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氣.吐氣. 真理就在其中 | 靜坐法要

2021-02-13 書畫為善

Namo tassa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次)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3次)

護法法師(Ven. Dharmagupta)簡介:

   護法法師於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一日出生在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九歲接觸佛教寺院以後,即十分嚮往簡單而超脫的出家生活。十三歲出家。十七歲閱畢南傳大藏經。十八歲前往泰國佛教大學攻讀哲學。法師精通巴利文,曾經出版尼泊爾文、巴利文、英文等佛法書籍。一九八九年來到臺灣,應聘於臺南開元禪學院,教授巴利文,梵文及佛法。一九九五年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畢業。

  

靜坐實用手冊

護法法師   主講  

二.靜坐法要

靜坐法要(一)

*靜坐的準備:
  1.保持靜默。
  2.清清楚楚觀照自己。
  3.感覺你自己。
  4.自在。

*靜坐
  脊椎保持垂直。
  緩緩地吸氣、吐氣。
  知道腹部上、下。

*吸氣、吐氣
  注意腹部『上、下』、『上、下』。

*即使再忙,也有吸氣、吐氣。
  從生到死,有時間就觀照吸氣、吐氣。
  真理就在其中。

 

 

靜坐法要(二)
*數息觀
  呼吸,數1到10,專注不分心。
  吸氣、吐氣都要注意觀察。
  緩慢,深沈。

*有煩惱時,看著煩惱的生起。

*慈悲為懷。
  對於過去發生的事,不要把它帶來現在。
  打坐時,在情緒上,不可重複過去的往事,攜帶過去的東西是無用的。
  勿黏著過去。

 

 

靜坐法要(三)
*今天打坐自問:
  你在嗎?
  有警覺心嗎?
  心去那裡?

*呼吸,自然而不用力。
  吸氣涼涼的,呼氣熱熱的。
  心跑出去,察覺,拉回來。

*吸氣,清清楚楚地吸氣,涼涼的,清楚知道。
  吐氣,清清楚楚地吐氣,溫熱的,清楚知道。
  快或慢?平穩或粗糙?都要清清楚楚。

*禪坐必須保持警醒,保持身體的穩定,像大山一般,如如不動。

*練習使呼吸平穩,脊椎垂直,手舒服地放鬆,在『心地上』下功夫。

  

 

靜坐法要(四)

*靜默則『慧』容易增加。

*數息觀
  (1)第一步,數到110。

吸氣數1,吐氣數2,吸氣數3,吐氣數4,吸氣數5,

吐氣數6,.直到110。

(2)第二步,數到55。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算2,吸氣吐氣算3,.直到55。

(3)第三步,數到10。

吸氣吐氣數1。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數2。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數2,吸氣吐氣數3。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數2,吸氣吐氧數3,吸氣吐氣數4,

.清楚不亂直到10。

 

靜坐法要(五)
*方法:

  注意鼻孔上端,上身保持輕鬆,無須用力。
  很自然地闔眼,注意吸氣、呼氣,要清清楚楚。
  心往外攀緣時,要即刻拉回。
  有什麼念頭,不要害怕,心念清楚即可。

*試著了解自我,我是誰?身在何處?
  借著靜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假使有不愉快的事,這不愉快的事來自何處?
  不愉快不是自己想來的嗎?

*晚上,當你躺下,彷佛全身丟到地板一般,放鬆兩分鐘,即刻入睡,明
  天不再疲倦。

*睡眠為了休息,放鬆。

*臨睡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脫下衣服,掛衣服時默想:
  『明天我還有沒有機會再穿上我的衣服、鞋子?』

 

 

靜坐法要(六)
*身體要直。

*自然的、輕鬆的、肩膀放鬆。

*收下巴,下巴不要凸出去。

*肋骨平衡。

*脊椎骨垂直。

*目標在鼻孔、吸氣、吐氣。

*心不要跟著氣跑出去。

*清清楚楚知道,知道出入息就夠了。

*算到55。

*心很忙,不知道怎麼休息。

  靜坐,試試看!

   

 

靜坐法要(七)

*清清楚楚地吸氣、吐氣,知道氣息的熱、涼、快、慢、粗、細、柔軟。

*觀照氣息由鼻端到喉嚨的過程。

*尊重珍惜這條氣,是它給予生命的。

 

 

靜坐法要(八)
*保持安靜,在沉默中學習。

*吸氣、吐氣時,觀照鼻口、胸部、腹部,品質的高低清清楚楚。

*觀照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有煩惱嗎?

