利。

應該愛誰?誰都可以成為愛的對象。

加了限制條件的「愛」就不是純粹的愛了,也就違反了所謂的「神」的教誨。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這些勇敢的女人突破枷鎖的過程,用真切的故事闡述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都需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無有愛,毋寧死」。

中國人講究「人定勝天」,應該是早就看透了「神」的把戲。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
    參加葬禮的穆斯林要虔誠敬意地禮殯禮拜,為死者做「杜阿」,祈求真主饒恕,同時參加葬禮的每個人都會參悟到死亡的存在,以提醒自己要更好地行教門,更好地做人。該拜為穆斯林自願去為亡人送行,不管亡人生前的行為如何,其生前地位如何,既已被真主召去,都將成為我們的借鑑,有助於我們參悟人生,所以不可以謾罵亡人或揭露亡人的缺點。
  • 穆斯林的葬禮是怎樣的?文化都藏在儀式裡,但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人死了是要去見真主的,神會根據一生的所作所為來判定是上天堂還是下火獄。標準是什麼?是否一生恪守對神的唯一信奉——毫無保留地信我,並嚴苛遵循教規,是關鍵要素。不管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人死後都會有個葬禮。《穆斯林的葬禮》中有過兩段葬禮的描寫,一次是梁亦清,另一次是韓新月。我們一起看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是什麼樣子(可能會引起不適,請慎重閱讀)。首先,人死之後,要先把「氺溜子」取過來。氺溜子是一塊木板,是專門盛放屍體的,平時放在清真寺裡,由專人保管。
  • 《穆斯林的葬禮》:神說,當綿羊我就愛你。姑媽照做了,幸福嗎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裡講了好幾個女人的故事,但都是悲情的,對於愛情,更是如此。梁君璧因虔誠而太剛梁君璧以為找到了人生的歸宿,一無所有的狀態下嫁給師兄。師兄沒有讓自己失望,雖歷經磨難,家業非但得以重振,還做到京城首屈一指的地步。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 孟加拉性工作者,首次行穆斯林葬禮
    孟加拉為穆斯林國家,儘管在孟加拉,性工作是合法的,但在性工作者去世之後,卻沒有伊斯蘭領袖會為其舉行葬禮,甚至將死去的性工作者隨意掩埋、甚至丟在河中。不過在上周,孟加拉破例為一名死去性工作者進行穆斯林葬禮,家屬欣慰表示:媽媽終於被當成人對待。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能「人定勝天」嗎?
    這是作者文章開始截圖首先,標題說「人定勝天荒唐」;開篇又說:人定勝天不靠譜;最後搬出主師爺,說人定勝天與中國傳統文化背道而馳。先說,孔孟之道有個「述而不作」,就是覺得古代古人說的都是最好的了,後人不必創新,把過去古人的理解講明白照古人說的做就可以了。故此,過去傳統文化沒說人定勝天,現在說人定勝天,就不能接受了,所以就荒唐了就背道而馳了。請問這個道是啥道呢?就是古人沒說沒做過吧。
  • 《穆斯林的葬禮》:愛上姐夫的冰玉,卻用女兒生命向姐姐還了債
    導讀:《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近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它以「玉」為引子串聯起了三代人的命運與生活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並用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並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恪守禮節,以及在宗教氛圍中對於愛情的追逐以及人性的深層探討
  • 《穆斯林的葬禮》:忠於信仰、忠於愛情、忠於理想,都註定失敗
    《穆斯林的葬禮》故事簡單,主線是韓子奇傳奇的一生。除此之外,還有一條暗線,那便是「玉」。十幾歲的韓子奇因驚詫於玉器的美而失神打碎玉碗,為償還損失,甘願留下來做學徒。只有他自己知道,打碎玉碗的那一刻,他就成為了「玉」的奴隸。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20字俘獲人心,冰心:如同走進一個新奇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穆斯林的葬禮》一上映就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比如 冰心老師評價這本書 : 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在高中時期語文老師就推薦過,當時讀完後感覺很悲傷,兩個相愛的人為什麼就是不能在一起,每一個年齡階段讀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感覺,以致於再次重溫這本書的時候,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 每天分享一句話「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相信這句話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裡了。其實這句話在毛主席那個年代說得最多。那時新中國百廢待興人們的思想也比較單純【不像現在的人這樣煩躁】就認準一個理「擼起袖子加油幹」他們認為只要敢就能成功。「人定勝天」。
