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父母官-----城隍

2021-03-05 謙和傳統國學

古人出於對神的信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會祈求神祇的保佑。在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古代的城市居民在城牆外有護城河的城池,人們為了城市的安全和城裡百姓的安危,對於事關城市安全的城池,自然要請一位保護神了,這位神祇就是城隍神。當時各處大小城池都建有城隍廟,幾乎沒有一座城市沒有城隍廟的。人們需要城隍神的保佑,當然要供奉、祭祀城隍神了。

祭祀城隍神的起源非常早,大約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商周時期,人們有祭祀水庸的風俗。據典籍記載:上古時候的國家祭祀中,大型祭祀有八種,而第七種祭祀就是水庸。此時的水庸神就是城隍神的前身。
三國時期,祀奉城隍神的風俗流傳到江南一帶,當時東吳就有人修建城隍廟。南北朝的時候,梁朝的一個將軍帶兵團團圍住北齊的一座城池,城池裡的一員北齊守將聽說城裡有座城隍廟,當即帶領官兵百姓一起前往祭拜,祈求城隍保佑城池的安全。祭拜過城隍神之後,鼓舞了軍民抵禦敵人的氣概,他們奮勇戰鬥,將梁朝兵將阻於城外,梁軍久攻不下,只得退兵。人們相信這次守城戰的勝利和城隍神的保佑密不可分。

城隍神顯靈護城的事跡迅速傳播開來,人們對城隍神就更加恭敬了。後來,有人家裡妖怪作祟,也去祈求城隍神,請他驅趕在城中的妖怪,讓百姓安居樂業。
  

到了唐朝,人們對城隍神的祭祀更為普遍,還大舉興建城隍廟供奉城隍神。各地官員還經常參與祭祀城隍,有文章比較好的官員還要撰寫祭祀城隍的文章。總之,人們對城隍神越來越重視,城隍神是每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神祇,和土地差不多。

由於城池的重要性,城隍神的地位也隨之大幅度提高。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城隍的祭祀特別重視,大約是因為朱元璋來自民間,對城隍神和城隍廟比較熟悉的緣故。朱元璋說:「城隍神歷代都有祭祀,故此,我朝也要祭祀城隍。」由於洪武皇帝的金口玉言,有明一代,各地祭祀城隍神之風很盛。朱元璋敕封城隍神為王,南京、開封、臨州、太平等地的城隍都被封為王,城隍神之間的等級劃分得十分明確。

這就把城隍神世俗化、人性化了,城隍從此真正地進入人們的生活。祭祀城隍成為國家的祭典,沒到中秋時節,國家就舉行祭祀儀式祭祀城隍,天子要派官員前去主持祭祀,各地也要舉行祭祀儀式,各地必須由當地的最高官員主持祭祀。由於朝廷的推崇,城隍廟一時香火興盛,人們對城隍神一時信賴有加。
有人對城隍神如此受推崇心存疑慮,認為朱元璋祭祀城隍別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據說朱元璋曾經對大臣說:「朕所以祭祀京城城隍神,是想藉此對民間各地的百姓和官員有所了解。」原來朱元璋的意思是希望通過祭祀城隍,讓百姓和官員們能夠與國家同心同德。

城隍盛世日隆,道教對城隍神也重視起來。道教的神靈譜系歷來靈活,為了給教門壯大聲勢,道教順勢把城隍神納入自家門下,認為城隍可以驅邪,除了保護城池,還可以安邦護國,而且有求必應。還說,城隍還掌管著陰間之事,人死了以後到了陰間,得先見城隍神,然後才能夠見到閻王。

早先,城隍老爺並沒有明確的來歷,人們並不知道城隍是誰。因此,相信城隍老爺是天上來的。不過有人說城隍是那些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死後上任為城隍。城隍老爺當然要選一些或者就是響噹噹的人物的名人,人們往往將一些英雄、賢臣、良將作為城隍。各地也紛紛把當地人熟悉喜愛的名仕當做本地城隍。

老百姓從吸納先身上看到了與神相同之處,這就是愛護當地的百姓。因此,百姓就把那些曾經關愛過他們的人當成城隍神,希望他們當上城隍神之後可以繼續幫助百姓,懲惡揚善,保佑百姓的生活富裕安康。總體說來,人們希望城隍老爺是理想中的父母官,人們沒有選擇官吏的權利,卻可以選擇城隍神,城隍神也是樹立在人們心目中的一座碑。
請看這些城隍的名字吧:北京將文天祥當作城隍神;上海的城隍神最初是秦裕伯,民國初年宋教仁遇刺身亡之後,人們將這位為民國獻身的革命家奉為城隍;杭州的城隍神是周新;鎮江一帶的城隍神則是蘇信。