 

 

靜坐法要(九)

*打坐必須注意三個要點:
  1.要活在當下。2.要活得很自然。3.要能獨處。

*『活在當下』通常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時常在過去與未來間徘徊。
  如何活在每一時刻呢?
  --能活在每一時刻才是真正生活,當你品嘗到活在當下的味道,
  一切煩惱都解除了--
  『打坐』即是所謂活在當下。

*『活得很自然』--無人為造作。
  通常做這、做那,都受因緣條件所左右,而『靜坐』教我們活得天真自然。

*要能獨處--
  一般人即使四下無人,仍然活在群眾,因內心活在群眾中,
  要使心遠離眾人,不容易。
  所謂『獨處』不是指有形的身獨處。
  心無黏著,使奔馳的心止息,才是真正開始獨處。

*目標:
  把注意力擺在出入息。
  呼吸是長就知道多長,並觀察清楚。
  把注意力放在鼻孔。
  吸進、呼出的氣在體內究竟停留多久?
  通常一次吸氣、呼氣介於3~5秒。
  請緩慢地呼、吸,並且深沈、自然、不用力,深刻感受!
  當心有攀緣時即拉回。
  不耐煩時,默念不耐煩五次,即可消失。
  若察覺不舒服,亦默念五次。
  身體不要動,萬一要動,也要非常緩慢,且觀察非常清楚。

*靜坐的姿勢,是順其自然,把原本面目表現出來就可以了。
  結手印與否,看個人喜愛,順其自然,不可勉強。

*打坐就是看你原來面目。
  你是誰?來自何處?將往何處去?一切在此釐清。
  假使不能了解自己,是不可能了解別人的。  

 

 靜坐法要(十)
*警覺肉體的存在,從外表感覺,也從裡面感覺。

  如此,你會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品質,你會清楚有慈悲心是什麼樣子,生
  氣時是什麼感受,你也會了解從孩童、青年到老年身體的變化過程。

*吸氣時,由意念帶動氣。感覺氣從鼻口移到肩膀,往下到手臂、手肘、
  到指尖。氣由鼻口到脊椎、腰部、腿、腳、趾。
  (觀照時,女生先左再右,男生先右再左。)

*肉體本身不能貪、瞋、痴,只需要『氣息』,無需添加煩惱。涼快、輕鬆、舒服就好。

感恩法師慈悲!善哉!善哉!善哉!

(註:分享內容來自網絡,未聯繫祈請法師開許,有小節為了分享方便選文中句為標題)

 隨喜聞法功德

 


   


往期精集

著  作  文 章

《生命的意義》--瑪欣德尊者

你認識佛教嗎》--瑪欣德尊者

《自我探索的歷程》--雷瓦達尊者

最高的藝術》---雷瓦達尊者

《這個世界的真相 》--阿姜查尊者

《解脫之鑰》---阿姜查尊者

《來自森林寺院的阿姜查》--阿姜查尊者

《我們真正的家》--阿姜查尊者

阿毗達摩輕鬆談》---加納卡阿毗旺薩尊者

布施先行》---坦尼沙羅尊者

布施什麼》--雷瓦達尊者

《無上的布施》--帕奧禪師

《去塵除垢》--帕奧禪師

《為何我生如此》--善戒禪師

《聖喜長老語錄》----聖喜長老

《走向寂靜—向智尊者作品選集》--向智尊者

      《佛陀的啟示》---羅侯羅.化普樂尊者

《念住呼吸與禪定開示》--阿姜李-達摩達羅尊者

《正道前行》----阿姜扁尊者

《入出息念前行與修習次第》---悟德瑪尊者

 《覺知之心》---阿姜放

《解脫心 MUTTODAYA》(合集)---阿姜曼 

《證入「無我」的利益》 ---雷迪大師

問  答

《瑪欣德尊者答疑440問》

南傳入門問答》--吉祥尊者 佛護尊者

《帕奧禪師佛法問答》(北京-2013年4月)

禪  修

         尋法尊者禪修引導   

為初學者介紹入出息念

如何修習入出息念--雷瓦達尊者

禪修的階段---聖喜長老

入出息念前行(上)

入出息念前行(下)

正確的修行態度禪 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普普通通的禪定路—尋法尊者

語  音

《菩提資糧--十種福德事》

《瑪欣德尊者隨緣開示選集》

《淨覺之音》(合集)---吉祥尊者

走出修定的誤區(合集)---尋法尊者

算術師摩嘎藍經(合集)----瑪欣德尊者

《無悔人生》---八個系列小開示

擺脫陰影》---九個系列小開示

超克壓力》---六個系列小開示

如何面對逆境》---十八個系列小開示

《法的領導學》八個系列短開示

阿毗達摩與生命的關係(合集)

