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的九宮格,橫豎斜的和都相等地,你會填幾種?

2021-01-17 陽光數學課堂

把1.2.3.4.5.6.7.8.9填入方格裡,使橫豎斜每行三個數的和相等?

這是著名的九宮格問題,解答這樣的問題一般要用的規律是,大小數配對,中間數據中央的解題思路。在理解這個技巧的基礎上,解答九宮格的問題還有一個口訣,幫助孩子去快速解答。

二,四有肩, 六,八為足. 戴九履一, 左七右三

下面結合分析如下:

具體填寫

當然,這個口訣只是幫助快速思考,具體還要通過演算,調整,足位、肩位、左右的數據。

通過口訣填寫基本,再做調整,還有如下填法

數學學習就是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基礎上,還要做到靈活運用才為上策。

往深一些,這也是一道三階幻方問題。

把1、2、3、4、5、6、7、8、9,填入九宮格內,使橫豎斜,每行的三個數的和都相等,這個相等的和是15被稱作幻和。

下一步我們要確定中間數是多少,根據直覺,這個數應該是5,怎麼可以證明這一點呢。大家請注意觀察下面這個圖,請注意到通過中心格的十字以及對角線,他們是正好是四個幻和60,同時通過中心格的十字及對角線的圖案等於所有數的和加上三倍中間格。

其實還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證明這一點。1+9等於10,2+8等於10,3+7等於10,4+6等於10,這四對數的和,再加上5都等於15。因此我們可以確定,中心格的數字是5。我們仔細觀察這四對數可以發現,它們是兩對奇數和兩對偶數。下面我們根據奇偶數的性質來確定四個角應該填哪些數字。

1、若填兩對奇數,那麼三個奇數的和才可能得奇數,邊上的空格需要填奇數,但是我們的奇數已經用完了。所以說四個角是奇數不成立。

2、若四個角分別填一對偶數,一對奇數,則四個邊兒上的數,都應該填偶數,問題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偶數。所以說四個角填一對奇數,一對偶數也是行不通的。

