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原擊潰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的目的真的是「上洛」嗎?

2020-12-15 小松觀娛樂

1572年,武田信玄受幕府將軍之託,率兵攻打德川家康,即三方原之戰。這場仗把德川家康打得大敗,而威震日本大名的甲州鐵壁軍團也正是在這場仗中凝結而成。

武田信玄

舊說大多描述信玄攻打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的目的是上洛(前往京都),事實並非如此。武田家在三方原之戰前後確實從未攻打過家康,而且明明把德川軍打的落花流水,卻沒乘勝追擊置家康於死地。通過三河國之後正是織田信長的尾張國,不過此時的織田家已經將根據地移至美濃國,信長本人則身在京都跟幕府將軍對打,無法動彈,清州城如同空城。倘若信玄沒病倒,應該可以拿下尾張,上述這些事實令後人誤以為信玄南下的目的是上洛。

然而,在尾張國之後不但有美濃國,還有近江,信玄必須突破此二國的城牆才能跨上京都之地。試想,即便武田軍有兩萬五千人馬,此事真的能實現嗎?

何況武田軍團中有八成士兵都是農民,也就是「兼職士兵」。武田軍團雖然強悍,但是「兵農不分家」正是他們的致命傷。攻打德川家康時已值歲末,這些兵團要在春季前趕回老家種田,哪來的餘裕再去跟美濃國、近江國交戰?

武田騎兵

由此看來,信玄率領大軍南下遠徵的真正目的是「上洛效果」,而非「上洛」。他只要拿下三河、尾張兩國,織田信長勢必會派駐大軍力阻信玄繼續擴張領地,如此一來,信長便無法長駐京都,幕府將軍也就能保住地位。事實上,信玄一死,織田信長便派七萬大軍圍住京都二條城,放逐了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長達二百餘年的室町幕府就此閉幕。

織田信長

說句題外話,信玄過世四個月前才組成的甲州鐵壁軍團,繼任者勝賴自盡後,失去主子的這些武士到底何去何從呢?正是曾遭這支軍團痛擊的德川家康收容了他們。基於感激,他們日後在關原合戰中也拼命立功。

德川家康

此外,家康五男信吉的生母跟武田家有親戚關係。信吉二十歲時前往水戶任職藩主,鐵壁軍團也全體跟去。但信吉翌年病逝,家康命么兒賴房繼任,而鐵壁軍團也全體留任。換句話說,輔助江戶時代德川御三家水戶藩首任藩主的家臣,正是武田家的鐵壁軍團,也可以說是時勢造就的緣分。

