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同盟——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二十年羈絆

2021-01-08 網易

  

  在實力至上的日本戰國時代,所謂情誼、血緣、結盟成為了戰國大名擴張的手段。在當時的日本出現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同盟,例如十分著名的由武田、北條、今川三家結盟的「甲相駿三國同盟」,還有織田信秀與齋藤道三的「濃尾同盟」等等。但是同樣在戰國時代,這些同盟的約定大多也如同廢紙一般,早上還互贈禮品給你道賀的盟友,有可能晚上就提著刀闖進你家宣布佔領了你的城池。

  不過,在日本戰國大名之間的同盟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異例,那就是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締結的「清州同盟」,也稱「尾三同盟」、「織德同盟」。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締結盟約之後,終其一生都未與德川家康破盟,而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不離不棄地默默守護著織田家領地的東側,也成為了後世稱讚的忠義典範。

  不過,我們若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來看,清州同盟又與我們往常的認知有何不同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的清州同盟的真相。

  尾三的恩怨

  尾張國的織田家,本來是越前國的一介神官,經過朝倉家的引薦出仕了室町幕府的名門斯波武衛家,成為了武士。大約在公元十四世紀末左右,尾張國被室町幕府封給了斯波家,織田家便被斯波家任命為尾張國的守護代,遷移到尾張國居住。進入日本戰國時代以後,織田家捲入了室町幕府以及斯波家的內亂之中,分裂成了伊勢守家與大和守家兩支,而清州同盟的主角之一織田信長,便是織田大和守家的家臣出身。

  三河國的德川家,原本苗字為「松平」,根據《三河物語》的記載,松平家祖先松平親氏本是時宗的僧人,出自南北朝的名將新田義貞的同族,也就是河內源氏的名門望族。新田氏與足利氏在日本南北朝時分屬兩方,戰敗以後的新田氏一族流落各處,因為擔心被室町幕府追殺,因而隱姓埋名。不過,《三河物語》畢竟是後世編纂的史料,松平氏的源氏出身自然也不可信。從一次史料來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松平氏相關文書是戰國時代由巖津城城主松平信光下發的,松平信光是室町幕府政所執事伊勢氏的家臣,靠著他傑出的能力在三河國擴張勢力,奪取了安城城與岡崎城,成為了三河國諸多松平氏的始祖。

  

  松平清康

  松平信光往下四代,便是德川家康的爺爺松平清康。大永四年(1523年),十三歲的松平清康繼承了安城松平家的家督之位,開始了自己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松平清康自繼位以來南徵北討,基本上將松平氏一族給統一至自己麾下,還將根據地從安城城遷到了岡崎城。然而,松平清康的叔叔松平信定此時正受封尾張國的守山城,從屬於織田大和守家,與松平清康爭奪著嫡流之位。

  天文四年(1535年)十二月,松平清康動員千餘人出陣尾張國,然而就在這個期間,二十五歲的松平清康在陣中被家臣阿部彌七郎誤殺,隨著松平清康的死去,松平軍從尾張國撤軍,松平清康統一的西三河國也瞬間土崩瓦解。

  松平清康之子千松丸(松平廣忠)繼承家業時不過十歲而已,根本無法維持安城松平家在三河國的地位。因此在有著織田家支持的松平信定率軍反攻入三河國時,松平廣忠在家臣的護衛之下逃亡伊勢國,直到後來才在駿河國、遠江國的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的協助下奪回了領地。

  也正是在松平廣忠的時代,織田大和守家的家臣織田信秀開始嶄露頭角,從守護、守護代處獲得了統領尾張國武士的權限,開始對鄰國美濃國、三河國發起侵攻。大約在天文十六年(1547年)左右,織田信秀攻陷岡崎城,松平廣忠不得不表示臣服,將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送到了織田家中作為人質。

  在很多影視作品裡都說織田信長在這個時候與德川家康相識,不過實際上德川家康當時只是一介人質,二者地位相差很懸殊。並且,織田信長住在城裡,德川家康是被委託家臣看管,住在織田家臣的家裡,兩個人在一起玩的可能性同樣也不高,並沒有史料證明二者自幼相識。

