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識點
我國的植被我國疆域遼闊,植被類型十分豐富。主要劃分為8種:針葉林、針闊混交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季雨林/雨林、高寒植被區。
不同地區的緯度、經度與海拔高度不同,熱量、水分和氣溫不同,生長的植被也會存在差異,因此植被的分布具有以下規律:
①緯度地帶性:從赤道到南北兩極,太陽輻射的熱量逐漸減少,植被也會發生變化: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②經度地帶性:從沿海向內陸,來自海洋的水汽越來越少,氣候會變得更加乾燥,溫差更大,因此植被也會發生變化:森林——草原——荒漠;
③垂直地帶性: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生長的植被也會發生變化,例如熱帶地區從山腳至山頂: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高山草甸。
02例題
下圖為我國某區域,讀圖完成7~8題。
7、乘坐火車,從成都出發,沿著成都—寶雞—蘭州—酒泉的路線,沿途的植被類型依次為( )
A. 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綠闊葉林、針葉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甸、荒漠
D. 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
8、2011年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在酒泉啟動建設,酒泉建設風電基地的有利條件是( )
①可利用周圍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風源地近,風力強勁
③人口眾多,經濟發達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A
精講精析:(1)分析植被的分布。①從成都到寶雞,即從南到北、從亞熱帶到溫帶(熱量條件變差),因此植被逐漸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過渡為【溫帶落葉闊葉林】;②從寶雞到酒泉,即從東向西(水分條件逐漸變差),植被都是溫帶植被,但逐漸稀疏,即依次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
(2)分析在酒泉建設風電基地的優勢。①影響風電基地建設的主要有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②自然因素方面,酒泉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冬季風強勁(西北季風);③社會因素方面,西北地區地廣人稀,未利用地較多,土地租金低(風電設施的建設成本低)。
03總結
夏季風、冬季風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從成都到酒泉,分析緯度、經度的變化,進而分析植被的變化(常綠闊葉、落葉闊葉、草原、荒漠);②從自然和社會經濟方面,分析酒泉建設風電基地的優勢(冬季風強勁、未利用地較多)。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我國夏季、冬季的盛行風向不同:
①夏季: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由印度洋、太平洋吹向大陸,水汽充沛,為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
②冬季:西北季風+東北季風,由大陸吹向海洋,空氣乾燥,水汽較少,常帶來大風降溫天氣。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