相關焦點

  • 三方原陣法對決:武田信玄的魚鱗陣VS德川家康的鶴翼陣
    在日本戰國時代,武田信玄為了上洛與織田信長一戰,途經德川家康的三河、遠江領地。當時作為織田信長鐵桿盟友的德川家康,頂著滅國的風險與武田信玄一戰,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三方原之戰,這一戰將兩軍的布陣與將領的指揮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不是對手,武田信玄的軍隊為何那麼強?
    德川家康德川家的軍隊強在凝聚力上,首先是思想上高度統一,廣大家臣緊密團結在以德川家康為核心的三河統治集團周圍,創建和諧的東海道發展環境;其次是軍隊制度高度統一,以至於大叛徒、德奸石川數正叛逃到豐臣家後,軍隊制度居然需要徹底更換
  • 德川家的誕生:德川家康的改姓與統一三河國
    當然,名義上這次上洛的主帥是足利義昭,無論是織田信長還是德川家康、淺井長政,都是響應幕府將軍的號召而上洛的。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一樣,早期也是個幕府忠臣,後來室町幕府滅亡後,德川家康甚至一度想將足利義昭接到德川家居住。此時德川家和織田家如同曾經擁戴足利義稙上洛的細川高國、大內義興、畠山尚順等人一樣是同盟關係,德川家可以直接與將軍聯絡,接受幕府指揮。
  • 德川家康聯合織田信長攻打武田,武田家四百年基業就此完結
    武田家不斷地對外擴張時,德川家康也在積極想辦法應對。首先,德川家康攀上了織田信長,甚至不惜殺妻滅子來討好織田信長。另外,德川家康誘使武田前線的長筱城城主奧平信昌投靠了自己,甚至後來把自己的長女嫁給了奧平氏。
  • 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史上最大敗仗?——正說日本戰國三方原之戰
    與後人意淫織田信長對戰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相比,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可是真真切切地在戰國時代時期進行過殊死對戰。在這一場被後人稱為「三方原之戰」的戰鬥中,德川家康大敗於武田信玄,甚至被後人編造出在逃離戰場時嚇得大便失禁的謠言,那麼,這場三方原之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後,德川家的這些年
    引言:1562年,織田信長派遣了家臣瀧川一益前往三河,希望可以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談結盟。這時候的松平元康糾結了一陣後,最終選擇了與織田信長結盟。因為今川義元戰死後,今川氏真不但統治力下降而且沒有攻打尾張的意圖,而自己邊上還有一個武田信玄需要提防。
  • 武田信玄絕後了武田家嫡系血脈還在,信玄的後人搞了1個組織!
    很多人為武田信玄的武田家可惜,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武田家的後裔。很多人以為武田家絕後了,但其實不然,武田家嫡系血脈還在,信玄的後人搞了1個組織! 武田信玄死後,武田勝賴接掌了武田家。武田勝賴終究比不上信玄,武田家內憂外患,最終被織田信長擊敗,勝賴家系也從此斷絕。
  • 小田原城被圍:北條家與上杉家、武田家之間的艱難戰鬥
    與北條家一樣,武田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侵攻信濃國,而今川家的主要精力則集中於侵攻三河國,在三方利益互不衝突的背景之下,三家開始嘗試締結盟約。在很多藝術作品的創作中,北條、武田、今川三家結盟之時,三家的家督北條氏康、武田信玄、今川義元一同會面,互相交換了誓書。
  • 德川家康被嚇到大小便失禁?1573年1月25日日本三方原合戰爆發
    三方原合戰,其實就是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聯軍,與武田信玄主力在遠江敷知郡的三方原臺地交戰。此戰是日本戰國時期,鼎鼎有名的野戰之一,以德川家康慘敗告終。在這之前,三方關係還算不錯。德川家和武田家聯手,瓜分了今川家的領土。期間,兩家爭奪今川家領土,發生矛盾。而北條家又從側後威逼武田家,試圖救援今川家。
  • 嫡長子是繼承人,非常重要,為何德川家康逼殺嫡長子德川信康
    這場大戰中,德川家康吃裡扒外,偷偷聯合織田信長,幾乎全殲今川義元的部隊,今川義元也戰死。而德川家康得以帶著妻兒回家,回三河國繼承家督之位。  德川家康之所以能獨立並做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附了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為了繼續做大,便準備與織田信長聯姻,在他的求娶之下,織田信長把自己的女兒德姬嫁給了德川信康。  按照當時織田信長的實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德川信康就相當於駙馬爺。
  • 織田信長上洛,德川家康為何不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
    1568年9月,織田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彼時的德川家康沒有選擇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信長上洛,那麼,他為何這麼做呢?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在同盟期間,儘管德川家領地擴張,但實力並未明顯增長。三方原之戰中,德川家康被武田信玄一頓「毆打」,頗有一番「我頭在否」的意思。好在信玄病死,讓家康喘了一口氣,不至於直接面對信玄兵鋒。之後,德川家與織田家聯手,在長篠之戰中對抗武田家,擊潰了武田勝賴率領的武田赤備,終於算是報了三方原之仇。
  • 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
    摘要: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這對戰國聯盟典範,絕對是當時最穩固的聯盟,沒有什麼困難和危險能夠動搖德川家和織田家的聯盟。這一切都是因為兩人的友情嗎?德川家康的幼年極為不幸,原本作為人質被送往今川家,沒料到家臣謀叛,半路上把家康劫走送往織田家。此時的德川家康10歲,而織田信長已經19歲。不少作家對此大做文章,在小說中描述德川家康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追隨織田信長。
  • 武田信玄要是不死,他能壓制住織田信長,甚至殲滅他嗎?
    德川家康的這一舉動其實早就在武田信玄的意料之中,他把德川大軍引入了非常有利於騎兵作戰的平原地帶三方原,而德川家康在追趕武田大軍的途中正好又遇上了大霧,等到大霧散去(似乎這也在武田信玄的計算之內),當他的部隊來到三方原的時候,武田信玄早已擺好了迎戰的陣勢。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康是跑不掉了,只能硬著頭皮在與武田軍主力決戰。
  • 清州同盟——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二十年羈絆
    與武田家的戰爭   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奉前將軍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上洛,此時的德川家康雖然沒有親自出陣,但是也派出了松平信一統率德川軍前去參陣。     德川家康  值得一提的是,信長上洛時的德川軍雖說是織田家的援軍,但是當時名義上德川家康仍舊是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才舉兵的。
  • 萬國覺醒武田信玄怎麼玩 武田信玄全方位分析介紹
    萬國覺醒武田信玄怎麼玩武田信玄!其用兵方略與為政之道在日本戰國史上留下頗具影響的一筆!,幼名勝千代,出家後法號德榮軒信玄,清和源氏源義光之後,武田信虎長子,乃日本戰國時代甲斐著名執政家,軍事家,武田信玄乃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天文十年,晴信趁信虎出訪駿河,發動兵變逐信虎於駿河取當家家督職權;信虎被放逐消息傳開後,諏訪賴重與小笠原長時聯手進攻甲斐,韭崎之戰中被晴信擊退;後續瀨澤之戰中,晴信再度擊退四家聯軍。
  • 武田勝賴與武田家的滅亡之路
    在武田信玄死後,繼承武田家家業的是武田信玄的四子武田勝賴。
  • 【顯微鏡】沉默霸王——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沒有武田信玄的雄才大略、沒有織田信長的鋒芒畢露、沒有豐臣秀吉的精明世故,與戰國時代的幾位散發著炫目光芒的著名武將相比
  • 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毛利元就74歲病故之時,上杉謙信41歲,武田信玄50歲,明智光秀43歲,織田信長37歲,德川家康29歲,豐臣秀吉35歲,伊達政宗4歲。那麼,如果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