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赤備的隕落:三段擊!長筱合戰的「三段射擊」

2020-12-23 朱蒼品歷史

導讀

火槍這種東西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戰場上的事情。在日本沒有南蠻鐵炮傳入之前,日本人之間的交戰更多時候都是黑羽箭和傳統刀槍之間的搏殺。這種搏殺被日本人視為有尊嚴的搏鬥,但這種搏殺的背後則必然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

這種經過嚴格訓練出來的所謂武士們,他們的兵刃也有保養的諸多要求,比如什麼磨刀石、什麼刀油等等。因此但凡是那些勢力深厚的家族,靠著充足底蘊的支持,往往能夠擁有大量的支配戰場的力量。但是隨著南蠻鐵炮的傳入日本,情況開始發現較大變化了。

曾經的搏殺方式逐漸被淘汰,多年訓練有素的武士們經常會被火槍武裝起來的農民射殺。如此不平衡的交換比按理來說足夠促使武士們傳統搏殺的退場,然而武士們依舊保留著最樸素的原則——在他們眼裡,拿著火槍的都是懦夫,是不配被稱之為武士的。這種刻板觀念一直要到長筱合戰中武田赤備的隕落才逐漸沒有了市場。

日本古戰場上的無敵力量——騎馬武士

在火槍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當中的騎馬武士是主導戰場的絕對主力,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騎兵的優勢在於速度快、威力大。在兩軍對戰的時候,騎馬武士們來如風 、去如電 ,往往能夠瞄準到對方薄弱的環節發起閃電式進攻 。這類騎馬武士一般都傾向於在近距離使用能夠砍殺的武士刀 ,而在遠距離上則使用能夠騎射的弓箭。

這些強悍兇猛的武士精英主宰著戰場上的大勢。而這些騎馬武士中的佼佼者們無疑則是傳說中的赤備騎兵,這些人是精英中的精英,隸屬於戰國甲斐名門武田家。是一支真正的「侵略如火」的王牌部隊——統一的火紅盔甲,出眾的戰鬥能力,再搭配頂尖的領軍武將,無疑使它成為整個戰國的一道極具色彩張力的特殊風景。

侵略如火的武田赤備

這支名為赤備的騎兵精銳軍團,第一次在戰場上亮出屬於自己的赫赫兇名的時候,是川中島合戰,是年,上杉謙信派越後猛將柿崎景家率步兵八千犯武田境地,武田方則由飯富虎昌率領麾下八百赤備為先鋒迎敵,結果成功擊退柿崎景家,將八千敵軍幾乎斬殺殆盡,銜尾追擊數十裡,赤備名聲由是大震於天下。

火一樣的武田赤備

飯富虎昌運氣不是太好,雖然他帶出的赤備打出了名聲,但真正促使赤備成為日本所有武士或者自認為是武士的偶像的主將另有其人。其實說實話,本來真有可能是他飯富虎昌的,只可惜他牽扯到信玄長子武田義信的謀反事件中,急匆匆的引咎自裁,早早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三方原合戰爆發的時候,赤備再次震驚了整個天下。不客氣的說,這是赤備發展到頂峰的標誌性戰役,僅依靠山縣昌景和秋山信友的一部先鋒赤備就把德川家康手下的三河兵打得體無完膚——武田軍甚至直接進攻二俁城,須知道,二俁城距離家康的居城浜松城僅僅四十裡而已。

但武田信玄身體已然很差了,最後這番進攻也是不了了之了。事後三河兵紛紛感慨自己的敵人真乃是火一樣的武田赤備。而德川家康也對此站心有餘悸,戰後,德川家康下令畫師繪畫一幅愁眉苦臉的畫像,後世稱為「顰像」,以後掛在自己案頭,時刻鞭策自己,也是提醒不要自己出現更難堪的情況。

德川家康也從此就記住了山縣昌景和他手下的赤備,順便說一句,德川家康在武田被消滅後最為積極收編武田赤備的殘黨。

長筱合戰:火槍的時代來臨了

應該說武田家也不是不夠重視火槍,只不過在他們這些騎馬武士們看來,火槍的裝填速度和他們的馬速比起來實在是不堪一擊,因此他們沒有必要成為自己所不齒的那種「拿著火槍的農民懦夫」。因此長筱合戰具有極大的戲劇性——我認為毫不誇張的說,正是因為長筱合戰的結果,日本的火槍時代才正式開始了。

