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2020-12-23 四川省地震局

編者按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古冶區7千米、距開平區19千米、距灤縣23千米,距唐山市城區28千米。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強烈,天津、河北承德各縣區震感明顯,北京,河北廊坊、滄州,內蒙古赤峰、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與河北臨近地區,遼寧葫蘆島等地有震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自地震發生以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迅速持續向公眾報送震級,範圍等信息,這樣的效果是如何達到的?人民網帶您了解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建設的情況。

提起地震臺網中心,你會想到什麼?是枯燥的數據表格還是枕戈待旦的緊張?近日,人民網記者探訪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銳的帶領下,記者剛來到地下三層的「綜合業務大廳」,還沒看清四周巨大的屏幕的內容,就聽到一陣地震警報聲,本打算介紹業務的值班長,轉身跑步回到值班室,忙碌起來……剛剛結束了24小時值班的張銳告訴記者,這種值班制度是全年實施的,確保在震後第一時間報送地震基本信息,臺網中心還承擔震後震害快速評估、現場聯絡協調、應急響應決策服務等工作。而這樣高效率,離不開近年來臺網中心的信息化建設。

不再「豎煙囪」 信息化助力地震資源共享共用

「以前我們的信息化項目存在『豎煙囪』的情況,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完善整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介紹,臺網中心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地震基礎設施資源、地震數據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資源的集中統一和共享共用,地震業務應用的靈活復用,地震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普惠服務。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他們初步構建了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帶動地震業務轉型和跨越式發展。

從信息資源角度看,採用雲計算、大數據、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等初步構建了地震雲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為地震業務應用提供了彈性擴展、高效便捷和按需使用的信息平臺。

目前地震數據資源平臺實現了全國和全球多個測震臺站數據和部分地球物理場觀測數據的匯聚、存儲和管理,為新一代地震信息系統建設提供了平臺支撐。

地震臺網一體化監控平臺全面提升地震監測能力

這是一支六成為研究生學歷的科研隊伍,也是擔負著全國地震監測的重要力量。王海濤介紹,臺網中心牽頭國家測震臺網和地球物理臺網的規劃設計,負責全國臺網的運行監控和運維管理,開發地震臺網一體化監控平臺,測震臺站的實時運行率超過98%。

青藏高原,地廣人稀,一直以來,對這裡的地震監測密度較低。「為提升邊遠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青藏高原監測能力提升項目著重提高該地區地震監測臺站的密度,填補地震監測空區,加強西部地區城市、重大工程、特殊事件等災害監測能力,為該地區地震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支撐。」王海濤說,臺網中心牽頭組織西藏局、青海局、新疆局在中國測震站網規劃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多個工程項目建設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提升措施,建設綜合野外站,還將在青藏高原地區建設測震基準二類站。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技術保障部主任姜立新介紹情況

不斷提升自動速報的時效性、穩定性和精確性

「如果某地發生地震,相信很多關心的網友會關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的速報,而且,有的地方還能及時預警,讓公眾做好防範。」臺網中心信息技術保障部主任姜立新介紹,速報預警是臺網中心信息化的應用前端,主要包括地震速報、地震預警、烈度速報、自動編目和大震應急產品產出等業務。目前,實時接收全國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自主研發的自動速報綜合觸發平臺上線,不斷提升自動速報的時效性、穩定性和精確性。國內自動速報的平均位置偏差由20 km減小到目前的10 km,平均震級偏差0.2級。國外地震速報能力不斷提升,震級下限由原來的6.0級下降到5.0級,速報數量增長了超過2倍。

國家預警示範中心已進入測試階段,接入北京圈、南北地震帶、福建和新疆的基準站、基本站和一般站,實現川滇和北京圈示範區內10秒級預警信息和30分鐘級烈度速報信息的產出,系統測試運行結束後,將正式對外發布信息。

「不過,所謂預警,並不是在地震發生前的預報,而是指對已經發生的地震,通過時間差,在地震波傳來之前,讓離震中稍遠一些的人做出防範。在信息化的建設下,相信今後速報預警會有更多的發展。」 姜立新說。

