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家裡掛葫蘆,越掛越會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01-19 鄉土鄉人

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掛葫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葫蘆」與「福祿」發音相似,人們覺得家裡掛葫蘆就可以增加福祿,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家裡掛葫蘆,越掛越會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葫蘆也是很常見的,可以說葫蘆的用處非常多,在葫蘆剛長出來還是綠皮的時候,村民們就會摘回家,削掉皮之後還可以炒著吃。如果葫蘆老了以後,不僅可以當做裝飾品,還可以從中分開,做成水瓢或者漏瓢等,以前農村漏粉條用的就是葫蘆做成的漏瓢。

從這個「瓢」字也可以看出,古人是把葫蘆當作瓜的一種,由於葫蘆嘴小肚子大,因此人們覺得葫蘆放在家中可以吸收房子裡的氣場,就好像是錢財只進不出一樣,所以有些農村人就把葫蘆懸掛在房梁下,稱之為「頂梁」,也有人用紅線把五個葫蘆穿起來,稱之為「五福臨門」。

可以說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人們曾經就發現了七千多年前的葫蘆和種子,其實最初的葫蘆叫做「瓠」,後來人們又根據葫蘆的用途把它叫做「壺」,又與「盧」合成為「壺盧」,再後來人們就寫成了葫蘆,當然這只是俗寫,並不是它原本的意思。

房子裡掛葫蘆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以前人對葫蘆是非常崇拜的,就連伏羲和女媧都被人們看成是葫蘆的化身,要知道這可是人類的始祖。大家都聽過「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而盤古就是葫蘆,在古時,「奭瓠」就是葫蘆,而「奭」字古時與「盤」字是通用的,「瓠」與「古」的發音相近,所以「盤古」就是「奭瓠」,也就是葫蘆。

有很多少數民族都把葫蘆當做圖騰來崇拜,在以前夫妻結婚入洞房後都會飲「合巹酒」,其中的「巹」也就是葫蘆的意思,寓意著夫妻雙方百年之後可以合體,因此葫蘆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每年到端午節前幾天,一些地方還有把葫蘆掛在門上的習俗,而掛葫蘆的習俗還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關。

相傳呂洞賓曾經化身為一個賣油的貨郎,不過他賣油可與眾不同,把油價標明之後就讓人自己去打油,打多少油就自行把油錢放到箱子裡就行了。於是很多人都是只打油少付錢或者乾脆不付錢就走了,有個孩子也學著別人的樣子,打油後就少付了錢。

回家後母親就斥責了他一頓,於是少年就前去給呂洞賓道歉並把油錢補齊,呂洞賓見這位少年誠實,就告訴他一個秘密,說此地五月初一會有大禍降臨,只要在門口掛一個葫蘆就可以平安無事了,回去後好心的少年就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很多鄰居,結果幾天後就山洪暴發,把門上沒有掛葫蘆的人都衝走了,而門上掛葫蘆的人都平安無事。於是就有了在端午節前幾天掛葫蘆的習俗。

