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雪線、西南季風、橫斷山脈、迎風坡)

2020-12-23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夏季風、冬季風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我國夏季、冬季的盛行風向不同:

①夏季: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由印度洋、太平洋吹向大陸,水汽充沛,為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

②冬季:西北季風+東北季風,由大陸吹向海洋,空氣乾燥,水汽較少,常帶來大風降溫天氣。

圖1 夏季風與冬季風

2、迎風坡、背風坡一般來說,迎風坡降水多(冷溼)、背風坡降水少(暖幹),具體的成因如下:

①迎風坡。攜帶水汽的風(冷溼)遇到山脈的阻擋,被迫抬升,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因此水汽冷凝,產生降水

②背風坡。風越過山頂後(水汽減少,冷幹),開始下沉,並且隨著海拔的降低氣溫逐漸升高。因此背風坡的氣流較為溫暖乾燥(暖幹),容易引起冰雪融化、森林火災等災害。

圖2 迎風坡與背風坡

02例題

雪線高度,是指永久性積雪的下限高度,與所在地區的氣溫和降水密切相關。下圖為我國各地雪線高度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我國雪線高度分布的基本趨勢是( )

A. 從南向北,逐漸升高

B. 從西向東,逐漸升高

C. 從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

D. 從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

2、梅裡雪山位於橫斷山區,雪線高度4000米左右。該山雪線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抬升,降水豐富

B. 緯度低,氣溫比較高

C. 距海遠,降水比較少

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C、A

精講精析:(1)分析雪線的分布趨勢。圖中的等值線表示雪線,從西南向東北,雪線高度逐漸由6200m降低到2500m,因此選項C正確。

(2)分析雪線的影響因素。①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為氣溫、降水,一般來說氣溫越低、降水越多,則雪線越低;②梅裡雪山位於橫斷山區,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西南季風)受到地形的抬升(迎風坡),降水較多,因此雪線高度較低。

03總結

雪線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等值線的分布,分析雪線的分布規律;②根據該地的氣溫、降水情況,分析雪線分布較低的原因(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

雪線,指的是在高緯高山地區,常年積雪帶的下限(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線的高度,主要有三個影響因素