講道理,武田赤備們的想法不能算錯,事實上,當時流行的火繩槍不管是精度還是裝填速度,相對於騎兵的高度機動,實在是有些不夠看。一旦被騎兵近身,接下來的就是一邊倒的屠殺——而且正如那些騎馬武士所說,拿著火槍的足輕也好,農民也罷,這些人的本性都不如正規武士那麼勇敢。

然而織田信長採用了兩種辦法避免了這種情況,也給赤備們帶來了死亡噩夢。第一個辦法是儘可能地訓練步兵的輪流齊射技術 ,也就是說火槍步兵分成兩排或者三排 ,前排步兵射擊時 ,後排步兵抓緊時間裝載彈藥 ,而且要儘量縮短動作重複的時間 ,這樣步兵就能夠專心裝彈。同時 ,在騎兵接近時 ,後排步兵能有一定時間進行簡單躲閃 ,以減弱騎兵的衝擊力 。

這就是所謂的輪流齊射戰術,又被稱之為「三段擊」。這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創造,據說比西方的「三段擊」整整早了一個多世紀,我不得不承認,織田信長確實有明顯的軍事才華——畢竟不管是什麼,第一個創造出來的人總是會被譽為天才的。

第二個辦法就是為了專門克制騎兵的傳統兵種——安排槍兵 ,為解決火槍手防禦能力差的缺點 ,織田信長採用了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安排一部分步兵擔當長槍手 ,其主要任務就是確保火槍手的安全 ,讓他們能夠專心輸出。

當然了,熟悉中國古代戰術的我們也許會很容易發現,這幾乎是中國戰術的基本模式,但是畢竟是當時的日本,能想到這一點其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我其實懷疑織田信長身邊有讀過兵法的中國人幕僚的存在),因為織田信長還喜歡在步兵附近周圍設置木柵欄 。

長筱大戰爆發之後,武田勝賴對陣織田信長。出於軍事策略的考慮,織田信長很重視這次的戰役,他一次性聚集了足足三千多名火槍手,並且在周圍布置了三層木柵欄和眾多長槍手 。

三段擊他也沒有忘記,他把拿著火槍的步兵們分為三排 ,一排裝彈 ,一排傳遞 ,一排射擊,這樣的輸出環境對赤備們簡直是噩夢。畢竟是三千多名火槍手在那裡幾乎不斷輸出射擊,過分信賴傳統的騎兵戰術的武田勝賴和他的武田赤備的結果可想而知 ——當信長數量龐大的火槍部隊扣動板機之後 ,武田軍就遭遇了滅頂之災。

翻閱關於那段大戰的記載,我不得不承認,武田赤備的頑強和英勇確實不愧為最精銳的騎馬武士之名。在武田軍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武田軍左翼赤備隊在山縣昌景的指揮下居然能硬生生的突破兩道柵欄,與迎面的火槍手和長槍手進行激戰,並且居然還能在混戰中殺透包圍自己的重圍,信長麾下的柴田勝家,瀧川一益等部隊顯然不是山縣率領的赤備的對手,只能靠著人數優勢絞殺武田赤備,阻止武田赤備們直撲織田信長的本陣(三道柵欄後就是織田信長的本陣)。

如果他山縣昌景成功了,長筱合戰的歷史必然改寫(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不容絲毫的假設,由於主將山縣昌景在衝擊最後一道柵欄的時候遭遇了一輪火槍的齊射,這直接導致他全身中彈死於亂軍之中,屬於武田赤備的榮光就徹底的消亡了。

最後,在長筱合戰之後,曾經無比驍勇的武田赤備傷亡殆盡,大部分精英戰死,從此也一蹶不振,陸續被其他勢力接收,從此淡入歷史舞臺,他們敗給了他們曾經最不屑的「拿著火槍的懦夫」手裡。

