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魚在陸地上跑」的體測鬧劇孰是孰非?又該如何收場?

2020-09-30 體壇新視野

今年 2 月 27 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提出將體能達標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在《通知》的要求下,中國體育界颳起了 「猛練體能」 的颶風,過去半年,從田逕到象棋,從遊泳到擊劍,各級各項目國家隊無論老將名宿還是年輕新秀,都開始惡補體能,而真正到了體能測試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近一段時間,各體育媒體的頭版頭條新聞總是充滿魔幻色彩(如下圖):

目前,在各項目全國比賽中已被體測攔住的冠軍級運動員有:中國遊泳首個金滿貫選手、倫敦奧運會冠軍葉詩文、世界擊劍錦標賽女子重劍團體冠軍成員孫一文、世界擊劍錦標賽女子重劍團體冠軍成員林聲、世界遊泳錦標賽冠軍傅園慧、國際泳聯遊泳世界盃冠軍王簡嘉禾、全國遊泳冠軍賽暨亞運會選拔賽冠軍餘賀新、世界軍人運動會冠軍於靜瑤……而隨著體測的進行,這個 「冠軍名單」 恐怕還將不斷更新。

不得不說,現在中國體測所帶來的亂象,已經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對於遊泳項目運動員測試 3000 米跑步,很多網友便諷刺道「誰見過魚兒在陸地上跑的」。而這些現象也吸引了國外媒體的關注。著名遊泳網站 swimswam 就以《中國遊泳運動員體能測試引發巨大爭議》為題,詳細解釋了餘賀新和王簡嘉禾打破全國紀錄甚至亞洲紀錄卻無緣決賽的原因。

雖然體測引起了巨大爭議,公眾、媒體甚至運動員本人都對其惡評如潮,但與此同時,它也得到了不少體育專業人士的認可和力挺,在他們看來,強化基礎體能,可以提升運動員身體機能,也能為專項技戰術發揮提供保障,「惡補加練」沒有錯。持這樣觀點的既有各個項目的行業主管,也有運動員本人。中國遊泳協會主席周繼紅就直言, 「中國遊泳要想全面衝擊更高水平,必須基礎和專項雙管齊下,因此這次全國比賽中增加基礎體能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中國運動員的短板,以提高中國遊泳運動員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雖然我國有較多運動員可以在冠軍賽暨奧運會達標賽上達到奧運會 A 標,但難的是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或至少進入決賽。比賽就要按規則進行,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而近期在全國舉重錦標賽通過體能測試的 36 歲老將、奧運冠軍呂小軍,也對大練體能頗為認可,「通過上半年核心力量和體能的系統訓練,這次體能測試我感覺很輕鬆。腰腹和胯關節核心力量增強,對我的專項幫助很大,挺舉上挺環節的穩定性明顯增強。」

那麼,大練體能和體能測試究竟是對是錯呢?其實從體育總局當初發出的那份《通知》來看,它更像是一個指導綱領。畢竟在疫情期間,所有比賽都被取消,運動員的訓練也很不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惡補體能短板,不但可以提升運動員的體能素質,還能錘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它是有多重意義的。

體能訓練沒有錯,為檢驗體能訓練的效果而搞體測也沒有錯,錯就錯在把體能測試作為超越競技成績的決定性門檻,甚至測試體能的方式是不甚專業的 「一刀切」 。這看似是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但實際上這不僅難以提升中國運動員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反而會嚴重影響競技公平、訓練科學以及運動員的培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體育總局下發的通知中,體能達標測試分為基礎體能測試、軀幹穩定性和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其中基礎體能評分標準部分,就有:BMI 、坐位體前屈、 30 m 衝刺、垂直縱跳、深蹲相對力量、臥推相對力量、引體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3000 m / 2000 m 測功儀(二選一)。體育總局的要求對標東京奧運會,具體到最近的各類賽事,其實對各項目運動員們的體測內容還是有所區別的。但總局的指導意見之下,各項目在具體執行上卻各有不同,有的項目根據自身特點安排了體能訓練和測試,並且沒有將體測成績作為比賽的排名依據,但偏偏也有些項目選擇了並不符合自身特點的測試方式,並主動勾選了 「地獄難度」。

