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四城隍」,全國罕見! 石獅城隍故事多

2021-02-14 石獅日報

  城隍是我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石獅現存的城隍廟有四處:永寧城隍廟、石獅城隍廟、墩上城隍廟、五權鎮城隍宮。「一城四城隍」,這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據了解,後三座廟(宮)均由永寧廟分靈而成,故永寧廟被稱為石獅城隍廟的祖廟。本期《僑鄉故事》帶您走進石獅城隍故事。

  「古之建城,必奉城隍」。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奏請朝廷建永寧衛城,同時在衛城東南擇地建永寧衛城隍廟,供奉忠佑侯為城隍爺。

  日前,記者來到永寧城隍廟,未進廟門即看到門樓兩側的「雷厲」「風行」四個蒼勁俊逸的大字,讓人感受到永寧城隍廟的威嚴氣派。永寧城隍廟分為三進,依次為門樓、前殿、戲臺、拜亭、主殿,佔地2800平方米,是典型的閩南紅磚建築,也是閩南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城隍廟。

  據了解,永寧設衛是為了防範倭寇侵擾,而永寧城隍廟也流傳著不少與反抗倭寇有關的傳說。城隍廟後殿拜亭正面基臺有一長方形石條,上面留有兩道刀劍砍劃的痕跡和一些血紅斑點。據傳,明末倭寇攻陷永寧,四處殺人放火,俗稱「陷城洗街」,當時守衛的抗倭將軍感到已無力回天,十分痛心,即跑到城隍廟前磕階身亡,留下「將軍血」的悲壯傳說。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三燒城隍廟而不得」的故事也被當地人津津樂道。據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入永寧想燒毀城隍廟,用稻草將城隍廟圍住並澆上煤油,但是連燒三次都點不上火,最後只得灰溜溜地跑了。

  永寧城隍廟還是閩臺文化交流的見證。相傳,明永樂年間,永寧高姓商人在臺灣開設「日興」商行,專營大陸土特產。一次商行失竊,損失甚大,有人向其獻計,敦請永寧城隍渡臺辦案。高姓商人返鄉請永寧城隍過水鹿港。城隍爺一到鹿港,賊人懼怕,只得投案退贓。從此,永寧城隍神威大震。每年城隍誕辰,鹿港商家都要過海到永寧朝拜。乾隆十九年(1754),鹿港建起城隍廟,取名「鰲亭宮」。鹿港城隍廟前「赫濯聲靈昭鹿水,綿延香火肇鰲亭」的楹聯,昭示著兩地城隍廟是同根同源。

  幾百年來,永寧城隍廟香火旺盛,前來焚香分靈者絡繹不絕,石獅城隍廟便是由此分靈而來。據現存於石獅城隍廟中《重修鰲城遷建石獅城隍記》記載:「石獅之有城隍,自我永寧衛建奉衛城隍始也……遷徙建石獅,雖仍舊時封號……朔衛自辛丑遷界,而廟則於康熙丁未告成。」 

  石獅城隍廟位於市區城隍老街,佔地600多平方米,是石獅香火最旺盛的寺廟之一。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入侵,永寧衛城失守,逃亡百姓背負城隍神像來到石獅。「安之土地寺廟中,蓋暫寄居。」至萬曆二十年(1592),信眾在券內(今寬仁)興建石獅城隍廟。

  與永寧城隍廟相比,石獅城隍廟更為熱鬧,信徒、遊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站在大門口,抬頭可見門樓上方懸掛清代書法家鄭板橋手跡「城隍廟」及清代「敇封忠佑侯」的匾額。眼前的弧形門樓、騎樓式結構又讓人領略到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走進廟正中門,就見門楹上一對黑底金字的對聯「陰陽非有兩般理,善惡只憑一點心」,道出了城隍信仰的精髓:人神共治,揚善懲惡,也道出了傳統中國道教長盛不衰的教旨。

  閩南諺語中有「石獅城隍出輦,械鬥就免」的說法。在坊間,關於石獅城隍爺揚善懲惡的傳說有不少。1924年,晉江縣前港18個村與後港20餘村風水爭端而釀成械鬥,牽涉近百村,損失慘重。後延請石獅城隍巡視兩方地界,督令他們拆除各自的防禦工事,方消彌這場持續半年多的大規模封建械鬥。20世紀30年代,石獅附近蚶江蓮埭村的蔡氏與林氏械鬥;鴻山東埔與伍堡械鬥,也均延請石獅城隍巡境解決,方得以平息。

