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列傳】東漢明帝問雨:焦氏易林的最早卦例

2021-02-13 堪輿堂地理館

《東觀漢記》記載一則東漢明帝問雨的故事:

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秋,京師少雨,上御雲臺,召尚席取卦具自為卦,以《周易卦林》卜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集。」明日大雨。上即以詔書問輔曰:「道豈有是耶?」輔上書曰:「案易卦,震之蹇,蟻封穴戶,大雨將集。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山出雲為雨,蟻穴居而知雨,將雲雨,蟻封穴,故以蟻為興文。」

沛獻王輔,即沛王,劉輔,是東漢光武帝的次子,擅長京房易。

永平五年(西元六十二年,歲次壬戌)秋天,由於京師乾旱缺雨,東漢明帝登上雲臺,命令掌管宴席的官員準備好算卦的器具,親自算了一卦,並以《周易卦林》來佔卜。《卦林》的籤詩說:「蟻封穴戶,大雨將集。」意思是說,螞蟻把蟻窩的洞給封起來了,大雨將匯集而來。隔天,果然下了大雨。

明帝覺得這卦實在太神妙了,於是下詔書問沛王輔說這是怎麼一回事。

沛王輔上書回答這個問題:依照易卦,這是震  之蹇  ,這一卦說「蟻封穴戶,大雨將集」。蹇卦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山上出雲變為雨。螞蟻穴居,而且能知道雨的來臨。即將雲雨的時候,螞蟻會把蟻穴給封起來,所以就利用螞蟻來作文章。

這個卦例有許多的問題,先看東漢明帝所用的《周易卦林》是怎麼一回事。

《卦林》應該就是後來的《焦氏易林》,簡稱《易林》。「蟻封穴戶,大雨將集」即《易林》震之蹇的籤詩內容。

延伸閱讀: 低調過一生的小黃縣令焦贛;焦氏易林注;《焦氏易林》卜卦程式

「以《周易卦林》卜之」的用語顯示出漢代對於卜、筮、佔等字的運用相當不講究。在先秦典籍中,這三字的使用都是相當嚴謹的。卜指的是以龜問事,筮則是揲蓍問事,佔則是解讀龜卜或筮卦的吉兇。與《周易》相關的都屬佔筮法,因此這裡的「卜」應改為佔或佔筮為是。

從漢代遺存的一些極少數佔例記載大略可看出,基本上《左傳》、《國語》中遺存的《周易》太卜古法已經極為少見。

《漢紀》記載,漢武帝伐匈奴時以卜筮問吉兇,卦得大過九五爻變,說是「匈奴困敗」,然後又以諸將來問卜,說用貳師最吉,出兵結果,貳師兵敗。這卦例如何佔解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可尋,只簡單一句「匈奴困敗」。但純就大過九五來看,爻辭說「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理應偏兇,為何佔斷為吉?就卦象來說,兌為毀折,大過卦為澤滅木之象,枯楊生華為枯木將死,迴光反照,所以《象》曰「何可久也」,老婦得其士夫不但無濟於人丁之生產,更是可醜之事。程舜俞《集筮法》引《師春》說:「大過木兆卦也,外克內之兆,匈奴所以敗也。」元朝的胡一桂引這段話說,《師春》是以京房易佔解,大過於京房八宮卦屬震宮為木,故曰木兆,並推論可能是以兌金克巽木而言匈奴困敗。但以這個邏輯來說,也理應是無法戰勝匈奴之象。而且,京房是漢元帝時候的人,漢武的時候根本還沒有京房。根據杜預《左傳》注,晉大康元年三月在汲郡挖崛古墓得古書一卷,純粹收集《左傳》的卜筮故事,書名為《師春》,因此《師春》理應也不會使用京房納甲法。

