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最強的武田軍團為何滅亡?並非是繼承者武田信賴的無能?

2020-12-17 聊奇論史

400年前,名震戰國之世的武家名門覆減了。武田信玄的繼承人勝賴,被織田信長逼上窮途末路而自裁,就此甲斐武田家滅亡。

被譽為戰國最強的武田軍團,在信玄死後僅十年時間,便輕易地土崩瓦解。

其原因一般認為是因為信玄的繼承人勝賴缺乏能力,不善管理家臣所導致。

然而通過解讀史料,可以發現勝賴是位毫不遜色於信玄的出色武將。那麼武田家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勝賴在危機之下就任武田家當主,用兩次戰役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1573年3月,武田信玄突然被病魔擊倒,撒手人寰。信玄當時與信長一同逐鹿天下人之位,其領土凌駕於信長之上。信玄的猝死,使得戰國的勢力圖產生了極大的異變。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乃至上杉謙信,他們馬上開始入侵武田家領土。在武田家生死存亡的時刻成為當主之人的,便是信玄的第四子武田勝賴。

但勝賴並非是武田家真正的繼承人。信玄在臨終之際的遺言是:勝賴在信勝十六歲之前為陣代。陣代是幼主的監護人。也就是說勝賴其實是當主代理,並非是當主,而是家臣一般的人。

對一個與家臣無異之人,家臣們豈能以性命相託。武田家的舊臣們反對勝賴就任當主。

此外,信玄還留下了如下的遺言:信玄之死,三年內密不報喪,謀求國內資源充裕。但實際情況卻是國境已經受到威脅,要遵照遺言頗為困難。

為了鞏固自己的繼承人地位,勝賴就必須要保護從信玄手中繼承的領土。勝賴作為當主,毅然決定與信長、家康作戰,並告知諸位家臣。

但崇敬信玄的舊臣們皆對此表示異議:應遵照信玄公遺言,待三年之後發喪。但信賴仍舊堅持自己的決斷。

天正2(1574)年2月,勝賴親自率領武田軍團,揮師信長統治下的東美濃,勝賴對戰爭的強硬決意,使得人稱戰國最強軍團的武田軍團結一心。

戰鬥開始後,武田軍頃刻間攻陷織田方面18處據點,但是,在攻打東美濃最後一個據點飯羽間城之時,戰爭陷入膠著狀態,此時舊臣們提出應按照信玄的教誨,主張撤退。但新家臣表示反對。

信賴決定任命在陣中發誓效忠於自己的新家臣們。第一次被委任作戰的新家臣們大顯威力,爭先恐後進行猛攻,瞬間攻克了飯羽問城。此戰因勝賴巧妙用兵,大獲全勝。

接下來,勝賴又進兵家康的城池——遠江地區的高天神城。高天神城是重要的戰略據點,也是父親信玄始終沒能攻下的要害之地。為了立下超越父親的戰果,以便鞏固自己繼承人的地位,勝賴率軍2萬5千包圍了城池,並猛烈攻城。

守護高天神城的城主是小笠原長忠,長忠努力拖延時間等待德川家康援軍的到來。此時,德川家康據守在自己的居城內,他手中的兵力不足不願貿然出兵,在等待織田信長的援軍。

看到此種情況,勝賴馬上改變了戰術,他對小笠原長忠提出:倘若降伏,便可如其所願賜予領地。以破格的條件謀求議和。對於勝賴的議和,小笠原長忠動搖民,最終把城池交到了勝賴手中。

勝賴得到了高天神城,由此,他的名聲迅速上揚。也因此戰得到了信長的好評:勝賴是位笑面虎般的武將,乃不可大意之敵。

事情總是這樣:當有一個偉大的父親時,兒子就想超過父親,不過周圍的老臣們必定會念舊。

勝賴用兩次戰役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可即便勝賴具有信玄那樣的才能,在家臣們眼中他也是無論如何也不及信玄的。

勝賴作為武田家當主自信滿滿,不聽家臣進言,大敗於家康與信長

武田家原本代代由室町幕府將軍任命烏甲斐守護職,是名門望族。但是在當時,織田信長把將軍足利義昭逐出京城,踐踏幕府的權威,意欲支配全國。

勝賴覺得不能放任織田信長和家康如此胡作非為,他準備再次攻打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

