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雲法師,無意功名利祿,志在明心見性,立地成佛,發心普利群生
光緒三十年(1904年),虛雲法師出國雲遊,至暹羅(今泰國)、南洋(即東南亞一帶)講經說法,致使身心皈依佛、法、僧者達數萬人。後又欲前往日本參觀佛教,途經吉隆坡,得滇中來信告急,說:「官府興辦新政,遍提寺產」,請他設法挽救。
-
真理就在其中 | 靜坐法要
靜坐實用手冊護法法師 主講 二.靜坐法要靜坐法要(一)*靜坐的準備: 1.保持靜默。 2.清清楚楚觀照自己。 3.感覺你自己。 4.自在。*靜坐 脊椎保持垂直。 緩緩地吸氣、吐氣。
-
天台宗對高僧虛雲法師的影響
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他在三十年後創立了佛教,即在鹿野苑,開始為憍陳如等五比丘講四聖諦法,初轉法輪。後佛陀宣講、說法四十九年。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由大月氏王的使臣伊存,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傳授《浮屠經》,佛教開始從印度傳入中國。在魏晉時代興起,南北朝時期盛行各地。
-
《虛雲法師傳》如夢如幻,空虛若雲(120)
虛雲微笑道:「這是修行,不是受苦,何況,你們不是叫人勞動生產嗎?我就是自動來這裡開墾生產呀!」「這也說得過去!不過,你如要講經什麼的,一律須先下山來申請,待批准以後,才可以做,知道嗎?你的信件,我們會叫人轉來給你,你有什麼信要寄,也交給我們代寄!知道嗎?」「知道!」虛雲回答。
-
一定要靜坐
(3次)護法法師(Ven. Dharmagupta)簡介: 護法法師於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一日出生在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九歲接觸佛教寺院以後,即十分嚮往簡單而超脫的出家生活。十三歲出家。十七歲閱畢南傳大藏經。十八歲前往泰國佛教大學攻讀哲學。法師精通巴利文,曾經出版尼泊爾文、巴利文、英文等佛法書籍。
-
《虛雲法師傳》六祖召喚,虛雲鼓山緣盡入南華(101)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正當虛雲在鼓山致力佛教重建之際,太虛大師也正在上海全力宏法和發表許多重要的佛學著作,倓虛大師在長春宏揚天台宗,印光與文質和尚在普陀山大宏淨土宗,弘一法師在泉州一帶宏揚律宗。虛雲正好在鼓山新築放生園落成對群生說法。他執杖云:放生園事今落成。慰汝群生好棲身。善信崇佛興慈濟。三壇施處智悲融。了知法界平等覺。貪嗔痴愛性圓明。念異十惡從心起。心忘罪滅萬法空。(以柱杖作圓相雲):如是會得。不壞假名。羽介鱗毛。十二類生。苦樂三途。在處無礙。四聖六凡。何有階級。當下忘懷。福罪虛融。一念廓然。三際頓斷。千差萬別。無非圓通。所以二十二祖摩孥那尊者偈曰。
-
百年虛雲,人共天飲
民國初年,各省逐僧毀寺,當時虛雲和尚在雲南雞足山的祝聖寺,新軍協統李根源督兵赴諸山逐僧拆寺,虛雲乃面見李根源。根源怒形於色,厲聲問:「佛教對社會有何益?」老和尚答:「聖人設教,總以濟世利民為要。語其初機,則為去惡從善。從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
-
《虛雲法師傳》勘時局,佛門的隱隱危機(80)
虛雲決定絕對不回信給譚氏夫人,他也絕對不能回鄉去和她見面同為法侶了。尤其是當前即將就有巨大變動,他更不能隨便離開雞足山規模雛具的佛教基地。他對戒塵法師說:「全國佛教寺廟、佛像、僧人,不久都將有大災難了,我們必須豫為準備應變!」戒塵驚訝道:「虛老,是什麼災難呢?」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而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僧寶自然當屬「近代四大高僧」,也被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的四位法師,分別虛雲,弘一,印光和太虛。好了,題外話到此介紹,這四大高僧其實分別信仰不同的佛菩薩,其中虛雲和太虛兩位大師是彌勒法門,印光法師自然是阿彌陀佛,而弘一法師則是地藏法門,接下來咱們就來一一介紹。
-
虛雲大師十三大代表弟子之佛源法師
佛源法師,湖南桃江人,父諱芳有,母賈孺人。法師生於公元1922年癸亥歲二月廿七日辰時,少而聰慧。年十八,投益陽會龍山棲霞寺智暉上人剃度,法名心淨,號真空。方七日,《楞嚴咒》已誦熟,寺規法則見即能知。時太虛、芝峰諸師創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法師亦由益陽佛教會選派受訓。結業後轉入鎮江焦山佛學院、寧波觀宗學社,皆以世局動蕩學潮衝擊,未久安住。遂結伴三人朝普陀,途逢異僧助給船資,方至潮音洞,各見瑞相,或為紫竹林,或為護法韋馱,唯法師赫然親見白衣大士趺坐於洞。未幾,益陽白鹿寺弘暢老人數電催回,臨終付法,囑繼任方丈。寺為魏晉古剎,時住僧百餘,蔚然湘中一大叢林。
-
虛雲: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法臺高寬三丈三,上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法臺兩側豎立兩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懸掛的三丈多長的金字佛幡,一面寫「南無娑竭羅龍王菩薩摩訶薩」,一面寫「南無隨方普應行雪龍王聖眾菩薩」。 虛雲帶領9名法師身披紅色袈裟跏趺禪坐在臺上結印施法7晝夜。
-
觀心、陪心 | 靜坐與喜悅之路
(3次)護法法師(Ven. Dharmagupta)簡介: 護法法師於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一日出生在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九歲接觸佛教寺院以後,即十分嚮往簡單而超脫的出家生活。十三歲出家。十七歲閱畢南傳大藏經。十八歲前往泰國佛教大學攻讀哲學。
-
虛雲法師10大弟子全都是高僧,原來宣化上人也是虛雲法師的弟子!
