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站網監控系統:「一二三四」快速提升運管效率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新疆烏恰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基準站,2020年5月6日15:50:06通信中斷,故障可能為……」新疆地震局測繪研究院副院長劉代芹通過微信程序收到烏恰GNSS基準站故障告警信息後迅速做出判斷,並將運維工單派送至烏恰縣地震局。

烏恰縣地震局收到運維派單後,確定臺站故障原因為運營商光纜故障造成通信中斷,經過搶修,臺站恢復正常。就在這次故障排除一個多小時後,烏恰縣發生5級地震。

這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站網全流程一體化監控系統(簡稱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日常進行實時監控、智能化運維的一個普通案例。

作為中國地震局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旨在實現地震監測站網「有人看護、無人值守、遠程維護、多維產出」的監控運管新模式。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近日接受媒體採訪介紹說,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可概括為「一二三四」助力地震監測臺站運管效率快速提升:

一是一個平臺,即中國地震臺網運行監視、質量分析、運維保障全流程業務平臺;二是兩級管理,即國家和省地震局兩級管理應用;三是三類監控流,通過觀測設備和輔助設備的數據流、狀態流、控制流,開展數據質量在線分析、運維保障、告警維護和資產管理;四是四層架構,包括面向服務的雲端管理架構,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擴展性,形成粗粒度、鬆耦合的接入層、數據層、應用層和展示層。

目前,中國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全國測震臺網的測震臺站和強震動臺站、地球物理臺網的GNSS臺站和重力臺站的設備運行、觀測環境、電力供應、網絡節點、業務系統等情況,並提供監控數據標準化服務、觀測數據質量分析、故障判斷與定位、信息發布、在線派單、自動化運維、設備資產管理等功能。

與傳統人工監測不同,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填補了測震臺站運行狀態不可知的空白,升級優化地球物理臺網原有平臺,自動化的報修工單機制將原先需要數個小時的線下報警響應機制壓縮到線上一小時以內,大大提升地震站網運管的效能和運行效率。

項目組成員師宏波稱,地震站網監控系統項目涉及數千個地震監測臺站,數十種設備和上百種型號設備的解析接入和監控,實施難度非常大。項目實施以來,經過2018年平臺驗證、2019年京津冀魯落地,目前已在全國多省區推廣試用。

項目組秘書王坦說,進入夏季,全國雷雨天氣增加,地震臺站供電和通信故障增加。統計數據顯示,使用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故障的發現比過去傳統排查時間大大縮短。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表示,未來,伴隨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在全國推廣應用,對地震臺站將實現更大規模、更多手段、更為深入、更加智能的全流程一體化監控,更好服務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完)