東漢明帝的卦例,則可確定是直接翻閱《卦林》的籤詩來佔解,這已經沒有什麼技術與專業可言,就有如現今廟裡拜拜,求得幾號籤,就查找籤詩內容即可。

《焦氏易林》是否為偽書,自古多有爭論,易學家多會引用這個故事來證明《易林》這本書並非偽書,的確漢時就有。《易林》相傳是焦延壽所作。焦延壽本名焦贛,是漢昭帝至新莽期間人,也是京房的老師。《漢書.京房傳》記載:

京房字君明…贛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說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佔驗,房用之尤精。好鍾律,知音聲。初元四年以孝廉為郎。

《易林》這本書是依據什麼原則而寫成,完全是個謎。就史載文獻來看,焦贛的學術風格是「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佔驗」,但如何推變的細節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他的弟子京房得其真傳,並發明了京氏易傳於世。當今坊間最為流行的,俗稱「文王卦」或「六爻」的「偽易經」,正名為火珠林,就是從京房易演變而來。同樣的,《易林》也是屬於「偽易經」的一種,這是焦贛以自己在災異推變上的理論所撰寫而出的籤詩。使用所謂的「分卦值日」法,就是每一天都會有一值日卦,問筮時先看當日那一卦值日,然後求得一卦之後,再從值日卦中找到該卦。例如,在春分之日為震卦值日,如果當天得到蹇卦,就翻開《易林》的「震之」卦林裡,找到裡面的蹇卦,也就是「震之蹇」。

但這一卦例裡,漢明帝是在秋季起卦,確定不是春分之日。因此有學者以此證明,《易林》和《周易》一樣,用的是變佔。就是直接使用和《周易》一樣的成卦方式,得到「震之蹇」的卦,然後就查找「震之蹇」。而在宋代所傳的卦例似乎也有這種情況,並未使用到「分卦值日」法。

這裡要注意的是,起卦還有佔解的人,是漢明帝自己,有些人會誤以為算卦和解卦的人是沛王輔,這是不正確的。用這個卦例來證明《焦氏易林》用的不是「值日佔」而是「變佔」,證據力其實是不夠的。《焦氏易林》的方法較為特殊,其流傳似乎也不是很廣。它的使用方式很容易讓略懂《周易》的人,直接以變佔法來佔解。

沛王輔是京氏易的專家,京房又得焦氏真傳,《後漢書》這麼說:「輔矜嚴有法度,好經書,善說京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作《五經論》,時號之曰《沛王通論》。」看來他的易學素養是夠的。但要注意的是,沛王輔在這卦例中扮演的角色,並不是問筮者,更不是佔筮者。而是在漢明帝用《易林》自佔覺得這一卦相當不可思議之下,下了詔書要他回答說明這是怎麼一回事。沛王直接以之卦卦象來解釋《易林》的該段文字,倒是有春秋遺法,但與京氏的方法卻是相去甚遠,完全不是京房的解易方式。至於是否為焦氏的方法學,這又更難以考證了。另一特殊之處是,若以《周易》變佔法的觀點來說,這是一個四個變爻的卦例,這是否為沛王輔未使用震卦來解釋,而只取蹇卦二體卦象的原因?

   熬夜寫文章,易友們記得在右下角點下【在看】以示鼓勵!

免責聲明:本堂地理館編輯文章與圖片,僅從學術角度印證周易五術學之應用及起到傳達信息之目的,絲毫沒有任何意圖與偏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閱讀者有需了解更加詳盡專業知識請與專業導師聯繫,以獲得相應幫助。

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喜歡周易五術應用研究,勞煩您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或「堪輿堂看風水」預約微信:77607272  交流吧。

敬告:本堂風水先生並非神人,其風水造詣來自於師承及個人實踐。

堪輿堂只為有緣之人看風水,不受邀請人身份、地位影響。

風水本大事,人子須珍重,聽天命,更應盡人事。穴本天成 福由心造。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相關風水古籍

