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是我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石獅現存的城隍廟有四處:永寧城隍廟、石獅城隍廟、墩上城隍廟、五權鎮城隍宮。「一城四城隍」,這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據了解,後三座廟(宮)均由永寧廟分靈而成,故永寧廟被稱為石獅城隍廟的祖廟。本期《僑鄉故事》帶您走進石獅城隍故事。
「古之建城,必奉城隍」。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奏請朝廷建永寧衛城,同時在衛城東南擇地建永寧衛城隍廟,供奉忠佑侯為城隍爺。
日前,記者來到永寧城隍廟,未進廟門即看到門樓兩側的「雷厲」「風行」四個蒼勁俊逸的大字,讓人感受到永寧城隍廟的威嚴氣派。永寧城隍廟分為三進,依次為門樓、前殿、戲臺、拜亭、主殿,佔地2800平方米,是典型的閩南紅磚建築,也是閩南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城隍廟。
據了解,永寧設衛是為了防範倭寇侵擾,而永寧城隍廟也流傳著不少與反抗倭寇有關的傳說。城隍廟後殿拜亭正面基臺有一長方形石條,上面留有兩道刀劍砍劃的痕跡和一些血紅斑點。據傳,明末倭寇攻陷永寧,四處殺人放火,俗稱「陷城洗街」,當時守衛的抗倭將軍感到已無力回天,十分痛心,即跑到城隍廟前磕階身亡,留下「將軍血」的悲壯傳說。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三燒城隍廟而不得」的故事也被當地人津津樂道。據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入永寧想燒毀城隍廟,用稻草將城隍廟圍住並澆上煤油,但是連燒三次都點不上火,最後只得灰溜溜地跑了。
永寧城隍廟還是閩臺文化交流的見證。相傳,明永樂年間,永寧高姓商人在臺灣開設「日興」商行,專營大陸土特產。一次商行失竊,損失甚大,有人向其獻計,敦請永寧城隍渡臺辦案。高姓商人返鄉請永寧城隍過水鹿港。城隍爺一到鹿港,賊人懼怕,只得投案退贓。從此,永寧城隍神威大震。每年城隍誕辰,鹿港商家都要過海到永寧朝拜。乾隆十九年(1754),鹿港建起城隍廟,取名「鰲亭宮」。鹿港城隍廟前「赫濯聲靈昭鹿水,綿延香火肇鰲亭」的楹聯,昭示著兩地城隍廟是同根同源。
幾百年來,永寧城隍廟香火旺盛,前來焚香分靈者絡繹不絕,石獅城隍廟便是由此分靈而來。據現存於石獅城隍廟中《重修鰲城遷建石獅城隍記》記載:「石獅之有城隍,自我永寧衛建奉衛城隍始也……遷徙建石獅,雖仍舊時封號……朔衛自辛丑遷界,而廟則於康熙丁未告成。」
石獅城隍廟位於市區城隍老街,佔地600多平方米,是石獅香火最旺盛的寺廟之一。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入侵,永寧衛城失守,逃亡百姓背負城隍神像來到石獅。「安之土地寺廟中,蓋暫寄居。」至萬曆二十年(1592),信眾在券內(今寬仁)興建石獅城隍廟。
與永寧城隍廟相比,石獅城隍廟更為熱鬧,信徒、遊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站在大門口,抬頭可見門樓上方懸掛清代書法家鄭板橋手跡「城隍廟」及清代「敇封忠佑侯」的匾額。眼前的弧形門樓、騎樓式結構又讓人領略到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走進廟正中門,就見門楹上一對黑底金字的對聯「陰陽非有兩般理,善惡只憑一點心」,道出了城隍信仰的精髓:人神共治,揚善懲惡,也道出了傳統中國道教長盛不衰的教旨。
閩南諺語中有「石獅城隍出輦,械鬥就免」的說法。在坊間,關於石獅城隍爺揚善懲惡的傳說有不少。1924年,晉江縣前港18個村與後港20餘村風水爭端而釀成械鬥,牽涉近百村,損失慘重。後延請石獅城隍巡視兩方地界,督令他們拆除各自的防禦工事,方消彌這場持續半年多的大規模封建械鬥。20世紀30年代,石獅附近蚶江蓮埭村的蔡氏與林氏械鬥;鴻山東埔與伍堡械鬥,也均延請石獅城隍巡境解決,方得以平息。
因而石獅城隍信仰日益深入人心,東埔等不少村落也敬奉城隍爺。
墩上城隍廟位於錦尚鎮奈厝前墩上自然村,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墩上村民風淳樸,村民多以務農為生。清道光年間盜匪頻臨盜竊搶劫,民不聊生,被迫外逃,村中人丁稀少,村中耆老眾議往永寧恭請城隍爺降臨墩上村。於是,村裡集資建起城隍廟,佔地面積僅15平方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一月二十一日,城隍爺正式坐殿,民眾紛紛朝拜,虔誠信仰。自從城隍爺入殿之後,盜匪不再入境,且風調雨順,外出人員紛紛返鄉,城隍信仰更加深入人心。
從建廟至今,墩上城隍廟有過5次整修與擴建,2次被火燒。經擴建,墩上城隍廟仍在舊址,但佔地面積擴大至170平方米。站在墩上城隍廟大門口,可見一副楹聯赫然在目「為善到此心不怕,作惡未求膽自寒」,橫批「靈應萬古」。廟中正殿端坐城隍爺忠佑侯,其威嚴正直姿態與兩旁柱上的「陰陽非有兩般理,善惡只憑一點心」對聯相呼應。墩上城隍廟的信仰影響周圍多個村莊,海外僑親返鄉也必來朝拜。
五權鎮城隍宮亦稱五社鎮城隍宮,位於鳳裡街道後花社區。五權鎮(民國時期又叫五社鎮)即附近的後花、山上、內透、磨裡和東村五個村的簡稱。五村村民以許、洪、黃姓為主,民風淳樸,村鄰和睦,城隍爺的信仰十分濃厚,不少人家中供奉城隍爺,後經勸募在後花蓋起宮廟。1936年,經眾議,往永寧城隍廟正式迎城隍公忠佑侯入境供奉於城隍宮。宮雖簡陋,但香火鼎盛。海內外鄉人前往祈求,無不靈驗萬分。後經許姓為主的香腳(宮廟管理人)精心管理,深得民心,因而得以世代相承至今。
如今,石獅的四座城隍廟(宮)香火延綿,信眾如流。每逢五月廿八城隍爺誕辰之日,慶生活動引來海內外人士踴躍參加,熱鬧非凡,成為閩南民俗活動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其中,永寧城隍廟、石獅城隍廟還成為石獅的著名景點,並以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的朝聖者和觀光客。
記者 鄭秋玉 郭雅霞
石獅市融媒體中心·石獅日報
石獅日報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
石獅日報新媒體矩陣/熱門公眾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