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首發|雲原生領域首本架構白皮書重磅發布

2021-01-10 CSDN

來源 | 《雲原生架構白皮書》

【導讀】今日,由阿里雲 20+ 位雲原生技術專家共同編撰的《雲原生架構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作為業界第一本全方位構建雲原生架構規劃與實踐全景圖的白皮書,本書在詳細闡述雲原生架構定義的同時,完整展示雲原生架構應用所需的演進路徑與設計規則,旨在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與應用雲原生架構,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文末有驚喜)

以下為 Serverless 章節內容:

隨著以 Kubernetes 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成為雲計算的容器界面,Kubernetes 成為雲計算的新一代作業系統。面向特定領域的後端雲服務(BaaS)則是這個作業系統上的服務 API,存儲、資料庫、中間件、大數據、AI 等領域的大量產品與技術都開始提供全託管的雲形態服務,如今越來越多用戶已習慣使用雲服務,而不是自己搭建存儲系統、部署資料庫軟體。

當這些 BaaS 雲服務日趨完善時,Serverless 因為屏蔽了伺服器的各種運維複雜度,讓開發人員可以將更多精力用於業務邏輯設計與實現,而逐漸成為雲原生主流技術之一。

技術特點

Serverless 計算包含以下特徵:

全託管的計算服務,客戶只需要編寫代碼構建應用,無需關注同質化的、負擔繁重的基於伺服器等基礎設施的開發、運維、安全、高可用等工作;通用性,結合雲 BaaS API 的能力,能夠支撐雲上所有重要類型的應用;自動的彈性伸縮,讓用戶無需為資源使用提前進行容量規劃;按量計費,讓企業使用成本得有效降低,無需為閒置資源付費。函數計算(Function as a Service)是 Serverless 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形態。它通過把應用邏輯拆分多個函數,每個函數都通過事件驅動的方式觸發執行,例如當對象存儲(OSS)中產生的上傳 / 刪除對象等事件,能夠自動、可靠地觸發 FaaS 函數處理,且每個環節都是彈性和高可用的,客戶能夠快速實現大規模數據的實時並行處理。同樣的,通過消息中間件和函數計算的集成,客戶可以快速實現大規模消息的實時處理。

目前函數計算這種 Serverless 形態在普及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難,例如:

函數編程以事件驅動方式執行,這在應用架構、開發習慣方面,以及研發交付流程上都會有比較大的改變;函數編程的生態仍不夠成熟,應用開發者和企業內部的研發流程需要重新適配;細顆粒度的函數運行也引發了新技術挑戰,比如冷啟動會導致應用響應延遲,按需建立資料庫連接成本高等。針對這些情況,在 Serverless 計算中又誕生出更多其他形式的服務形態,典型的就是和容器技術進行融合創新,通過良好的可移植性,容器化的應用能夠無差別地運行在開發機、自建機房以及公有雲環境中;基於容器工具鏈能夠加快解決 Serverless 的交付。雲廠商如阿里雲提供了彈性容器實例(ECI)以及更上層的 Serverless 應用引擎(SAE),Google 提供了 CloudRun 服務,這都幫助用戶專注於容器化應用構建,而無需關心基礎設施的管理成本。此外 Google 也開源了基於 Kubernetes 的 Serverless 應用框架 Knative。

相對函數計算的編程模式,這類 Serverless 應用服務支持容器鏡像作為載體,無需修改即可部署在Serverless 環境中,可以享受到 Serverless 帶來的全託管免運維、自動彈性伸縮、按量計費等優勢。下面是傳統的彈性計算服務、基於容器的 Serverless 應用服務和函數計算的對比:

常見場景

近兩年來 Serverless 近年來呈加速發展趨勢,用戶使用 Serverless 架構在可靠性、成本和研發運維效率等方面獲得顯著收益。

小程序 /Web/Mobile/API 後端服務

在小程序、Web/Moible 應用、API 服務等場景中,業務邏輯複雜多變,迭代上線速度要求高,而且這類在線應用,資源利用率通常小於 30%,尤其是小程序等長尾應用,資源利用率更是低於 10%。Serverless 免運維,按需付費的特點非常適合構建小程序 /Web/Mobile/API 後端系統,通過預留計算資源 + 實時自動伸縮,開發者能夠快速構建延時穩定、能承載高頻訪問的在線應用。在阿里內部,使用 Serverless 構建後端服務是落地最多的場景,包括前端全棧領域的 Serverless For Frontends,機器學習算法服務,小程序平臺實現等等。

