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依然更傾向於看好商品,尤其是農業商品和相關股票。「與金融資產相比,我覺得貴金屬還沒有貴得太離譜。」
騰訊證券1月1日訊,在「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看來,投資者想要在股市中如魚得水,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從錯誤當中學習。
這位瑞士傳奇投資人曾經成功地預測到了1987年股市大崩盤,1990年的日本泡沫,以及在自己2002年的名作《明日黃金:亞洲大發現時代》(Tomorrow's Gold: Asia' Age of Discovery)當中預言了石油和貴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大牛市,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
在回顧自己長達四十年的投資生涯時,麥嘉華強調,承認錯誤並從中學習是幫助投資者成長的良方。「我想,在自己的一生中,我犯下了上百萬讓我後悔的錯誤。生命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管你年紀多大,都依然不能避免犯錯。」
除了保持開放的心態之外,麥嘉華還希望投資者明白,市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大家必須學習和掌握市場反應的機理。「你必須時刻記得,自己怎麼想或者別人怎麼想,往往都沒有什麼意義。市場的運動是許多不同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獨立於我們想法之外的。」
今年疫情爆發以來,各國政府和央行都採取了力度驚人的經濟刺激措施,大量印鈔和舉債,而這就使得政府對市場的影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這樣一種環境當中,投資者該何去何從?麥嘉華的回答是,投資者必須學會適應現在的市場,後者正變得越來越像樂透。
「每一次樂透開獎,總是會有一個贏家。這個人還可以寫一本《我是怎樣贏得樂透的》。不過,事實是,多數人並未中獎,相反損失掉了自己買彩票的錢。我認為今天的投資環境就是如此,肯定會有少數贏家,他們可以寫書,可以上電視去解釋自己是如何操作的」,但是實際上,大環境已經惡化了。
麥嘉華指出,如果將現在和20世紀70年代,甚至90年代進行比較,大家就會發現,「現在的利率要低得多,債券價格要高得多。換言之,如果你買進歐洲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或者尤其是瑞士政府的債券,那麼你實質上是付出110瑞士法郎,然後等待十年,一分錢利息都沒有,而且最後收回的本金是100瑞士法郎。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做空之外,債市上已經沒有了其他賺錢的辦法」。
至於股市,「在70年代當中,美股市場相對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是在20%到30%的區間振蕩,這也就意味著股市資本相當於經濟總體量的20%至30%。可是現在,這一比例卻達到了90%」。麥嘉華強調,這實際上是說明金融市場處在虛高境地,而經濟活躍度並沒有那個可觀的實質性提升。
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市場卻相對承壓。不過即便如此,麥嘉華依然更傾向於看好商品,尤其是農業商品和相關股票。「與金融資產相比,我覺得貴金屬還沒有貴得太離譜。」
麥嘉華警告說,今日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政府的大力度政策幹預其實就意味著人們在未來必須更多納稅,因此整體而言,世界正在走向一個低投資回報環境。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投資者真正能夠運作的空間,也只剩下充分多元化了。麥嘉華強調,誰也「不知道世界未來五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投資者當然不該只是困守在一個資產門類當中,這雖然可能讓你賺到一大筆利潤,但同樣也可能讓你輸掉全部本錢」。
談到美股市場近期的迭創新高,麥嘉華表示,美股市場現在已經很昂貴了,但是還沒有到嚴重超買的地步,至少將股價與五十天或者兩百天移動平均線相比,局面還算不上出格。「當初,在1987年的市場上,能夠創下新高的股票數量是不斷縮小的,這也就意味著技術面是在持續惡化,而且利率還開始走高了。」只是,麥嘉華也承認,現在要判斷估值高低,比當初更加困難,因為今日世界至少在經濟層面已經與過去截然不同。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印鈔世界當中。當你大量印鈔,你同時也就扭曲了許多東西,包括估值、定價機制等,也使得預測變得更加困難了。因此,如果有人說我目前看空股票,這話也可以算作是對的。」
那麼,美股是否就會從此進入下行通道呢?麥嘉華表示,事情恐怕也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眾所周知,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因此如果美股市場真是高估了的話,這估值的矯正是可以有兩條道路的。「首先,是股價大跌,這是最傳統的道路,但是也可能有另外一種發展方向,即股價繼續上漲,但是美元崩潰了,這也可以使得股票的真實價格降低下來——也可能,股價上漲,但是金價漲得要厲害得多,於是股票相對於黃金是等於貶值了。」
麥嘉華總結道,在印鈔環境當中,投資正變得越來越複雜,雖然不能說現在賺錢已經成為不可能,但是比起過去,需要考慮的東西無疑多了太多。「關鍵就在於,印鈔會造成經濟學大家費雪(Irving Fisher)所謂的貨幣幻覺。你是有錢,但那只是一種幻覺,因為紙幣是印出來的。」(費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