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增強鄉村經濟活力

2020-12-14 網易財經

(原標題:普惠金融增強鄉村經濟活力 )

「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助力鄉村振興,要解決農村資產流動性問題,建立滿足多種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鄉村經濟的金融能力建設。」11月18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業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長貝多廣表示。

與會嘉賓認為,在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釐清「鄉村經濟的主體是誰」的問題。從目前實踐看,儘管農村勞動力所開展的經濟活動形式多樣,但大多沿用家庭生產模式,可概括為「微弱經濟體」。

根據此次論壇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所謂「微弱經濟體」,是指規模較小、處於市場弱勢地位、容易受到排斥的經濟主體,包括個體經濟、庭院經濟、小型合作經濟、微型企業、小型企業等。值得注意的是,鄉村經濟中的「微弱經濟體」不僅從事經濟生產活動,還同時擔負著家庭教育、關懷、養老、文化傳承等責任,因此更具重要價值。

「但在此前的實踐中,我們往往習慣用管理現代企業的思維來指導鄉村經濟,忽略了家庭經濟與企業經濟的區別。」貝多廣說,例如,當把具有明顯家庭經濟特徵的部分小微企業視為獨立核算、規模很小、自負盈虧的企業時,金融機構困惑地發現,這些所謂的「企業」根本沒有記帳,也沒有規範的經濟核算,既不區分各項經營項目的成本收益,也不區分個人消費和企業支出。

《報告》建議,要用普惠金融的力量增強鄉村經濟韌性,創造有利於其發展的市場環境、金融環境,建立適合其發展的金融體系,尤其在信貸、保險和資產管理方面進一步對農村放開,加強其金融能力建設。

首先,要創造有利於鄉村經濟發展的環境。在市場環境方面,要重點解決市場準入問題,目前主要面臨兩大障礙:一是技術標準嚴,如果按照工業化標準來衡量,很多家庭生產的產品較難達標;二是入市成本高,難以用企業形式申請品牌認證。在金融環境方面,則要解決農村資產流動性問題,當前普遍存在的農村產權糾紛處置難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機構相關融資服務。

其次,要建立適合鄉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報告》指出,現代金融體系是為現代企業設計的,很多時候並不適用於鄉村經濟。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包含支付、信貸、保險、理財等多種金融服務的適合鄉村經濟發展壯大的金融生態體系。

其中,要用信貸機制創新來解決供需矛盾。銀行業金融機構按單一經濟活動項目提供融資服務,但鄉村經濟主體的經營項目和資金用途往往是多樣的。如果按照銀行對企業制定的信用標準衡量家庭經濟體,其信用級別大多偏低,但從調研和實踐情況看,以家庭為單位的信貸風險並不比企業大。

「普惠金融要精準對接中小微經濟的金融需求,讓每一個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都能便捷地獲得貸款,讓每一個擁有創業夢想的中小微經濟組織都能及時享受金融服務,不斷增加中小微企業的社會財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說。

與此同時,要加速農村信息數位化「新基建」,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報告》認為,鑑於數字經濟能有效增加鄉村經濟主體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應加強農村5G、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與數字經濟有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體來看,可根據本地人口結構等實際情況制定數字素養提升方案,通過地緣關係網絡提升農村數字素養。

此外,建議對農村金融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除了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在風險管理上區別對待,還應在機構準入、業務準入、公司治理等方面實行有別於大型金融機構的制度安排,適度放寬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準入門檻。

最後,要加強「微弱經濟體」的金融能力建設。《報告》認為,金融能力關乎「微弱經濟體」收支管理、風險預防、財富積累及發展機會的把握,提升金融能力建設是促進經濟發展與金融穩定的重要舉措。