1575年5月,勝賴率兵1萬5千人,劍指德川家康的城池——三河長筱城。長筱城對於控制著三河的德川家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據點。得知勝賴揮師三河的消息後,織田信長立刻率領大軍出陣。

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加在一起約4萬人。面對極其不利的戰局,武田家的重臣們勸告勝賴要穩重行事。可是勝賴認為現在正是向天下展現武田家威力之時。

5月21日,勝賴下達總攻命令,武田的騎馬軍團直面敵軍,一口氣猛衝過去,不過織田的陣中密布著20至30道防馬柵,武田騎馬軍團進退兩難,織田信長軍又使用最新的兵器一一鐵炮 進行攻擊。

不僅如此,在織田信長的陣中為遏制武田家的機動力做了各種周到的準備,不斷進行突擊的武田士兵接連倒下。此戰,武田家的戰死者多達1萬人。

勝賴沒有採納重臣們的進言而遭受巨大敗北,家臣們不再那麼信任他了。不過勝賴在敗北之後,立刻著手開始重振武田家,他將家臣們常用的武器從長槍替換鳥鐵炮和彈藥,力圖達到軍備近代化。

為了籌集龐大軍費,勝賴亦施展了出色的政治手腕。之前衹有武士才有權利徵收年貢,管理財政,他將這些託付給與京都有聯繫的有力商人。

通過納商人為家臣的突破性人事安排,勝賴成功地充實了財源,得以施行軍備近代化。

進行軍事與政治改革,重振武田家,拒絕織田信長的議和,讓武田家身陷險境

天正5年(1577)秋,勝賴下埋頭重振武田家的時候,信長對勝賴提出議和的要求。織田信長當時被逼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中,被織田信長流放的將軍足利義昭圖謀反擊,號召毛利家、本願寺以及越後的上杉謙信,對織田信長展開包圍。

作為和平共處的報償,織田信長向勝賴破格提出了優渥的條件:合力攻下上杉家之時,上杉領地任由勝賴殿下處置。

如果勝賴此時與信長議和,不僅可以消除最大的威脅,還可以達成武田家的夙願,獲得上杉家的領地,但是勝賴不願背叛與足利將軍家的盟約,冷淡地拒絕了信長的結盟提議。

相反,勝賴還為完善反信長包圍網而行動著,他迎娶了關東的有力大名北條氏政的妹妹,強化了同盟關係,準備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對抗,但是勝賴與北條的同盟並沒有持續很久。

天正6(1578)年,北條氏政的弟弟成為上杉家養子的上杉景虎,捲入了上杉家的繼承人之爭。上杉謙信死後,景虎與另一個養子上杉景勝爆發了衝突,武田勝賴為了援助大舅子上杉景虎而出兵越後。

但德川家康趁虛而入,進兵武田家控制下的駿河。這時勝賴為了迎戰德川軍,從越後引兵返回。由於勝賴退兵,上杉家的內亂再次激化。最終上杉景虎被殺。

因親生弟弟被殺,北條氏政怨恨突然退兵的勝賴,最終斷絕了與武田家的同盟關係,轉而與德川家康結盟。勝賴想強化與北條同盟關係而出兵,結果適得其反,招致了被北條、德川、織田聯合軍包圍的結果。