城隍神的誕辰是農曆五月二十八日。那一日人們要到城隍廟去,以香火祭拜城隍,並向城隍祈禱,還有一些喜慶的娛樂活動,為城隍神的生日助興。

另有一種祭祀城隍的活動是出巡,城隍要在一年裡出巡幾次。成渾身春季出巡被稱為收鬼,秋季出巡被稱為訪鬼。冬天還要出巡一次,這一次叫做放鬼。

城隍神每次出巡的意義都不大一樣,春季出巡是為了驅除惡鬼,秋季出巡是為了查辦鬼魂的冤屈,為他們平反。動機出巡則是為了體現仁慈之心,施布仁德於百姓。所以,人們歡迎城隍老爺出巡。 

圖文源自網絡,意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告知後臺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知縣作為父母官除徵稅、審案外,如果此事辦不好照樣要丟官獲罪
    清代知縣作為最基層的父母官,其職責是刑、名、錢、谷以及地方治安,在一般人看來,只要完成了這些事,大致就算稱職了。殊不知,知縣除了上述職責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務,那就是地方祭祀,如果這件事辦不好,照樣會被革職問罪。
  • 父母官的演化史
    簡單明了的說就是天子指定一個地方,賞賜給自己的親人,親人以這個地方為姓,讓他們去這個地方開疆拓土,繁衍生息。這也是我們百家姓的來歷。我們華夏文明的社會組成基本結構為:個人——家庭——家族——國家。在華夏文明的政治體系中,最高管理者為「天子」,天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代天巡狩」之意。
  • 城隍人格神——紀信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漸過渡到人格神的,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希望英雄人物死後英靈還在,作為地方神來保護自己。漢代紀信救劉邦的故事在《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高帝紀第一上》及地方相關資料上均有敘述。劉邦稱帝後,厚賞、追封紀信,並賜黃袍加身,擇上林苑(今王曲鎮)修建大型廟堂並祭祀,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祭祀,後遂成廟會。據傳文景二帝時期,為了順應民心、強化統治,遂將供奉的紀信封為城隍神,成為長安城的保護神。由史料記載來看,王曲城隍祭祀紀信據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比三國東吳蕪湖城隍爺周瑜和城隍廟要早四百年。
  • 《爛柯棋緣》中出現的城隍,本是儒家神祗,盤點千年來城隍的體系
    其實不然,城隍原本是儒教的神仙,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城隍的千年變遷。最原始的城隍這個詞,是出現在《周禮》之中的,是儒家最原始的八神之一。而這八神分別是龍王、城隍、土地、門神、灶王、財神、藥王、瘟神。而這八神,就構成為了中國儒家的最原始的八神,而城隍原本就是守護一個城池的護城河,最後簡化為城池的守護神。
  • 社稷古公天下正神,威靈統領各等城隍|恭賀五月十一日天下都城隍聖誕
    城隍爺遍布神州大地,與民生關係密切,而「天下都城隍」,為道教城隍神系統最高等級。但都城隍很晚才進入官方祭祀體系,直至明代,官方才建起有統領天下各等城隍意義之都城隍廟,各級城隍神才正式進入國家祭典中。也從那時起,五月十一日為天下都城隍聖誕寫入史書。
  • 武安城的抬城隍 (上)
    武安城隍有府城隍之說,人們認為人死後的另一個世界如同生前一樣,陰曹地府也由各級官府管轄治理。地府屬最高機構,城隍就是相當一縣或一府的地方行政機構,土地又在城隍之下管村落的村官。府城隍就是高於縣級之上的府官。顯佑伯是武安城隍爺的官號級別。既是陰司鬼域的官府,就是管鬼域的府官了,那麼人間抬城隍的目的為何呢?這就涉及到人們的傳統信仰。
  • 城隍巡遊,浩浩蕩蕩,現場人山人海……
    「作為最後一個民俗出巡的神明,城隍出巡可是春節裡民俗文化的重頭戲。據說,凡城隍巡幸過的地方,當年都會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呢。」市民陳先生說。視頻:鄭維偉 楊慈監據了解,本次城隍出巡為期三天,明日正月二十六日,將從蕉城中路出發,沿途經過少年宮路、南際路、寧德一中、寧德技師學校、麗城山莊、靈秀山莊、小嶺崗、貝乾路、蓮峰路,到達聚寶路過夜;後日正月二十七日,繼續前行,途徑教導營、磨姓路、八鬥弄、金福山莊、蕉城北路、蕉北街道辦事處、鶴峰路、建新路,回宮城隍廟。
  • 作為《聊齋志異》近500篇小說之首,《考城隍》如何做到開宗明義