相關焦點

  •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銳的帶領下,記者剛來到地下三層的「綜合業務大廳」,還沒看清四周巨大的屏幕的內容,就聽到一陣地震警報聲,本打算介紹業務的值班長,轉身跑步回到值班室,忙碌起來……剛剛結束了24小時值班的張銳告訴記者,這種值班制度是全年實施的,確保在震後第一時間報送地震基本信息,臺網中心還承擔震後震害快速評估、現場聯絡協調、應急響應決策服務等工作。
  • 震後首個臺站即可發出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又快又準的難度在於,速度和準確度是矛盾的統一,地震預警系統要在數秒內,利用少量臺站和地震初期觀測數據來估算地震參數和影響場,技術難度極大,強調速度就會使處理結果存在較大誤差,強調準確度就會使處理時間加長。
  • 華頓經濟研究院沈晗耀:實施「一二三四」發展戰略提升城市價值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9月8日,在華頓經濟研究院召開的「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提出,城市發展要以「人」為本,以5G、磁浮交通等「互聯互通」為基礎,補短板建立科教、文衛、醫療「三大高地」,全面協調發展第一、二、三、四次產業,建設生態化、智能化城市,創建美好城市
  • 全會圓桌︱牢牢把握「一二三四」總體思路,在新徵程上推動貴州高...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蘆曉娟 攝與會代表圍繞「一二三四」總體思路談體會、說打算。大家認為,這次省委全會時間特殊、意義重大,系統部署了將來5年乃至15年貴州工作,具有全局、戰略和長遠意義。「一二三四」總體思路,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把握了新發展階段的省情特徵,抓住了當前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順應了全省幹部群眾的期待和願望,十分符合貴州實際,為貴州「十四五」發展明確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陝西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區域共享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
    郭春喜介紹,系統的站點布設結合陝西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地理地貌特徵等因素,並充分利用我省境內國家、地震、氣象及鄰省等已有基準站資源,站點分布均勻、密度合理,平均間距陝北為60km、關中為45km、陝南為55km。從建設上來講,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建設不僅達到甚至優於國家基準站建設標準,基礎設施完善、設備配置先進。
  • AI智能客服系統開發,提升企業服務效率!
    為了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挖掘用戶價值,企業AI智能客服系統的開發順利成章。 AI智能客服系統的開發優勢: 1、提升客服效率:全渠道一體化工作檯,讓客服人員不再需要輪番切換對話界面,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國外地震速報能力不斷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在推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四平臺一體系推進信息化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根據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和中國地震局信息化頂層設計,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地震雲計算和大數據平臺、數據資源平臺、全流程一體化監控平臺、速報預警平臺、信息服務體系,帶動地震監測預報業務體系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 直流換流站運維監控系統智慧機器人設計方法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電網中各類電氣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少人值守甚至無人值守的變電站將越來越多。然而,直流換流站設備數量巨大,控制系統和輔助系統十分複雜,因此,少人值守模式的發展勢必依賴更加智能化的監控系統。
  • 山東首家露天焚燒鷹眼監控系統在萊西市院上鎮投入使用
    日前,萊西市院上鎮新安裝建設的汙染源鷹眼監控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環境監控全方位、自動化。據了解,這是山東省首家在鎮街安裝並投入使用的露天焚燒監控鷹眼系統。院上鎮黨委書記褚方曉現場介紹,院上鎮是萊西市的重要農業鎮,地域尤其是土地面積相對遼闊,依靠現有人力資源對露天焚燒進行監控處置,第一時間發現並迅速到達現場處置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且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 勝利集輸投用智能監控報警系統
    10958次閱讀 作者:王守華 劉敬源 王娟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2月19日 收藏
  • 華北工控NVR視頻監控系統方案在體育場館中的應用
    因此,建立一個功能高度集成、數位化的體育場館網聯視頻監控系統非常有必要。 從體育場館整體防範需求出發,應用其中的網聯視頻監控系統主要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分析預警系統、安防主控中心等組成,基於龐大的監控範圍、人員密集程度等,對系統硬體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殊需求: 1、高度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體育場館安防監控系統方案設計上,必須採用高穩定性、高可靠性的工控硬體及產品,以避免因任何一個單點故障而造成的整個系統癱瘓或某個監控點的失效。
  • 油氣管道智能監控及調度系統的特點及方案設計
    油氣管道智能監控及調度系統的特點及方案設計 中國安防行業網 發表於 2020-12-22 11:18:27 系統概述 石油天然氣管道的增加大幅提升了輸配效率
  • 山東首家露天焚燒鷹眼監控系統在萊西市院上鎮投入使用!
    日前,萊西市院上鎮新安裝建設的汙染源鷹眼監控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環境監控全方位、自動化。通過與中國鐵塔集團合作,引進建設鷹眼系統後,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充分利用鐵塔的信號發射功能,安裝全視角24小時監控系統,採用紅外熱成像技術,鷹眼的監控輻射範圍可達五公裡,尤其是對焚燒產生的煙霧識別靈敏,一旦發生,監控系統自動錄製視頻,準確定位,立即報警。目前,院上鎮的鷹眼系統已實現全域覆蓋,無死角, 24小時連續精準監控,大大提升了監管工作效率。
  • 119個觀測臺站構筑陽江立體地震監測系統
    地震是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自然災害。我市是廣東省三大老震區之一,今天是5月12日,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一起來看看我市近年來防震減災能力建設情況。走進市地震局的監測室,裡面擺放裡不少用於監測地震的設施設備。
  • 永康市看守所:「一二三四」機制創建「紅色示範所隊」
    今年以來,永康市看守所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開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活動,統籌疫情防控和隊伍建設工作,創新實行「一二三四
  • 設計系統監控員工效率,開會都不能摸魚了
    在辦公軟體上大賺特賺的微軟,似乎要選擇站在老闆們的那一邊了,最近多個消息渠道和專利,都顯示微軟正在開發一系列幫助老闆監控員工辦公效率的軟體系統,甚至在視頻會議時,與會者是不是在摸魚,微軟都能告訴給老闆。這對各位員工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微軟最近顯示了一份視頻會議的專利,這個專利牛掰的地方是,它會有一套系統來專門來衡量「視頻會議有效性」。
  • 對抗地震災害的利器——日本地震災害評估信息系統
    系統概述(一)地震災害評估信息系統是日本地震主管部門氣象廳規劃設計的一套地震災害預測評估和應急指揮系統。用於震前地震災害預評估、震後實時災害評估、制定救援計劃以及震後協助修復重建計劃等方面 。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發生前,該研究機構仍然沒能提供任何的預報信息,甚至極震區的阪神地區在震前都未被列入地震重點監控區域。 阪神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千億美元,遠遠超過關東大地震時的財產損失。
  • 州委全會「零距離」 |唱響「一二三四」恩施發展之歌
    我們要齊聲唱響「一二三四」恩施發展之歌,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實現金山銀山「價值」,為全省「建成支點
  • 班組|定製「監控文化」,觀六路聽八方行百計
    長期以來,遠程監控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系統構建起「監管文化」,負責對安檢工作的監控管理,注重提高安檢員工作能力和文明服務意識,從而營造良好的監控體系及安檢機制,為運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1-5月,利用視頻監控有效查處安檢違紀情況257宗,一線安檢檢查出違禁品3宗,獲得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多次表揚和肯定。編輯發布運管辦工作信息2051條,同比去年同期941條增長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