因織田信長的謀略,信賴聲名掃地,家臣紛紛背叛,武田家滅亡

天正8年(1580),信賴受到了南面的德川家康,以及東面的北條的攻擊,勝賴率領的武田軍不得不將戰力分散,陷入了苦戰。

勝賴從德川家康手中奪取的高天神城,現在再次被德川家康重兵包圍,孤立無援,高天神城派出了使者向勝賴求援,但是勝賴沒有回應這次求援。正是這個決定導致了武田家的滅亡。

但武田家的記錄《甲陽軍鑑》中記錄道:此時有一封密信從高天神城送至勝賴處。信中寫道:戰況至此,讓勝賴殿下冒險出戰,不如放棄本城。

高天神城中的家臣們已經做好了援軍不會到來的心理準備,告知勝賴不必冒險,放棄高天神城。因此勝賴才沒有派出援軍。

其實高天神城陷落前2個月,就已經向信長等人提出了投降的請求,但織田信長在寫給家臣的信中如此說道:今若受降,德川家康得以平定遠江,情勢頗佳。

然若德川家康未受投誠,而攻其城池,使勝賴坐棄其城之名廣傳,則武田家餘城,皆令出不從。吾一兩年內,欲出兵武田家所領,為此,亦必力勸德川家康不受此城。

如織田信長在信中所說,他已經決定在一兩年內,攻入武田家的領地,但是這個作戰計劃若長期糾纏成為持久戰,對信長的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是沉重的負擔。

因此織田信長要求家康對守城軍的投降要求置之不理,造成勝賴對他們見死不救的假象,這樣一來武田勝賴的威信掃地,就能讓武田從領土內部開始崩潰。

最後高天神城的武田軍投降無門,兵糧也已用完,便一齊向德川的包圍網發動突擊,壯烈地終結了生命。

高天神城陷落之後,織田信長對武田勝賴對家臣見死不救,膽怯如鼠的評價,在各國流傳開來。

此後天正10(1582)年正月,見信長有侵入武田家領地之意,武田家的武將便如雪崩一般開始叛離。正如織田信長所料,勝賴的信譽已經消失殆盡。

最初,與織田信長領地交界處的守衛木曾氏與織田信長勾結,得知此事後,南信濃的武田軍毫不抵抗地接連將城池交給織田信長。

在這種事態下,勝賴集結2萬軍馬,進軍諏訪平。然而信玄的外甥,武田一族最為信賴的家臣,穴山信君叛逃歸順了德川家。諏訪平的武田軍人心浮動,不斷有人倒戈,勝賴已經沒有辦法制止局勢。

勝賴做好覺悟,向武田家祖先之靈安眠的天目山進發。天正10(1582)年3月11日,武田勝賴自刃,享年37歲。至此,號稱戰國最強的武田家滅亡。

結語:

勝賴非常努力地領導著體制老舊的武田家,為了適應新的時代,竭盡全力地改革體制,帶領軍團,改革軍隊,購買鐵炮。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他的對手是創造新時代的織田信長。

對手如果不是織田信長的話,或許天下形勢會完全不一樣,像織田信長這樣代表著以下克上的戰國時代的人物,挑戰一直生活在傳統中的武田家,無論勝賴如何努力,也是沒有辦法贏的,因為他阻擋不了時代潮流。

