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網
後疫情之「變」問道2021 | 洪灝:看好比特幣 A股一定能跑贏美股
《投資者網》鄭小琳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後疫情時代急需提振信心的一年。從投資策略角度,將迎來哪些變化與調整?人民幣如何保值升值?不妨聽聽中國最知名分析師洪灝的建議。
常常「行走」於中國經濟及投資議題中的洪灝,2020年顯得尤為忙碌,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接受媒體及公眾的投資建議問詢,他那條人們熟悉的紅領帶總是游離在各種場合;另一方面出版了他的新書《預測:經濟、周期與市場泡沫》,在很快的時間內,成為財經界2020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對於2021年而言,洪灝依然在忙碌地解答市場疑惑。後疫情時代,拜登上臺後中美將迎來哪些階段性利好?中國經濟將迎來哪些發展新機遇?在投資策略層面,投資者又該如何在把握大勢合理布局?《投資者網》專訪了中國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分析師洪灝。
圖片
洪灝歷任中金公司原執行總經理、首席全球策略師;摩根史坦利(雪梨、紐約)、花旗集團(紐約、倫敦)全球策略師。他曾被彭博新聞社評為「中國最精準的策略師」,曾準確預測了2013年「錢荒」市場的暴跌和反轉、2014年中至2016年中國股市泡沫。今年以來,洪灝發布了商業書籍《預測:經濟、周期和市場泡沫》,市場反應強烈。
展望2021年的投資趨勢,洪灝用「價值王者歸來」來概括,建議投資者可以購入與美元相對的資產(非美元計價資產),比如:人民幣資產、新市場大宗商品、比特幣等等,他同時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在9%以上,人民幣匯率強勢「回6」。
1
展望2021:中國將引領全球經濟復甦步伐
回顧不平凡的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一二季度陷入嚴重衰退。而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三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可謂一枝獨秀,傲視同群,GDP於全球十大經濟體中率先「轉正」。
展望2021年,伴隨疫苗的推廣使用,全球經濟何時能走出疫情陰霾?
對此,洪灝向《投資者網》表示,「實際上,2020年中國經濟復甦始於下半年,若復甦態勢延續,預計由中國引領的全球經濟復甦至少會持續至2021年上半年。在這期間,中國、美國的復甦力度相較2020年會更大。」
就目前全球經濟復甦勁頭來看,洪灝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還談不上有「新」變化之處。正如2021年預期中國一如既往地將持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中國經濟表現仍將是一枝獨秀。而時下,隨著各國疫苗的推廣在即,全球經濟復甦勢頭預計是2020年下半年復甦態勢的延續,「2020年,中國上遊產業處於強勢復甦狀態,自此,隨著產業推動,上遊復甦力度傳導至下遊過後,預計2021年上半年中國需求端的復甦跡象將明顯改善。」
2020年除了全球經濟步入衰退之外,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大選風波亦吸引了世界的關注。而儘管拜登最終勝選的消息已塵埃落定,且在對華政策上拜登收穫了不少期待,但洪灝卻強調,「大家不要對此抱有太大希望。」
「就美國的情況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美聯儲刺激經濟力度加大,2020年上半年美國經濟衰退周期短暫,但深度卻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由此,川普政府在2020年不遺餘力地大力刺激經濟。」 洪灝表示,「而隨著拜登政府執政,美國推出的刺激政策很有可能超乎預期。因此,2021年除了中國經濟將持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進程外,美國引領發達國家復甦的機率亦比較高,整體美國經濟復甦力度預計可能比預期更高。」
洪灝預期拜登上臺後,需要完成的幾件事包括:「一是重整美國經濟,2020年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衝擊和困擾,美國經濟步入大衰退,因此,對經濟進行重新整頓肯定是拜登上臺後的首要任務;二是令新冠疫情受到控制;三是修復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四是處理好對華貿易關係。首個貿易戰仍在進行期間,下一個階段的貿易計劃需要重新規劃與處理。不僅如此,就連川普在任時期犯下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是否被追究,均是拜登上臺後需處理的事情。」
洪灝向《投資者網》特別指出,「一般來說,由於拜登對綠色能源支持力度較高,此次勝選過後,部分市場觀點認為將對新能源等行業帶來利好影響。目前看,這種利好已經產生。」
洪灝進一步解釋稱,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投資遠遠超過美國,「十四五」規劃裡重點提及新能源產業,國內新能源汽車擁有較大倉儲,而美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拜登很有可能會解決新能源切換問題,不過,由於美國同時是一個農業大國,這些是否能完成及完成時間多長均有待觀察,「對於這些長期政策,當前還未出現具體政策細節。但不用期待過高,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