大規模批處理任務

在構建典型任務批處理系統時,例如大規模音視頻文件轉碼服務,需要包含計算資源管理、任務優先級調度、任務編排、任務可靠執行、任務數據可視化等一系列功能。如果從機器或者容器層開始構建,用戶通常使用消息隊列進行任務信息的持久化和計算資源分配,使用 Kubernetes 等容器編排系統實現資源的伸縮和容錯,自行搭建或集成監控報警系統。而通過 Serverless 計算平臺,用戶只需要專注於任務處理邏輯的處理,而且 Serverless 計算的極致彈性可以很好地滿足突發任務下對算力的需求。

通過將對象存儲和 Serverless 計算平臺集成的方式,能實時響應對象創建、刪除等操作,實現以對象存儲為中心的大規模數據處理。用戶既可以通過增量處理對象存儲上的新增數據,也可以創建大量函數實例來並行處理存量數據。

基於事件驅動架構的在線應用和離線數據處理

典型 Serverless 計算服務通過事件驅動的方式,可以廣泛地與雲端各種類型服務集成,用戶無需管理伺服器等基礎設施和編寫集成多個服務的「膠水」代碼,就能夠輕鬆構建鬆耦合、基於分布式事件驅動架構的應用。

通過和事件總線的集成,無論是一方 BaaS 雲服務,還是三方的 SaaS 服務,或者是用戶自建的系統,所有事件都可以快速便捷地被函數計算處理。例如通過和 API 網關集成,外部請求可以轉化為事件,從而觸發後端函數處理。通過和消息中間件的事件集成,用戶能快速實現對海量消息的處理。

開發運維自動化

通過定時觸發器,用戶用函數的方式就能夠快速實現定時任務,而無須管理執行任務的底層伺服器。通過將定時觸發器和監控系統的時間觸發器集成,用戶可以及時接收機器重啟、宕機、擴容等 IaaS 層服務的運維事件,並自動觸發函數執行處理。

技術關注點

計算資源彈性調度

為了實現精準、實時的實例伸縮和放置,必須把應用負載的特徵作為資源調度依據,使用「白盒」調度策略,由Serverless 平臺負責管理應用所需的計算資源。平臺要能夠識別應用特徵,在負載快速上升時,及時擴容計算資源,保證應用性能穩定;在負載下降時,及時回收計算資源,加快資源在不同租戶函數間的流轉,提高數據中心利用率。因此更實時、更主動、更智能的彈性伸縮能力是函數計算服務獲得良好用戶體驗的關鍵。通過計算資源的彈性調度,幫助用戶完成指標收集、在線決策、離線分析、決策優化的閉環。

在創建新實例時,系統需要判斷如何將應用實例放置在下層計算節點上。放置算法應當滿足多方面的目標:

容錯:當有多個實例時,將其分布在不同的計算節點和可用區上,提高應用的可用性。資源利用率:在不損失性能的前提下,將計算密集型、I/O 密集型等應用調度到相同計算節點上,儘可能充分利用節點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動態遷移不同節點上的碎片化實例,進行「碎片整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性能:例如復用啟動過相同應用實例或函數的節點、利用緩存數據加速應用的啟動時間。數據驅動:除了在線調度,系統還將天、周或者更大時間範圍的數據用於離線分析。離線分析的目的是利用全量數據驗證在線調度算法的效果,為參數調優提供依據,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加快資源流轉速度,提高集群整體資源利用率。負載均衡和流控

資源調度服務是 Serverless 系統的關鍵鏈路。為了支撐每秒近百萬次的資源調度請求,系統需要對資源調度服務的負載進行分片,橫向擴展到多臺機器上,避免單點瓶頸。分片管理器通過監控整個集群的分片和伺服器負載情況,執行分片的遷移、分裂、合併操作,從而實現集群處理能力的橫向擴展和負載均衡。

在多租戶環境下,流量隔離控制是保證服務質量的關鍵。由於用戶是按實際使用的資源付費,因此計算資源要通過被不同用戶的不同應用共享來降低系統成本。這就需要系統具備出色的隔離能力,避免應用相互幹擾。

安全性

Serverless 計算平臺的定位是通用計算服務,要能執行任意用戶代碼,因此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線。系統應當從權限管理、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運行時安全等各個維度全面保障應用的安全性。輕量安全容器等新的虛擬化技術實現了更小的資源隔離粒度、更快的啟動速度、更小的系統開銷,使數據中心的資源使用變得更加細粒度和動態化,從而更充分地利用碎片化資源。