中科院院士陳顒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說:「信息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在地震速報、數據資源管理、公共服務等業務領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進展,為地震業務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四平臺一體系推進信息化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分步驟分階段開展信息系統建設,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作為中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國內自動速報的平均位置偏差減小到10km,平均震級偏差0.2級。國外地震速報能力不斷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在推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 2019年國內地震正式速報比2018年減少88秒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孝金波)「地震速報時效和精度不斷提升,國內地震正式速報平均用時572秒,比2018年減少88秒。」近日在京舉行的2020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介紹說。
  • 招聘信息(11)——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0年度公開招聘公告
    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和《中國地震局進人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現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單位介紹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是中國地震局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核心技術平臺和基礎信息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工作的國家級業務中心
  • 廣東地震實現秒級速報,可為珠三角贏得5-30秒預警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廣東地震預警臺網在重點監測區域實現了地震預警功能,為珠江三角洲和周邊地區贏得5-30秒的預警時間;全省地震監測能力從2.0級提升到1.0級,地震自動速報技術也取得新突破,省內地震速報進入1分鐘時代,實現秒級「超快」速報。
  • 1分鐘,完成江蘇省內地震自動速報
    當天,江蘇省地震局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網絡直播宣傳活動,邀請江蘇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江蘇省地震局原巡視員張振亞和江蘇省地震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王俊做客直播間,解讀地震監測的關鍵技術支撐。
  • 廣東地震速報只要1分鐘!
    廣東地震速報只要1分鐘!↓↓//廣東地震實現秒級速報//據了解,我省通過實施「珠江三角洲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網建設」重點項目,建成了由80個地震預警臺、1個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臺網中心組成的地震預警臺網。
  • 河南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地震監測質量工作會議
    近日,河南省地震局在鄭州組織召開2020年度全省地震監測質量工作會議,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士華出席會議並講話。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防震減災中心,局機關相關處(室)、直屬事業單位、各地震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70餘人參加會議。
  • 中國地震站網監控系統:「一二三四」快速提升運管效率
    就在這次故障排除一個多小時後,烏恰縣發生5級地震。這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站網全流程一體化監控系統(簡稱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日常進行實時監控、智能化運維的一個普通案例。作為中國地震局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地震站網監控系統旨在實現地震監測站網「有人看護、無人值守、遠程維護、多維產出」的監控運管新模式。
  • 寰球大震(五)——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是汶川大地震交給我國地震觀測工作的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中國地震局向國家提出了建設地震烈度速報和地震預警工程的建議,一些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地震預警設備研製和試驗工作。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公共服務部副主任侯建民說介紹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大半個中國都有震感,全國人民都急切的知道地震有多大,震中在什麼地方,當時這個權威地震消息是國家地震臺網。當時從測定震級,測定位置,把消息發出去,震後已經過去了14分鐘。
  • 寰球大震(四)——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九五」時期,國家地震局設立重點工程「國家數字地震臺網建設和地震前兆臺站(網)技術改造」項目,開始了大規模數位化建設,完成了48個國家地震臺和21個區域遙測地震臺網的數位化改造。在模擬時代,採用薰煙、墨水和相紙記錄等形式,由於觀測動態範圍和頻帶有限,有些微小地震記錄不清晰,有些大地震又可能超過記錄範圍。
  • 臺灣海域發生今年以來最大地震 福建地震專家解讀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昨晚發布的信息顯示,臺灣這次發生的5.8級地震,震中位於宜蘭縣海域,距臺灣島15千米,距臺北市57千米。今年以來,臺灣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45次,其中4.0到4.9級38次,5.0到5.9級7次,該次地震目前是臺灣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唐山5.1級地震屬老震區正常地震起伏活動
    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記者陳銳海)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唐山市中心震感強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根據觀測資料和震例分析認為,此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7.8級地震老震區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動。
  • 俄羅斯發生地震 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
    俄羅斯發生地震 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時間:2017-07-18 08:47   來源:騰訊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俄羅斯科曼多爾群島地區發生7.8級地震 發布海嘯預警來源:騰訊網 科曼多爾群島地區發生7.8級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8日07時34分在科曼多爾群島地區(北緯54.36
  • 119個觀測臺站構筑陽江立體地震監測系統
    地震是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自然災害。我市是廣東省三大老震區之一,今天是5月12日,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一起來看看我市近年來防震減災能力建設情況。走進市地震局的監測室,裡面擺放裡不少用於監測地震的設施設備。
  • 江蘇省地震監測中心開展測震學科技術交流活動
    為提升江蘇省地震監測中心學術水平,活躍學術氛圍,促進工作交叉融合,江蘇省地震監測中心於11月30日開展了測震學科技術交流活動。交流會特邀防災科技學院萬永革教授、省地震預報中心副主任黃耘、南京地震臺臺長陳飛到場指導。
  • #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
    (原標題:#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 #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8日23時25分在遼寧營口市西市區(北緯40.47度,東經122.29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中國地震臺網 )
  • ...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01月17日12時44分在雲南臨滄市永德縣...
    文 / 夏洛特2021-01-17 12:53:45來源:FX168 【雲南臨滄市永德縣附近發生4.0級左右地震】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01月17日12時44分在雲南臨滄市永德縣附近發生4.0級左右地震,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
  • 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12月10日13時29分在中國臺灣附近發生4.6級...
    2020-12-10 13:37:05來源:FX168 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12月10日13時29分在中國臺灣附近發生4.6級左右地震,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
  • 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12月24日07時51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附近...
    2020-12-24 08:04:34來源:FX168 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12月24日07時51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附近發生4.1級左右地震,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