相關焦點

  • 嘉慶版《焦氏易林》5-8卷
    《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漢焦延壽撰。《四庫全書》將之列於「子部術數類」。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易林》的作者未定,一般有四種說法:焦延壽,崔篆,許峻,明代學者顧炎武以為東漢後期著作。時間限制只能上傳部分圖片,僅限研究學習。持續更新易醫等相關古籍資料!感謝您的支持關注!
  • 陳春林|六日七分和焦氏易林筮法
    有一本奇書,名叫《焦氏易林》。以六十四卦,各六十四變,共四千零九十六變化,每種變化均配有「林辭」。此書的神奇之處是,只要設卦後,根據本卦和之卦直接查找林辭,吉兇結論就昭然若揭,且神準。《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漢焦延壽撰。《四庫全書》將之列於「子部術數類」。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
  • 焦氏家族簡介
    山東泰安焦氏字輩:「元歷恩德成忠志明星」。山東濟寧焦氏字輩:「繼興開啟,儒業宜長」山東日照、諸城焦氏字輩:「永建安自廣淑世繼宗祥傳忠得慶兆衍正寶維良」。湖北陽新焦氏字輩:「世步昌隆成、開元家學愈」湖北通山焦氏字輩:「南元家學裕從國列文章」。湖北宜昌焦氏字輩:「正德維永世發文學」。
  • 周易卜筮的發展真有那麼簡單嗎?原來少不了他們的幫助!
    焦延壽寫作《易林》十六卷,也就是焦氏易林。其弟子京房在六爻的發展歷程中舉足輕重。京房也是西漢著名學者,京房在六爻的發展歷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京房本姓李,字君明,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京房創立發明了納甲筮法和繼承了孟喜的卦氣學說。而我們現在學習的六爻預測就是京房的納甲筮法。
  • 【焦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四川敘永焦氏字輩:「廷學成雲喜」。江西遂川焦氏字輩:啟文學名賢焦氏一支字輩:「焦必定興洪家善廣吉忠世尚傳夏運存開永繼祥」。焦氏一支字輩:「可(繼)福玉長清希學」。焦氏一支字輩:「元運文明世泰景良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 (附卦例講解)
    下面舉一卦例,帶你去學習理解。申月乙巳日佔歲考,得《大過》之《鼎》卦。《易林補遺》。原注說:財動克父,乃不通變之論也。此卦乃亥水父爻持世,申日生之,文旺而身亦旺,巳日衝之為暗動。
  • 【焦氏頭條】第三屆商丘(虞夏)焦氏宗親孝善家風交流會在虞城召開
    "焦氏同宗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焦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焦氏宗親交流。網聚天下焦氏,傳承焦氏文化,傳播焦氏正能量。焦氏頭條:【焦氏頭條】焦氏家族簡介【焦氏頭條】貴州焦氏家譜字輩大全,焦氏必看!【焦氏頭條】焦影明宗親--非遺文化之焦氏臉譜傳承人【焦氏頭條】祝賀!三門峽市馮佐村被授予「中華焦氏第一村」稱號!拉家常、續家譜、說家事、立家訓、樹家風……2020年11月9日,初冬小陽春,暖風和煦,豔陽高照。
  • 焦氏名人—焦若愚
    點擊上面「天下焦氏一家親」加入焦氏大家族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焦」;請點擊上面「天下焦氏一家親」再點「關注」,即可擁抱焦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聚焦氏親情,揚焦氏文化,傳播焦氏正能量,共築和諧繁榮焦氏
  • 章丘焦氏—綿延三百年的宦門望族
    」加入焦氏大家族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焦」;請點擊上面「天下焦氏一家親」再點「關注」,即可擁抱焦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聚焦氏親情,揚焦氏文化,傳播焦氏正能量,共築和諧繁榮焦氏那麼,章丘焦氏源自何方呢?      據王漁洋《少司徒焦公傳》(這是王漁洋給焦毓瑞寫的傳記)記載,「公諱毓瑞,字輯五,姓焦氏。其先棗強人,始祖成,永樂中徙章丘之清平鄉,大王父瑁,王父馨,考日培。」可知章丘焦氏的始祖為焦成,明永樂年間從河北棗強遷章丘清平鄉,即現在的刁鎮。另據先關資料,明初年增、玖、成、儀兄弟四人自河北棗強徒居山東。
