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旋、風向、國際日界線、日期、時區)

2020-12-27 高中地理輔導

知識點

1、氣旋、反氣旋氣旋與反氣旋,是兩種相反的天氣系統,它們的天氣、風向分別為:

(1)氣旋

氣旋為低氣壓中心,周圍的空氣向氣旋中心湧入。

①天氣: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氣流,氣流上升的過程中,冷凝形成降水;

②風向:在水平方向上,氣流湧向氣旋中心,並發生偏轉(北右南左),因此表現出的旋轉方向為【北逆南順】。

(2)反氣旋

反氣旋為高氣壓中心,空氣由中心流向四周。

①天氣: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

②風向:在水平方向上,氣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動,並發生偏轉(北右南左),因此表現出的旋轉方向為【北順南逆】。

圖1 氣旋與反氣旋

2、國際日界線國際日界線,為昨天、今天的分界線。國際日界線位於180°經線附近,西側為東十二區(今天),東側為西十二區(昨天)。日期的計算規律為:

東減西加」,即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例如今天為北京時間10月9日,則如果乘坐飛機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則跨過後日期將變為10月8日。

圖2 國際日界線與日期的計算

例題

2012年11月18日,我國一名帆船愛好者駕駛「青島號」從青島出發,於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創造了新的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記錄。

1、11月底「青島號」在北太平洋行駛途中,遇到熱帶風暴。當熱帶風暴中心位於其正北方向時,該海域盛行( )

A. 東北風

B. 西北風

C. 東南風

D. 西南風

2、12月下旬,「青島號」在海上過了兩次聖誕節,這說明「青島號」( )

A. 自東12區向東,越過了日界線

B. 自西12區向東,越過了日界線

C. 自東12區向西,越過了日界線

D. 自西12區向西,越過了日界線

答案:D、A

精講精析:(1)分析海域的風向。①熱帶風暴,為氣旋的一種,即為低壓中心;②由題幹可知,熱帶風暴(低壓)位於正北方向,氣流由四周,流向低壓中心,因此氣流由南向北流動(南風);③在流動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右南左),北半球向右偏轉,因此由南風偏轉為西南風,因此選項D正確。

(2)分析「青島號」的航線。①在海上過了兩次聖誕節(兩個12月25日),則一定是越過了國際日界線;②國際日界線西側,日期更大(大一天),東側日期更小;③因此西側為12月25日時,東側為24日,因此船舶先在國際日界線的西側過第一個聖誕節(25日),然後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變為24日),航行一天後變為25日,然後再過第二個聖誕節;④因此為從國際日界線西側(東12區),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到西12區),因此選項A正確。

總結

時區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大,考查了氣旋、風向和國際日界線,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熱帶風暴的性質(低壓中心),並考慮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右南左),確定最終的風向;②根據國際日界線兩側的日期變更規律(東減西加),分析「青島號」的航向。

世界共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佔經度15°。從本初子午線開始,經度向東依次為0°~90°E~180°~90°W~0°,時區依次為零時區(中時區)~東六區~東西十二區~西六區~零時區,如下圖所示。

