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性命相託的最後一站!協和外科急診手術團隊讓急救更急速

2020-12-14 瀟湘名醫

10月30日清晨7點,一輛救護車閃著警示燈駛入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一名劇烈腹痛伴高熱的患者被抬下車來,一場驚心動魄的搶救拉開序幕——

發熱門診醫生接診後發現,該患者全腹壓痛、反跳痛陽性,呼吸急促、心率快、體溫高,病情危重。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要的新冠病毒篩查後,首診醫生立即將患者轉診至急診外科。

8時許,外科急診手術團隊接手患者。結合患者症狀、體徵及CT檢查結果,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判斷該患者是腹腔巨大腫瘤破裂導致瀰漫性腹膜炎,必須馬上手術,否則將有生命危險。外科急診手術團隊立即啟動危重症患者急診手術程序。這時,患者忽然測不出血壓,陷入休克昏迷狀態,病情再度急劇惡化!

時間就是生命!外科急診手術團隊立刻將患者送進搶救室,一邊進行休克復甦,一邊聯繫麻醉科手術室,進行術前準備。

9時許,在麻醉科手術室、急診科和相關職能處室的全力協助下,手術順利開臺。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剖腹探查發現:患者小腸巨大腫物(考慮胃腸間質瘤可能性大)約20*15cm,伴破裂穿孔、瀰漫性腹膜炎。手術團隊成功切除患者腹部的巨大腫物,並將患者先後轉入重症醫學科和急診綜合病房接受後續治療。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即將出院。

▲術中切下的患者小腸巨大腫物,約20*15cm。

該病例的成功救治,體現了我院急診診治的高水平、高效率,特別是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入駐後的積極成效。

急診外科一直存在病人多、病情重、多科交叉歸屬難等問題,是醫療隱患的高發區域。北京協和醫院是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承擔「患者性命相託最後一站」的信任。為此,院領導帶領醫務處、外科學系、基本外科、急診科等多個科室反覆調研,創新性地提出設立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專職負責急診外科相關工作。此提議得到相關科室和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經過多方籌備,北京協和醫院首個以基本外科為主的外科急診手術團隊於8月3日正式進駐急診。

▲外科急診手術團隊為患者做手術。

截至目前,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已運行滿三個月,受到各方一致好評,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團隊全職管理急診外科區域的手術、會診,為有手術指徵的患者及時安排手術,「救急救重」「應做盡做」,及時解決患者病痛,避免患者在留觀區域長時間留滯或急門診之間的來回奔波。

要實現這樣高效率的急診手術並非易事:麻醉科、手術室每日安排專員負責急診外科手術,縮短患者等候手術時間;急診科、重症醫學科、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全力支持、通力配合,解決患者術後床位問題;其他相關職能處室也對急診外科手術患者一路綠燈,優先保障。

正是有了這樣高效的配合,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在3個月時間內共完成急診手術221臺,約為前兩年同期手術量的5倍。及時、高質量的急診手術受到了患者的交口稱讚。

▲外科學系領導、基本外科核心組成員參加外科急診手術團隊交班。

除及時完成急診手術外,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堅持每日兩次查房,及時掌握急診患者的病情變化。外科學系翁習生主任、廖泉總支書記等每周到急診外科督導,解決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協調各科室及時分流留觀患者。急診科朱華棟主任、李凡執行總護士長早交班時會首先了解外科急診手術團隊的手術及運行情況,及時協調床位等事宜,優先滿足急診外科手術所需。在放射科、消化內科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外科急診手術團隊也積極推進留觀、非手術患者的各種治療。如腸梗阻、膽總管結石的患者,外科急診手術團隊會第一時間聯繫相關科室進行會診,使患者能通過對症的、非手術的方式得到治療,避免手術創傷,也體現了協和醫院多學科診治的優勢。

為減少留觀區域患者的人數和診療時長,外科急診手術團隊也大力發揮醫聯體醫院的優勢,將病情穩定、僅需長期輸液治療的患者及時分流至下級醫聯體醫院,既讓患者得到較好的住院體驗,也減輕我院急診留觀的壓力,取得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外科團隊的積極工作讓急診的患者及時得到高水平的診治,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切實踐行了「待患者如親人」的辦院理念。百年協和,一切為民。醫院各級領導群策群力、創新性的設立外科急診手術團隊,從根源上解決了急診外科的難題,助力百年協和邁向新徵程。

