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位打賞支持我方地震前兆動物觀測組的運行

2020-12-23 悅文天下

截止到2020年7月我方動物觀測組共有動物6種共計23隻動物,主要有雞,鴨子,鵪鶉,虎皮鸚鵡,貓,狗;其中雞5隻【3隻公雞,2隻母雞】,鴨子2隻【一隻公鴨,一隻母鴨】,鵪鶉5隻【5隻都是母的】,虎皮鸚鵡4隻,貓7隻【3隻公貓,4隻母貓】,狗1隻。

受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導致研究中心動物觀測組在2月至3月期間出現斷糧的情況【雞鴨鵪鶉要吃飼料,虎皮鸚鵡要吃鳥糧,貓狗也要吃貓糧罐頭等】,雖然雞鴨可以通過餵食菜葉米飯度日但是鵪鶉需要食用飼料,結果導致3月初動物觀測組鵪鶉死亡7隻【基本都是餓死的,疫情前有鵪鶉12隻】,不過隨後解封快遞開放飼料跟上之後目前鵪鶉沒有死亡的現象【現存鵪鶉5隻】。

另外疫情前動物觀測組有虎皮鸚鵡2隻,但是疫情結束後有一隻虎皮鸚鵡慘遭附近流浪貓毒手【關在籠子裡面居然被流浪貓從籠子縫隙抓住咬死】,隨後動物觀測組虎皮鸚鵡又補充了4隻虎皮鸚鵡但是新補充的虎皮鸚鵡也有一隻被咬死,現存虎皮鸚鵡4隻。

我方動物觀測組成立於2014年,成立的初衷是為了監測遠方強震前兆現象以及周邊地震前兆現象,我方養動物那麼多年發現當西南地區發生5級或者5級以上地震或者東南臺灣地區發生6級或者6級以上地震前可以導致周邊幾百千米甚至近千千米範圍內出現一定的動物異常表現,此前我方依據動物觀測組虎皮鸚鵡的表現曾經預測過臺灣和西南地區幾次強震。

一般地震發生前動物會出現急躁,不安,不歸窩的現象,虎皮鸚鵡會出現亂叫,撞籠子的現象;在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賓長寧縣發生6級地震前我方動物觀測組養的貓就出現夜晚長時間亂叫,不安的表現【應該不是發情,因為亂叫和不安現象就出現在地震發生前1周的晚上,在地震前1個月我們這貓幾乎晚上沒亂叫】。

在2014年8月3日雲南省昭通地區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前我方動物觀測組虎皮鸚鵡出現過晚上亂叫,撞籠子,不安的表現。

因此通過長時間對動物的觀察實際上能摸清一些地震前動物異常的表現。通過長期的飼養動物可以研究出地震前動物的異常反應現象。不過我方養6種動物養了那麼多年得出一個經驗是地震前虎皮鸚鵡異常最為明顯,另外雞也會出現一定異常現象【半夜雞出現多次雞鳴,虎皮鸚鵡則會出現不安亂飛撞籠子,長時間亂叫的現象】。

每年動物觀測組大約需要花費上萬元的錢財【主要支出有貓狗的貓糧,鵪鶉雞鴨的飼料,虎皮鸚鵡的鳥糧以及貓需要貓砂等,另外動物觀測組籠子也需要每隔幾年更換以免損壞嚴重導致動物逃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