  清州同盟

  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廣忠也是個短命鬼,不久之後就去世了。而織田信秀也因為今川家的介入在三河國節節敗退,接連丟失了岡崎城、安城城等地,最後因為織田信秀的庶長子織田信廣被俘,不得不用德川家康換回了織田信廣。

  

  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非常看重德川家康,不僅親自為其舉行了成人禮,還將養女嫁給了他,讓德川家康位列今川家的一門眾。然而,就在德川家康初陣的桶狹間合戰中,今川義元被織田信長率領的織田軍陣斬,今川家也亂成了一團。

  今川義元死後,今川家的勢力在三河國衰退,而德川家康也趁著這個機會佔領了父祖時代的岡崎城,宣布在三河國獨立,擺脫了今川家家臣的身份。獨立之後,德川家康便立即與織田信長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這便是尾三同盟的雛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遊戲、影視作品中,德川家康受邀親自奔赴清洲城與織田信長籤訂了清州同盟,但是實際上這件事並非事實,德川家康也從未前往過尾張國。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同盟並非是一朝一夕而成的,兩家的同盟也是靠家臣之間的工作,從最初的互不侵犯條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合作的加深,才逐步上升為了軍事同盟,而不是兩人一碰面一動筆就敲定了今後二十年的走向。

  與武田家的戰爭

  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奉前將軍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上洛,此時的德川家康雖然沒有親自出陣,但是也派出了松平信一統率德川軍前去參陣。

  

  德川家康

  值得一提的是,信長上洛時的德川軍雖說是織田家的援軍,但是當時名義上德川家康仍舊是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才舉兵的。也就是說,此時的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處於同等的地位,都是支持足利義昭的大名之一,德川軍的上洛也是向足利義昭奉公,而非是單純的給織田信長派出的援軍。信長上洛時期的織田家、德川家、淺井家,實際上有點類似於早年大內義興、細川高國、畠山尚順擁戴足利義稙出任幕府將軍的形式。

  信長上洛的同年,織田家的盟友武田信玄與德川家康同時對今川家的領地發起侵攻。武田家、今川家本是「甲相駿三國同盟」的成員,但是因為今川義元戰死、今川氏真無能,武田信玄便對今川家的領地有了野心,與德川家康密謀瓜分今川家。消滅今川家以後,德川家康成為了佔有三河國、遠江國二國領地的戰國大名,與之相對的,德川家與武田家之間也少了今川家作為緩衝地帶。

  元龜三年(1572年)九月,反覆無常的武田信玄再度破棄了與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同盟,對織田家、德川家的領地發起侵攻,德川家開啟了與武田家之間長達十年的戰爭,這也是「清州同盟」第一次遭遇信任危機。儘管織田信長給德川家康派遣了援軍,但是織田、德川聯軍在同年末仍舊於三方原被武田信玄擊敗,德川家也因此丟失了許多城池。

  次年,武田信玄逝世,其子武田勝賴繼承武田家的家督之位,繼續著對德川家領地的侵略。其中,德川家三河國、遠江國交界的「奧三河」地區成為了武田家侵攻的主要目標,若是奧三河地區被武田家佔領,德川家的領地就將被武田家攔腰截斷。在此期間,德川家康在遠江國東部的重要據點高天神城也被武田勝賴奪取,德川家陷入了窘境之中。

  

  長筱合戰

  此時的德川家內部也出現了矛盾,許多安城時代就追隨松平氏的家臣們對織田信長抱著極大的不滿,認為德川家對織田信長仁至義盡,而織田信長的重心卻一直在京畿,從未給德川家派出有效的支援,讓德川家不得不獨自對抗武田家,接連丟失領地。