封面/肖雄

圖片/外科急診手術團隊提供

【來源:北京協和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患者性命相託,必須全力以赴——記煙臺毓璜頂醫院大外科主任,胃腸...
    外科醫生常常被人們稱為「刀尖上的舞者」,胃腸外科更不例外。他們每天都要拿著手術刀或者微創儀器「開腸破肚」,所以如何讓刀開得漂亮,要病人活得更好是他們一直以來的追求。「患者性命相託,我們必須全力以赴。」作為煙威地區最大的胃腸惡性腫瘤診治中心,胃腸外一科年完成胃腸腫瘤、疝以及急診手術等各類手術就近2500例,其中胃腸道惡性腫瘤手術約1200例。患了腫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規範化的治療方式。十幾年前,一提起胃腸道惡性腫瘤,都是先開刀再化療,然而這種方式在今天看來並不規範。
  • 唐都醫院胸腔外科為一食管破裂患者成功實施急診手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劉婷婷 雷傑 記者 阮班慧)「報告主任,急診有一個高燒病人,初步檢查高度懷疑自發性食管破裂。」自發性食管破裂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死亡率高達50%。「立即啟動胸腔外科新冠肺炎期間急診救治流程!」2月10日上午10時,唐都醫院胸腔外科新冠肺炎防控小組立即反應。
  • 鄂州市中心醫院主任徐廣:患者性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
    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時,他要求醫護人員時刻關注病人的情緒變化,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導工作,「病人以性命相託,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衝鋒在前,他用行動讓人放心2003年「非典」期間,徐廣正在北京進修,雖不在戰疫一線,但對疫情的嚴峻形勢和醫療救治的難度深有體會。
  • 協和舉全院之力建強急診平臺,暢通生命救治的綠色通道
    自6月17日駐場急診辦公以來,護理部趙豔偉督導每天早上7點之前抵達急診的第一站就是親自督導協調一級預檢分診。「一級預檢分診首先是疫情防控的『前門』,其次是急診調控候診人數的『閥門』。當急診大廳患者和家屬人數超過預警線時,對病情非緊急患者進行適時限流,是保障所有就診人員的安全。」
  • 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打造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症監護一體化急救...
    急診科馬上組織搶救,抽血、建立靜脈通路、補液、氣管插管、呼吸機機械通氣……急診化驗室也非常「給力」,短短2分鐘內完成血氣分析檢查,10分鐘內完成血常規檢查,20分鐘內完成新冠血液檢測,40分鐘內完成降鈣素原檢測及急診生化檢測,幫助臨床迅速判斷感染嚴重性及器官功能情況。所幸經過急診呼吸支持、抗感染等處理,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轉入ICU進一步治療後病情好轉,1周後轉到泌尿外科普通病房。
  • 疫情期間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急診一天完成27臺手術
    開放損傷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急診就診患者中比例很高,多數需要急診手術治療,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積水潭醫院黨委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集體領導下,急診手外科始終堅持正常開展工作,手術量每天10-20臺,最多一天達27臺。
  • 妙手仁心,性命相託!你們在身邊,從未走遠
    聽到機上廣播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與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趕來,利用飛機上的物品自製了穿刺吸尿裝置,並由張醫生用嘴吸出尿液。整整37分鐘,張醫生不間斷幫老人吸出了近800毫升尿液,老人轉危為安!
  • 邁向協和新百年 | 聆聽大師教誨 再創外科輝煌
    翁主任對幾位老專家的到來表示衷心地感謝,並向他們匯報了新一屆外科學系領導團隊工作開展情況。他說,經過學系和基本外科主任和書記每日的督導、調研,學系迅速組建了外科急診手術團隊。手術團隊運行數月以來效果顯著,極大提高了急診外科的工作效率。廖泉書記介紹了醫院黨委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建工作的舉措。
  • 快遞小哥突發「急性肺栓塞」 凌晨上演生死急救
    1月11日凌晨,南京市第一醫院河西急救站突然響起120急救電話的鈴聲,院前急救醫師王曉棣,急忙接起了電話,電話的那頭是急救中心:「第一醫院河西急救站嗎?我是調度總臺,月安花園有一個病人發生呼吸困難,需要緊急送到醫院。
  • 一男子身中多刀,順義區醫院醫護人員凌晨急救與「死神賽跑」
