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2020-12-23 中國數字科技館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大地震頻發。雖然現在還不能斷定全球是否進入了新的地震活躍期,但本世紀地震頻次的確比20世紀高了一些。因此,推進地震預測研究和試驗顯得更為迫切,關鍵的問題是篩選出更多有效的地震前兆,研究捕捉地震前兆異常的良好方法和手段。

《科學通報》 「觀點」欄目發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延本課題組撰寫的「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及其應用問題的討論」一文,介紹了天文時緯觀測資料的殘差在地震前出現短期異常的現象,認為其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短期地震前兆; 利用具有測量精度高和易操作的小型天頂望遠鏡DZT組網觀測,將有助於優化得到由此提取短期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1976年7月28日, 一個7.8級的特大地震發生在河北唐山。這是一次震源深度約12km的淺源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唐山市超過95%的民用建築倒塌和受到嚴重破壞,一個工業城市幾乎被夷為廢墟,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財產損失,特別是地震造成了24萬餘人喪生、16萬餘人受傷的慘重後果,在全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

1966年3月邢臺發生大地震後,周恩來總理在視察慰問災區指導救災時對地震科學研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對地震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在周總理重要指示的鼓舞下, 不僅我國地震學者加強了地震活動規律及預測的研究,也吸引了一批相關學科的學者參與這些研究工作。唐山大地震的發生更使人們迫切感到需進一步推動地震研究。此時,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天體測量室的研究人員發現,其沙河觀測站(距唐山約160 km)的天文時間和緯度的觀測資料在唐山地震前曾經隱約出現過某種幅度不大的短期異常,他們想到這種短期異常是否與唐山地震有關,並隨之對其開展了仔細的研究。

所謂天文時間和緯度的觀測,是用專門的天體測量望遠鏡測量天體因地球自轉形成的位置變化,並用這些數據歸算出測點的天文經緯度變化,以及描述地球整體自轉運動的世界時和地極坐標的變化。因地方性地球物理因素的影響,不同地點望遠鏡的觀測得到的時間和緯度結果與全球統一歸算的結果之間存在差異,這類差異簡稱為天文測時、測緯資料的「殘差」(ATLR或RATL)。為了更好地揭示測量資料中可能與地震有關的信息,張國棟、李致森等研究分析了由沙河觀測站目視等高儀的測時和測緯資料計算出的稱為「殘差」的數據,結果發現該儀器的測時和測緯殘差資料在唐山地震前數月都出現與平時不同的較明顯異常波動。

為進一步確認這種時、緯觀測殘差異常變化與測站周邊地區發生的大地震之間的可能聯繫,他們又分析了國內外其他一些天文時緯儀器的觀測資料,如北京天文臺天津緯度站、日本東京天文臺、水澤國際緯度站及前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天文臺等,發現這些臺站的測時測緯殘差也多在測站周圍的大地震前夕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從而證實了天文測時測緯殘差會在儀器周圍的大地震前出現短期異常波動的現象。之後,我國有更多學者參與和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多的震例和研究結果加深了對這一現象特徵的認識,而且對其物理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認為可能是地震前夕震中周圍一定範圍內地下物質的異常運動引起地方鉛垂線的較大變化,從而使這種以鉛垂線為基準的天文觀測出現異常。

研究表明,該現象有可能提煉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短期地震前兆。如果用幾架望遠鏡在多震地區布設觀測網,不僅可能對未來發生的大地震監測到前兆信息,而且如果網中有多架儀器在一次大地震前同時觀測到異常,利用這些異常出現的時間差及異常幅度的梯度變化,結合地質構造和儀器的震中距等信息,可深入研究異常與地震三要素的定量關係,有可能使該現象發展成為一種更為有效的短期地震前兆。

為了推動該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用於觀測天文時間和緯度的天文儀器的研製有了可喜的進展,一種適於組網的高精度、高自動化、低成本CCD天頂望遠鏡(DZT),已經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製成功。

在多震地區組建觀測網,既有利於該研究的深入發展,也能在觀測網的運行過程中不斷優化由此提取地震預測信息的方法,使其為大地震預測提供有一定價值的信息。我國東臨太平洋地震環帶,西接歐亞地震帶,地域廣闊,地質構造複雜,大地震多發,有些地震造成了慘重的災難,因此不斷尋找有效的地震預測方法對我國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文/尹志強, 王博, 田立麗, 王紅旗, 韓延本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相關焦點