  天正三年(1575年)三月末,武田勝賴再度對奧三河地區發起攻擊,此時的德川家康也瀕臨崩潰,給織田信長送去了一封書信。在信中,德川家康表示唇亡齒寒,若德川家被武田家消滅,織田家必然將直接面對武田勝賴的大軍。同時,德川家康還表示,若織田信長再不履行盟約,自己將割讓遠江國與武田勝賴議和,為了彌補德川家失去遠江國的虧損,家康將親自作為武田軍的前鋒入侵尾張國。

  或許是德川家康的威脅奏效了,或許是織田信長本來就想著收拾武田勝賴,這一年織田信長的來援非常及時,不僅如此,除了織田信長率領的三萬餘織田軍以外,信長還攜帶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鐵炮。

  長筱·設樂原合戰一役,武田軍被織田、德川聯軍打得潰不成軍,武田勝賴獨自丟下軍隊逃亡。這一場大勝不僅扭轉了德川家與武田家的攻守地位,還讓本岌岌可危的清州同盟重新凝聚到了一起。

  德川家的家臣化

  長筱合戰以後,織田信長在京都開始建立起取代室町幕府的新公儀,清州同盟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變味的。

  

  織田信長

  在此期間,最值得一提的事情恐怕就是「信康切腹事件」了。根據以往的舊說,織田信長嫉妒德川信康的才能,藉口德川信康內通武田家,要求德川家康處死嫡子。不過,根據對當時史料的發掘,德川家康與德川信康之間其實早有恩怨,織田信長不但沒有插手這件事,反而還是一個「被通知」的傢伙——因為德川信康是織田信長的女婿,如果處置德川信康的話,就有破棄清州同盟的意味在裡面。例如武田信玄幽禁的嫡子武田義信,就是今川義元女婿,武田義信失勢後,武田家就與今川家破盟了。

  正是因此,擔心引起信長疑心的德川家康派遣家臣酒井忠次前往安土城,向織田信長解釋德川信康為何被幽禁。織田信長也比較大度,當即表示這是德川家的私事,由德川家康自己處置即可。也就是說,信康之死其實完全出自德川家康自己的手筆,並且在後來建立江戶幕府以後,德川家康為了貶低這個嫡子的地位,還將其苗字從「德川」改回了家格較低的「松平」。

  對比元龜年間到天正年間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的書信就可發現,早年織田信長給德川家康發去的書信是以平輩的身份自居,並且多用敬語。然而到了室町幕府滅亡以後的天正年間,織田信長書信的格式發生了變化,所使用的言辭也變為了對下位者使用的格式。同樣,德川家康在天正二年開始也對織田信長使用了書信中對最高位者才會使用的「恐惶謹言」的格式,標誌著德川家逐漸被織田家給家臣化。

  本能寺之變與「後織德同盟」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被明智光秀襲擊身亡,信長的三子織田信孝、家臣羽柴秀吉、丹羽長秀等人隨後討伐了明智光秀,並且聚集在了清洲城商議如何瓜分織田信長的遺產。

  

  羽柴秀吉

  清州會議結束以後,織田家內部成立了一個獨特的體制,也就是由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三子織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池田恆興、德川家康七人合議的「織田體制」。並且羽柴秀吉還許可德川家康出兵甲信,佔領這塊曾屬於織田家的地盤。可以看出,在這個時期包括織田家的家臣們在內,已經把德川家康視作是織田家的一份子了。

  後來織田信雄、羽柴秀吉與織田信孝、柴田勝家之間發生「賤嶽合戰」時,羽柴秀吉也特意派遣了使者知會德川家康、丹羽長秀,表示織田信孝、柴田勝家不遵守清州會議的約定,所以決定擁戴織田信雄為主(織田家的實際家督三法師被織田信孝控制)。連織田家的家督更替之事都需要知會德川家康,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德川家康在當時的地位早就不是織田信長的盟友了。