相關焦點

  • 肥西縣開展地震宏觀觀測點檢查工作
    為充分發揮地震宏觀觀測點在短臨預報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肥西縣應急管理局借考核防震減災工作為契機,開展宏觀觀測點檢查指導工作。本次檢查共分為四個組,對全縣12個鄉鎮的32個宏觀觀測點運行狀況進行調查摸排。
  • 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科學通報》 「觀點」欄目發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延本課題組撰寫的「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及其應用問題的討論」一文,介紹了天文時緯觀測資料的殘差在地震前出現短期異常的現象,認為其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短期地震前兆; 利用具有測量精度高和易操作的小型天頂望遠鏡DZT組網觀測,將有助於優化得到由此提取短期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 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投入運行
    1月1日8時,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觀測業務信息化平臺」)在全國正式業務運行,實現橫向覆蓋綜合氣象觀測全業務鏈條、縱向貫穿國省市縣四級業務應用,基本實現氣象觀測數據支撐、業務應用融合和產品應用一體化,將進一步保障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質量
  • 寧南縣新建兩個地震宏觀異常觀測點
    為全面推進寧南縣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充分發揮地震宏觀觀測點效應,進一步提高我縣地震監測預報水平,適應當前防震減災工作新常態。12月7日,寧南縣應急管理局防震減災服務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到縣域內多個養殖場和地下水點實地考察。
  • 寧德市浦源鎮、古田縣泮洋鄉兩處地震宏觀 觀測點被列為福建省級...
    近日,經福建省地震局研究批覆,寧德市周寧縣浦源鎮、古田縣泮洋鄉2個地震宏觀觀測點被列為省級示範點。2020年以來,寧德市在地震宏觀觀測規範化試點工作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地震宏觀觀測標準化建設工作,全市共完成建設10個標準化觀測點位,有效提升了觀測工作水平和觀測質量,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地震宏觀觀測標準化建設管理模式:一是完善制度標準,研究制定《寧德市地震宏觀觀測點建設標準》等4項管理制度,在觀測點選址申報、管理維護、異常核實上報、運行保障等方面形成標準、作出具體要求和規定
  • 紀念海原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卻在一個月後才被北洋政府發現在海原大地震的血淚中中國人踏上了地震觀測的求索之路第一次震後科考 用腳步尋找震中第一座地震臺站 在戰火中停用第一臺地震儀 拉開地震儀中國製造的序幕第一個地震臺網 用信件和電報傳輸數據第一個遙測地震臺網 實現數據實時傳輸第一個數位化網絡化臺網 超級地震觀測網絡初步形成……
  • 中國東漢時期地震儀與現代地震科學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地震儀並成功預報了地震,廣泛流傳為佳話。還是範曄收集、走訪、整理傳承了《張衡傳》,才留下地震初心文化。古代有很多聖人:醫聖、藥聖、……科聖張衡。經通天文、地理、愛發明,在朝庭很少接觸大臣們,嗜欲淺者天機深,掌握地震前兆動物驚恐信號物理性質,發明地震儀代替動物預測地震。並且把動物驚恐現型,雕刻地震儀外面,警惕人們看到動出現這種問題,就是預測地震了。但不知道地震滯後震發生,地震儀響過,派人打探沒地震,糟受慢罵侮辱時,震區派人通報災情。這兩個人時間差,就是震與地震時間差。張衡被流派縣府,也很少接觸世人,嗜欲淺者天機深,成功預報地震。
  • 寰球大震(四)——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我國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地震學家認識到數字地震臺網對地球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推動並掀起了一個開展數字地震觀測與研究的熱潮。從80年代末開始,我國地震觀測系統一直在國家地震局的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向數位化方向發展。
  • 寰球大震(五)——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是汶川大地震交給我國地震觀測工作的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中國地震局向國家提出了建設地震烈度速報和地震預警工程的建議,一些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地震預警設備研製和試驗工作。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公共服務部副主任侯建民說介紹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大半個中國都有震感,全國人民都急切的知道地震有多大,震中在什麼地方,當時這個權威地震消息是國家地震臺網。當時從測定震級,測定位置,把消息發出去,震後已經過去了14分鐘。
  • 寰球大震(三)——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派出李鳳傑等14人組成地震調查隊,奔赴地震現場,開展地震科考和觀測工作。當時,由於數據傳輸問題,從地震發生到震級、方位等參數測定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時間,許紹燮和張奕麟等人開創性的提出了建設專用電話線傳送地震信號的方案。之後,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及周邊選臺,郵電部門架設地震專線。
