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的新概念

2020-11-12 定力君

到底什麼是靜坐?

靜坐,是一種鍛鍊心身的技能,是一種找尋大智慧的方法。

簡單的講,靜坐是「練心之法、智慧之學」

這是一個有關靜坐的新定義。在這個定義中,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心身」「技能」「智慧」

關於「心身」:我們常說「鍛鍊身體」,卻很少說「鍛鍊你的心」。身體可觸碰,是物質的,好像比較好把握。而心,看不見摸不著,甚至講清楚都不容易。

對於我們人,心有多重要,大家其實都清楚,不用多說,並有人將現代人大多數的疾病根源,歸結為是心病引發,繼而提出心的訓練,是治療現代疾病的最好方法。

靜坐,是一種很重要的「練心」方法。中華文化強調「身心合一」,更重視內在;靜坐也強調心身的調和,都要放鬆、都要舒服。心身一體,「心」在前,「身」在後,靜坐強調「鍛鍊心身」。

如果把靜坐作為一套運動理念和體系,而不僅僅是一個動作來看,就需要「動靜結合」。靜坐雖重在練心,但輔助的練身也是不可少的。

關於「技能」:技能是一種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我們用現代科學的語境來說靜坐,把靜坐之法定義為一種技能性知識,是想說明有關靜坐的技巧,是可以通過理性學習、練習而掌握的,強調其操作性和技巧性。

這樣的定位,是想將靜坐與理論、宗教等純思想和信仰的東西有所區別。

我知道,有很多高人會很不屑於這樣的說法,認為這是在貶低靜坐,會弱化靜坐所蘊含的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境界。對於靜坐給予這樣的定義,是一個現代認知的視角,是為了講給起步初學者,讓其更好理解和掌握。

關於「智慧」:知識可以傳授,而「智慧」是學不來的。對於靜坐初學者來說,這個詞可以不用放在心上。有關靜坐和智慧關係的認知,是隨著個體靜坐行為的不斷精進,而自然產生的體悟。到了某個階段,你自然就領悟到了,知「道」了,得「道」了。

現代靜坐理念,需要手握科學之劍,撥亮生命之光。對於初學者,不必急於得到什麼。好好靜坐吧,自己去感悟!

圖上為「老子《道德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讓我們一起用老子《道德經》中說的這句話共勉,勤奮的行動,一起來研習、探索靜坐的魅力。