    蒲松齡《考城隍》:考問父母官選賢任能、體恤民情、保一方平安否(作者乾隆娣,點擊連結即可閱讀),一起回顧了《考城隍》離奇的故事情節和它永不過時的主題。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考城隍》為例,探索蒲松齡獨樹一幟的志怪小說藝術特色和創作宗旨,領略《聊齋志異》超凡的文學成就。《考城隍》:人鬼世界切換自如,合而為一志怪小說,從它誕生之初,就搜錄靈異鬼怪、神冥傳說為其主要內容。
  • 小年| 城隍 • 土地 • 灶王爺
    大多數人對城隍、土地、灶王爺的態度是"誠惶誠恐,不勝屏營待命之至",但是也有人不是這樣,有的時候不是這樣。很多地方戲的"三小戲"都有《打城隍》、《打灶王》,和城隍老爺、灶王爺開了點小小玩笑,使他們不能老是那樣儼乎其然,那樣嚴肅。
  • 縉雲的城隍老爺,你知道是誰嗎?
    按神話傳說,城隍為守護城池之神。最早見於記載為蕪湖城隍,其時為三國赤烏二年(239)。唐代以來,各郡縣皆已設祭城隍。縉雲在唐武德四年(621)曾經建縣,但縣治在永康,而且至八年又廢,可以肯定城隍尚未設立。
  • 庚子年 農曆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聖誕:
    農曆五月十一,為天下都城隍聖誕之期,城隍爺遍布神州大地,甚至海外他方,作為與人們最接近的神明之一,城隍爺有著「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以及守衛地方,護佑百姓之職,其實各地城隍各有各的聖誕,不過為了統一祭祀,就將農曆的五月十一定為天下城隍聖誕,今天頤叔就和大家一起來說說關於道教中的城隍爺!
  • 「一城四城隍」,全國罕見! 石獅城隍故事多
    「一城四城隍」,這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據了解,後三座廟(宮)均由永寧廟分靈而成,故永寧廟被稱為石獅城隍廟的祖廟。本期《僑鄉故事》帶您走進石獅城隍故事。  「古之建城,必奉城隍」。一次商行失竊,損失甚大,有人向其獻計,敦請永寧城隍渡臺辦案。高姓商人返鄉請永寧城隍過水鹿港。城隍爺一到鹿港,賊人懼怕,只得投案退贓。從此,永寧城隍神威大震。每年城隍誕辰,鹿港商家都要過海到永寧朝拜。乾隆十九年(1754),鹿港建起城隍廟,取名「鰲亭宮」。鹿港城隍廟前「赫濯聲靈昭鹿水,綿延香火肇鰲亭」的楹聯,昭示著兩地城隍廟是同根同源。
  • 農曆七月 帶您直擊臺灣新竹城隍開鬼門
    廟會走透透官網(www.mhztt.com)探索宗教文化-見證地方特色
  • 【金門迎城隍】丁酉年海峽兩岸城隍金門會師
    (2017)丁酉年金門迎城隍
  • 冬月廿二 迎城隍!看陣頭!鬥鬧熱!
    霞城城隍廟主祀城隍、文武判官、黑白無常、陪祀閻王、牛頭馬面、老祖及清水祖師,巡安時,城隍團隊會各司其職,驅避邪崇,保地域平安。隨著鞭炮聲、鼓樂聲響起,起香後,城隍巡安的大部隊也開始行進。 城隍出巡開道陣仗頗為壯觀,前有馬牌擊鼓開道,後有「肅靜」、「迴避」開路牌緊跟,後有裝扮成為文武將官、衙役,高舉各種旗、幡、牌,吹角鳴鑼,開道前行。城隍在明清後成為神的官職,其出巡陣仗儼然也是古代朝廷大官氣派,好不熱鬧。
  • 清溪顯佑伯主八閩第一,歸國華人的城隍信仰
    安溪城隍廟始建於唐五代公元956年,為福建最早興建的三大城隍廟(福州都城隍  汀州府城隍  安溪城隍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城隍」是什麼來歷?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另外,有個地方值得注意,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了民間祭祀「真人城隍」的現象,比如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在南北朝時期被尊為「城隍」,但當時都是民間尊奉,直到唐朝時期才開始正式為其立典,納入了完整的神仙祭祀流程之中。
  • 古代官員自稱「父母官」,合不合適?
    古代的官員喜歡自稱「父母官」。最開始「父母官」其實不是自稱的,是老百姓叫的。這樣的官員,老百姓們壓根都見不到,自然是不會視他們如父母的,但是這並不打緊,到了明清,「父母官」似乎就成了州縣官員們的自稱了。也不管老百姓願不願意,他們就是要當老百姓的父母,這多少是有些不合適的。畢竟非親生的父母,是不大好強認的,譬如兩人吵架,一方說,我是你爸爸,另一方聽到,恐怕是要動手打人的。
  • 恭賀城隍夫人華誕
    2015年5月15日周五農曆乙未年三月廿七宜:祈福 出行 嫁娶忌:穿井 開池==================== 今日吉時 寅時(3:00-5:00) 卯時(5:00-7:00) 巳時(9:00-11:
  • 城隍是管什麼的?拜城隍有什麼用?跟閻羅王到底是啥關係?
    城隍 ,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