談及歐美國家疫苗陸續投入使用,洪灝認為:「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已經開始,市場對疫苗投入的預期非常充分,比如,當前上遊企業裡反映產品價格的周期性資產類別出現萎縮,一定程度上均反映市場對疫苗投入後經濟復甦展現出的期待。」
洪灝指出,由於整體不確定性偏多,令目前很難判斷全球經濟復甦的具體「日程表」,「比如:投入應用的疫苗能否快速達到量產;接種過程裡,是否有足夠醫護人員進行接種;疫苗運輸過程中,若部分疫苗需要低溫環境時,醫護人員是否能夠順利送達;如何防止預售過程中因溫度異常導致疫苗病毒變異,以及疫苗接種後免疫力能維持多長時間等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2
洞見趨勢:預計中國GDP增速達9%以上
雖然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中國三季度GDP實現華麗「轉正」,經濟處於強勢復甦周期,德銀、大摩等不少知名投行對2021年中國經濟樂觀預期為8%以上或者8%—9%;但也有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速保守預測為7%左右。
就此,洪灝表示:「預期中國GDP增速在9%以上。」
洪灝同時強調,「經濟增速高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濟復甦的勢頭要持續。」他表示,2021年作為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2035年後中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背後隱含的名義增長率大約為5%-10%,「但這僅僅是名義增長率,預期內都將能逐漸實現。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不再是一個總量或增速的問題,而是分配的問題,這亦是十四五規劃中重新提出多種分配、共同富裕含義相印證。」
剛剛在去年12月21日召開的央行經濟會議中談到明年工作任務時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市場分析認為,「合理適度」的貨幣政策背後,釋放了更多的信號。
「2021年貨幣政策不可能比現在更寬鬆。」洪灝向《投資者網》表示,基數效應下,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會比2020年表現更好。同時,由於周期性板塊具有創造價值特徵,投資策略層面推薦周期性板塊和消費板塊。不過,儘管短期經濟形勢可以預測,但不推薦來回波段操作式短線交易,「更好的方式是搶抓時機進行價值投資,賺錢效應會比短線操作勝算大。」
談及2020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經歷了大開大合,洪灝預測:「2021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回到6。」他認為,2020年人民幣強勢背後反映了中國疫情的有效管控和經濟強勢增長,尤其相對於海外市場,中國利率水平、國債收益率水平等均遠遠高於發達國家。「不過,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
3
投資策略:價值為王並建議購入非美元計價資產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隨著中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高技術產業料將延續高增長趨勢,為製造業投資打開新空間,製造業投資有望接棒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發力點。
對於「十四五」規劃中的受益行業,洪灝向《投資者網》分析表示:「相對而言,新能源行業、消費行業、高科技行業、晶片製造、高端製造等等,目前市場已經有所反應,因此,2021年這些行業一定程度上有望延續如今的態勢。」在資產配置上,洪灝建議析「投資者可以購入與美元相對的資產(非美元計價資產),比如人民幣資產、新市場大宗商品、比特幣等都可以購入。」
展望2021年投資市場趨勢,洪灝用「價值王者歸來」來概括,「2021年將是價值股領跑的一年。」他相信更重要的在於如何更好地於經濟增長過程中分享經濟增長的模式,對於科技股高估值神話是否會破滅等問題,他認為「都只是短期現象,這些現象可能會改變你一兩個星期的現金流,但不能夠改變你的生活及命運,因此,建議投資者不要太過醉心於短期交易,要緊隨國家一同成長,尋找好的標的,投資好的股票,堅持長期價值投資,長期堅持的投資者一定能獲得成熟的回報。」洪灝對此解釋。
洪灝分析,如果全球股市整體波動劇烈,A股很難獨善其身。但他相信,A股今年將跑贏美股,「回顧2020年,美股等外圍市場紛紛大跌,但A股表現依然堅挺。對於A股持樂觀態度的原因,一方面是A股價格相對便宜,處於低位;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中國市場的機會均超過美國。」
就投資策略,洪灝強調,「周期性行業反彈已經顯現,把握周期性行業機遇。從2020年6月份開始至今,周期性行業股票已經上揚許多,包括科技股,目前科技股估值偏高。不過,客觀分析,估值高和泡沫可能破滅亦截然不同,科技股的高估值和板塊股票上漲亦並非完全對立,2020年上漲的多數股票均為高估值股票,展望2021年,高估值股票依舊有上漲的可能性。」(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