  不過,賤嶽合戰結束以後,羽柴秀吉與織田信雄又反目,羽柴秀吉在織田家內部建立起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將德川家康排斥出政權的核心。在這個時期,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雄重提昔日的「織德同盟」,也標誌著德川家從織田家體制中脫離,重新成為織田信雄的盟友,一個獨立的戰國大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清洲同盟——織田信長攜手德川家康
    引言:桶狹間之戰後,原本向今川氏稱臣的德川家康趁機返回岡崎城宣布松平家獨立。今川義元之子今川氏真,十分惱怒,次年就派了手下家臣殺死德川這一方的人質。德川家康為了集中精力應付今川氏的攻勢,派了石川數正與織田信長商議結盟。
  • 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
    德川家康在織田家短暫停留後,就被送往今川家,他的人生展開新的篇章。織田信長也在數年後繼承父親的家督之位,正式開始下克上之旅。兩人之間再無瓜葛,或者說兩人之間本來就沒有關係,也就談不上聯繫。不過隨著今川義元出兵尾張(也有上洛說),意圖威懾織田信長,兩人重新開始認識。
  • 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的同盟為什麼能一直維持到最後?
    然而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的同盟卻一直維持到「本能寺之變」,這個持續了二十多年也是日本戰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同盟。那麼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的同盟為什麼能維持到最後呢?
  • 德川家康殺子背後,真的是織田信長在操弄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德川家康殺子背後,真的是織田信長在操弄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的最佳盟友典範,莫過於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這對盟友。德川家和織田家在兩人的帶領下,彼此相安無事數十年,家康全力配合信長的戰略,獨自負責一個方向。但兩家關係既然能延續數十年,證明信長信任家康,為何還逼其殺子?因友情而結盟並聯姻?
  •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後,德川家的這些年
    引言:1562年,織田信長派遣了家臣瀧川一益前往三河,希望可以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談結盟。這時候的松平元康糾結了一陣後,最終選擇了與織田信長結盟。因為今川義元戰死後,今川氏真不但統治力下降而且沒有攻打尾張的意圖,而自己邊上還有一個武田信玄需要提防。
  • 德川家康明明對織田信長忠心耿耿,為何織田還要殺家康嫡長子
    被殺掉的是德川家康的嫡長子德川信康。他驍勇善戰,十幾歲就開始四處徵戰,是德川家康寄予厚望的繼承人,然而在他20歲時卻被織田信長逼迫切腹自殺,這是怎麼回事呢?(德川信康)一、政治婚約。德川家康少年時期,在清州做人質,時便和織田信長是好朋友。長大後,織田信長靠武力先後掌握了美濃和尾張,成為威震一方的大名。
  • 日本戰國時期,清州同盟為何能夠改變戰國格局?
    日本戰國中前期,特別是這個時代,前三雄(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就要謝幕,後三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則即將登上歷史舞臺。公元1560年5月,在日本戰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桶狹間合戰」以後,有著「東海道霸主」之稱的足利氏名門今川義元身死。緊接著蟄伏多年的德川家康,終於掙脫了牢籠,而德川家康會有何作為。不僅今川織田翹首以盼,整個天下都將拭目以待。
  • 織田信長上洛,德川家康為何不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
    1568年9月,織田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彼時的德川家康沒有選擇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信長上洛,那麼,他為何這麼做呢?
  • 後織田時代:信長死後織田家衰敗始末
    在瓜分織田信長遺產的清州會議之後,織田信長的三子織田信孝成為了新任家督三法師的後見人,並且他還與織田家的家老柴田勝家、瀧川一益等人結成了「反秀吉同盟」。羽柴秀吉也不含糊,當織田信孝拒絕將侄子三法師轉移到安土城以後,擔心織田信孝「挾家督以令群臣」的秀吉立即知會了清州會議上的其他織田家家臣以及織田家的盟友德川家康,共同推舉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為主公,討伐違背清州會議約定的織田信孝。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讀歷史,類比固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也容易導致認識上的錯誤,比如很多讀者習慣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類比為曹操和司馬懿,這種類比實在是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 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說白了,上下級關係,或者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強迫德川家康殺掉長子德川信康和正室築山殿?