總結

在長筱合戰之前,日本戰國的戰場上關於騎馬武士與武士們的傳統搏殺比較常見,他們甚至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兩軍交戰之前會先各派主將帶著幾個人跑到陣前發表演講,或者乾脆先派人」單挑「一輪以展示武士風範。

然而,在長筱合戰後 ,都看到火槍的威力之後,為了配合火槍發揮其應有的威力 ,上述的這種在現代人眼中看來 "有武士風範的"的儀式迅速退出了戰爭的舞臺 。到了後來的豐田秀吉時代,甚至太閤一系都以配備火槍為基本要義,並且這種對火槍的極度自信,讓戰國後的日本連鄰國大明都起了小覷之心。不過好在萬曆壬辰之戰,大明用火炮好好教育了一番太閤一系,這才安分了兩百多年。

相關焦點

  • 火槍與騎兵交鋒的真相——真說日本戰國時代長筱合戰與騎馬武士
    武田信玄天正元年(元龜四年改元,1573年),武田信玄在西進作戰的途中病逝,其子武田勝賴繼承了武田信玄的家督之位。《甲陽軍鑑》中提到,長筱合戰戰前一晚上,山縣昌景等將勸說武田勝賴退兵,被武田勝賴拒絕。然而這場軍議的實際上並無佐證,很有可能是後世對武田勝賴的抹黑,因為武田勝賴最終向聯軍發起進攻,並不是主動的,而是被逼的。五月二十日晚,聯軍派出了酒井忠次作為別動隊,繞遠路偷襲位於鳶巢山與長筱城的武田軍,同時這個地方也是武田軍的退路所在。
  • 新視角解讀長筱合戰時期的武田家與鐵炮
    日本天正三年(1575年),時值日本戰國時代,畿內霸主織田信長、盟友德川家康與東日本的戰國大名武田勝賴在三河國爆發了著名的「長筱·設樂原合戰」,簡稱長筱合戰
  • 織田信長的三段射擊,到底是日本人臉上自我貼金,還是真有其事
    摘要:織田信長的三段射擊,到底是日本人臉上自我貼金,還是真有其事長篠之戰中,武田勝賴率領的武田赤備,面對織田、德川聯軍的打擊,終於潰敗而去。根據記載,潰退中死亡的士兵遠超過死於戰場的士兵。長篠之戰的古戰場,多是丘陵地帶,在鐵炮兵前方放下馬防柵,加上輔佐鐵炮兵防禦的步兵,空間極為有限。想要從容完成三段射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射擊完後的鐵炮兵後退時,一定會影響到前行的鐵炮兵,這會對三段擊的連續性造成極大影響。在考慮到戰事的膠著性,三段擊想要順利執行同樣很難。根據日本鐵炮協會的測試,鐵炮從裝填到實際設計,經過嚴格訓練的現代人需要花費30秒。
  • 火槍三段擊戰術的最早使用者不是日本的織田信長,而是中國的沐英
    導語:「三段擊」是早期火槍的一種常用戰術。在火槍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時,火槍無法實現連續射擊,為了彌補火槍射擊速度慢和裝彈用時長的缺點,火槍「三段擊」戰術應運而生。織田信長遊戲人物形象「三段擊」火槍射擊戰術在長篠之戰大顯神威長篠之戰是日本戰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場戰役。
  • 甲斐武田滅亡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長筱合戰不敵織田信長嗎?
    然而當日本人才剛學會如何運用一支成熟的騎兵部隊時世界已悄然進入火器時代,結果武田騎兵隊在長筱合戰在敗於織田鐵炮隊之手。  過去傳統的說法以為武田家在長筱合戰中迅速走向了滅亡,其實這未免高看了織田鐵炮隊的實力——這時正是冷熱兵器過渡時期,火器還遠遠不具有戰場上壓倒性的絕對優勢,織田家也不可能僅僅憑藉這一新式武器就消滅武田這樣的強勢大名,事實上武田家的滅亡有更深刻的原因。
  • 德川家康聯合織田信長攻打武田,武田家四百年基業就此完結
    雖然長筱城建在兩河匯成的臺地上,是一座天然要塞,但是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城池陷落是早晚的事兒。值此危急存亡之際,城中派了一個叫鳥居強右衛門的武士突出重圍,來到德川家康處請求援軍。德川家康答應儘快出兵,但是鳥居強右衛門在回城報信的途中,被武田軍俘獲,武田軍命令他對著長筱城大喊,說德川援軍不會來,只要這麼喊,就饒你一命。