  因而石獅城隍信仰日益深入人心,東埔等不少村落也敬奉城隍爺。

  墩上城隍廟位於錦尚鎮奈厝前墩上自然村,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墩上村民風淳樸,村民多以務農為生。清道光年間盜匪頻臨盜竊搶劫,民不聊生,被迫外逃,村中人丁稀少,村中耆老眾議往永寧恭請城隍爺降臨墩上村。於是,村裡集資建起城隍廟,佔地面積僅15平方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一月二十一日,城隍爺正式坐殿,民眾紛紛朝拜,虔誠信仰。自從城隍爺入殿之後,盜匪不再入境,且風調雨順,外出人員紛紛返鄉,城隍信仰更加深入人心。

  從建廟至今,墩上城隍廟有過5次整修與擴建,2次被火燒。經擴建,墩上城隍廟仍在舊址,但佔地面積擴大至170平方米。站在墩上城隍廟大門口,可見一副楹聯赫然在目「為善到此心不怕,作惡未求膽自寒」,橫批「靈應萬古」。廟中正殿端坐城隍爺忠佑侯,其威嚴正直姿態與兩旁柱上的「陰陽非有兩般理,善惡只憑一點心」對聯相呼應。墩上城隍廟的信仰影響周圍多個村莊,海外僑親返鄉也必來朝拜。

  五權鎮城隍宮亦稱五社鎮城隍宮,位於鳳裡街道後花社區。五權鎮(民國時期又叫五社鎮)即附近的後花、山上、內透、磨裡和東村五個村的簡稱。五村村民以許、洪、黃姓為主,民風淳樸,村鄰和睦,城隍爺的信仰十分濃厚,不少人家中供奉城隍爺,後經勸募在後花蓋起宮廟。1936年,經眾議,往永寧城隍廟正式迎城隍公忠佑侯入境供奉於城隍宮。宮雖簡陋,但香火鼎盛。海內外鄉人前往祈求,無不靈驗萬分。後經許姓為主的香腳(宮廟管理人)精心管理,深得民心,因而得以世代相承至今。

  如今,石獅的四座城隍廟(宮)香火延綿,信眾如流。每逢五月廿八城隍爺誕辰之日,慶生活動引來海內外人士踴躍參加,熱鬧非凡,成為閩南民俗活動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其中,永寧城隍廟、石獅城隍廟還成為石獅的著名景點,並以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的朝聖者和觀光客。

記者 鄭秋玉 郭雅霞

石獅市融媒體中心·石獅日報

石獅日報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

轉自微信公眾號「石獅日報」

石獅日報新媒體矩陣/熱門公眾號推薦

公眾號ID石獅日報ssrbwx收藏快報sckbwx石獅政協之窗shishizhengxie平安獅城ssswzfw石獅人才ssrcfw石獅商務ss_shangwu石獅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shishi12348石獅民政sssmzj石獅市教育局fjsssjyj石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sssyjj7951石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sssrsj211石獅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ssqyfww石獅生態環境ssssthjbhj石獅應急管理sssajj石獅三農ssszfnybgs石獅貿促sssmch獅城姐妹QZSSFL石獅老乾sslghdzx石獅國際商業城改造sgh_823dce80c431鍾毓靈秀gh_cbe54541b092永寧微服務ynzwfw石獅市僑聯gh_80bced4d9fd8石獅市總醫院ssshqyy福建省石獅供水股份有限公司shishiwater藍帝獅校服LDS-XYFS石獅日報小記者團ssrbxjz石獅陽光電商qztbpx臺灣布拉格藝術機構taiwanblg今日玉湖jinriyuhu