國際日界線位於180°經線附近,因此西側為東十二區,東側為西十二區。

圖3 時區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方時、國際日界線、遠日點、極夜)
    地球上每間隔15°為1個時區,共分為24個時區。(1)地方時的計算根據經度,可以計算地方時,計算步驟如下:①計算兩地的經度差。自然日界線(0:00對應的經線)、國際日界線(180°經線)。日期的變更遵循「東減西加」的規律,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則加一天。自然日界線向東,國際日界線以西,為今天的經度範圍,其他區域為昨天的範圍。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方時、經度、日期變更、晝長、夜長)
    地球上每間隔15°為1個時區,共分為24個時區。已知地方時,也可以求經度、時區:①判斷東、西方向。日期的變更遵循「東減西加」的規律,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則加一天。英國答案:A、D精講精析:(1)讀圖。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風暴潮、低壓中心、風向的判斷)
    氣旋與反氣旋,是兩種相反的天氣系統,它們的天氣、風向分別為:(1)氣旋(低壓中心)氣旋為低氣壓中心,周圍的空氣向氣旋中心湧入。①天氣: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氣流,水汽冷凝,成雲致雨;②風向:在水平方向上,氣流湧向氣旋中心,並發生偏轉(北右南左),因此表現出的旋轉方向為【北逆南順】。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日期變更線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日期變更線,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日界線一共有兩條,基本位於180度經線的日界線被成為「國際日界線」。而另一條,則被稱為「自然日界線」。
  • 地理時區劃分及計算方法
    1地理時區劃分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帶來不便。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又稱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東、西各12個時區)。
  • 高中地理: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知識點總結
    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
  • 區時與時區
    此外原則上以180度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地球上背後的一天就從這裡開始,然後向西推進,繞地球一周,最後又回到日界線上結束。所以日界線兩側,鐘錶點相同,日期相差一日,西側比東側超前一日。為了避免在日界線附近的國家內同時使用兩個日期,日界線有三處偏離180度經線,它是一條折線。 此外除了用180°經線作為日界線還可以用每天的0:00分作為日界線,這個是人們對於一天過去迎來新一天的定義。
  • 高中地理:通過口訣、公式等方法,突破時區學習的難點
    地理學科在高考中難度可以說是算的一號人物的,不過只要經過合理系統的學習,堅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蘊含的規律,再結合地理所特有的特點,就可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複習方法,簡單實用的複習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用口訣幫助同學們記憶。
  • 初中會考重要知識點:地理時區計算技巧全掌握
    3、跨日界線,從東經進入西經減一天,西經進入東經加一天。時 區 計 算 中 的 技巧在初中《世界地理》的最後一章中,編者站在全球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我們認識到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們應該樹立一種開放的意識和全球的觀念,保護全球的生態環境。
  • 高中地理:用公式進行時間的換算
    作為地球自轉產生的後果之一,時間的換算一直是地理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地理小常識:時區的計算
    世界時區劃分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該時區的區時。那一個時區的中央經線怎麼求呢?一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用該時區的序列值乘以15°。如東8區的中央經線為120°E,西5區的中央經線為75°W。例如:0度經線剛好通過倫敦,所以倫敦採用的時間是0時區,即世界標準時間。如北京接近東經120度經線,所以採用的是東八區的時間。兩個地方相差一個時區,就相差一個小時。那怎麼計算時區時呢?具體方法如下: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時區
    時區是中學地理學習中較難的內容,同學們在理解上,在進行換算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我通過這幾年的教學,進行了簡單的小結,通過口訣、公式等方法,幫助同學們進行理解、記憶和換算。   1.用口訣幫助同學們記憶。   即,時刻東進(+)西退(-),日期東退(-)西進(+)。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河流的流向,夏季風,工業區選址)
    一般應注意以下因素:①基本條件: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②特殊要求:遠離居民區,遠離河流(或位於河流下遊),位於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者垂直於盛行風向的郊區。例如下圖中,該地的盛行風向為東風、南風。則工業區應該布局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西、北),或者或者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北),或者垂直於盛行風向的郊區(北部、西部的郊區)。
  •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自轉》
    5.經度每隔15°劃分1個時區,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採用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該時區的區時。0°經線是中時區的中央經線,時區以中時區為界,分為東時區和西時區。東12區和西12 區合併為一個時區。6.說明:(1)東邊時間比西邊早,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1°等於4分鐘;(2)東經在東時區,西經在西時區。
  •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知識點
    (1)地方時的計算:所求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 4分鐘/兩地經度差×1°(東加西減)(2)時區與區時: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度為15°,因此相鄰兩個時區相差兩個小時。各時區都以本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的區時。(3)日界線:國際上規定180°經線作為日期的分解線,叫國際日期變更線(人為)。
  • 高中地理輔導——每日講1題(地震帶、颱風、防災措施、北美洲)
    01知識點1、火山、地震帶圖1 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2、颱風的分布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1)判斷甲、乙自然災害的種類,並說明判斷的依據。(2)說明為防範上述災害,應採取的措施。答案:(1)①甲為地震,因為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②乙為颶風,因為南部接近颶風風源地,東部為北大西洋颶風的侵襲路徑。
  • 高中地理:區時計算的基本方法
    A.兩地都在東時區或西時區,則:區時差=(大時區數-小時區數)×1小時;B.兩地中一地在東時區,一地在西時區,則:區時差=(東時區數+西時區數)×1小時(不過日界線)或區時差=[(12-東時區數)+(12-西時區數)]×1小時(過日界線);第三步是求區時:區時的計算可以分兩種情況:過日界線或不經過日界線。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植被、冬季風、風力發電)
    例題下圖為我國某區域,讀圖完成7~8題。經濟發達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A精講精析:(1)分析植被的分布。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我國夏季、冬季的盛行風向不同:①夏季: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由印度洋、太平洋吹向大陸,水汽充沛,為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②冬季:西北季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雪線、西南季風、橫斷山脈、迎風坡)
    01知識點1、夏季風、冬季風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我國夏季、冬季的盛行風向不同:①夏季: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由印度洋、太平洋吹向大陸,水汽充沛,為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下圖為我國各地雪線高度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我國雪線高度分布的基本趨勢是( )A. 從南向北,逐漸升高B. 從西向東,逐漸升高C. 從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D.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日出方位、地方時、正午太陽高度角)
    圖2 世界24個時區分布圖02例題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誌記錄:北京時間8:00,太陽從正東方升起據此完成1~3題。1、日誌記錄當天,該船航行在( )A. 北太平洋B. 南太平洋C. 北印度洋D. 南印度洋2、日誌記錄當天,該船的航向可能是( )A. 正北B. 東北C. 正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