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暖思淫慾」是什麼意思?其實它還有下半句,充分暴露了人性!

2021-01-09 論史鑑今歷史短視頻

「飽暖思淫慾」是什麼意思?其實它還有下半句,充分暴露了人性!

文/論史鑑今歷史短視頻

現如今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好了,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常常聽到,就是「飽暖思淫慾」。當然,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也非常簡單,就是生活過得好了,人也吃飽了穿暖了,就容易產生一些淫邪的念頭,進而想要追求更高一層的享受。既然這是俗語,俗語也是講究對仗的,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呢?

其實這句俗語不僅有下半句,還非常經典,而且充分暴露了人性。說到這裡就要說到一個小故事了,據說這句話是出自古代的一位女子口中,雖說古代的女子地位低下,但也不乏一些才女,而這些才女的才華和男子比起來絲毫不會遜色。

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姓陳的人家,家境也不錯,可到年紀大一些才有了一個女兒,所以這個女兒很受父母的寵愛。因為父母的偏愛,父母總是竭盡所能地培養女兒,還請來教書先生教女兒讀書。後來女兒也長到了出嫁的年紀,是時候嫁人了。可由於這個女子不是普通的女子,是受過教育的女子,本身也有些才華,於是她便想到了用對對聯的方式來挑選夫君,就是為了能挑選到一位滿意的丈夫。

而這位女子要求對的上聯便是「飽暖思淫慾」,這句話許多人也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可這樣一個上聯,一般人還真對不上來,但最終還是有一名男子對出來了,下聯便是「饑寒起盜心」。

後來這兩句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了,可由於上半句流傳更廣,下半句就被許多人給忽視了,其實上下聯結合到一起才是完整的一句。從下聯來看的話,可以看出比上聯更能充分暴露人性。如果一個人連最起碼的溫飽都不能維持的話,那麼他就會做一些違法的事,比如偷盜等。所以人活在世上,只有填飽肚子才能生存下去,如果每天還要為吃喝發愁,就會催生出人的盜竊之心。