最為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自桌球和遊泳、田徑等項目。作為國字號隊中的金牌之師,國乒男女隊同樣響應了總局的號召,在 10 月份的全國錦標賽之前進行了體能測試。不過,這次體測除了項目設置符合桌球運動規律之外,其性質為達標測試,運動員只有通過測試方可參賽,而測試的成績並不與比賽成績掛鈎。從訓練科學性、競技公平性兩個角度來說,國乒的這次體測都沒有引發爭議。

而在國乒男女隊所有隊員均順利通過體測的同時,遊泳的體測則成為「重災區」。除了體測成績與比賽成績掛鈎導致許多優秀運動員無法參加決賽之外,其體測的具體項目尤其是 3000 米跑也遭到詬病。眾所周知,打水的頻率和速度對於遊泳運動員來講非常重要,因此他們的手腕、腳腕都非常柔軟,在生活中遊泳運動員甚至總會出現崴腳的情況。曾有一遍報導介紹,遊泳名將菲爾普斯在水中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但在陸地上他的運動能力恐怕不及常人,在走路時甚至總會出現摔跤的情況。

相比於在水中的打水,跑 3000 米則非常考驗踝關節的硬度、強度,讓這些泳池裡的「飛魚」完成 陸上的 3000 米跑的測試,本身就是對遊泳項目特點的背離。另外,田徑項目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我國百米飛人蘇炳添在今年五月份就在微博上笑稱,「嘗試改項目 3000 米,13 分 38 秒,應該是失敗了」。在田徑項目中,短距離和長距離項目需要運動員擁有截然不同的肌肉類型,即便是「閃電」博爾特也曾表示自己不善於長跑,如果有人和他比賽 800 米,他會直接選擇認輸。究其原因,短跑運動員的肌肉類型和訓練模式,根本就不適合長跑。

其實,對於近期中國體育界的體測風波,中國著名體育產業專家魏紀中就特別指出,問題也許不在整體設計上而是在區別對待之上,「強調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沒有錯,世界上體育界都在這樣做,問題在於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和因地制宜的。世界充滿了多樣性,人與人之間都是不同的。考試只是選拔的一種比較不差的方式,不一定是唯一的方式。」

換言之,體測從來都應該只是一個參考的標準,而絕非關上運動員參賽大門的生死符。體測從來都應該以科學為依據,而絕非一概而論的「一刀切」。面對公眾的質疑、對於有悖於常識的亂象,有關部門應該給出一個科學的解釋,否則,這又只是一出現代版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的亂象。