你們快樂嗎.mp3

長久的幸福快樂.mp3

累積福德導致快樂.mp3

佛陀教導的長壽美貌之道.mp3

視  頻

早晚課誦

禪修盤坐姿勢 及 晃海視頻

中國上座部佛教----在家眾課誦

《六種稀有》--聖法大長老

友情連結

1

http://www.nibbana.cn/html/zhuzuo/  

2

http://dhamma.sutta.org/   

相關焦點

  • ​觀心、陪心 | 靜坐與喜悅之路
    靜坐實用手冊護法法師   主講  林杏嬬 整理涅槃的高速公路我與我的靜坐開示靜坐法要>  今天靜坐的方式,要清楚、平靜地吸氣吐氣,觀照呼吸生起、存在、消滅的過程。這當中看看心可不可以跟著吸氣吐氣同步行,但是你不必要先控制它,順其自然就可以了。如果心跑來跑去不想回來的話,用「我陪著你」的態度看住它。有一天,這個心也會不好意思,心會告訴你:「我也陪你。」就開始聽話。能夠做到這樣的話,煩惱都解脫了。  所有煩惱是假的,你們有沒有感覺?所有煩惱、念頭、問題都是假的,沒有一個真的。
  • 虛雲法師:關於靜坐的法要
    虛雲法師在《復星洲卓義成居士》中,談到關於靜坐的法要,恭錄如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承問關於靜坐之事。雲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
  • 續談持續換氣技術中的吐氣,嘴巴吐氣與鼻子吐氣的區別
    一般來說,只要做好了吐氣,那麼張開嘴巴後,吸氣不會成為問題。可以說,換氣的關鍵在於做好吐氣。那麼,持續換氣技術中的吐氣怎麼做呢?鼻子在吐氣時不要有意識的控制吐氣速度,放慢或加快都不對,凡是人為幹預的東西往往沒有自然而然的效果好。想一下汽車發動機自然吸氣的原理,留好空氣通道,空氣會自然進入,至於進入量是自然發生的,不需要特別的控制。同樣的道理,鼻子放鬆後的自然吐氣,吐氣多少,吐氣速度都應交由肺部自然產生,在肺部壓力的作用下,鼻子自然放鬆後,吐氣會變得自然,而不需要控制。
  • 多靜坐,以收斂浮氣.
  • 多學習靜坐以收斂浮氣
    靜坐,常思己過(資料圖)文:清卉「靜坐時要凝神靜氣,一旦開始深呼吸,告訴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先將心靜下來,跟隨著呼吸一起來,再慢慢將注意力集中在自身上,思考不一定要有具象,隨心而動便好某天來了位陌生的信徒,他請教盤珪禪師說:「法師,我天生就有暴躁的性情,很是苦惱,卻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改正,您能幫助我嗎?」
  • 一定要靜坐
    靜坐實用手冊護法法師   主講  林杏嬬 整理涅槃的高速公路我與我的靜坐開示靜坐法要經行方法靜坐與喜悅之路內觀禪修法內觀禪修法 一定要靜坐 每次我介紹自己說:「我是山地人」,大家以為我是原住民,但是穿衣服不一樣,不曉得從哪裡來,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微笑。
  • 忘我靜坐健身法
    有人曾以坐地日行八萬裡來比喻靜坐時自我的時空轉換,而真正能感覺到這一時空的,是那些能夠忘我靜坐,以氣防病的養生者。下面將靜坐養生法介紹給廣大初學之友。第一步:穩如泰山用平坐盤坐均可,亦可用臥式。坐椅不可有靠背,必須坐正,切忌搖動不穩。頸部與腰部要直,但不可挺胸。頭要平正,不仰不俯。平坐時兩手微曲置於大腿或膝上,兩腿踏實著地,手腳要放鬆,不可著力。
  • 禪修靜坐的「七支坐法!」
    所以想要安心,在初學者認定禪修靜坐,或打坐對自己有幫助,就安心的修習,開始就不要去追求什麼境界。越是追求,你心中就越有雜念。上一文章我們簡單的說「戒、定、慧」三學的 重要性,以「戒」為最初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戒」大家不要總想像成佛教的「戒律,」這個「戒」主要的目的是從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改變,如此一來在打坐「修定」中不會產生身體上的不安。
  • 靜坐放鬆方法:掃描放鬆法
    靜坐,經歷了靜坐的十項準備(注1),按照七支坐的要點(注2),坐好之後,就正式開始了。靜坐,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放鬆。不論是調理身體,還是安定身心,或者是為了覺悟和智慧,都需要以放鬆為基礎。放鬆是靜坐的第一步功課。靜坐放鬆的方法有許多種。這裡先介紹掃描放鬆法。其他的放鬆方法將會在後續的文章中介紹。
  • 靜坐中的有為和無為