「家裡掛葫蘆,越掛越會富」這句話也說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當然美好生活是需要靠雙手來創造的,與掛不掛葫蘆並沒有多大關係,不過人嘛,總要有一點精神追求。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
  •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雖然久遠,但放到現在依然很很有道理,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卻早已過時了,比如這句「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句話放到現在似乎已經不太準確了。有兒貧不久這句話如果放到80年代以前的農村,還是很有道理的,遠的不說,就說80年代以前,當時的農村還是生產隊,那時候講究人多力量大,而家裡的人多也可以多掙工分,那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加一隻公雞,多二兩氣力」,這句話就是描述在乾重活的時候,哪怕是多一個小男孩,也會增加不少力氣。就好比拔河,加一個人就能更加有力量。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農閒的時候很多人都聚在一起拉家常,他們雖然說不出文雅的詞句,但是能說出很多俗語老話,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粗魯 ,但是仔細品味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經常聽到農村人開玩笑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咋一聽這句俗語,可能有一些朋友會想歪,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卻有著深刻的道理,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說光棍一般都很窮,寡婦是比較富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平就分別來說說,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越有越肯算,愈窮愈大方」是啥意思?果真如此嗎?
    而隨著窮人和富人的產生,社會兩極分化後,窮人和富人的心理狀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千百年來,農村裡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越有越肯算,愈窮愈大方」是什麼意思呢?果真如此嗎?又究竟揭示了窮人和富人的何種心理狀態呢?所謂「越有越肯算」意思是說,對於富有的有錢人,他們雖然有財富,但是越是富有就越是會算計。
  • 俗話說:「窮人算命越算越窮,富人燒香越少越富」,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喜歡去找算命先生,以為這樣就可以找到好辦法,或者可以讓自己致富一樣,但往往都是越算越窮?有句話叫做:「窮人算命越算越窮,富人燒香越燒越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是什麼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是什麼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那麼這句話是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如今,農村裡在自己的家裡養豬的人家已經不多了,但是養狗的人家還是很多的。按理說,豬到了家裡,雖然不能像狗一樣看家護院,好賴可以當作葷菜吃好久,還能做成火腿,為什麼說「豬」來家裡會「窮」呢?一個是因為豬本身是不太可能走到人家裡去的,所以豬的主人會以為是這家人「偷」了他家豬,自然會引起糾紛。
  • 農村俗語:「牆上牆、門對門、家敗人又亡」,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牆上牆、門對門、家敗人又亡」,到底是什麼意思?在農村裡,蓋房子是非常有學問的!而老祖宗在蓋房屋之前已經算好了「子醜寅卯」。比如蓋房子的位置啊,戶型的選擇啊,大門的朝向啊等等,而這些都是老百姓要考慮的。
  •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中國文化傳承千年至今,經歷大浪淘沙,去除糟粕之後留下來的儘是精華。世人只覺得詩詞文賦是瑰寶,殊不知民間的俗語、民諺更傳承久遠的精神財富,畢竟都是老祖宗們在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讓咱們一起追隨古人的步伐,去探求養生之道。亂世雄主曹操曾言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你知道千年老字號杜康酒的由來嗎?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農村人養兔子,兔子吃的食物,可以去山上採摘兔子菜給兔子吃,甚至平時有種植花生,用花生葉曬乾也可以餵養兔子;兔子居住的地方,只需要一個大籠子或是家裡廢舊不用的儲物室。總體上,養兔子的成本不高。窮人養了兔子,不僅自己可以有兔子肉吃,也可以賣兔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窮人本來就窮了,又養兔子會更窮。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 」到底是啥意思?
    奶奶是農村婦女,識得一些字,過去在農村,能使得一些字,就算是有文化的婦女了。奶奶經常給我講一些俗語老話,那些俗語老話包羅萬象。俗語的特點是言簡意賅,語言精煉。不得不佩服過去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那麼多俗語,每次奶奶和我講起這些俗語的時候,我都裝作聽懂的樣子,我知道奶奶很疼我,不想讓奶奶失望。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在這片沃土上,也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
  • 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是什麼意思?在農村裡,人們對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白事方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殯葬文化。而當村裡有人去世的時候,人們對白事的辦理都是有很大講究的。我拿我們這裡來說吧,除了平常的一些吹手大鑼以外,還要遵循一種殯葬禁忌就是:「身穿熱孝不登門,冷棺進村敗到底」。而一些農村老人認為,只有這樣遵循才對家庭好,如果違背了這樣的禁忌對整個家庭來說是非常不吉祥的。那麼為什麼有這種俗語呢,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行這一些俗語,這些都是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些是天氣預報類的,比如蜻蜓低飛要下雨;還有一些事生活經驗類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除了這些,俗語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言簡意賅,直白易懂,蘊含著無窮的道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慢慢的被人所忘記了,在農村也只有一些老人還知道這些俗語,很多年輕人都一問三不知。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我國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農民世世代代的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雖然只有隻言片語,卻讓人領悟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祖祖輩輩的生活經驗,對於如今的社會依然有著參考意義。在這些俗語中,有不少是關於人情往來、社會風俗的總結。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有句俗語是「五樹進宅,人窮家財」,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們住宅也是講究風水的,有時候住哪裡或者哪裡做什麼都會請風水大師來看一下。但是今天聽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俗語就是「五樹進宅,人窮家財」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通俗的來說,就是,在家裡不能中這五種樹,如果種了家裡就會窮,給家裡帶來不好的影響。那麼在農村老人中的五樹,到底是哪五樹呢?
  • 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是什麼意思?社會的真實寫照!
    就像民間俗語,他們是勞動人民通過數百年來無數次的驗證從而得出的結論,所以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些話是封建迷信,但是在當時那個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這些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們,卻創造了這些俗語,這就是他們智慧的象徵,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是深入人心。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兄弟盼窮,親家盼富。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富和水缸有啥關係?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富和水缸有啥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有很多農村人每天忙著賺錢養家,所以農村有大部分的俗語都被人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個俗語就是窮柴火,富水缸。對於這個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