虛老開示:「我平時教人放下,但是教你不要放下,且要挑起來……你要挑起來,乃能擔荷如來大事啊!」師涕泣受教,虛老委為鼓山監院,並負責組織整理經板及刊印各種典籍。後虛老至曹溪復興南華寺,時在澳門弘法的觀本法師接虛老法諭北上韶關,虛老即請師為南華首座代監院。師為虛老復興鼓山、曹溪兩大祖庭助力甚多。民國三十四年,虛老擬推舉師出任廣州六榕寺方丈。
-
九月十二:近代禪宗大德虛雲大師圓寂紀念日
虛雲和尚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歲7月29日,誕生在泉州府署中。 在現代佛教史上,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歷坐十五個道場,重興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唯有禪宗泰鬥之譽的虛雲。虛雲禪師幼時,從師讀儒書,17歲離湘至閩,19歲至福建鼓山湧泉寺出家,拜常開為師。次年依妙蓮(1844-1907)受戒。
-
虛雲大師:享年119歲,一生培養眾多弟子,這十位不得不提
而他,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禪宗歷史上具有極大修行成果的禪宗法師——虛雲大師。 因為在虛雲大師傳宗授業的一生裡,收容了無數個對禪宗充滿嚮往的佛教弟子,他們在以佛經洗滌自己心靈的同時,也十分系統地傳承了虛雲法師的禪宗思想體系,成為了虛雲法師佛門宗法裡的接班人。 一生參禪布法、培養眾多佛教弟子 虛雲法師一生居無定所、無牽無掛,始終帶著一身佛法遊歷天下,為我國佛教禪宗的傳播弘揚做出了巨大貢獻。
-
漢傳佛教:虛雲和太虛皆是大德高僧,二人的傳奇故事成為一段佳話
當時,是太虛委託仁山法師接管金山寺,雖然仁山法師暫時平息了事態,可是沒過幾天,金山寺保守派長老帶領幾十名和尚,將主持金山寺的仁山法師等人打成重傷。後來,動手僧人雖然被判刑嚴懲,但太虛領導的中國佛教協進會的活動,因此陷入停頓。
-
忘我靜坐健身法
有人曾以坐地日行八萬裡來比喻靜坐時自我的時空轉換,而真正能感覺到這一時空的,是那些能夠忘我靜坐,以氣防病的養生者。下面將靜坐養生法介紹給廣大初學之友。第一步:穩如泰山用平坐盤坐均可,亦可用臥式。坐椅不可有靠背,必須坐正,切忌搖動不穩。頸部與腰部要直,但不可挺胸。頭要平正,不仰不俯。平坐時兩手微曲置於大腿或膝上,兩腿踏實著地,手腳要放鬆,不可著力。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後人將其與虛雲、太虛、弘一併列,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參佛經歷嗣後,聞紅螺山資福寺為專修淨土道場,於1887年辭師前往。1888年正月朝五臺畢,仍回資福寺。
-
百年虛雲(二)
得肅親王助,諭批獲準,並得賜《龍藏》一部,[護國祝聖禪寺]額一塊,紫衣、缽盂、玉印、錫杖、如意、全副鑾駕,以及「佛慈弘法大師」封號。次年出京,又奉囑護送妙蓮骨灰往南洋。歸途經眾皈依,多達萬餘。歸國之後,仍住雞足山。
-
禪修靜坐的「七支坐法!」
所以想要安心,在初學者認定禪修靜坐,或打坐對自己有幫助,就安心的修習,開始就不要去追求什麼境界。越是追求,你心中就越有雜念。上一文章我們簡單的說「戒、定、慧」三學的 重要性,以「戒」為最初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戒」大家不要總想像成佛教的「戒律,」這個「戒」主要的目的是從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改變,如此一來在打坐「修定」中不會產生身體上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