    在中國文化中,有為法和無為法,是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在習練靜坐時,什麼是「有為」?簡單的說,就是有動作約定,有意念要求,須按要求去做、去想。什麼是「無為」?就是不拘束於任何形式和方法,不去想任何事物。有為法、無為法,到底哪個更高級?
  • 五十營靜坐調息法——仙家靜坐養生訣竅
    早年間,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階段,直到跟隨老師學習靜坐之後,才漸漸明白其中的奧妙。也才明白古人所說的「不遇強師莫亂猜」的意味。   古代的修煉家們,為了達到收斂心神的目的,總結出了很多方法。孔夫子也告誡我們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實際上也是在告誡世人管好耳目口,從而養足精氣神三寶。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則剛好相反:大多是玩命的聽、玩命的看、玩命的吃。把人體的耳、目、口三寶活活變成了對消耗精氣神的三大耗,極大地損害了身心健康,導致了很多人半百而夭。中醫詞典:《周易參同契》 中國東漢魏伯陽關於煉丹理論的著作。
  • 「以身入心,以心安身」之靜坐篇
    現代人要想讀懂古人修身經典的真實含義,就必須回到古聖先賢「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修行途徑,通過身心鍛鍊獲得相同的體驗。儒崇內省、道崇內視、佛崇內觀,目的是了悟真相,開發智慧,而能夠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就是靜坐。
  • 研讀了16年《瑜伽經》,習練了16年冥想,第一次淺說靜坐冥想
    ​要了解瑜伽,要了解靜坐冥想,一定要研讀《瑜伽經》;不只是讀文字,更要藉助文字的指引去踐行,在自我踐行中,再讀、再悟;為什麼說要身體狀況足夠好呢?因為,靜坐時,身體就像是一個「金字塔」,必須足夠穩固才能接收到相應的信息。
  • 氣功靜坐法的步驟
    自從雜誌發表作者所寫的「氣功革新操作法——先後合天中運靜坐功」一篇論文後,有許多愛好氣功的讀者紛紛來信提出如何掌握鍛鍊氣功的步驟以及它的妙訣和方法等問題。就我個人的操作經驗和體會,特為寫出這篇「氣功坐法的步驟」與讀者進行互相研究,如有不妥的地方請予指正。「坐」 就是練習氣功的姿勢,在初步學習坐功時。有各種步驟,到後來悟得功夫,方能從氣候轉動以至明徹環循的奧妙。
  • 靜坐之道|禪修「姿勢、進食」
    靜坐之道|如何選擇禪修的「地點、時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坐姿應該要比蓮花坐要來的舒適。將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兩手的拇指尖輕輕地相觸。02禪修【進食】事實上在食物方面並沒有硬性的規定,不過我們在靜坐時段前,尤其是晚上的時候,最好不要吃得太飽。
  • 床上十段練丹功中的六字訣論述及練法
    姿勢同上,惟此時當著重凝神氣穴;在進行吐納時,則以「先吐後納,納多吐少,吐凸納凹,吸念吐靜」、「口吐鼻吸」為準則,即先平直其身,吐氣一口,然後吸氣,凡六次。吐時不默念字音,為時亦較吸氣為短;吸氣時,胸腹部均略朝上,使身體成拱形,還須將吸氣時間延長,使吸氣較多,同時分次默想上述六字以加強臟腑和丹田的真氣(此名補法)如此行「納清」六次畢,稍事休息,續行第三段「通經」功法。
  • 靜坐的新概念
    到底什麼是靜坐?靜坐,是一種鍛鍊心身的技能,是一種找尋大智慧的方法。簡單的講,靜坐是「練心之法、智慧之學」。這是一個有關靜坐的新定義。中華文化強調「身心合一」,更重視內在;靜坐也強調心身的調和,都要放鬆、都要舒服。心身一體,「心」在前,「身」在後,靜坐強調「鍛鍊心身」。如果把靜坐作為一套運動理念和體系,而不僅僅是一個動作來看,就需要「動靜結合」。靜坐雖重在練心,但輔助的練身也是不可少的。
  • 冥想靜坐必備秘籍(含教學視頻)
    一、盤坐坐法:1.      盤腿:(下行氣通過海底輪進入中脈)能雙盤的就雙盤,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叫做散盤。2.       背要直,自然直,脊柱直立。
  • 【精彩瞬間】課前靜坐
    我們聶教室的孩子們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靜坐的理解,下面讓我們一睹為快吧!怎麼眼睛就這麼難閉上呢?(↑)學僧人靜坐的我們仨(↑)我這才是最標準的靜坐(↑) 原來媽媽們是這樣靜坐的啊! 3、輕輕閉上眼睛和嘴唇,用鼻子輕輕吸氣,慢慢呼出,保持微笑。 給爸爸媽媽的話: 靜坐訓練能調整孩子身體的活動節奏,改善其大腦的活動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