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新疆烏恰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基準站,2020年5月6日15:50:06通信中斷,故障可能為……」新疆地震局測繪研究院副院長劉代芹通過微信程序收到烏恰GNSS基準站故障告警信息後迅速做出判斷,並將運維工單派送至烏恰縣地震局。
烏恰縣地震局收到運維派單後,確定臺站故障原因為運營商光纜故障造成通信中斷,經過搶修,臺站恢復正常。就在這次故障排除一個多小時後,烏恰縣發生5級地震。
這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站網全流程一體化監控系統(簡稱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日常進行實時監控、智能化運維的一個普通案例。
作為中國地震局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旨在實現地震監測站網「有人看護、無人值守、遠程維護、多維產出」的監控運管新模式。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近日接受媒體採訪介紹說,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可概括為「一二三四」助力地震監測臺站運管效率快速提升:
一是一個平臺,即中國地震臺網運行監視、質量分析、運維保障全流程業務平臺;二是兩級管理,即國家和省地震局兩級管理應用;三是三類監控流,通過觀測設備和輔助設備的數據流、狀態流、控制流,開展數據質量在線分析、運維保障、告警維護和資產管理;四是四層架構,包括面向服務的雲端管理架構,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擴展性,形成粗粒度、鬆耦合的接入層、數據層、應用層和展示層。
目前,中國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全國測震臺網的測震臺站和強震動臺站、地球物理臺網的GNSS臺站和重力臺站的設備運行、觀測環境、電力供應、網絡節點、業務系統等情況,並提供監控數據標準化服務、觀測數據質量分析、故障判斷與定位、信息發布、在線派單、自動化運維、設備資產管理等功能。
與傳統人工監測不同,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填補了測震臺站運行狀態不可知的空白,升級優化地球物理臺網原有平臺,自動化的報修工單機制將原先需要數個小時的線下報警響應機制壓縮到線上一小時以內,大大提升地震站網運管的效能和運行效率。
項目組成員師宏波稱,地震站網監控系統項目涉及數千個地震監測臺站,數十種設備和上百種型號設備的解析接入和監控,實施難度非常大。項目實施以來,經過2018年平臺驗證、2019年京津冀魯落地,目前已在全國多省區推廣試用。
項目組秘書王坦說,進入夏季,全國雷雨天氣增加,地震臺站供電和通信故障增加。統計數據顯示,使用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故障的發現比過去傳統排查時間大大縮短。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表示,未來,伴隨地震站網監控系統在全國推廣應用,對地震臺站將實現更大規模、更多手段、更為深入、更加智能的全流程一體化監控,更好服務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