以上內容出自阿里雲出品的《雲原生架構白皮書》。

本報告共分為七大章節,涵蓋為什麼需要雲原生架構、雲原生架構定義、主要雲原生技術、阿里巴巴雲原生架構設計、阿里云云原生產品介紹、雲原生架構實踐案例、雲原生架構未來發展趨勢幾部分,詳細闡述了雲原生領域的整體落地應用及未來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阿里雲重磅發布《雲原生架構白皮書》,涵蓋多項雲原生內容
    港股研究社7月22日消息,據36氪報導,由阿里雲20+位雲原生技術專家共同編撰的《雲原生架構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據官方介紹,本書涵蓋了雲原生架構的產生緣由、阿里雲對於雲原生架構的定義、目前行業領先的雲原生技術、阿里巴巴的雲原生架構設計、雲原生架構的實踐案例、雲原生架構未來發展趨勢等內容。在報告撰寫過程中,基於阿里巴巴的技術基因,以技術為原點,結合深度應用場景分析,通過「技術解讀 + 案例解析」的形式,讓大家能更為全面而深度地了解雲原生架構規劃設計與技術應用落地。
  • 信創如何上雲 龍芯雲技術白皮書重磅發布
    信創如何上雲 龍芯雲技術白皮書重磅發布 來源:財訊網 • 2020-04-23 16:51:47        4
  • 雲原生註冊用戶規模超100萬,騰訊雲首次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_綜合...
    當下,「科技」正成為企業創造第二曲線的新式發動機,面對雲上開發、實時資料庫、混合部署等新需求,此次騰訊雲原生路線圖的重磅發布,將成為千百萬企業數位化升級的最佳輔助,也必將大大推動國內雲原生技術不斷創新發展。
  • 雲原生註冊用戶規模超100萬,騰訊雲首次發布企業雲原生路線圖
    據悉,該路線圖具有三個業界首次,首次站在用戶視角,騰訊雲基於服務數十萬家客戶經驗沉澱而成,幫助開發者、技術管理者從整體角度摸清部署雲原生的關鍵脈絡。同時,業界首次提出雲原生系統,包括開發雲原生、計算雲原生、架構雲原生、數據云原生和安全雲原生,用戶在部署時,系統中各模塊既可獨立進行,又會形成串聯或並聯關係。此外,還首次提出雲原生實踐「ISO」,為部署雲原生的企業提供最佳參考。
  • 企業數位化升級最強「助推器」,騰訊雲原生路線圖正式發布
    這次發布的雲原生路線圖手冊一共分為騰訊雲原生定位、企業部署雲原生路線圖、騰訊雲原生最佳實踐、騰訊雲原生核心產品概覽四大板塊。其中,在最核心的最佳實踐路線圖板塊中,騰訊雲首次立體化介紹在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雲開發、DevOps、大數據、資料庫、雲安全領域的覆蓋十餘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以及初創公司的雲原生路徑,幫助用戶快速識別和部署適合自己的雲原生服務。
  • 騰訊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正式召開,重磅發布雲原生線路圖、雲梯計劃
    騰訊雲原生路線圖一共分為四大板塊,包括騰訊雲原生定位、企業部署雲原生路線圖、騰訊雲原生最佳實踐、騰訊雲原生核心產品概覽。其中,在最核心的雲原生最佳實踐環節,騰訊雲首次立體化介紹在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雲開發、DevOps、大數據、資料庫、雲安全領域,覆蓋十餘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以及初創公司的雲原生路徑,幫助用戶快速識別和部署適合自己的雲原生服務。
  • 構建雲原生架構版圖:安信證券服務化平臺實踐
    雲原生架構演進 微服務架構 近年來微服務架構在幫助公司實現業務敏捷、IT 敏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根據中國信息通信院開源生態白皮書(2020 年)[2] 顯示,我國超過六成企業已經應用或正在測試微服務框架。
  • 商業創新必選架構雲原生的進擊之路
    雲原生的出現,讓業務開發不必過分關注非業務需求,如可靠性、可用性、彈性等,我們可以把那些非業務需求都下沉到雲平臺,讓雲平臺提供基礎設施的各種能力,最終達到解耦業務和非業務功能。當然,非業務需求都為業務提供服務的。業界有種說法認為,雲原生架構更加適合需要快速迭代,業務發展創新速度較快的應用。
  • 華為雲原生精英沙龍圓滿落幕,行業翹楚論道雲原生
    業務雲化轉型成為了企業創新的牛耳,雲原生成為了當下技術圈的寵兒, 「雲原生Cloud Native」高速發展已成為業界共識。那麼雲原生的技術創新有哪些?相關的產業生態熱點話題如何理解?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雲原生又有哪些成功的實踐經驗呢?華為雲原生技術精英沙龍對此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解讀。
  • 構築雲原生安全技術底座 \| 綠盟科技發布《雲原生安全技術報告》