  • 寰球大震(四)——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九五」時期,國家地震局設立重點工程「國家數字地震臺網建設和地震前兆臺站(網)技術改造」項目,開始了大規模數位化建設,完成了48個國家地震臺和21個區域遙測地震臺網的數位化改造。在模擬時代,採用薰煙、墨水和相紙記錄等形式,由於觀測動態範圍和頻帶有限,有些微小地震記錄不清晰,有些大地震又可能超過記錄範圍。
  • 肥西縣開展地震宏觀觀測點檢查工作
    為充分發揮地震宏觀觀測點在短臨預報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肥西縣應急管理局借考核防震減災工作為契機,開展宏觀觀測點檢查指導工作。本次檢查共分為四個組,對全縣12個鄉鎮的32個宏觀觀測點運行狀況進行調查摸排。
  • 濉溪縣防震服務中心領導檢查指導地震前兆臺網工作
    12月23日,濉溪縣防震服務中心朱潔副主任、冀化海副主任在業務人員的陪同下對地震前兆臺網進行了檢查。 檢查組一行先後來到臨渙姚湖前兆臺、濉溪前兆臺,聽取了觀測臺站一年來日常運維管理、觀測技術運用和設備操作等情況,仔細查看了觀測臺站周邊觀測環境和儀器設備狀況等。
  • 歡迎各位打賞支持我方地震前兆動物觀測組的運行
    另外疫情前動物觀測組有虎皮鸚鵡2隻,但是疫情結束後有一隻虎皮鸚鵡慘遭附近流浪貓毒手【關在籠子裡面居然被流浪貓從籠子縫隙抓住咬死】,隨後動物觀測組虎皮鸚鵡又補充了4隻虎皮鸚鵡但是新補充的虎皮鸚鵡也有一隻被咬死,現存虎皮鸚鵡4隻。
  • 「大地震前兆論」又來了?
    然而,橫濱站這場騷動卻再度引燃了近幾個月來對神奈川縣多次「迷之惡臭」的熱議,乃至「大地震前兆」一說也再度登場了。空氣中瀰漫著莫名的異常臭味,像是煤氣,又像是橡膠燒糊的氣味,這個情況從今年6月初開始便開始在神奈川縣陸續出現了。忽如其來的臭氣引起了民眾的種種不安,在最初發現惡臭的神奈川縣三浦市,幾天之內跟惡臭相關的報警件數超過了200起。
  • 農田裡發生哪些異常是地震的前兆?發生地震該如何自救呢?
    可能有地震要發生了!因為動物的嗅覺、觸覺、聽覺都比人類要高!當地震來臨之前它們能比我們人類提前感覺到。那麼地震發生前其它地方還有哪些異常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異常現象。地震前兆其他地方還會有哪些異常?
  • 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欲建觀測基地
    【解說】生活在福建泉州晉江市的顏明哲是一名天文「發燒友」,自2014年以來,顏明哲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等天文景觀,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晉江市安海鎮,了解顏明哲的「追星」故事。
  • 滁州市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前兆臺站觀測資料評比會
    11月24日,滁州市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市前兆臺站觀測資料評比會。全市7個地震前兆臺站觀測員及市地震局監測科、地震臺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市地震局總工程師陳傳慧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市地震臺臺長陳德興首先帶領大家學習了我省其他先進臺站觀測資料評比準備情況及對預處理數據的跟蹤分析工作,解讀了地震前兆臺站觀測資料質量評比規則和標準。全市7個地震臺前兆站逐一匯報了臺站運維情況、數據傳輸上報和分析整理工作,並對明年工作進行了初步安排。與會人員認真對照我市地震前兆臺站評比標準,對參評臺站評比資料進行了逐項打分,對扣分情況進行了說明。
  • 想完爆都教授 天文觀測與攝影發燒指南
    ,觀測的體驗很差。3目視如何終極選擇目視的如何終極選擇    目視,是最過癮的一種觀天的方式。尤其是在某一瞬間,你視野裡的天體可能突然像你展示它令人迷醉的細節,並且還可能帶給你一種太空人在太空漫步的感覺。
  • 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
    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如何觀測這次日全食呢?當月亮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月亮、太陽、地球剛好在一條直線時,就會發生日食現象。日食分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日全食是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發生時,被月球擋住陽光的區域在月地之間形成一個圓錐形的陰影,在地球表面擦過它的區域才能看到日全食。
  • 日本一城市反覆出現不明氣味 專家:或是大地震前兆
    8月25日,據媒體報導,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再次出現如「煤氣洩漏」一般的異味,這已經是近期出現的第三次類似事件,地震專家表示這或許是大地震來臨的前兆。報導稱,當地時間8月21日,橫須賀市的消防部門清晨接到超過40起報警電話,全都是反映出現了類似「煤氣洩漏」的異味。