①溫度:溫度越低,越容易積雪結冰,因此雪線越低。

②降水:降水越多,積雪越多,因此雪線越低

③地形:地形平坦的地區,積雪容易堆積和保留,因此雪線較低;地形陡峭的地區,積雪容易滑落,因此雪線較高。

圖3 雪線示意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地理知識|橫斷山脈
    【地理位置】橫斷山脈位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一級階梯交界處,是中國第一﹑第二階梯的分界線。為中國四川、雲南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脈的總稱。保護區的植被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因地勢高峻,又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部位,故降水量大,森林生長茂密高大。一般谷底為乾熱河谷型植被,中部為闊葉林,海拔3000~3500米的山頂為針闊混交或冷杉、鐵杉純林。主要保護植物有垂枝香柏等。高黎貢山山頂終年雲霧繚繞、寒氣逼人,山腰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山腳的怒江河谷一年四季烈日炎炎。隨著氣候的改變,植被和生態也迅速改變。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雲南、橫斷山脈、河流流向、地震帶)
    01知識點1、我國的地形(1)雲南西北部的地形特點是_____________。(2)有些年份,雲南會發生特大乾旱,則雲南省林區,應該特別重視防禦的次生災害是_______。(3)當地建設水電站,有什麼利弊?答案:(1)地勢北高南低,山脈縱列分布。
  • 2020高考地理雪線考點
    只有夏季雪線位置比較穩定,每年都回復到比較固定的高度,由於這個緣故,雪線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熱月進行測定的。  一、雪線高度分布規律  1、雪線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是由副熱帶高壓帶向高低緯度兩側遞減。  2、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線升高;冬季雪線降低。  3、一般山脈,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
  • 教師招聘地理備考——雪線
    3、地形(1)坡向①陽坡和陰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兩側,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多,氣溫偏高,雪融化較快,雪線位置較高;陰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少,氣溫偏低,雪線位置也較低。對於北半球而言,南坡為陽坡,雪線偏高;而北坡為陰坡,雪線較低。例如,中國天山南坡雪線高度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線高度為3500~3900米。
  • 【雙線問題】非地帶性規律和雪線問題(附林線專題設計)
    ▼  高考地理:非地帶性規律、雪線問題(重難點,多數同學都不會!)  1.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夏季氣溫小於0 ℃的地方有永久性積雪,即夏季氣溫0 ℃等溫線為山體的雪線。雪線是冰雪帶的下限,其高度與緯度、坡向和坡度有關。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雪線
    參考答案:(1)東西區域自然景觀差異顯著原因:①火地島島上山脈阻擋西風,西側為迎風坡,降水較多,氣候溼潤,形成溫帶闊葉林景觀;②東側為背風坡,降水較少,氣候較幹,形成溫帶草原和荒漠景觀。 雪線低的原因:火地島山體所在緯度高,且受寒流影響,氣溫低;火地島在西風作用下,降水量大。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答案:(1)該地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並且地勢低平,因此形成了流量較大的剛果河水系。同時溼熱的氣候,為熱帶雨林的生長創造了條件。(2)甲地全年降水分配差異較大,夏季多冬季少;乙地全年降水較為均勻。(3)乙地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沿岸為馬達加斯加暖流(增溫增溼)。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熱帶季風氣候、亞洲的氣候)
    例題讀「亞洲部分地區四個季度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8~9題。③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9、下列氣候統計圖中,反映了上圖中K城市(圖中的紅點處)氣候特徵的是( )答案:C、D精講精析
  • 橫斷山脈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由於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且山嶺與溝谷相間排列,嶺谷之間地勢落差平均1000-2000米,在山區中部更是有瀾滄江,怒江與金沙江與山脈並行南驅,橫斷了東西方向的交通,故被稱為橫斷山脈(群)。橫斷山脈的存在,對中國西南來說意義至關重要。正是這一系列山川讓中國西南擁有了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正是這一系列山脈讓這些地區的經濟始終停滯。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地形、我國的氣候、河流補給)
    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大致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③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⑤高原山地氣候:氣候乾燥寒冷,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迎風坡的降水較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山地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河流的流向,夏季風,工業區選址)
    中央商務區答案:A、C精講精析:(1)分析河流的流向。①圖中黑色的實線為等高線,沒有標明數值,則觀察等高線的凸出方向來判斷河流流向;②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為河流的上遊。圖中等高線凸向西南方,因此西南方為河流的上遊,即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③漂流的出發地,應當位於河流的上遊,因此圖中西南部的a區(河流上遊)符合條件。(2)分析工業區的布局。①g區位於東北部,即位於河流的下遊,因此可能是工業區(防止工業區汙染水源);②該地區位於我國的東南部,因此為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植被、冬季風、風力發電)
    例題下圖為我國某區域,讀圖完成7~8題。:(1)分析植被的分布。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我國夏季、冬季的盛行風向不同:①夏季: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由印度洋、太平洋吹向大陸,水汽充沛,為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②冬季:西北季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伯利亞、亞洲地形與氣候、人口遷移)
    亞洲的平均海拔約950m,高原山地和丘陵約佔3/4,平原約佔1/4。①主要的地形單元有: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②面積較大的半島及島嶼有: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馬來群島、日本群島等。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塊)
    海底地形可以分為三類:大陸邊緣(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海溝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體的地形如下:①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較緩,水深<200m一般來說,由陸地到海洋,依次為:大陸架——大陸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圖所示。
  • 地理科普|冰川的力量
    地理學家把常年不化的積雪區下限叫作雪線,雪線以上的地區,冰川積累量大於冰川的融化量,是永久冰雪區。雪線以下會出現季節性積雪,冬季積累的冰雪,在夏季因氣溫升高而融化消失。雪線的海拔高度受地理緯度和降雪量的影響。一般地理緯度較低、降雪量小的山體雪線較高,高緯度地區、降雪量大的山脈雪線較低。
  • 雪線分布高度的影響因素
    雪線以上的地帶,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大於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積雪區;雪線以下地帶,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小於消融量,積累不了多年冰雪,只能是季節性積雪區。地球上各地區雪線的分布高度起伏多變,主要取決於氣候與地貌因素的綜合作用。氣候上溫度和降水量都與之有關係。地表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降低,因而雪線分布高度的總趨勢也由赤道向兩極降低。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我國的植被、農業區位)
    植被也會發生變化: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②經度地帶性:從沿海向內陸,來自海洋的水汽越來越少,氣候會變得更加乾燥,溫差更大,因此植被也會發生變化:森林——草原——荒漠;③垂直地帶性: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並且陽坡和迎風坡的水熱條件更好
  • 一文總結世界著名四座山脈喜阿乞天的自然帶垂直分布規律!
    高中地理複習和新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以喜馬拉雅山脈主脊線為界,可大致劃分出珠峰南北坡,主脊線以南為南坡,以北為北坡。北坡位於我國境內,南坡主要位於尼泊爾境內,但我國境內的嘎瑪溝、絨轄溝和樟木溝等也屬於南坡。由於喜馬拉雅山脈阻隔了北上的印度洋溫暖季風,並削弱了南下的乾冷氣流,因而珠峰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南坡出現森林覆蓋的深切溝谷,北坡出現草原覆蓋的寬谷和盆地,形成了南北坡迥異的垂直自然帶。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二.地形  1.山脈走向與降水。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  海洋溼潤氣流在運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山脈的阻擋,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卻達到過飽和狀態,出現凝結降雨,即地形雨,當該氣流越過山頂後,在下沉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飽和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出現乾熱的天氣,即雨影區。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為山地有促使氣流上升的條件,而平地沒有,降水較少。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二.地形   1.山脈走向與降水。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   海洋溼潤氣流在運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山脈的阻擋,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卻達到過飽和狀態,出現凝結降雨,即地形雨,當該氣流越過山頂後,在下沉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飽和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出現乾熱的天氣,即雨影區。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為山地有促使氣流上升的條件,而平地沒有,降水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