    剛結婚的兩三年,憑藉著年齡和身份優勢,築山殿還能在閨中呼風喚雨,並且在短短三年時間內為家康生下了長子德川家康和長女龜姬,可見夫妻關係還算和諧。菜菜緒版築山殿可好景不長,隨著桶狹間合戰今川義元的離世,今川家的輝煌已不復存在,在織田信長的支持下,德川家康乘機回到三河宣布獨立!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第二年,也就是1562年,與織田信長建立極為穩固的清州同盟,並生擒今川家親族,成功換回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家康從人質到最終獨立,遭遇了很多危機,但他抓住機遇,擺脫自己的困境,為日後的強大打下了基礎。
  •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已有強大實力,為何卻當豐臣秀吉家臣?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雖然實力強大,但是和偌大一個織田家相比依舊是小巫見大巫。德川家康趁著信長之死,關東大亂之際。
  •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設法分化信孝和信雄,德川家康在幹嘛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設法分化信孝和信雄,德川家康在幹嘛? 織田信長命喪本能寺之後,眾家臣在清州會議中將三法師立為織田家的繼承人,當時織田信雄、信孝兄弟二人都是三法師的後見人,而羽柴秀吉、柴田勝家、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四人進行合議和輔佐。
  •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還是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在日本歷史上頗具爭議性。他出生於今日本的愛知縣西部,在戰國時代屬於尾張國。織田信長本是尾張國的一個小大名,但是他自幼志向非凡,曾於桶狹間合戰中擊敗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之後更是「天下布武」,統一了大半個日本。可惜的是就在織田信長馬上成為「天下人」的關鍵時期,他的手下明智光秀卻發動兵變,在本能寺將其殺死。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德川家康殺繼承人,全是織田信長的錯?信長:怎麼又怪我?
    摘要:德川家康殺繼承人,全是織田信長的錯?信長:怎麼又怪我?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下克上的時期,也是父子相殘造成人倫悲劇的時代。武田家父子的悲劇歷歷在目,隨後德川家康與嫡子的悲劇同樣上演。按照19世紀的記載,家康嫡子之妻五德姬(織田信長之女),因為發現婆婆慫恿夫君信康意圖聯合武田勝賴顛覆德川家,隨即寫信告訴父親織田信長,信長大怒立即命令家康殺妻、殺子。萬般無奈下的家康,只能殺了妻子和兒子。那麼,這起人倫悲劇的兇手,真的是織田信長嗎?
  • 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本能寺之變後做了什麼?你的就是我的
    摘要: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本能寺之變後做了什麼?你的就是我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這對日本戰國時代的最佳盟友,在同盟的時間內大家相安無事,家康更是緊緊跟隨信長,從未背叛過信長,堪稱戰國時代的奇蹟。但在本能寺之變後,這對奇蹟組合陰陽相隔,從此家康踏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在本能寺之變發生時,德川家康按照織田信長的建議前往堺遊覽,得知本能寺之變發生後,德川家康極為驚慌,他預感明智光秀會追殺而來,還有專門狩獵武士的落武者也有可能對他發起襲擊。按照記載,家康身邊的護衛人數極少,想要穿越混亂的京畿地區,一路逃回德川家難度可想而知。
  •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已有強大實力,為何卻當豐臣秀吉家臣
    德川家康最終之所以能夠吃到那塊餅,當他在織田信長去世後,對待豐田秀吉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錯,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的時代,已經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除了織田信長外,實力最強勁的大名。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挑戰織田信長。武田信玄父子挑戰織田信長,明智光秀挑戰織田信長,但是,德川家康絕對不這樣做。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雖然豐臣秀吉成為「關白」,統御天下,但這都是在信長的肩膀上成就的;德川家康,雖然開創了德川幕府,但也只是欺負孤兒寡母所得,比之豐臣秀吉稱不上英雄,更無法與信長相比。其他兩傑相對長壽,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信長只留下了「人間五十年,亦夢亦如幻」的絕筆。信長短暫的50年的人生確實如夢似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