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戰士」湖北戰「疫」日記:「我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2020-12-27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目前,揚中市已有三批醫療隊赴鄂支援,他們有的已經在戰「疫」一線緊張有序地開展救治工作,有的正在接受上崗前的培訓考核,隨時準備投入戰鬥。2月12日晚上,他們從湖北武漢最前線發回了戰「疫」日記,有的輕鬆描摹卻真摯鮮活、有的落筆莊重且飽含深情……

  桑寧的戰「疫」日記:「我做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今天(12日),我做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不管在揚中還是在武漢,身邊有很多黨員勇往直前,他們義無反顧的精神時刻感染著我。所以我選擇在這個時候提交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靠攏,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為疫區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王玉的戰「疫」日記:三個小故事藏著愛與溫情

  今天(12日)是我在重症病房上的第一個班,不同於樓上的危重症監護室,這裡除了個別病人需要無創呼吸機,大部分都是可以下床活動、生活自理的患者。他們中有耄耋之齡的老夫妻,有中年夫妻帶著家裡的老奶奶,有年輕的小夫妻……疾病啊,沒有打倒他們,反而讓他們更堅強!

  我跟大家分享三個小故事:

  15床的阿姨,原來是我們支援醫院的一個護士長。每次我進去,她都急急忙忙把口罩戴好了,她說:「已經很麻煩你們了,不能再把你們感染了。」

  38床的奶奶,看到我們就覺得心疼,要給我們拿牛奶。她的兒媳婦提醒她:「你給她們了,不怕傳染給她們啊……」奶奶若有所思:「這樣啊,我不知道,我就看他們太累了,想讓她們喝點牛奶,休息一下。」

  24床的爺爺,總是打呼叫鈴,要給他刷假牙、削蘋果、打水……慢慢地我們才知道,他的同室病友都有人陪,而他一個人,戴著無創呼吸機也不能講話,感到孤獨。我們站在旁邊陪陪他,隨便說點啥,他就很開心了。

  這就是我平凡工作中的平凡場景,希望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能撥開雲霧,擁抱美好的生活!

  田英的戰「疫」日記:「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黨員衝在一線。今天(12日),我們鎮江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成立了,我有幸擔任生活委員。黨支部成立會上,我們緊握右拳,向著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奚柏劍的戰「疫」日記:家有牽掛、組織關愛,養好精神戰鬥!

  在武漢的這幾天,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隔離衣,這是我們開展支援工作的基礎。讓我感到很意外的是,我被推選為鎮江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的宣傳委員,這也是組織對我的一種信任。

  今天(12日),我從醫院護理部童主任那裡得知,奶奶病情加重,家人怕我擔心沒有告訴我,院領導知道後,已把救治用的氧氣瓶送到家中。我很難過,因為奶奶很疼我,家裡人說,她知道我去武漢的消息後流了很多眼淚。但我更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和醫院領導、同事對我的關心。

  下午,我們收到了當地發放的物資、省黨組織發來的生活用品,醫院和黨組織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晚上10點,隊裡通知,我們鎮江醫療隊分為三個梯隊,做好準備,明天(13日)出發,接管武漢體育中心的方艙醫院,現在全部到一樓大廳集合理髮。

  ……

  回到房間已經很晚,稍微欣賞了下自己的新髮型,趕緊洗漱上床,養好精神,明天戰鬥!

  與奚柏劍的戰「疫」日記「遙相呼應」,她的女兒孫詩涵在家中也寫下了一篇滿是「思念」「擔憂」又漫溢乖巧懂事的日記——

  孫詩涵的日記

  我每日每夜、每時每刻地擔心媽媽,想媽媽。同樣,弟弟更是這樣。

  每次一提到媽媽,弟弟就會哭,我更是忍不住。可是作為姐姐,是弟弟學習的榜樣,所以只能在心裡傷心。我整天做出一副開心的模樣,其實心裡比誰都難受。

  每當我想和媽媽打電話時,可又怕她太忙沒有時間,又怕她有時間但太累了,所以一天我們都沒有「見過面」。

  外婆說,「我們在媽媽面前只報喜,不報憂!」因為外婆害怕媽媽擔心我們,在工作上又不專心。唉,我真希望疫情快點消失呀!這樣媽媽就可以早日回家了!