    綠盟科技(300369)在2018年發布了《容器安全技術報告》,報告詳細分析了容器技術所面臨的風險和安全挑戰,介紹了安全左移思路下的安全基線、鏡像安全等內容,給初建容器安全的機構一些有益的建議。近年隨著編排技術、無服務和服務網格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綠盟科技將重點放在了整個雲原生生態體系的安全研究上。
  • 解讀容器的 2020:尋找雲原生的下一站
    正在被打破的雲計算「三層架構」長久以來,業界對雲計算的認知,一直圍繞著」SaaS + PaaS + IaaS「這樣經典的三層架構模型展開。然而,在 2020 年,隨著雲原生技術的極大普及,我們卻發現這個模型似乎正遭受著挑戰。
  • 雲原生生態大會Day2,網易數帆Service Mesh與百勝中國中臺架構實踐
    12月16-17日,由CNCF、網易數帆、VMware、PingCAP和阿里雲聯合主辦2020 Cloud Native Day雲原生生態大會線上召開,來自聯合主辦方及字節跳動、Zilliz、百勝中國等公司的17位重磅演講嘉賓,帶來2天主題分享,解析雲原生領軍企業和組織
  • 專訪時速雲|容器雲「老兵」與雲原生「新戰場」
    時速雲,雲原生新勢力 此前,時速雲宣布公司完成了由華泰新產業投資基金領投的C1輪融資,並發布了全新的雲原生應用及數據平臺產品體系。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行業內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如果能把像微服務、DevOps等架構和理念,及其所提供的服務、能力、平臺更好的進行融合、協同,就能令雲與雲上服務、平臺,以更高效的方式協同工作,最終實現降本增效。 雲原生的理念就此誕生,並被視為雲計算的重要發展方向。
  • 阿里雲全面布局雲原生資料庫產品體系,點亮企業數據上雲之路
    自此,阿里雲資料庫正式全面升級到雲原生資料庫時代。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讓開發人員「會資料庫就會大數據」在數據分析領域,傳統自建分析系統面臨擴展性差、建設成本高昂、系統複雜等一系列挑戰,用戶無法充分發揮數據價值。阿里雲持續探索並重磅升級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
  • NVIDIA發布具有雲原生支持的Jetson Xavier NX開發者套件
    Jetson Xavier NX模塊是加速AI應用的理想平臺,與被業界廣泛採用的前代產品Jetson TX2相比,其性能提高了10倍以上。通過運用雲原生技術,開發人員即可利用這塊僅有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AI功能與高計算性能的模塊,推動創新並大規模部署AI。
  • Mobvista匯量科技首席架構師蔡超:如何避開「雲原生」落地陷阱?
    Service Mesh 技術也日趨成熟,並在不同領域的大規模系統中得到了實踐,DevOps 的文化也伴隨著相關雲原生技術發展得以落地,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的實踐推動了 Kubernetes operator 應用的爆發。另一方面,開發人員在擁抱容器和雲原生的同時,也面臨著文化、安全性、複雜性和監控等方面的挑戰。
  • 中國信通院聯合中油瑞飛發布《油氣行業數位化轉型白皮書》
    在席捲全球的數位化浪潮下,各行業紛紛擁抱數位化轉型,期望通過數位化轉型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然而,現階段企業數位化轉型在標準規範制定、關鍵能力建設和行業最佳實踐等方面還在逐步探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作為國家信息通信研究領域最重要的支撐單位,圍繞「國家高端專業智庫 產業創新發展平臺」的職責定位,近年來一直深耕於可信雲領域相關標準研究、技術評測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 ICT周報|華為聯合Analysys Mason發布Green 5G白皮書
    一周ICT·新鮮速遞7月28日華為聯合Analysys Mason發布Green 5G白皮書4G/5G FWA(Fixed Wireless Access)技術論壇成功舉辦,業界主流的晶片、模組、終端廠商、
  • 青雲科技CEO黃允松:重新發明輪子 未來的應用都將是雲原生架構
    原標題:青雲科技CEO黃允松:重新發明輪子,未來的應用都將是雲原生架構   「未來的軟體一定是長在雲上的,要在應用軟體的基礎架構領域重新發明輪子。
  • 「騰訊開源十年圖譜」發布,覆蓋雲原生等五大技術領域
    12月19日,騰訊開源聯盟主席單致豪在騰訊 2020Techo Park 開發者大會上,集中發布了三大騰訊開源項目,同時還首次發布了「騰訊開源十年圖譜」。此次新發布的開源項目聚焦前沿技術領域,分別是雲原生一體化部署開源工具Cloudbase Framework、邊緣計算開源項目SuperEdge、以及定製化高性能開源KV資料庫Ten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