  • 「人定勝天」碑被「天」捲走,告訴了人類什麼?
    颱風與海浪摧毀一些建築物,本身是很常見的所謂」自然現象,但這次因為摧毀的是一個標誌性「建築」--「人定勝天」碑,卻讓網友似乎並無暇顧及颱風所造成財產和人身的災害,而是瘋狂吐槽著「人定勝天」石碑的倒掉。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乏對天的敬畏,莊子曾講,「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孟子也說「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也是要號召人類尊重自然。「人定勝天」是一種偽哲學,它所帶給人類的不是福祗而是災難;不是和諧而是互相爭鬥與殘害;不是謙虛學習自然和人文而是狂傲自大。
  • 《穆斯林的葬禮》:最純淨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深邃的命運
    《穆斯林的葬禮》它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其影響力可以與《巴黎聖母院》抗衡,奇譎詭變,奧妙無窮。是回族穆斯林的宏達史詩,是穆斯林的聖潔詩篇。伊斯蘭教在我國也被稱為回族,穆斯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的稱呼。這本書場面宏大,頭緒紛繁。
  • 人定勝天到底對不對?
    人定勝天是個笑話。為什麼這麼講?首先要弄明白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定勝天」裡的「人」是誰?另一個則是「天」又是誰?就說第一個問題,人定勝天中的「人」,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個人組成的團體,組織,國家,還是整個人類。如果是一個人那就不要說什麼人定勝天了,要是大庭廣眾說出來,可能被別人看笑話了。說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還能贏得一些人的讚譽。
  • 《穆斯林的葬禮》硬傷那麼多憑何成功?自我、投入、運氣和使命感
    《穆斯林的葬禮》累計銷量突破300萬冊,這本書無疑是很成功的。發表於1988年,三年後獲得茅盾文學獎。但也飽受批評,甚至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故事簡單,人物也太過骨感,雖說文筆優美,但閱讀的體驗並不特別好。梁冰玉為什麼就和姐夫在一起了?
  • 《穆斯林的葬禮》:男人具有這3種心機,更容易背叛婚姻
    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對韓子奇沒有半點的同情,雖然他的一生並不幸福,可以稱為巨慘了。不僅自己愛的女人離開了,而且被妻子壓制了近二十年,最後落得人財兩空,這就是背叛婚姻的下場。01 韓子奇背叛婚姻後的生活《穆斯林的葬禮》中是這樣描寫韓子奇的表情的:韓子奇那張痛苦的臉,肌肉在抽動,一雙深陷的眼睛,埋藏著怨恨,潛伏著恐懼,雙閃爍著希冀和追求,他從椅子上欠起身,手扶著妻子倚著的床頭銅欄杆,幾乎要向她下跪了。
  • 「人定勝天」必無立足之地
    咱們就講一個今天(2015年8月8日)發生在花蓮石梯坪的故事。8月8日「雙八」可是個良辰吉日喔。還真是說對了。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表示,今天(8日)凌晨因颱風加上長浪衝擊下,造成臺11線62至63公裡多處路基掏空,道路阻斷,「人定勝天」石碑及多處護欄遭海浪捲入海中,已緊急加派機具搶修中,中午開放單線雙向,預計要1個月才能搶修完畢。呵呵,石梯坪的「人定勝天」巨石碑被海龍王收了,對花蓮來說可是件大喜事。
  • 《穆斯林的葬禮》姑媽看似是傻傻等待卻是最能明白現實的人(上)
    姑媽在書中是個小角色,她沒有名字,天星和新月都喚她姑媽,因為他們的父親韓子奇認她為姐姐,在家中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但是她在家中的「地位」卻很高。韓子奇初次見到姑媽時,是在天星的一百天大宴。韓子奇和玉兒將客人送出門,瞧見一婦人在門外,見他們出來了就上前用穆斯林的語言索要點施捨,韓子奇見她的衣著打扮十分的可憐,看到她就看到了當初的自己,不經就燃起憐憫之心,希望能夠幫助她。可誰知,姑媽竟是如此可憐之人。姑媽本是吉林長春人,娘家是姓馬,夫家姓海,丈夫名為海連義,繼承祖業,開了個小小的飯館,在當地回、漢居民中都頗有名氣,人稱「海回回」。
  • 《穆斯林的葬禮》:人活一世,無論時間長短都要有意義
    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就苦心構建了在悲劇氛圍籠罩下,一個家族60年間三代人心靈嘶鳴的「葬禮世界」。但這不是一本悲傷的書。梁亦清質樸堅韌,忍辱負重,靠著這種品格,他雕出了舉世無雙的寶船,雖然寶船在他極度勞累中功虧一簣,但是他用生命和意志換來的為穆斯林爭口氣的不屈精神卻像清脆的碎玉之聲震撼人們的心靈。韓子奇被玉吸引而來,又懷著對玉的依戀撒手而去。
  • 《穆斯林的葬禮》:比愛而不得更好的選擇是活在當下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天星就是這樣一位看似痛苦,實則結局在所有人中最完美的角色,身上閃現著最樸素的人生智慧。《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上世紀九十年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韓天星在書中是一位沒有主角光環,卻是本書中最關鍵、最令人心疼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