勝賴的父親信玄認為同織田信長相比,勝賴太年輕了,如果再多等詩幾年的話,或許時局會有變化,那時武田家也許就有機會復興。所以留下了等待三年,秘不發喪的遺言。

可是如果勝賴真的遵守信玄的遺言,武田家的滅亡也是不可避免的。反而正是因為勝賴在那種情況下自己做出決斷,才能讓武田家戰鬥到最後一步。

長筱之戰是除了關原之戰之外,戰國武將死亡最多的戰役。勝賴在這樣的大敗之中重新站起,還走到了這一步,正可以說明勝賴的能力。

參考文獻:《信長公記》《甲陽軍鑑》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最強家臣團:武田四名臣
    戰國大名武田氏一直以來都在戰國史愛好者中非常受到歡迎,無論是武田信玄的孫子旗「風林火山」,還是武田軍塗著紅漆的「赤備」,已然成為了日本戰國時代的標誌。  戰國大名武田氏出自新羅三郎源義光之後,其先祖自常陸國來到了甲斐國,在此定居下來,成為甲斐源氏之祖。
  • 日本戰國甲斐武田家,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是長筱之戰?
    過往討論長筱之戰,很多人都認為是武田家滅亡的開始,認為在此戰中,武田家失去了大量的軍隊和可信的家臣,導致武田家走向衰敗,最終滅亡。但是,大家卻忽略了長筱之戰後,武田家還存在了7年才滅亡。長筱之戰武田家損失了大將和大軍,但不到傷筋動骨的境地。
  • 武田勝賴與武田家的滅亡之路
    武田勝賴在《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臨死前並未傳位給武田勝賴,而是傳給了武田勝賴之子武田信勝,武田勝賴只能以家督「陣代」的身份暫時管理武田家。這其實是不對的,《甲陽軍鑑》是江戶時代創作的史料,許多內容與一次史料中有許多矛盾,並且這本書的作者不知道為何仿佛與武田信虎、武田勝賴爺孫有著刻骨仇恨,在書裡這對爺孫一個是變態殺人狂,一個是自戀自大狂。
  • 日本戰國初期,群雄割據的中部地區情況如何?有武田氏足以
    摘要:日本戰國初期,群雄割據的中部地區情況如何?有武田氏足以日本戰國初期,各個地方都陷於群雄割據的局面中,但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的勢力,絕對能在戰國史佔據一席之地。而在當時,日本中部地區是否有戰國大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一時的佼佼者呢?
  • 父與子:日本戰國時代的父子檔們·武田篇
    在1988年的NHK大河劇《武田信玄》、2007年NHK大河劇《風林火山》中均有這個橋段,不過很可惜的是,這很有可能僅僅是一種基於「英雄」史觀創作出來的故事,武田信玄作為武田家最耀眼的統治者,是武田家的英雄與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那麼名將與英雄為什麼會做出如此違背人倫之事呢?通說故事往往非黑即白,武田信玄既然是白的,自然就得從武田信虎的身上找原因,從此武田信虎就背上了「廢長立幼」、「暴君」的黑鍋。
  •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甲斐國的武田家,一直都是日本戰國時代人氣非常高的幾個家族之一。武田家的祖先是清和源氏出身的武士源義光的後裔,原本居住在常陸國那珂郡武田鄉,便以「武田」作為苗字。平安時代末期,武田家遷居至甲斐國,成為甲斐國的一大勢力。
  • 流浪的戰國大名:甲斐武田家真正的奠基之人武田信虎
    在此期間,日本各地新興起了一批戰國大名,戰國大名為了推動領國一元化統治,通常會實行「城下集住」政策,也就是將國眾們集中遷居到一座城池的城下町居住,將國眾剝離各自的領地,防止出現割據一方情況的政策。不過到了戰國時代,例如今川家、北條家等戰國大名早已將「棟別役」作為定期徵收的賦稅,而武田家到了武田信虎時代才開始改革稅制,直到武田信玄(晴信)時代才逐步完善,比其他家族晚上好幾十年。武田家的戰國大名化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政策看出,那就是廢除寺社的「檢斷不入」特權。
  • 日本戰國——武田家代代都是甲斐守護(一)
    甲斐國是日本古代令制國之一(今日本本州島中部山梨縣),日本戰國時期為清和源氏新羅三郎義光後代武田氏所統治。甲斐國在室町幕府時期接受關東公方(足利幕府在關東地區的代表)所管轄,武田氏自武田信義(信玄的先祖)開始代代都是甲斐國守護。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經濟學」:從武田到豐臣時代政策的演變
    戰國亂世,爾虞我詐的時代,擴大領國是所有大名夢寐以求的目標,而伴隨著軍事徵服帶來的戰爭經濟政策的變化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通常來說,作為後人在參考戰國歷史的同時往往並不容易看到其背後支撐著一國一城的經濟歷史。
  • 甲斐武田滅亡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長筱合戰不敵織田信長嗎?