相關焦點

  • 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
  • 人民日報點名馬保國:鬧劇該收場了
    他的雷人雷語也在網絡上流傳,頗有「頂流」趨勢。Ma Baoguo is a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 who claims to be a "master of Hunyuan tai chi".
  • 人民日報點名,B站深夜出手……馬保國鬧劇,該收場了
    11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指出馬保國的一些言行,鬧劇終於戛然而止,馬保國灰溜溜下場,不僅是要在武術界「清理門戶」,這種炒作網紅的現象反覆出現,暴露的也不僅僅是部分平臺存在的問題,如何建設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和社會心理,是所有網絡參與者都需要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 人民日報: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  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
  • 人民日報: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
  • 「馬保國」鬧劇該收場了
    以「馬保國」為主題的鬧劇要歇了。昨天(11月28日)晚間,南都記者獲悉,嗶哩嗶哩(B站)發布公告稱,發現有些商業機構想利用,自稱「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的馬保國現象的熱度,炒作並收割流量進行謀利。南都記者注意到,在B站上有關馬保國的視頻,不少點擊率已經突破百萬,最高的甚至接近3000萬。11月28日下午,人民日報發布評論稱: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詡的馬保國,如今知名度躥升,最近他的雷人雷語卻被熱轉,儼然要成為頂流「網紅」。「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
  • 人民日報批馬保國:譁眾取寵、招搖撞騙 鬧劇該立刻收場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
  • 人民日報評論: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
  • 人民日報發文: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明眼人都清楚,無非就是商業利益。推波助瀾、炒作放大馬保國的一些網際網路平臺為什麼?無非是流量至上,背後還是利益。
  • 魯能拒絕申花報價格德斯,這場鬧劇最終該如何收場?
    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雙方究竟該如何收場呢?這個觀點說的很有道理,上賽季,格德斯在有限的出場機會中發揮得可以說是相當不錯,在面對國安的直接較量中,格德斯打入關鍵進球後也成了魯能球迷們眼中的「英雄」。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表現這麼好的格德斯總是無法獲得李霄鵬的青睞?為什麼格德斯總是「上一場,歇十場」呢?李霄鵬這樣的用人選擇,與頑固的態度確實值得深思。
  • 東方時評丨帶原罪的網紅鬧劇都該收場了
    11月28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評論文章,痛批馬保國鬧劇及其幕後推手,引發廣泛關注文章直陳這是無底線「審醜狂歡」,如此鬧劇必須立刻收場。按理說,馬「大師」在大庭廣眾之下,大敗於無名小輩之手,稍有自知之明,都會知趣「退隱江湖」。馬保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某種「無形之手」推波助瀾下,先是高調宣布參演某商業電影,隨後通過微博發布的視頻,收割流量和所謂「真愛粉」金錢,信心滿滿念起網紅生意經。
  • 人民日報評馬保國: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明眼人都清楚,無非就是商業利益。推波助瀾、炒作放大馬保國的一些網際網路平臺為什麼?無非是流量至上,背後還是利益。
  • 世界冠軍無緣八強、破亞洲紀錄無緣決賽,體測鬧劇何時休?
    不可否認,對競技體育項目的運動員來說,體能很重要,同樣一名運動員,體能更好的話成績也會很大程度上因此受益。然而,體能測試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實,體測很早就跟中國體育聯繫在了一起。1994年,中國足球啟動職業化的時候,「12分鐘跑」測試被引入國內。2003年,「YOYO體測」取代了「12分鐘跑」。
  • 人民日報批馬保國鬧劇:放任「審醜」,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 如果靠譁眾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
  • 馬保國鬧劇該如何收場
    不管這樣只要紅了就能掙錢的時代該結束了。不能沒有底線沒,是非不分想盡一切辦法去紅。不能打擊一個,要打擊幕後推手,後面的黑經紀公司。」此前,山東武協也發布了紅頭文件,強烈抵制馬保國這種不文明現象。24日,馬保國再次現身發布視頻,並稱將參加「網紅散打哥拳賽」,利用自己身上的熱點話題幫助網紅散打哥進行炒作。
  • 體測鬧劇何時休?蘇炳添跑3000米,擊劍世錦賽冠軍練跳繩,傅園慧改長跑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全國性賽事因為設置了「體能測試」這一門檻,導致各大項目接連出現滑稽一幕:眾多世界冠軍在體測不達標的要求下,被迫失去了決賽資格。 由體測引發的鬧劇已經讓奧運選手們的備戰變了味。
  • 丁彥雨航怒噴山東男籃,官方霸氣回應 這場鬧劇該如何收場?
    下面深入分析一下,山東西王男籃和丁彥雨航,雙方這場鬧劇應該如何收場
  • 警惕「一刀切」的體測鬧劇毀掉競技公平
    換言之,只要體能測試進了前八,預賽遊進前十六名就能進決賽,但如果體測成績靠後,遊出破世界紀錄的成績也會被淘汰。這一規則引發了大量爭議,理由很簡單,它令體能測試成績實際超越比賽成績,成為獲得決賽資格的前提和絕對門檻,而遊泳項目在任何一項國際賽事上都是以競技成績進行排名的。
  • 山東西王與丁彥雨航隔空開撕,這場鬧劇究竟孰是孰非?
    CBA這兩天真是好戲不斷啊,前有北京首鋼截胡廣東,將範子銘招致麾下,將整個CBA轉會市場推上了高潮。後有山東西王與丁彥雨航隔空開撕,幾乎整個CBA圈內圈外都在議論。那麼本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吃著瓜,研討一下山東與小丁這場鬧劇,到底孰是孰非?
  • 體育總局的正面回應,為 「體測風波」 畫上句號……
    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比賽因過多運動員體測成績不達標,只有 5 人進入決賽,正常情況下應該有 8 名運動員參加決賽。甚至連象棋甲級聯賽也引入體測環節,「讓魚在陸地上跑」 等種種不合常規現象的產生,讓體測在 9 月底引發了較大爭議,一時間成為體育圈內的輿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