  • 冷炮問答:明軍的三段擊到底是什麼水平?
    明粉們津津樂道的三段擊明軍的三段擊,總被不是明粉們視為「明朝軍事科技,領先全球各地的象徵」。但實際上,三段擊的思維並非明朝獨創,更不是火藥武器出現後才有的事情。羅馬輕步兵早就會後退射擊原理了在中世紀,非常依賴弩作戰的宋朝軍隊,就採用了簡單的三段擊射擊法。
  • 日本戰國最強家臣團:武田四名臣
    與小說裡不同的是,山縣昌景並非是一個魯莽勇猛的武將,而是一個長於內政與調略的內政型武將,在飯富虎昌死後,山縣昌景並未繼承飯富虎昌的「赤備」使用許可,赤備並非是指某支具體的軍隊,僅僅只是指使用「紅色鎧甲」的軍隊而已。後來,「赤備」的使用權被武田信玄授予了侄子武田信豐,在武田信玄死後,又被武田勝賴賜給了上野國國眾小幡信真。
  • 山縣昌景,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崛起與倒下
    武田信玄的長子武田義信在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也就是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一次大戰,因為自身失誤導致武田軍損失慘重,家族地位受到了影響。同時他與武田信玄的父子關係開始惡化。隨後,武田義信,曾經以賞燈的名義來到他的老師飯富虎昌家裡。他希望飯富虎昌可以幫助他驅逐父親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就是如此驅逐了祖父武田信虎而上位的。
  • 紅色騎兵——赤備,日本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
    前言:武田信玄的父親,武田信虎憑藉自身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分裂的甲斐國。武田信玄接手武田家督之位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軍備改革成為了其中的重點。信玄想要更好的對外擴張,那麼建立一支更強大的軍隊,迫在眉睫。
  • 武田滅亡後讓井伊直政繼承昌景的「紅備」部隊
    山縣昌景繼承了作為武田家老而備受重任的哥哥飯富虎昌的部隊「紅色防備」,在戰場上受到了敵人的恐懼。家康與昌景交戰真實感那個厲害。武田滅亡後讓井伊直政繼承昌景的「紅備」部隊。首先是關於昌景的出身。他出身於武田氏譜代家老眾的家族飯富氏,最初被稱為飯富源四郎。哥哥好像先碰觸到了飯富虎昌對。
  • 手衝咖啡三段詳解|手衝咖啡三刀流手法三段注水比例 三段注水時間
    前街咖啡就來給大家詳解常見的手衝手法——三段注水具體的操作手法。三段式注水三段注水法就是分段萃取,把一段水,分三段注入,可以明確咖啡前、中、後段的風味。前街咖啡的做法是悶蒸之後每次增加注水量,通常在咖啡液即將下降至粉層表面時注水,以小、中、大水流去做三段萃取,相對來說,會對水的流速和流量有比較高的要求。
  • 新型三段式止水螺杆好嗎 三段式止水螺杆分解圖
    今天小編就來用一套三段式止水螺杆拿出來進行拆分解說,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圖文看出,三段式止水螺杆的基礎組成為內杆1支、外杆2支、錐體螺母2隻,通過錐體母將內外杆進行連接可進行模板搭建,圖中內杆的長度即剪力牆的厚度,外杆長度為23公分是固定的,因為可以重複使用,所以外杆長度需滿足施工的綜合條件,內杆止片的厚度可定做,按照3mm-5mm這個範圍來看。
  • 聊聊斷路器的兩段保護與三段保護
    經常在配電櫃採購的招標文件中看到對斷路器的要求是需有三段保護功能,那麼三段保護還有兩段保護都有代表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西門子框架斷路器斷路器的保護特性比較常見的有三段式保護,還有兩段式保護。首先兩段式保護為:短路瞬時保護,過載長延時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