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曬編程成績單,刻意練習才是有效學習的利器

2021-01-08 薇薇談成長

5月16日那天,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先生曬出了他參加「NTC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Python編程一段)」的成績單,99分。唯一丟掉的1分,是因為「畫完圖後忘了隱藏畫筆的箭頭」。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11月,潘石屹先生發微博宣布,要開始學習Python,「這也是今天給自己人生的禮物」。不到一年,56歲的他學成歸來,並重新定義了「青少年」。

很多朋友總是說自己「沒天賦"、「太忙」、「年紀大學不會」,看到這條微博,還好意思再找藉口嗎?

著名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潛心研究了幾十年「專業特長科學」,在《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裡,通過大量實驗和例子,告訴我們:

只要通過刻意練習,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行業大師。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正確的練習」,它包含了明確定義的目標、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和導師、有效的心理表徵。

心理表徵這個名詞比較陌生,它指的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最簡單的例子是視覺效應,例如你看到「狗」這個詞,腦海裡就會浮現相應的畫面。複雜一點的例子是象棋高手的「棋盤數據塊」、記憶高手的「數字鏈」,把外行看來零零散散的知識點,合成一個整體。

心理表徵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我們是入門級還是高手級別。例如象棋高手的腦海裡會有5萬個棋盤的數據塊,能幫助他們快速判斷棋局和走勢,「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為什麼我們要刻意練習呢?

曾經有個「一萬小時理論」風靡全球,它來源於《異類》這本書,作者號稱:"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天才。」

且慢,仔細想想,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理論的荒謬:

1.一件事情重複做一萬小時,就可以脫穎而出嗎?富蘭克林學習能力超強,是科學家、發明家、外交家、作家,但他沒日沒夜地練習西洋棋,棋藝卻沒有任何進步。

我們身邊一個總是瘋狂加班做表格,試圖用努力加班來證明自己的同事,卻被辭退了。因為新人用一個公式,5分鐘就能完成他3個小時的工作。這種低水平的重複,即使你練習一萬個小時,也不能給你帶來技能的精進。

2.每個行業的精進時間都是一萬小時嗎?未必。有一些領域,比如開車,可能只需要幾千小時,而像小提琴手拉琴,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練習呢。

既然一萬小時理論站不住腳,那我們該如何成為一個行業的高手呢?艾利克森用科學實驗和大量案例告訴我們,對於想在任意行業或領域中提升自我的人來說,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因為刻意練習是讓我們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再改善問題的過程。

我們如何進行刻意練習?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運用刻意練習的3F法則來學習新技能。3F包括FOCUS(專注),FEEDBACK(反饋)和FIX IT(修正)。

1)FOCUS,專注,把最寶貴的注意力,投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潘石屹先生說他學編程的時候,往往會投入到忘了時間,一看表,兩三個小時過去了。我們也有過類似「投入到忘了時間」的經歷,這就是心流。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把「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

心流產生的同時,我們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從而保持繼續做這件事的動力。高質量的有效練習,比低質量的機械重複,哪個效果更好,不言而喻。

2)FEEDBACK,即時反饋

知名作家張德芬常年修煉瑜伽,但有一個動作總是做不好。一天,瑜伽室新來了一個老師,一句話就點破她的問題所在,她恍然大悟,終於突破自己,完美完成了動作。

刻意練習倡導我們找一個有經驗的導師,因為導師有一套驗證過有效的方法,會針對我們的練習提出建議,能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感謝網絡暢通的時代,我們可以低成本地找到各行各業的大咖,向他們學習。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選網課,應該優先考慮那些有點評有回饋的,而不是聽完看完就結束的課程。例如我們想學一門新語言,聽完音標課做練習,得有專業的老師指出我們的發音是否正確,才能從源頭杜絕錯誤。

3)FIX IT, 馬上改正

經過了前面兩個F,我們進入了最關鍵的一步:修正。錢學森說過:「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的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座。「

通過幾次的3F循環圈,我們才會真正吸收這個知識點,變成自己的能力。

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可以練習,邊做邊學,改變以往沉悶的重複。例如開會演示要用到PPT,以往我們都是一個人講,其他人聽。現在可以改變一下,讓聽講的同事們記錄好的和不好的,提修改意見,讓演講者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

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學習新的技能,以及培養孩子。書中舉了一個媽媽培養幾個「天才」的例子,孩子們成才的路線圖無一例外都是: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力投入,開拓創新。這個路線圖同樣適用於我們和我們的孩子。