  • 新疆4.2級地震 詳解地震的四大前兆
    其實地震沒有那麼可怕。只要知道了地震前的一些徵兆,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大大減少傷害。下面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地震的四大前兆。  新疆4.2級地震  8月20日北京時間6時4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北緯42.0度,東經84.4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 日本被惡臭籠罩數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是核洩漏還是地震前兆?
    而山田義彥的觀點則無法解釋惡臭成分中異戊烷的來歷。有日本相關的民眾則表示,這可能是9年前的核洩漏所導致的。因為這種氣味的產生像是堆積的死魚,海鮮類的生物在死亡之後所釋放出的氣體。在日本民間還有這樣一種觀點,他們認為是日本政府公開表示要將福島核電站的廢水排入太平洋的這種做法激怒了海洋當中的神靈,所以才會持續地釋放出惡臭味來警告人類,不要這麼做。這種觀點雖然荒誕,沒有任何的依據,但是也表現出日本民眾對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反對。惡臭是大地震前兆?
  • 裸眼欣賞澄淨星空 騰格里沙漠裡有個天文觀測基地
    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沙漠中,遊客圍著望遠鏡興高採烈欣賞天文之美。這個被專家認定為適合觀測天文的地方,目前正在打造沙漠天文觀測基地。該基地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騰格里沙漠腹地。這裡晴天多,光汙染少,夜晚可裸眼觀測到澄淨的星空。近幾年,民勤縣依託獨特的沙漠自然景觀和優質的暗夜星空資源,著力打造天文科普研學旅遊目的地。2018年10月,沙漠天文觀測基地啟動建設。
  • 阿雷西博望遠鏡倒塌,部分天文觀測希望將寄托在「中國天眼」
    研究脈衝星的意義在於,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形成,會周期性地發射脈衝訊號,這種星體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因而能夠成為人類測量宇宙時空的超高精準度坐標,它相當於宇宙飛船的GPS,為星際導航提供了可能。
  • 紀念海原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卻在一個月後才被北洋政府發現在海原大地震的血淚中中國人踏上了地震觀測的求索之路第一次震後科考 用腳步尋找震中第一座地震臺站 在戰火中停用第一臺地震儀 拉開地震儀中國製造的序幕第一個地震臺網 用信件和電報傳輸數據第一個遙測地震臺網 實現數據實時傳輸第一個數位化網絡化臺網 超級地震觀測網絡初步形成……
  • 地球還不安寧,克羅埃西亞現6.5級強震,動物異常是地震前兆?
    所以12月以來,智利的地震稍微比較頻繁,當然短時間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只要地震沒有帶來影響就好。不過這次的克羅埃西亞6.5級地震,雖然不是12月以來的最強地震,但是也是第二了,並且我們已經看到了人員傷亡影響,主要可能也是因為比較集中在人口較多的地區,所以才引發這種情況,當然下面我們也要來說說,關於本次地震的一些基本情況,這是回顧了一下關於12月以來的地震情況。
  • 日本接連兩場地震,專家預言大地震前兆,民眾淚奔:國家已無未來
    日本接連兩場地震,專家預言大地震前兆,民眾淚奔:國家已無未來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地處太平洋地震帶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災難頻發的國家。地震、海嘯、颱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日本已經是習以為常。
  • 寧南縣新建兩個地震宏觀異常觀測點
    為全面推進寧南縣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充分發揮地震宏觀觀測點效應,進一步提高我縣地震監測預報水平,適應當前防震減災工作新常態。12月7日,寧南縣應急管理局防震減災服務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到縣域內多個養殖場和地下水點實地考察。
  • 專家:南海海溝或「異常」,可能是超級地震前兆
    怎麼動不動都是可能出現大地震的問題,不好的事情都在今年說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當然對於說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並且是多年來一直在說,並且在發生大地震之後,還可能引發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