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靜坐?
靜坐,是一種鍛鍊心身的技能,是一種找尋大智慧的方法。
簡單的講,靜坐是「練心之法、智慧之學」。
這是一個有關靜坐的新定義。在這個定義中,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心身」、「技能」、「智慧」。
關於「心身」:我們常說「鍛鍊身體」,卻很少說「鍛鍊你的心」。身體可觸碰,是物質的,好像比較好把握。而心,看不見摸不著,甚至講清楚都不容易。
對於我們人,心有多重要,大家其實都清楚,不用多說,並有人將現代人大多數的疾病根源,歸結為是心病引發,繼而提出心的訓練,是治療現代疾病的最好方法。
靜坐,是一種很重要的「練心」方法。中華文化強調「身心合一」,更重視內在;靜坐也強調心身的調和,都要放鬆、都要舒服。心身一體,「心」在前,「身」在後,靜坐強調「鍛鍊心身」。
如果把靜坐作為一套運動理念和體系,而不僅僅是一個動作來看,就需要「動靜結合」。靜坐雖重在練心,但輔助的練身也是不可少的。
關於「技能」:技能是一種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我們用現代科學的語境來說靜坐,把靜坐之法定義為一種技能性知識,是想說明有關靜坐的技巧,是可以通過理性學習、練習而掌握的,強調其操作性和技巧性。
這樣的定位,是想將靜坐與理論、宗教等純思想和信仰的東西有所區別。
我知道,有很多高人會很不屑於這樣的說法,認為這是在貶低靜坐,會弱化靜坐所蘊含的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境界。對於靜坐給予這樣的定義,是一個現代認知的視角,是為了講給起步初學者,讓其更好理解和掌握。
關於「智慧」:知識可以傳授,而「智慧」是學不來的。對於靜坐初學者來說,這個詞可以不用放在心上。有關靜坐和智慧關係的認知,是隨著個體靜坐行為的不斷精進,而自然產生的體悟。到了某個階段,你自然就領悟到了,知「道」了,得「道」了。
現代靜坐理念,需要手握科學之劍,撥亮生命之光。對於初學者,不必急於得到什麼。好好靜坐吧,自己去感悟!
圖上為「老子《道德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讓我們一起用老子《道德經》中說的這句話共勉,勤奮的行動,一起來研習、探索靜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