    甲斐武田是一個以」風林火山「之名享譽日本戰國時代的家族,正是這個家族發明的新式騎兵戰術將日本的戰爭模式提升到全新境界。
  • 武田滅亡時,真田一族在哪裡
    武田滅亡時的真田一族的動向是?武田滅亡時,真田一族在哪裡?武田滅亡之前,昌幸的家族在哪裡做著什麼?武田勝頼《長國寺殿御事跡稿》向家臣們提交了人質,根據《長國寺殿御事跡稿》記載真田昌幸家屬也作為人質在新府城據說幸村也加入了人質嗎?那麼幸村和哥哥·信幸也成為了人質嗎?
  • 毛利元就沒和武田家對陣過?元就初陣即是對陣武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兵力經驗皆不利,毛利元就如何初陣計取武田?自古以來,幼君即位原本就極易招致內憂外患,更何況此時的毛利家只有一萬石左右,不可能不被四敵窺視。一五一七年,祖上曾任安藝守護、現已沒落的佐東銀山城城主武田元繁(甲斐武田為源義家之弟新羅三郎義光的嫡系,安藝武田為甲斐武田旁系),為了表示對新主尼子家效忠,率軍進攻吉川氏居城有田城。武田軍雖然非衝著毛利家而來,但毛利家監護人元就還是決定馳援,一則因為元就娶吉川國經之女妙玖為正室,救援嶽父是天經地義。更重要的原因是毛利、吉川兩家距離相近、皆屬弱勢,如有一家滅亡,另一家也活不了。
  • 日本戰國著名的「長筱之戰」,武田家族「單挑」織田與德川聯軍
    導語被譽為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耗盡畢生精力打下的江山,竟在死後不久逐漸丟失。其子武田勝賴掌握實權後,主動出擊,進攻德川家康,後遭到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聯軍的反擊,史書中將此役稱為 「長筱之戰」。此役過後,武田家族的精兵強將幾乎死傷殆盡,從此,曾經輝煌的武田家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滅。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
  • 五分鐘了解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發展之道,日本版的基建狂魔
    摘要:五分鐘了解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發展之道,日本版的「基建狂魔」在日本戰國時代,有許多曾經實力強大的大名曇花一現。最終能夠發展壯大,青史留名的大名基本都是推行仁政的大名。這些大名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注重對於自己的領地建設,同時儘可能地善待自己的領民。
  •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不是對手,武田信玄的軍隊為何那麼強?
    可以這麼說,在武田信玄的時代,同樣兵力情況下論綜合戰鬥力,武田軍、上杉軍是100,德川軍接近100,織田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戰鬥力為負數。武田信玄武田家的赤備以《孫子兵法》「風林火山」為核心的戰略思想天下聞名,他的啄木鳥戰法也不是說著玩的,能和軍神上杉謙信對毆這麼多年,都說明武田信玄以及他的軍隊都很有一套。
  • 武田滅亡後讓井伊直政繼承昌景的「紅備」部隊
    山縣昌景繼承了作為武田家老而備受重任的哥哥飯富虎昌的部隊「紅色防備」,在戰場上受到了敵人的恐懼。家康與昌景交戰真實感那個厲害。武田滅亡後讓井伊直政繼承昌景的「紅備」部隊。首先是關於昌景的出身。他出身於武田氏譜代家老眾的家族飯富氏,最初被稱為飯富源四郎。哥哥好像先碰觸到了飯富虎昌對。
  • 武田赤備的隕落:三段擊!長筱合戰的「三段射擊」
    而這些騎馬武士中的佼佼者們無疑則是傳說中的赤備騎兵,這些人是精英中的精英,隸屬於戰國甲斐名門武田家。是一支真正的「侵略如火」的王牌部隊——統一的火紅盔甲,出眾的戰鬥能力,再搭配頂尖的領軍武將,無疑使它成為整個戰國的一道極具色彩張力的特殊風景。
  •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能否在《九州劫》中振興武田家族?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在日本戰國時代,武田家是東國地區的一流勢力,其能夠崛起與武田信玄這位被譽為"甲斐之虎"的家主密不可分。但要說起這位大名能夠上位的原因,卻要從一場武田家內部的政變開始說起即"放逐武田信虎事件",那麼為何武田信玄要放逐其父武田信虎呢?
  • 話說日本(44)——武田信虎(上)
    此戰後,足利義澄意識到,被動挨打終將走向滅亡,於是積極組織人力物力,儲備實力準備反擊。1511年8月,足利義澄、細川澄元和細川政賢組成聯軍反攻京都,雙方在船岡山發生合戰。船岡山合戰爆發前一個月,足利義澄就病死,導致聯軍內部目標不統一,出現了很大分歧。為了徹底消滅外部威脅,受命防禦的大內義興故意勢弱,引聯軍深入,而後全面反撲,大破細川軍,細川政賢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