    近日,順義區醫院手足外科、急診科、神經外科、創傷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外科、手術室、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共11個科室聯合救治一名重症刀砍傷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經過5個多小時的急診手術和20餘天住院治療,患者康復出院。2020年3月27日凌晨4:50,120救護車轉運到急診一位全身多發刀砍傷的年輕男子。
  • 急診手術患者沒錢交押金,醫院卻讓我打欠條承擔逃費責任
    月薪 8000 的我,一口氣墊了 5000主動的那一次差不多是在兩個月之前,一天晚上正趕上我值外科急診夜班。後半夜有一位急腹症的患者被送來,她是附近高校的學生,半夜腹痛被室友送來急診。按照醫院的相關規定,雖然內鏡下的手術是由消化科做,但患者的欠費問題卻是交給首診的外科解決。也就是說,如果患者欠費或逃費,最終的黑鍋就由科室和我個人來承擔,所以我內心裡對幫陌生患者墊費很是抗拒。
  • 鍛造精尖「急診兵」,市一院三環式急診醫療體系打通急救綠色通道
    這支優秀的急診急救團隊,多年來穩居全省第一梯隊,以其精益求精的醫療技術領航區域醫療,為眾多急危重症患者構築起堅實的生命屏障。對標國際化流程建設為患者設計最短急救路徑病人突發疾病,生命垂危,第一時間被送到的地方就是的急診室。
  • 腦梗死急救,不僅僅是輸入溶栓藥這麼簡單
    而在急救手段上,早已不是靜脈溶栓治療這一種方法,還有通過介入手術的方法進行動脈取栓,手術難度雖然較高,但治療效果立竿見影。來聽聽上海九院神經內科「掌門人」劉建仁教授講述搶救腦卒中病人的故事。,一位年近70的大爺正排隊掛號,不料他突然眼前一黑,猛地一下摔倒在地。
  • ...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頸內動脈閉塞患者的手術治療
    近日,長沙市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頸內動脈閉塞患者的手術治療。家住芙蓉區56歲的郭先生,既往有右側大腦缺血性卒中病史。入院後CT檢查發現右側頸內動脈節段性閉塞,完全依賴對側頸動脈提供大腦供血,而對側頸動脈也已出現狹窄改變。
  • 協和醫院一天完成四臺「換心」手術
    楚天都市報8月7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聶文聞 陳有為 王勇軍)四顆來自貴陽、海口、昆明、廣州的心臟於8月6日分別植入武漢協和醫院四名患者胸腔內,愛心得以傳遞,生命得以延續。
  • 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2:50:5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Yusuke Tsugawa團隊研究了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的死亡率。
  • 一日3臺複雜危重手術,協和為母嬰生命護航!
    2020年10月6日,當全國各地沉浸在歡快祥和的節日氛圍中時,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學系、兒科、急診科、麻醉科、輸血科等十餘個學科團隊正協力與時間賽跑,展開一場場生死較量。多位科主任靠前指揮、親自手術,各科室值班人員迅速到位,數十位休假職工自發趕回單位,接續完成3例高危孕產婦搶救。在兇險的疾病面前,協和人以精勤不倦的堅守,護佑孕產安全、守護母嬰健康。
  • 北京朝陽醫院6月份急診接診患者19454人次 醫護人員和就診患者零感染
    對生命體徵不穩定、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在具備隔離條件的區域及時搶救;對疑似患者就地隔離和救治,並同時進行咽拭子標本採集。為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就診安全,針對急診孕產婦、急危重外傷、急性心梗患者和急診手術等患者,醫院制定完善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排查、收治、處置等急診急救工作流程和各類預案,確保各環節順暢銜接。
  • 封城之下千裡「送心」 武漢協和醫院為11歲女孩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隨即,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為首的專家團隊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施行心臟移植手術,終於,19日晚9時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順利安放在11歲女孩欣欣(化名)的胸腔中,重新有力地跳動起來,為她延續「心」的希望。
  • 趙洪洋主任團隊:面對新冠肺炎,神經外科手術如何防範?
    原創 趙洪洋主任團隊 神外資訊由湖北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洪洋教授團隊撰寫的:神經外科面對新冠肺炎的預防措施和流程,於4月11日《Neurosurgery》在線發表,歡迎閱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