能行得通的方案只剩一種了,那就是四個角填兩對偶數,四個奇數對應的填到四個邊兒上。中心格確定了,四個角也確定了,於是整個幻方也就確定了。

本題的三階幻方共有八種情況,如下。

相關焦點

  •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九宮格找規律填數字(編程+數學)
    通過編程+數學的方式梳理數學的知識點,讓孩子既可以對學習感興趣,又可以學會各個知識點。本次的主題是【九宮格找規律填數字】找規律填數字是一年級數學中常見的題型,尤其是九宮格,以下通過編程截圖演示其解題過程【題目】使得橫豎格子內的數之和都等於20【知識點1】九宮格【知識點2】行和列【知識點3】行加和列加【知識點4】總和相等【知識點5】找規律【知識點6】填空題
  • 邯鄲臨漳教師「十六字口訣」攻克數學難題九宮格
    原標題:河北臨漳教師「十六字口訣」攻克數學難題九宮格日前,記者從河北省臨漳縣獲悉,該縣教師秦衛東用創新法免運算巧填方陣圖,成功攻克「方陣圖」這一數學歷史難題。秦衛東今年50多歲,現在該縣柳園鎮中學教數學。
  • 奧數精講第七篇——九宮格
    九宮格是一個著名的數學遊戲,在小學階段常常出現。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動腦動手的習慣。本文將總結解決九宮格的方法和技巧和大家分享。有需要或者有幫助的可以收藏轉發。辦法1: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上九下一,左七右三,中央填五。
  • 一年級數學,發散思維能力訓練益智數字遊戲,你的孩子玩過幾種?
    首先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填得快。一堆數字呀,看來要先找到規律。你發現其中的規律了麼?通過我的火眼金睛這麼一觀察,我是發現其中的奧妙了:中間數個位上的數是由左上角和右上角的數相加得來,中間數十位上的數是由左下角和右下角的數相加得來。這一局,是誰最快?
  •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的7種常見數學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了幾種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七種: 1.歸納。 歸納是通過特例的分析引出普遍的結論。
  • 九宮格的題目始終是經典,掌握了這種方法,並不是我們想像的複雜
    小學數學中關於填九宮格的題始終是經典,對於經典我們就有研究它的價值。是否它就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難呢?NO!它其實是有規律的,今天教大家一種方法五秒搞定這種題。如題:在下面的3*3的方格中填入1~9的數字,使得橫豎相加,對角相加都等於同一個數。
  • 孟令偉奇門遁甲丨奇門遁甲中的九宮格
    奇門遁甲盤中的九宮格就是我們常說的洛書,九宮,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九宮在奇門遁甲中代表地,大地,為奇門遁甲之基,是不動的,奇門遁甲分為天、地、人、神四盤,四盤之中唯有地盤是不動,為坐山。
  • 趣數課堂:神秘九宮格,記住20字口訣直接對號入座,心算就寫出來
    趣數課堂:神秘九宮格,記住20字口訣直接對號入座,數學一點就通。九宮格,是一種數字排列遊戲,中國古代叫「縱橫圖」,現代數學中的三階幻方。如果再多一些格子,那就是數獨了。如圖,就是把1到9九個數字填到九個格子裡,無論是縱向、橫向、斜向、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相等。這種題目在小學奧數中有很多變通題,其實,只需記住20字口訣,可以很簡單就填進去了。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三種九宮格的解法(STEM教育:編程+數學)
    通過編程+數學的方式,用動畫方式展示並梳理數學的知識點,既可以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又可以學會各個知識點。本次的主題是【九宮格填數字】九宮格填數字是一、二年級數學中最常見的題型之一,以下通過編程截圖演示其解題過程。
  • 書法九宮格的創始人是誰?
  •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競賽測試題
    導讀 我們進行數學科的預習和複習遇到難題怎麼辦? 要想學好數學,離不開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同學們在預習和複習的過程中,遇到數學難題怎麼辦?
  • 書法臨帖用紙,為何從「九宮格」變為「田字格」和「米字格」?
    歐陽詢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史上「初唐四大家」及「楷書四大家」中都有他的一席之地。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嚴謹峭勁,享有「天下第一楷書」之譽。唐高祖讚嘆歐陽詢說:「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除了書法創作成績之外,歐陽詢還留下了大量書論如《三十六法》等。
  • 小學數學1~6年級《數學廣角》專題複習資料
    小學數學教科書設置了「數學廣角」教學內容版塊,旨在系統而有步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是數學教育中實現從傳授知識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
  • 學生時代的「數學符號」,學渣只認識幾個,都知道的是學霸!
    第二個:「∩」「∪」交併集合交併集合在數學的課本中雖然只出現了短短幾頁紙,但它的意思要理解個「三天三夜」才能搞明白,相信不少同學在交併集合方面栽過跟頭,現在的你看到這個符號還記得它的意思每個數學符號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和故事,然後由發現它們的數學家進行命名,它是一種濃縮的,抽象的語言。
  • 小學數學舉一反三,按規律填數例題分析及訓練題,老師:必考題型
    小學數學舉一反三,按規律填數例題分析及訓練,老師:必考題型!小學數學一年級和二年級都會出現找規律填數的考試試題,這個題型是數學考試的必考題型,它能鍛鍊和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按規律填數在一年級的考試裡面還是比較簡單的,不過練習題或者競賽題裡面會出現比較複雜,難度稍大的題型,二年級也是一樣。今天我們來分析和講解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難度稍大的找規律填數例題,並提供一些練習題給孩子們練習。首先來看第一個例題,題目是:15,8,12,8,9,8,( ),( )。做找規律填數題的時候,最關鍵是要找到題目中數與數之間有什麼規律。
  • 小學三年級數學,趣味計算如何巧填四則運算符號
    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我們所學過的數學四則運算符號,最常見的有加號、減號、乘號、除號以及括號(小括號)。到了高年級之後,括號還有中括號、大括號。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則是先乘、除,後加、減。但後面補充了一條: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內的。
  • 這道小升初數學九宮格題,要設五個未知數才能求解,但計算很簡單
    這道題是某著名重點中學小升初入學分班數學考試第13題,又是一個九宮格題,要求圖中?處的數是多少。這次就要比上一篇文章中的九宮格題難點了,題目如下圖所示:小升初入學分班考試數學題和上一篇九宮格題的規則都一樣,都是在九個方格裡填上不同的數,使得每行、每列、每條對角線上的三個數之和都相等
  • 二年級小學生數學提優之怎樣推演填數
    在小學數學裡,填數這類練習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填數練習既能訓練計算能力,又能培養分析、推理等能力,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有些題答案不只一個,在做練習時要多動腦,儘量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把能想到的答案都寫出來。
  • 5道小學數學智力題,大學生看了干著急,不信你來試試
    數學是研究量子結構、數量、信息和空間的一門課程,小學生的數學課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取得優秀的成績,但是,數學猜謎經常出現在考試中,是學生最擔心的事情,所以,如果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就必須好好地做數學題,數學題之所以這麼難,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今天給大家出了五道小學數學題,大家來試試看
  • 多樣的九宮格遊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網友直言:愛不釋手
    九宮格是指:在方格中劃「井」字形,使之成九等分的格子,因九格的形位有類古代的明堂九宮,故稱為「九宮格」,九宮格一款數字遊戲,起源於河圖洛書。九宮格的遊戲主要有三種玩法,第一種是在在3×3方格盤上,把一塊打亂的材料按照原圖重新上下左右移動,有一個空缺的格子,每次只能移動一個格子,直到把打亂的材料拼成跟原圖一模一樣,我們稱之為「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