具體來看,一方面可基於本地實際情況,綜合評估貸款、儲蓄、理財、保險、資本市場工具等多種金融工具,找準金融服務農業、農民的「痛點」。另一方面在促進金融能力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同時,也要提升對農戶金融健康的關注,從收入、儲蓄、風險管理及應急響應等多層面提升農戶金融穩健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子源)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翼龍貸總裁陸奇捷:用「有溫度」的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 2019寄語
    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農村可愛的借款人,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家鄉,更在農村普惠金融的陽光的溫暖下,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未來。新時代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讓越來越多弱勢群體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務,創新性解決了農業農村信貸可得性不足、商業可續性不夠、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等難題,提升了廣大「三農」人群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河曲農商行:黨建引領聚合力普惠金融進萬家
    河曲農商行因農而生,以農為本,始終堅持支農支小主方向、主旋律,堅持「深耕三農、細作小微、精準扶貧、傾力重點」的戰略定位,不斷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大力推行「整村授信」工程,為改善河曲縣本土信用環境和金融生態環境做出努力,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半年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不斷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實現營業收入1,020.13億元,同比增長9.51%;實現歸屬於銀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不良貸款率1.83%,撥備覆蓋率175.72%,比上年末上升0.47個百分點。
  • 中原銀行新鄉分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來到新鄉縣翟坡鎮興寧村中原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站辦理業務的梁法芹老人興奮地說,「晚上如果村裡誰家老年人,有個頭疼腦熱的急用現金去鎮醫院看病,也可以來這辦理業務!」    「我們村付萬清自從2019年9月與中原銀行合作設立普惠金融服務站開業以來,基本每天都有一二十人在此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興寧村村民陳春芳說。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2020金融峰會丨梁定基: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委員、副主任 梁定基中國經濟時報訊(記者 王彩娜)「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廣西農信社實現了四個第一:即向54個貧困縣貸款發放量全區第一、貧困戶貸款覆蓋面全區第一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梁定基11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專題論壇·2020金融扶貧及創新峰會上曬出了一份金融精準扶貧的成績單。
  • 厚植普惠金融發展土壤,友信普惠煥發金融信息服務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普惠金融工作,強調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為金融科技企業友信金服的旗下平臺,友信普惠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普惠金融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聚焦服務小微企業和廣大民眾,取得了積極成效。至今,友信普惠已累計促成借款金額超800億元,近80%的資金通過平臺流入了實體經營領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 崑山農商行推出家門口的普惠金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如何深入鄉村,縮短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是江蘇崑山農商行普惠金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自2010年成立小微事業部(後更名為普惠金融事業部)以來,該行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逐年更新換代,在風險可控的大前提下,回歸本源,適應需求,推出「王牌」服務。
  • 資訊:紫金農商銀行上市1周年:打造普惠金融「紫金樣板」
    揚帆資本市場,該行牢記「服務三農、服務中小、服務城鄉」定位與初心,在時代脈搏與區域經濟、開拓發展與責任擔當的交匯點,堅定讓普惠金融的天然基因更加強健,持續豐盈著「普惠金融」的「源頭活水」,以再出發的姿態昂首闊步,潛心在踐行普惠金融上打造「紫金樣板」、凸顯「紫金風範」、實現「紫金作為」。
  • 徐諾金:普惠金融的蘭考探索及創新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方位下,中國共產黨堅守金融為民初心、秉承共享發展理念而提出的金融發展戰略,這既是全面決勝小康、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增進社會公平與社會和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內在要求。
  • 建行大學萬名「學子下鄉」系列調研:紮根鄉村精準扶貧 普惠金融謀...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廣東報導為了深耕金融扶貧、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等領域,中國建設銀行創建的建行大學已經接近兩年時間了。兩年來,建行大學在貫徹產教融合和孵化創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年組織萬餘名大學生進行下鄉實踐活動已經成為了建行大學圍繞國家發展要求培養人才、整合資源的一項重要工作。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積極推進「普惠金融信用鄉鎮(村)」創建...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積極推進「普惠金融信用鄉鎮(村)」創建 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2020-12-18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惠金融「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我國普惠金融普遍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服務不均衡、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金融機構究竟該如何破局?12月14日,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高峰論壇上,論壇嘉賓姜兆華認為:普惠金融發展「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三大「痛點」。
  • 普惠金融發展開啟新篇章 鄆城縣農商銀行普惠金融對接會在丁裡長...
    、規模養殖戶及廣大村民提供全方位優質金融服務,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他說,鄆城農商銀行秉承「立足城鄉、服務三農」的原則,採取員工駐村服務,以開展「整村授信」的形式,對全街道28個自然村服務「全覆蓋」,紮根農村基層,創新金融服務,用最務實的方法,為農戶、農村、農業做好金融服務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成效。他提出在下步工作中,要提高工作認識,推進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重點瞄準資金支持鄉村產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基礎建設等重點領域。
  • 四川省委黨校區域經濟教研部赴萬達普惠調研,共探普惠金融發展
    對於中國經濟市場而言,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於突發疫情的影響,全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實體經濟發展遭遇巨大挑戰。當前,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大金融機構的助力下,各行各業積極復工復業,國民經濟進入穩定發展的關鍵時期。
  • 徐諾金:「一平臺四體系」普惠金融倡導者
    1964出生的徐諾金,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不僅是經濟金融理論與政策的研究者,更是普惠金融的實踐者。2016年12月26日,在徐諾金的奔走下,蘭考縣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下稱「蘭考試驗區」)。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風險防控為基本內容」的「一平臺四體系」模式。蘭考試驗區以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改革活力、以制度保障破解普惠金融發展難題,形成了有參考意義的制度創新樣本。
  • 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東陽農商銀行今年新增涉農貸款64億元
    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東陽農商銀行今年新增涉農貸款64億元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4:09:29 | 作者: | 編輯:劉海傑  11月16日下午,東陽農商銀行2020年度普惠金融大會在東陽劇院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洪出席。
  • 中國普惠金融2020年回顧和2021年挑戰與展望
    給鄉村農戶帶來更多的金融體驗。【案例】「江西方案」提出健全多層次多元化普惠金融體系,強化對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強風險管理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五個方面21項任務措施,在試驗區基本建成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持續優化的金融基礎設施。
  • 重慶農商行:「下沉」金融服務 推動普惠金融「再升級」
    近日,記者在重慶市資產規模最大、資金實力最強、服務網絡最廣的本土金融機構——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下稱「重慶農商行」,A股代碼:601077.SH;H股代碼:03618.HK)了解到:近年來,該行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重慶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級監管部門有關建設普惠金融的各項決策部署,堅守「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圍繞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主線
  • 不忘初心:平安普惠三農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青年力量:「扶貧新農人」為鄉村注入活力「鄉愁」是心中最柔軟的牽掛,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永恒基因。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格局長期制約了鄉村的發展,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無數的年輕人背井離鄉,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向城市湧入,一些農村地區甚至似乎在慢慢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