相關焦點

  • 武安城的抬城隍 (上)
    所以在每次抬城隍都有人面對神靈許願,求福。有孝子為母染疾許願的,父為子女祈求平安的。故每次抬城隍都有不少前來「負罪」還願的。或脖項戴「枷」,或挑「胳膊掛燈」,或赤背赤足捧香,或進獻重禮,等等。特別是為城隍廟許願唱戲的多,還願戲都是在大年初一開始還,每年大年初一五更開戲,大部分寫來的是反調戲(即河北梆子),五更戲碼是《大登殿》不變。
  • 城隍人格神——紀信
    在城隍由自然神演變為人神的過程中,漢代的紀信最早,長安不僅是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也產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紀信。據《長安縣誌·王曲城隍廟會》記載:「相傳楚漢滎陽之戰中,漢將紀信假扮成漢王,解救劉邦出圍,致被項羽燒死。劉邦得天下後,封紀信為十三省總城隍,在長安王曲建廟立祠,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祭祀,後遂成廟會。」
  • 社稷古公天下正神,威靈統領各等城隍|恭賀五月十一日天下都城隍聖誕
    城隍爺遍布神州大地,與民生關係密切,而「天下都城隍」,為道教城隍神系統最高等級。但都城隍很晚才進入官方祭祀體系,直至明代,官方才建起有統領天下各等城隍意義之都城隍廟,各級城隍神才正式進入國家祭典中。也從那時起,五月十一日為天下都城隍聖誕寫入史書。
  • 清溪顯佑伯主八閩第一,歸國華人的城隍信仰
    中國最早的城隍廟建於三國時期吳國(239年),是安徽省的蕪湖城隍廟;唐朝時期城隍信仰廣泛傳播於全國;宋初城隍祭祀被正式納入國家官方祭祀大典,宋徽宗多次敕封;明初朱元璋進行禮治改革,城隍信仰得到官方制度。同時城隍信仰更是吸收佛教地獄審判、賞善罰惡的觀念,自此不僅是城市的保護神,而且成為閻羅陰司的派出機構的冥官和陰陽兩界的司法神。
  • 農曆七月 帶您直擊臺灣新竹城隍開鬼門
    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倖免"。
  • 庚子年 農曆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聖誕:
    各地城隍一般多由歷史上的忠良賢達來擔任,如福建都城隍廟奉祀的是劉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因忠貞不屈,痛斥項羽,而被處烹刑。戰國時代的春申君黃歇,封他為大將軍及萬戶候,因連橫抗秦有功,即被奉祀為蘇州城隍。也有一些是對當地開化民智,提高民生有很大貢獻的國主或官員,如四川縉雲縣城隍就是縉雲縣首任知縣李陽冰,浙江紹興城隍廟是供有功於民的龐玉大將,寧化城隍廟城隍為巫羅俊,廣州城隍爺是五代十國時的南漢國皇帝劉龑,也有「廉潔奉公,擁政愛民」的「清官」,如杭州城隍周新,明成祖即位時,任之為監察御史,多所彈劾,貴戚震懼,當時被視為冷麵寒鐵,曾任浙江按察史。
  • 【金門迎城隍】丁酉年海峽兩岸城隍金門會師
    整個城隍祭典可分為:一、 農曆3月26日:收契子錢二、 農曆4月1日:掛水牌、送佛帖、送頭三、 農曆4月9日:請佛四、 農曆4月9-11日:打鑼鼓五、 農曆4月12日:迎城隍六、 農曆4月14日:各路神明歸返從每年農曆3月26日到4月13日,家裡有小孩要讓神明收為契子、以保平安長大的信眾,
  • 地方父母官-----城隍
    各地官員還經常參與祭祀城隍,有文章比較好的官員還要撰寫祭祀城隍的文章。總之,人們對城隍神越來越重視,城隍神是每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神祇,和土地差不多。由於城池的重要性,城隍神的地位也隨之大幅度提高。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城隍的祭祀特別重視,大約是因為朱元璋來自民間,對城隍神和城隍廟比較熟悉的緣故。朱元璋說:「城隍神歷代都有祭祀,故此,我朝也要祭祀城隍。」
  • 小年| 城隍 • 土地 • 灶王爺
    前殿面南坐著城隍老爺,也稱城隍菩薩,——這與佛教的"菩提薩捶"無關,中國的老百姓是把一切的神都可稱為菩薩的,叫"老爺"時多。發亮的油白大臉,長眉細目,五綹鬍鬚。大紅緞地平金蟒袍。按說他只是縣團級,但是派頭卻比縣知事大得多,縣官怎麼能穿蟒呢?而且封了爵,而且爵位甚高,"敕封靈應侯"。如此僭越,實在很怪。他們職權是管生死和禍福。人死之後,即須先到城隍那裡掛一個號。
  • 恭賀城隍夫人華誕
    2015年5月15日周五農曆乙未年三月廿七宜:祈福 出行 嫁娶忌:穿井 開池==================== 今日吉時 寅時(3:00-5:00) 卯時(5:00-7:00) 巳時(9:00-11:
  • 聊齋故事:修改勾魂薄,汪翁多活12年,做了城隍,東嶽神「甩鍋」
    汪翁救了城隍使者一命,使者修改了勾魂名冊,汪翁多活12年,東嶽神直接問責城隍,原來汪翁幹了一件大事。#聊齋故事昨天,城隍知道了你挽救夫妻二人,還有分散家產的事情,就立即申報到了東嶽。可是,東嶽說這個人已經在勾魂名冊上死了,哪裡來的這些義舉?責令城隍立即嚴查。城隍治我洩露天機之罪,發配到了雲南。先生增加壽命一紀,子孫被列入祿籍。先生應該繼續積德行善,十二年後,我的刑罰期滿,我們再在這裡見面。」
  • 《爛柯棋緣》中出現的城隍,本是儒家神祗,盤點千年來城隍的體系
    其實不然,城隍原本是儒教的神仙,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城隍的千年變遷。最原始的城隍這個詞,是出現在《周禮》之中的,是儒家最原始的八神之一。而這八神分別是龍王、城隍、土地、門神、灶王、財神、藥王、瘟神。而這八神,就構成為了中國儒家的最原始的八神,而城隍原本就是守護一個城池的護城河,最後簡化為城池的守護神。
  • 新竹城隍廟之各地城隍的領袖一一城隍爺
    城隍爺就是一城之主,小到懲兇除惡,大到護國安邦。鑑於這尊神責任重大,所以老百姓沒少給他老人家修廟。所謂「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臺灣民眾對城隍爺的崇拜可見一斑。新竹城隍爺又稱都城隍,也就是各地城隍的領袖,因而這廟門的香火從清代一直旺到了今天。您看新竹黑臉城隍爺,留長鬍子,腦袋頂著『理陰贊陽」匾額一方。這意思是說本老爺有本事溝通上下界。
  • 冬月廿二 迎城隍!看陣頭!鬥鬧熱!
    霞城城隍廟主祀城隍、文武判官、黑白無常、陪祀閻王、牛頭馬面、老祖及清水祖師,巡安時,城隍團隊會各司其職,驅避邪崇,保地域平安。隨著鞭炮聲、鼓樂聲響起,起香後,城隍巡安的大部隊也開始行進。相傳同安總兵施琅建造城池時建有四個城門,拱辰門是唯一存留下的城門。這與城門上的古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已有160年樹齡,根系盤根錯節,將石頭緊緊住在。因閩南民間相信榕樹有靈,視為樹神,拱辰門也託這古榕的福得以保存。
  • 城隍巡遊,浩浩蕩蕩,現場人山人海……
    「作為最後一個民俗出巡的神明,城隍出巡可是春節裡民俗文化的重頭戲。據說,凡城隍巡幸過的地方,當年都會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呢。」市民陳先生說。視頻:鄭維偉 楊慈監據了解,本次城隍出巡為期三天,明日正月二十六日,將從蕉城中路出發,沿途經過少年宮路、南際路、寧德一中、寧德技師學校、麗城山莊、靈秀山莊、小嶺崗、貝乾路、蓮峰路,到達聚寶路過夜;後日正月二十七日,繼續前行,途徑教導營、磨姓路、八鬥弄、金福山莊、蕉城北路、蕉北街道辦事處、鶴峰路、建新路,回宮城隍廟。
  • 縉雲的城隍老爺,你知道是誰嗎?
    按神話傳說,城隍為守護城池之神。最早見於記載為蕪湖城隍,其時為三國赤烏二年(239)。唐代以來,各郡縣皆已設祭城隍。縉雲在唐武德四年(621)曾經建縣,但縣治在永康,而且至八年又廢,可以肯定城隍尚未設立。
  • 城隍是管什麼的?拜城隍有什麼用?跟閻羅王到底是啥關係?
    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倖免」。城隍的職能守護神:守護城池、國家。
  • 聊齋故事:忠正城隍深受百姓愛戴,卻因小錯遭免職
    謝德感激閻王的厚愛,很高興地接受了城隍的職務,終於在死後得到了一展所長的機會。謝德恪盡職守造福百姓,深得老百姓厚愛,廟內香火不斷。只要百姓有所請求謝德都會儘量滿足,在城隍的位置上兢兢業業,被百姓稱為最靈驗的城隍。
  • 城隍夫人福澤百姓.千秋聖誕滿城歡慶
    廈門城城隍廟爐下眾弟子虔誠備香花果品,齋菜茗茶、壽桃糕面、高錢金箔等微儀,誠心誠意焚香叩首,恭祝廈門城城隍夫人聖壽無疆。祈願廈門城城隍夫人尊神佑賜福注生、男添百福、女納千祥、老幼安康、萬事迪吉、百業興隆。逢廈門城城隍夫人聖誕千秋日,廈門城城隍廟特別以十全十美廈門古城女兒節為主題慶祝城隍夫人聖誕。
  • 泉州石獅下轄的一個小鎮,曾為全國三大衛城之一,至今雄風依然
    永寧衛與天津衛、威海衛並稱全國三大衛,歷史上為抵禦海盜、外來侵略和海上交通、經貿往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飽受歷史的滄桑考驗。是日,天青雲白,豔陽高照,修飾一新的永寧衛城樓張燈結彩,在烈日下巍峨雄峙,雄渾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