刻意練習的根本:走出舒適區

《人生效率手冊》的作者張萌做客樊登讀書會的時候,分享了她讀書時訓練自己長跑的經歷。一開始她是一個跑300米都會上氣不接下氣的體弱小孩,她採用了一個辦法:要求自己每一天比前一天多跑10米。別小看這10米,10天就變成了100米。最後,她成了學校長跑1500米和3000米的亞軍。她敢於走出舒適區,給自己定了一個挑戰小目標,持續進行,從而達成了目標。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

萬維鋼老師說:「脫離舒適區,需要強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種修煉。」

刻意練習最根本的一步就是走出舒適區。

古典說:「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拼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要提高認知效率,最好的方法是遵循3F法則進行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不斷提升自我。「知道,做到,持續做到」,這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辦法。

50多歲的潘石屹事業繁忙,他都學成歸來了,我們普通人還猶豫什麼呢?按照刻意練習的3F法則和步驟,開拓自己的新技能,經歷一場從新手到大師的旅程吧!

相關焦點

  • 學了半年 Python,潘石屹曬出首次考試成績單:99 分!
    還記得去年11月15日的時候,年過半百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突然在微博上宣布,要正式開始學習Python,並表示,「Python是進化最好的一種語言」。半年過去了,今天凌晨,潘石屹在微博曬出了自己的第一張Python考試成績單,「通過NTC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Python編程一段)」,還取得了99分的優秀成績!截止到發稿,這條微博已經得到了1400多贊。
  • 潘石屹56歲開始賣力學編程,卻被周鴻禕澆了盆冷水
    消息一出,頓時引起輿論熱議,有人表示不解,也有人認為潘石屹在作秀。不過,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學習編程不是玩票,而是動真格。今年初,潘石屹將國內知名少兒編程品牌編程貓引進自己在甘肅捐贈的學校,並拜師編程貓05後小學員左奕遠。與此同時,約定3個月編程學習期內,要用Python解決100個問題,涵蓋數學、藝術文化等領域。
  • 潘石屹直播連線編程貓李天馳感嘆編程要從娃娃抓起
    5 月 16 日凌晨,房地產大佬、SOHO 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博曬出了自己的第一張 Python 考試成績單:99 分。有網友對此評論道,還有一分是怕你驕傲。 而對於那一分的解釋,潘石屹表示是因為「畫完圖後忘了隱藏畫筆的箭頭」,雖然沒有得到滿分,但這段時期的學習成效已經顯現。
  • 《刻意練習》:有效的練習方法,讓你的學習過程更高效
    在學習開始之前,我們先要知道自己的目的。譬如說,如果想學Python,目的可能就是會編程、會用Python處理表格等。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目的,才能更有動力地去學習。第二步:購買必要的裝備。學每一個技能,都需要必要的裝備或資料。這個過程在運動類技能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 刻意練習不是機械重複,只有明白這兩個關鍵,刻意練習才有效
    他說自己知道知識的深層結構是什麼,但是不知道該通過什麼樣的練習才能做到有效精進。這種感覺就像老話講的,老虎吃山無從下口。不知道其他讀者老爺們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曾經出現過我身上。就拿我寫作這件事來說吧,在我完成入門學習之後,就拿起筆開始寫。在剛開始寫的時候感覺提高特別快,寫完之後的成就感也讓我願意寫下去。
  • 關於刻意練習的清單
    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就是刻意練習。成為任何領域高手的關鍵因素不是文化,不是藝術,不是哲學,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練習。2. 關於刻意練習,被誤讀最久的一個概念是「一萬小時定律」。事實上,想把自己變成高手,光知道「一萬小時」毫無意義,因為真正的關鍵根本不在訓練時間,而是訓練的方法。3.
  • 潘石屹都參加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了,你還在問編程是什麼
    「今天開始我學習一門新的語言Python,我在尋找。這也是今天給自己人生的禮物。」2019年11月14日,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宣布進軍程式語言Python。消息一出,在微博上引發了不小的熱議,許多網友對潘石屹的學習精神表示嘆服。
  • 聚焦大咖丨編程到底有什麼魔力?56歲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學Python
    制定學習計劃,建立編程學習話題 學編程學的如此認真,潘總這是要來搶程式設計師們的飯碗了麼?當然不是!其實,早在去年11月,56歲的潘石屹就在微博公布開始學編程,並展現出了對編程極大的熱情,在微博分享編程成果期期不落。
  • 浙江八年級新增Python編程課程 Python語言特點名稱來源介紹
    浙江八年級新增Python編程課程 Python語言特點名稱來源介紹 浙江八年級新增Python編程課程是怎麼回事?
  • 00後NCT等考考生微博叫板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引熱議
    2020年4月的NCT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因受疫情影響,考慮到廣大考生與工作人員的安全,為有效避免線下人員聚集,NCT組委會將原定的線下考試全部改為線上考試。   性格靦腆的小學四年級學生馬駿逸 ,學習了3年的圖形化編程。在2019年NCT考試圖形化等考中,獲得97分(滿分100),斬獲約克郡校區2019年NCT考試狀元。