  見習記者 錢飛 尹媛 通訊員 楊軒

相關焦點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致敬戰「疫」中的白衣戰士》
    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致敬戰「疫」中的白衣戰士》作者:山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建大校區小學部是啊,無論多麼疲憊,多麼危險,他們都日夜堅守在最危險的地方,沒有退縮一分一毫。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阻斷病毒入侵最重要的防線,他們必須堅定地站在最前線。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醫生,在離炮火最近的地方,幾乎是以倒計時的方式與疫情進行搏鬥,與生命進行賽跑。他是一位漸凍症患者,他是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丈夫。
  • 孩子,媽媽的日記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沒有人生來就是服務他人的,那些為你守護,為你負重前行的,也是普通人。他是別人的兒女、別人的父母,也有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想不那麼累。但是,因為初心,因為責任,他們勇敢地去做,並且是連續地拼命去做!疫情當下,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家,你是否和我一樣深切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幸運的!今天,我們滿月了!
  • 6小時夜班護目鏡已布滿水霧,雖辛苦但值得丨援鄂戰「疫」日記④
    隨著疫情發展,廣東陸續派遣了多批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這當中就有來自南海的多名醫護人員。他們是白衣戰士,懷揣戰勝病魔的共同信念,帶著同事的祝福、親友的牽掛毅然出發,目前已分別抵達了湖北武漢和荊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來自南海的白衣戰士們在湖北如何開展工作,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與挑戰,他們又將如何克服?從2月13日起,珠江時報推出《援鄂戰「疫」日記》欄目,通過這些逆行者的「眼睛」,走進湖北戰「疫」最前線,深度了解他們如何與疫魔鬥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福建援宜男護士心聲:馳援宜昌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nbsp&nbsp&nbsp&nbsp在疫情來臨前,我是一名普通護士,做著瑣碎而平凡的工作。我的人生信條是:攀一座山,尋一個夢,不妨大膽一點。但在2020年以前,我做的最大膽的事,也不過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已。
  • 戰「疫」日記 ▏「我們的醫療護理工作越來越得到認可」
    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病毒可防可治,大家不要太恐慌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大家康復後,歡迎你們到海南去看看」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我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能夠早日控制疫情」
  • 我們的使命仍在繼續,每一秒都在與死神搶人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與值班的夏醫生及前來會診的重症醫師討論後,當機立斷決定轉重症監護室進一步積極治療,患者愛人也表示「一切聽醫生的!」但新的問題擺在面前,從普通病房到重症監護室需要近10分鐘,轉運過程風險較大。我們原擬利用搶救車中的簡易呼吸氣囊保護患者轉運,但患者脫離高流量吸氧後指脈氧一下就掉至60%左右。
  • 戰「疫」一線 | 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李健:戰「疫」前沿 鏗鏘...
    就是她們這樣一個群體——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在瘟疫肆虐時,把「逆行」當「前行」,舍小家顧大家,默默的工作在戰「疫」第一線。來自濟南的她們是當之無愧的戰「疫」英雄、鏗鏘玫瑰!下面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李健的戰「疫」手記,在他眼中戰「疫」前沿的鏗鏘玫瑰別樣紅。
  • 灤平志願者創作歌曲《白色之光》致敬戰「疫」白衣戰士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 通訊員 鄧秀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燕山深處的河北承德先後有近百名白衣戰士馳援湖北,其中董二飛、王文龍、仇磊、王雲鶴4位醫護人員來自中國普通話之鄉灤平。截至目前,灤平未發生疑似和確診病例。
  • 武漢戰「疫」日記丨在「紅區」的第八天,是我32歲的生日
    疫情仍在蔓延戰鬥還在繼續中國軍網微信推出《武漢戰「疫」日記》欄目陸續向廣大網友發布奮戰在戰「疫」一線的Ta們在忙碌間隙>記錄下的最真實最感人的日記!」英雄出徵小湯山的記憶依然清晰……沒想到,17年後,我從前輩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武漢抗疫前線眾多白衣天使中的光榮一員。
  • 楊大夫的最後一篇戰「疫」日記