  • 史記-商君列傳(完)
    僕聽君之義,則恐僕貪位貪名也。故不敢聞命。」商君曰:「子不說吾治秦與?」趙良曰:「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無為問僕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大築冀闕,營如魯衛矣。子觀我治秦也,孰與五羖大夫賢?」趙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 古代測字卦例講解:董字測紀曉嵐流放信息,字該如何拆解?
    我們仍然是採用卦例的方式學習,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大概十個卦例了,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兩個。第一個卦例是說在乾隆年間,戊子年,大名鼎鼎的紀曉嵐大學士因給自己的親家通風報信而獲罪,皇帝對他的處罰還沒下來之前,有一名軍官負責看守紀大學士,而這名軍官非常擅長測字。紀先生就寫了一個「董」字,請這名軍官測一測皇帝將怎樣處罰他。
  • 千年一問 鄭問的美學與哲學 | ARThowwhy
    在當時這個想法聽起來天馬行空,先不論「漫畫」這門藝術在世人的眼光裡是否足以進入一座國家級的美術館,鄭問已經將近二十年未有漫畫作品,年輕讀者未曾聽聞鄭問,老讀者急著問鄭問去了哪裡?雖然當時許多人印象中對鄭問十分陌生,但只就鄭問在藝術繪畫上的成就,我已經堅信鄭問絕對需要在故宮展出。
  • 史記新本續校之五:李斯列傳
    所以,《李斯列傳》中「先王之時」云云的說法,應是司馬遷承自西漢初年的某一原始資料而尚且未能做出妥善的處理,以復原李斯上書原本應有的用語,亦即尚未顧及把「先王之時」回改為「先帝之時」。這樣的推論,在過去,本來衹能自存其說而無法找到實際的證據。然而,《趙正書》的發現,卻為我們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材料。
  • 曲柄睿:《三國志》列傳編纂的內在理路
    循著同樣的思路再看《魏書》列傳的編次。可以發現一個明確的關節點,即曹操任魏公之時,《魏書》中反復以「魏國初建」或「魏國既建」的字樣標示,是年為建安十八年(213)。其時魏國官署相應建立。《武帝紀》稱「十一月,初置尚書、侍中、六卿」。注引《魏氏春秋》稱:「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僕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覬、和洽為侍中。」
  • 《荀子·天論》天旱求雨,雨果然下了,這是為什麼?
    《荀子·天論》天旱求雨,雨果然下了。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這也沒有什麼,跟不求雨而得雨是一樣的。用各種辦法阻止日食月食現象的繼續,天旱求雨,用卜筮來決定大事,幹這些玩意兒並不因為真正相信它能達到預定的目的,而只是政事上一種文飾或手段——道設教而已。在「君子」原不過是文飾,而老百姓就真的相信有鬼有神。作為手段是好的,真的相信有鬼神,那就有害了。與其想像天的偉大而思慕它,何如把天當作物質看待而設法去控制它?
  • 展示揚州學派焦氏父子學術生平,《焦循焦延琥年譜》問世
    《焦循焦廷琥年譜》以翔實的考證條分縷析,再現焦氏父子學術、履歷、交遊、家世等方面的實景,能使研究者對焦氏父子有切近而細密的了解。阮元和焦循的學術關係在《焦循焦廷琥年譜》裡佔有一定分量。王章濤解釋,阮元與焦循小時同裡同學,成年又成姻親兼學術同仁,且兩人價值觀接近,對一些重大學術問題也有共識,在學術上切磋互補。
  • ST康美:控股股東讓渡29.9%表決權 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易林投資
    ST康美:控股股東讓渡29.9%表決權 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易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