  • 閱讀:學習新技能,如何讓練習更有效?|有間·主筆
    在《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告訴我們: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我們把這種通用的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回想一下,我們學習新技能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 【12】盲打的刻意練習
    我突然明白過去我拒絕去練習盲打有多麼荒謬了。而當時,就算沒有一個異性的刺激,也頂多花上一個星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我竟然只不過是出於懶惰而拒絕學習和練習。辦法二1、除了平時工作和學習中,打字刻意練習不看鍵盤外。2、外加一個專門的盲打練習(練指法)。小結:1、盲打就是一個學-練-用結合的方式。
  • 堅持刻意練習就能成為高手?4個法則帶你走出刻意練習的誤區
    而這種「正確的訓練」就是刻意練習:有目的地學習,有好導師,有目標,有反饋。有不少人以為埋頭刻苦練習就是刻意練習:練習口語,1個小時不夠,那就練習4個小時;練習鋼琴,根據老師要求,埋頭苦練8小時,感覺湊夠時間就能進步神速,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刻意練習,甚至不能被稱為「刻意練習」,充其量只能叫做「刻苦練習」。
  • 論系統性學習與「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筆者編著的一本新書——《刻意練習:民謠與指彈吉他基礎教程》,即將在這個月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封面見下圖),也許有琴友會問,這本書為什麼要以"刻意練習"作為標題?因為它是我從事吉他教學以來一直最重視、同時也是在踐行的理念。
  •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唯有在刻意練習下一萬小時才能有用
    最強大的學習方法,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唯有在刻意練習下一萬小時才能有用。所謂的潛能全部是可以被鍛鍊出來的,就像健身後能夠鍛鍊肌肉一樣,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訓練出來潛能,只要你堅持刻意訓練。我們要足夠了解自己,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有極強的適應性,通過刻意練習,就能夠極強地改變身體的適應能力。通過大量的訓練改變身體的適應性,我們可以創造潛能和天賦,創造天才。
  • 《刻意練習》心得分享
    非常榮幸和大家分享今天的這個話題,談談刻意練習,為什麼要談這個話題呢?這主要是源於我之前讀的一本書,也是這幾年比較火的一本書,書名叫做《刻意練習》,那麼書中到底有什麼樣的觀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究呢?練習改變大腦結構,潛能可以被構築。刻意練習:也就是為了提高某項能力而被刻意設計出來的練習。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我們可以把這種通用的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那麼刻意練習與有目的的練習有什麼差別呢?
  • 讀書筆記《刻意練習》
    關於本書本書是學習領域的一本經典著作,它打破了傳統學習的認識。對於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個人來說,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四、如何運用刻意練習作者說:刻意練習與其他類型的有目的的練習在兩個重要的方面上存在著差別。
  • 刻意練習,精進自己
    現實生活中我們想要在某個領域成為行家裡手或者專家,需要刻意練習,精進自己。刻意練習能讓我們實現肉眼可見的進步,提升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刻意練習中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有目的刻意練習要具有明確的特定目標。目標要量化,要分解。
  • 《刻意練習》法則:打造人生的高光時刻
    於是在上班之餘報了甜品班,學習如何製做甜品,並時常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吃。她認真聽取朋友的反饋,不斷修正自己做甜品的技巧,等到甜品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她嘗試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圖片,售賣自己做的甜品。但是一開始除了親朋好友捧場,並沒有其他訂單,直到一條評論說圖片看著不太有食慾,她才意識到可能是自己的圖片拍攝效果太差了。
  • 《刻意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很重要,走出舒適區更重要
    安德斯·艾利克森與羅伯特·普爾合著01有目的練習事半功倍,天真練習埋頭苦幹有目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主要是「積跬步以至千裡」,最終達到長期目標。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用於引導你的學習。如果他沒有,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高,這些自動化的能力會緩慢地退化。同樣,練習是不斷推陳求新的,在練習的過程還要不斷去提高練習的效果,與時俱進,不是刻板,無想法的去練習。在任何職業當中都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知識,迭代自己。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不過,向刻意練習前進時,我們要先通過有目的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