    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瀾瀾 閆思宇楊楠是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大年初二,他從石家莊奔赴武漢,在武漢奮戰了五十多天。在這五十多天裡,楊大夫寫了30篇戰「疫」日記,記錄了他在武漢戰疫的難忘經歷。3月19日,是他在武漢的最後一天,收拾完行李,打掃完房間,忙完了最後的工作,楊大夫寫下了他在武漢的最後一篇戰「疫」日記。楊楠戰「疫」日記第30篇 3月19日深夜 武漢 今天,是我在武漢的最後一天,白天剛把行李收拾完,又對酒店房間進行了消毒和清潔,基本恢復了剛來這裡的樣子,現在我準備寫下我在武漢的最後一篇戰疫日記。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該系列報導九集,以全新的報導方式、新的傳播方式,真實的內容,聚焦重大疫情中個體人物的命運,暖心呈現普通人的微視頻(Vlog),成為聯結疫情防控前方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情感紐帶,也讓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
  • 堅守本職 患難與共——重慶海宇物業戰"疫」日記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重慶海宇物業在黨總支領導下 「逆行」中堅守崗位。黨員衝在第一線,他們以堅守業主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第一目標,堅決做到小區疫情嚴防嚴控,每天做著消毒殺菌、出入登記、體溫檢測等看似平凡瑣碎的工作,卻為居民築起了堅固的健康防線,守護著業主們的家園。
  • 遷安:戰「疫」中,一位警嫂的「愛情日記」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有這樣一群人,危急時刻他們逆流而上,45個日日夜夜堅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線,成了這場無聲戰役最堅實的盾牌,讓「警察藍」成為了抗擊疫情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首戰用我,用我必勝」是他們許下的錚錚誓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是他們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 黨旗下,一群白衣戰士莊嚴宣誓——記援助湖北醫療隊火線入黨的醫療...
    來自大江南北的四萬多名醫療隊員與湖北醫護人員並肩作戰,浴血抗擊新冠肺炎,火線搶救病人生命。眾多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將更多的白衣戰士召喚到迎風招展的黨旗下。2月以來,湖北各個戰「疫」火線,許多白衣戰士利用戰鬥間隙,匯聚到鮮紅的黨旗下,喊出了心中的錚錚誓言。
  • 「戰「疫」說理」中國精神在戰「疫」中的生動體現
    中國精神歷久彌新,在這場全國戰「疫」的過程中迸發出勃勃生機,愛國、團結、奮鬥、創造、擔當這五個關鍵詞,是中國精神在這場戰「疫」中的生動體現。戰「疫」使愛國精神空前高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勵我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愛國主義傳統的民族,歷史上蘇武牧羊、嶽母刺字等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 戰「疫」之星 | 別看我的年紀小,可是我的志氣高
    來源標題:戰「疫」之星 | 別看我的年紀小,可是我的志氣高2月10日,我院15名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至此,薊州區人民醫院共有22名隊員在湖北前線為抗擊疫情而戰鬥。
  • 戰「疫」日記 | 鼓樓醫院湖北籍醫生張明:家鄉召,我必歸!
    交匯點訊 他是南京鼓樓醫院的醫生,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更是生於湖北、求學武漢的湖北伢子。「家鄉召,我必歸!」他就是鼓樓醫院第三批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張明。「戰地日記 鼓醫心聲」,南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外科主治醫師徐曄醫生深情朗讀,帶領我們感受一位醫者,一位父親,一位深愛故鄉的赤子之心。
  • 戰「疫」最前線戰士王皓宇:鏡頭裡的戰「疫」印記
    解放軍報記者 王傳順攝這是戰「疫」最前線一名戰士的足跡——70天奮戰武漢,38次進入「紅區」,10萬張影像記錄……在火神山醫院、泰康同濟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和中部戰區總醫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 正月裡 他們剪掉了頭髮「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2」
    共同戰疫《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從武漢逐步向全國蔓延。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防控疫情的過程中,奮戰在一線醫護人員的以崇高的職業操守傳遞安定人心的力量,而民間的守望相助,同樣散發出脈脈溫情。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24:戰「疫」中那些平凡而溫暖的光亮等四篇
    (精評:開篇點題,以抗疫中湧現出的凡人善舉引出平凡而溫暖的光亮給人們希望,溫暖人心的話題。)致敬,每一束救死扶傷的凡人之光。「我參加過非典治療有經驗,第一批我來!」「這輩子我為什麼,不就是為了病人嘛!」「我現在還幹得動!」……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身在何方,他們不懼不退,向著最危險的地方進發。哪怕口罩磨破了臉頰,汗水溼透了衣背,消毒水泡爛了雙手,都擋不住他們戰「疫」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