  • 寰球大震(一)——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100年前的今天,世界最大地震之一曾降臨中國,寧夏海原的大地曾被撕裂——12·16海原大地震,寰球大震也特指這次大地震。在海原大地震的血淚中,中國人踏上了探索地震奧秘的漫漫長路。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地震現象和開展地震觀測的國家。公元132年,張衡創造了世界第一臺可以感知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它是人類最早用儀器監測地震的鼻祖,體現著中國古代先人的智慧和探索。1930年春天,第一座中國人自建的地震臺——鷲峰地震臺建設完成。
  • 滁州市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前兆臺站觀測資料評比會
    11月24日,滁州市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市前兆臺站觀測資料評比會。全市7個地震前兆臺站觀測員及市地震局監測科、地震臺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市地震局總工程師陳傳慧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市地震臺臺長陳德興首先帶領大家學習了我省其他先進臺站觀測資料評比準備情況及對預處理數據的跟蹤分析工作,解讀了地震前兆臺站觀測資料質量評比規則和標準。全市7個地震臺前兆站逐一匯報了臺站運維情況、數據傳輸上報和分析整理工作,並對明年工作進行了初步安排。與會人員認真對照我市地震前兆臺站評比標準,對參評臺站評比資料進行了逐項打分,對扣分情況進行了說明。
  • 日本氣象廳鬧烏龍:誤報東京南邊大地震 道歉稱是系統問題
    摘要:30日上午9點38分,日本氣象廳發表緊急地震速報,稱距離東京都500公裡以外的千葉縣南部海域發生芮氏7.3級地震。然而當地完全沒有觀測到日本震度1級以上的地震。
  •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地震一直是影響人類安全的一大自然災害,之所以我們對地震會如此的恐慌,是因為地震發生的頻率相對於其他的自然災害會更高一些,其次就是它不容易被預測到,就像是颱風,洪水,海嘯等等的發生,都可以被人類的設備所觀測到,地震則不同,通常在它到來前幾秒的時間,我們才發現原來是地震來了,在地震發生的過程中,山搖地動,心裡不免會有慌張的情緒,想要逃跑也會慌亂不已。
  • 輿情支持:網絡直播新規將限制高額打賞
    三、輿情點評 對「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網民觀點進行匯總後發現,54.84%網民對「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表示支持;16.13%網民表示直播打賞設置冷靜期會導致主播收入銳減;12.90%網民表示應禁止各直播平臺的打賞功能;9.68%網民對「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表示反對;6.45%網民表示擔心
  • 近年來地震頻發,根源是否是高層房屋太集中,地殼運行規律變了?
    而相同的時間,要說對地震最有發言權的人除了地震學家,應該就是廣大四川人民了,因為我們不僅經歷了大地震,更是小震不斷。地震的自然發生頻率是多久一次?如果有人注意過「地震」這個詞的基本釋義,對於它的基本解讀並不是自然災害,而是自然現象。
  • 中國地震站網監控系統:「一二三四」快速提升運管效率
    就在這次故障排除一個多小時後,烏恰縣發生5級地震。這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站網全流程一體化監控系統(簡稱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日常進行實時監控、智能化運維的一個普通案例。作為中國地震局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旨在實現地震監測站網「有人看護、無人值守、遠程維護、多維產出」的監控運管新模式。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這次地震科考,開創中國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觀測研究地震的先河,促成地震工作在中國作為一門科學正式發展起來。  在海原地震災害的觸動下,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等人1930年在北京西郊建成鷲峰地震臺,這不僅是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座地震臺,也是當時世界上一流的地震臺之一,開創了中國地震科學研究的新紀元。
  • 日本千葉縣發生6.1級地震,系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餘震
    6月25日上午,日本千葉縣東北部觀測到芮氏6.1級、烈度不足5度的地震。東京都有明顯震感。日本氣象廳認為,此次地震為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震感較強的地區今後一周內可能還會發生烈度不足5度的地震,氣象廳呼籲居民注意警戒。
  • 日本千葉縣發生6.1級地震 系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餘震
    6月25日上午,日本千葉縣東北部觀測到芮氏6.1級、烈度不足5度的地震。東京都有明顯震感。日本氣象廳認為,此次地震為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震感較強的地區今後一周內可能還會發生烈度不足5度的地震,氣象廳呼籲居民注意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