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不斷地對外擴張時,德川家康也在積極想辦法應對。首先,德川家康攀上了織田信長,甚至不惜殺妻滅子來討好織田信長。另外,德川家康誘使武田前線的長筱城城主奧平信昌投靠了自己,甚至後來把自己的長女嫁給了奧平氏。奧平信昌投靠德川家之後,開始大規模建造工事,長筱城搖身一變,成了德川家的駐軍基地,同時,也成為策動武田家將領倒戈的一個基地。
武田勝賴對此突發變故,十分震怒。日本天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575年,武田勝賴親率一萬五千人馬,入侵三河,包圍了長筱城。此時的武田家,還有很多當年跟隨信玄的勇將。他們的主力更是令人敬畏的戰國時代最強騎兵部隊。當時日本的戰馬都是體型矮小的日本原生馬,不是後來才有的東洋大馬。原生戰馬雖然個頭不大,但仍然十分健碩。一個武士所要配備的甲冑、武器超過六十公斤,再加上武士自身的體重,馬匹仍然能夠承擔負荷,使武士縱橫戰場。武田的騎兵採取步騎並進的戰法:步行的武士,先用弓箭、火槍射擊,等敵人的反擊受到壓制之後,再用長槍進攻;騎兵趁敵陣混亂的時候肆意踐踏。武田信玄大力發展騎兵,並以騎兵為作戰主力,因此武田騎兵天下無敵。勝賴蕭規曹隨,完全繼承了父親的這套戰法。
武田勝賴親率一萬五千大軍進攻長筱城時,長筱城的守軍只有五百。雖然長筱城建在兩河匯成的臺地上,是一座天然要塞,但是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城池陷落是早晚的事兒。值此危急存亡之際,城中派了一個叫鳥居強右衛門的武士突出重圍,來到德川家康處請求援軍。德川家康答應儘快出兵,但是鳥居強右衛門在回城報信的途中,被武田軍俘獲,武田軍命令他對著長筱城大喊,說德川援軍不會來,只要這麼喊,就饒你一命。可是鳥居強右衛門不辱使命,朝著城門大喊:「家康公的援軍三天後就會趕到,你們一定要死守城池。」城內士兵聽到後士氣大振。武田軍大怒,一刀就把鳥居強右衛門給砍了。
德川家康知道自己恐怕也不是武田軍的對手,當年被武田信玄打得拉一褲襠的記憶很深刻,所以就向大老闆織田信長求救。織田信長覺得這是徹底擊潰武田家的機會,就派自己的嫡子織田信忠率軍前往增援。織田信長為了不損傷兵力,成功制敵,考慮到甲斐武田家的騎兵無敵於天下,決定採用火槍兵和防馬柵欄結合的戰術,一舉打敗武田家。織田信長動員了兩萬七千人馬,大多數士兵手裡都拿著木頭和繩索做的防馬柵欄。德川家康也動員了七千士兵,兩家兵力相加超過了三萬,比對方多一倍。再加上大量的火槍兵,足以使織田信長確信可以打敗敵人。
在戰端開啟之前,織田、德川聯軍就已經出動部隊奇襲了防衛武田軍後方的山寨,武田軍提供後勤給養的老窩被人端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本來還能主動選擇開戰時機的武田軍,陷入了不得不跟聯軍馬上進行主力決戰的境地。武田家的老將們,通過偵查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勢,覺得敵人的兵力過於強大,防守過於嚴密,一致建議主公別打了,撤退。武田勝賴不但拒絕撤退,還下達了全軍進攻的命令。當時擔任武田軍前鋒的是號稱武田軍中頭號勇將的山縣昌景。山縣昌景身高只有一米四七,號稱日本當時第一騎兵大將。他善於將騎兵布置於全軍後方位置,先派步兵前進,以弓箭、火槍、投石器打亂敵人的橫隊,然後騎兵再發起進攻。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武田軍百戰百勝、屢試不爽的戰術這次失靈了。聯軍步步後退,把武田軍引到了防馬柵欄前面。
織田信長嚴令士兵不許跨出柵欄之外,等到敵方接近柵欄的時候開槍射擊。當時織田、德川軍的火槍大概有三千多支,山縣昌景率軍衝到柵欄前,縱馬揚鞭,橫踢馬腹,手下的騎兵一律身穿鮮紅的盔甲,號稱赤備,個個英勇過人。可惜等著他們的卻是聯軍不間斷的火槍射擊,只見周身鮮紅的騎士接二連三地中槍落馬。那會兒的槍,裝彈速度慢,射擊速度也慢,打五槍就不響了。但是織田信長把火槍手分為三隊,一隊攻擊,一隊點火,剩下一隊填充彈藥,這就是所謂的三段式射擊法。火槍隊連續不斷地發射,徹底顛覆了以往的作戰方式。山縣昌景衝進防馬柵欄的時候,還來不及拔出寶刀,就已經渾身被打成了篩子眼兒,血流滿地,倒地身亡。一時間,武田軍的騎兵簡直就成了槍靶子。山縣昌景戰死後,繼續進攻的是武田信廉,也就是勝賴的叔叔,信玄死後的影武者。他的部下同樣遭到聯軍的火槍攻擊,傷亡超過半數。隨後一連五隊發起進攻的武田騎兵都被打得大敗。從早上六點開始決戰,打了將近八個小時,武田軍一共發起了十九次進攻,只是徒然增加傷亡人數而已。戰場上,武田軍死屍遍地,血流漂杵,最後武田勝賴戰敗逃脫。武田家陣亡了六員大將,一萬名戰士。此次戰鬥,聯軍一改過去日本以刀馬、長槍為主的作戰方式,取得大勝,再一次證明了新式武器的強大。
長筱合戰,武田軍幾乎全軍覆沒,至此武田家開始走下坡路了。七年後,也就是公元1582年,織田信長決定向武田勝賴佔據的據點甲斐和信濃髮動攻勢。織田信長在好幾年前,就暗中接觸武田家的有力家臣,拉攏他們叛變。由於在長筱合戰中,武田軍慘敗,武田家的家臣也有所動搖,不少人都投到了織田一方,武田家眾叛親離,連武田家的主城都已經被織田家佔領了。武田勝賴只好攜妻帶子,倉皇出逃。跟著他的人是走一路跑一路,最後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許多起初信誓旦旦保護他的家臣,到最後也紛紛加入到了討伐他的一方。武田勝賴一行人逃到天目山的時候,只有四十多名武士還在跟隨。這四十多人與一路追殺的五百織田軍奮勇廝殺,想為主公逃生拖延時間。勝賴知道大勢已去,無心再逃,準備剖腹自盡。臨死的時候,他跟自己的兒子說:「你逃出去,繼承武田家的家業。」他兒子當時有十六歲,已經成人,小夥子慷慨地表示:「咱們一家還是滅絕了的好,別給甲斐源氏丟人了。堂堂源義光之後,清河天皇苗裔流落到民間,跟個老百姓一樣,沒有任何意義。」最終,武田勝賴全家自盡,甲斐武田家四百年基業就此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