相關焦點

  • 靜坐可調息改善
    如果沒有通過靜坐或站樁這些簡單的功法來補充能量,自己就會明顯地感受到,一過了傍晚就會覺得欲振乏力,兩眼茫茫,經常性地偏頭痛,或頭暈、噁心、想吐……其實只要學過靜坐的人便知道,這些身心的反應常是導源於消耗太多的氧氣,但又無法快速地補充新氧氣而造成的。
  • 思維孩子——我的靜坐小技巧
    學習靜坐,學會思維的自律,最難的是「意念」。靜坐,為什麼?對於我們普通人,靜坐的首要目的是靜心、練心。我們都是社會人,平日「外求」為主。生活的忙碌,讓我們愈發對身體更加不敏感。而靜坐,「內求」為主。內守,收聚能量,讓身心更敏感、更滋養。靜坐,讓你能夠、或者至少開始更多的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的身心。 靜坐,是在探尋人體,這個小宇宙。靜坐,讓你學會「收」。
  • 靜坐中的有為和無為
    在中國文化中,有為法和無為法,是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在習練靜坐時,什麼是「有為」?簡單的說,就是有動作約定,有意念要求,須按要求去做、去想。什麼是「無為」?就是不拘束於任何形式和方法,不去想任何事物。有為法、無為法,到底哪個更高級?
  • 一定要靜坐
    靜坐實用手冊護法法師   主講  林杏嬬 整理涅槃的高速公路我與我的靜坐開示靜坐法要經行方法靜坐與喜悅之路內觀禪修法內觀禪修法 一定要靜坐 每次我介紹自己說:「我是山地人」,大家以為我是原住民,但是穿衣服不一樣,不曉得從哪裡來,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微笑。
  • 多靜坐,以收斂浮氣.
    靜坐之前,我們應當閉上眼睛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因為心生浮躁而做過很多錯事,是否極容易被周圍環境、人物影響,情緒受到左右?又是不是那種會為了某些小事而生氣,生氣過後仍然鑽牛角尖的人?如果是,這顆浮躁之心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理智,為了自己與他人著想,學習靜坐摒棄浮氣真的迫在眉睫。
  • 多學習靜坐以收斂浮氣
    如果是,這顆浮躁之心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理智,為了自己與他人著想,學習靜坐摒棄浮氣真的迫在眉睫。靜坐又被稱為冥想、禪思或內觀,很多研究指出,經常靜坐者會比非經常靜坐者的心理狀況更加優良。靜坐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緩慢呼吸,降低焦慮,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內控能力,並改進睡眠時的糟糕狀況,具有更佳的狀態來面對壓力。
  • 靜坐丨感知習慣(深度)
    當靜坐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的那個固定時間自然而然成為「靜坐時間」。你可能已經不太關心為什麼要靜坐,靜坐的效果究竟怎樣?因為,靜坐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習慣讓人感知堅持的力量,但習慣也會讓人懈怠,停留在既有習慣中怡然自得,而忘記初心和那份珍貴的念茲在茲。
  • 【入世智慧】金字塔與靜坐的神秘關係
    這樣的氣脈貫通提升的機體能量,能幫助臟腑淨化積存的「負面能量」,從而提升臟腑的自愈功能。經過皮下,能幫助皮膚和肌肉淨化「負面能量」,改善氣色和肌肉的曲線。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靜坐,人也會感覺到那種從身體深處升起的輕鬆、舒適的生命能量,就像身體內部被一雙溫暖的大手按摩過一樣。靜坐還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頭。
  • 靜坐能帶給我們很多
    如果說靜坐能帶給我們情緒和身體方面的改善,那這僅僅是副產品。下面有三個關於靜坐冥想的特別實驗——【實驗1】目 的:冥想如何影響應試能力?近些年,不管國內還是國外,有些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在不斷深入研究靜坐冥想這一行為,相關的實驗和數據也時有公布。如果你對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靜坐對人身心的影響有興趣,可以去查閱專業的論文和本書結尾推薦的書籍。想證明一個事物的好,或者想做一件事,人都能找出很多理由。關於靜坐冥想的訓練,近年來在歐美已經漸成風潮。
  • 【精彩瞬間】課前靜坐
    我們聶教室的孩子們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靜坐的理解,下面讓我們一睹為快吧!怎麼眼睛就這麼難閉上呢?(↑)學僧人靜坐的我們仨(↑)我這才是最標準的靜坐(↑) 原來媽媽們是這樣靜坐的啊! 給爸爸媽媽的話: 靜坐訓練能調整孩子身體的活動節奏,改善其大腦的活動節奏。 上課前和下棋前先靜坐,能讓孩子的身心由興奮狀態轉為平和狀態,注意力充分集中起來,心態相對平和下來。
  • 忘我靜坐健身法
    有人曾以坐地日行八萬裡來比喻靜坐時自我的時空轉換,而真正能感覺到這一時空的,是那些能夠忘我靜坐,以氣防病的養生者。下面將靜坐養生法介紹給廣大初學之友。第一步:穩如泰山用平坐盤坐均可,亦可用臥式。坐椅不可有靠背,必須坐正,切忌搖動不穩。頸部與腰部要直,但不可挺胸。頭要平正,不仰不俯。平坐時兩手微曲置於大腿或膝上,兩腿踏實著地,手腳要放鬆,不可著力。
  • 靜坐丨深呼吸 奧利給
    深呼吸,請保持深呼吸,別再去考慮太多問題,每一個毛孔因你而跳動,身心健康、從靜坐開始。靜坐的核心是調身、調息、調心。如果給它們排排隊,大致的隊形是調息是基礎,調息是關鍵,調心是小目標。調息,就是調整呼吸,使呼吸綿延悠長、渾然天成,但身體的每個毛孔都在進行著空氣的吐納。所以,調息到位,也就控制好了人體接通外界的開關。我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 靜坐10分鐘,睡覺幾小時
    靜坐養生在中國可有著古老的歷史,如今這股「靜坐熱」已經風靡了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最受追捧的健身方式!中醫認為養生的第一要務在於養神,而靜坐正是養神的最好方法。據《東方今報》報導,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身體素質並不好,幼年曾患過重病,在求學階段又感染傷寒,導致兩耳失聰,當他讀到王陽明以靜坐法養病強身的事例後,很受啟發,立即開始嘗試這種養生方法,每天清晨起床後與晚上睡覺前各靜坐三十分鐘。
  • 「靜坐10分鐘,睡覺幾小時
    靜坐養生在中國可有著古老的歷史,如今這股「靜坐熱」已經風靡了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最受追捧的健身方式!中醫認為養生的第一要務在於養神,而靜坐正是養神的最好方法。據《東方今報》報導,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身體素質並不好,幼年曾患過重病,在求學階段又感染傷寒,導致兩耳失聰,當他讀到王陽明以靜坐法養病強身的事例後,很受啟發,立即開始嘗試這種養生方法,每天清晨起床後與晚上睡覺前各靜坐三十分鐘。
  • 靜坐放鬆方法:掃描放鬆法
    靜坐,經歷了靜坐的十項準備(注1),按照七支坐的要點(注2),坐好之後,就正式開始了。靜坐,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放鬆。不論是調理身體,還是安定身心,或者是為了覺悟和智慧,都需要以放鬆為基礎。放鬆是靜坐的第一步功課。靜坐放鬆的方法有許多種。這裡先介紹掃描放鬆法。其他的放鬆方法將會在後續的文章中介紹。
  • 冥想時「無法靜坐」,「雜念」太多怎麼辦?這些答案都在這!
    多思考一下這件事,回想自己聽過的故事與概念,列出冥想讓你不舒服的地方,以及吸引你的地方。你可以慢慢地調節,有些步驟不用那么正式,在哪裡做都可以,隨時都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想到的時候就練習一下節奏呼吸,或是延長呼氣。如果你平常時候能夠習慣的話,開始正式練習冥想也就沒有那麼難。
  • 靜坐丨靜極能生動
    靜坐時,身體如如不動,完全放鬆。在自然入靜的情況下,經絡開始動起來,它們按照各自的運行軌跡自然生發、動於全身。靜坐,雖然看似一動不動,但是身體發熱、出汗,這便是靜極生動。通過靜坐,達到身體的靜極生動,是對身體機能的「全面體檢和自然修復」。可謂本自具足,不花錢不費力,自己就把自己的身體做了保養。把靜坐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堅持去做,身體的健康狀況當然就會好很多。
  • 靜坐10分鐘=熟睡7小時
    靜坐養生在中國可有著古老的歷史,如今這股「靜坐熱」已經風靡了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最受追捧的健身方式!中醫認為養生的第一要務在於養神,而靜坐正是養神的最好方法。國醫大師鄧鐵濤每天醒來後一般不急於下床,而是先在床上調整呼吸吐納,通過靜坐、冥想等方法以安定心神。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百病皆生於氣。任何影響氣的生成和運動的因素,均會使人導致疾病。
  • ​觀心、陪心 | 靜坐與喜悅之路
    靜坐實用手冊護法法師   主講  林杏嬬 整理涅槃的高速公路我與我的靜坐開示靜坐法要經行方法靜坐與喜悅之路靜坐與喜悅之路◎觀心、陪心>  今天靜坐的方式,要清楚、平靜地吸氣吐氣,觀照呼吸生起、存在、消滅的過程。
  • 虛雲法師:關於靜坐的法要
    虛雲法師在《復星洲卓義成居士》中,談到關於靜坐的法要,恭錄如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承問關於靜坐之事。雲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