只是從現代社會來看的話,大多數人都已經不再為溫飽發愁了,所以人們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這也就是為什麼上半句流傳更廣的原因。但還有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雖說現在的生活好了,可在生活中依然有許多需要援助的人,比如流浪人、乞丐等,他們的生活也很令人擔憂。也希望每個人都能伸出自己的手,互幫互助,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本文由論史鑑今歷史短視頻原創,如有轉載,請聯繫作者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飽暖思淫慾」,後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說破現實
    比如:我們都知道「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但是,你能說出來它的下一句嗎?「飽暖思淫慾」俗語「飽暖思淫慾」,字面意思大致是:「一個人只有吃飽了、穿暖了,才會有進一步的心思去滿足欲望需求。」簡而言之,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古人常說:「飽暖思淫慾」,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人性險惡
    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就是「飽暖思淫慾」,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說盡人性險惡,但是卻少有人知!「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出自:《增廣賢文》。「飽暖思淫慾」在明朝賈仲明《對玉梳》的書中曾寫到「這廝只因飽暖生淫慾……便休想似水如魚」。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這個人別一天到晚吃飽喝足了,老想著男女之事。
  • 飽暖思淫慾真正的意思,並非通常理解的那樣,只是我們不願相信
    比如今天要說的「飽暖思淫慾」,我們常常把它理解為:吃飽喝足後就容易想淫慾之事。粗略一看,我們覺得這樣理解沒有問題,甚至覺得很有道理,簡直道出了人性。但是它想要表達的意思真的就僅此而已嗎?顯然不是。「淫」在今天多指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事實上,它在古代的意思其實要豐富得多。
  • 老話「飽暖思淫慾」,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句道盡人性險惡
    溫飽問題既然是老百姓最關心的,那俗語中關於這一方面的,自然就更多一些,老話說:「飽暖思淫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一旦在吃穿方面都不需要愁時,思想就會變歪,做一些非法的勾當。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這句老話,當吃飽喝足之後,有的人就會摸著肚子,說一句「飽暖思淫慾」,用來表示自己飽餐一頓後無事可做的心情,關於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
    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可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不是只有上半句,就是只有下半句,所以很多俗語我們知道的都不完整。俗語都是來源於生活,是老祖宗在平時的日常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關於它還有一個故事。
  • 古人說:「饑寒起盜心」,上半句更是耳熟能詳,你知道是什麼嗎?
    揭露人性的俗語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個經典又揭露社會現實的故事,這個故事源自一句話:「飽暖思淫慾」這句話是出自於《大紅袍全傳》當中的一個經典俗語,這本書很推薦,值得一看,小說的結構條理清晰,思想情節很有特色,從中可以得到領悟很多人生哲理。
  • 俗話說:「精足不思淫」,是什麼意思?老祖宗教你養精蓄銳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鬥,戒之在得」在民間還有一句話叫「精不足思淫」,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其實還有下半部分:「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這一句話,就道出了養生的關鍵——精氣神!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句話的3層意思第一層:精足不思淫「精足不思淫」跟「飽暖思淫慾」的意思有區別。這裡的「精」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指精力、精元、精血,「淫」是指沉迷的意思,比如跟驕奢淫逸中的淫是一樣的道理。
  • 尷尬了 | 「淫威」是個什麼威?
    >比如「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淫雨霏霏」「飽暖思淫慾」到了今天「淫」字的意義卻變得十分狹隘「淫」和水分不開「淫」的古文字寫作「」左邊是水右邊是一個人站在土堆上伸出雙手吶喊描繪了久雨之後」 你想什麼呢下了很長時間的雨之後地面的積水就會很大很深表示「很大」時有「淫威」一詞這個「淫威」你可別瞎想它表示「很大的威嚴」當表示「很深」時我們說這個人「浸淫」就是指一個人太過痴迷某種事物深深地沉浸其中但過多的雨水就變成了洪澇災害
  •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下半句才最經典,卻很少有人聽過!
    「巴」字在古代有依附黏著的意思,所以「色字頭上一把刀」就是沉迷於美色往往會伴隨危險。古代因「色」出錯的事例有很多,就像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頻繁點燃烽火戲弄諸侯,導致叛軍來臨時點烽火救援,而被眾多諸侯無視,導致滅國。商紂王酒池肉林貪戀美色,昏庸無道實施暴政,導致國家滅亡被周取代。
  • 俗語「說曹操,曹操到」,其實還有下半句,但無人敢說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有著很多俗語的,現在就來給大家說一個俗語,它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相信很多人一定都有聽說過。意思就是想要一件事出現的時候,馬上就合心意的出現了。那麼對於這個俗語,大家知道它的典故和來源嗎,其實這句俗語也是有一個下半句的,那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你知道「相濡以沫」下半句是什麼嗎?真實含義與字面意思反差太大
    你知道」相濡以沫「下半句是什麼嗎?真實含義與字面意思反差太大文/小辣椒中國古代有著許多的思想家,有儒家學派的孔子,有法家學派的韓非子,還有墨家學派的墨子,這些人在古代的思想界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談到這句話,那可來頭不小,事實上,」相濡以沫「還有下一句,那就是」不如相忘於江湖「。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說透人性現實
    說話是為人處世的藝術,事實上中國古代關於說話的俗語也有很多,像《西遊記》中開篇就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另外還有像「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等都是廣為流傳,對人們的日常行事準則起到了很大的指點作用,所以歷經歲月依然流傳到了今天。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這五條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礎,所謂的「八戒」都是以它為基礎演化而來的。身為和尚若是不能遵循這五條戒律,就會受到處罰,輕則被罰抄經書或是以孤立他的方式讓其懺悔,重則除去僧籍逐出寺廟。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
  •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其實還有下半句,金老沒說卻已給出暗示!
    「重劍無鋒」咱們都可以理解,那麼「大巧不工」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一點在後世風清揚就已經明明白白的說出過了,當年令狐衝被嶽不群關在思過崖之上,也是機緣巧合,某一日風雨如晦,令狐衝在這後山之中遇到了一位武功絕世的高手,此人自稱風清揚,老風在見過令狐衝劍法之後,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原文【風清揚道:「......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
  • 老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有很多人從小都是在農村生活,只要在農村生活,應該就會聽老人說起一些老話。這些老話也是由老祖宗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些話聽上去比較簡單,意思也很通俗語,但是它的道理卻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我們農村一種特有的文化。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揭露人性,太現實
    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的奇聞軼事,其實細細琢磨,其實都蘊藏著很深的大道理和人生的大智慧。幾千年來,我們老祖宗講這些故事口口相傳,精簡成句,創造出很多的俗語。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出門餃子下馬面」等等。前者是通過生活經驗的累積得出天氣的預測,後者是出門和歸家時的飲食傳統。
  • 十年河東轉河西,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人生要給給自己留條後路
    都說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例子有很多,切記不要瞧不起身邊的人,一如那句俗語「十年河東轉河西」,其實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一起來看看。身邊似乎總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出生就是含著金湯勺的,相比較他人是贏在起點的類型。
  • 古人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更為經典,直指人性
    書中提到了一句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延續至今,依然頻繁出現在人們口中,其實它的下半句更為經典,直指人性。意思就是,用通常的道德標準衡量一個貌似可憐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如意,往往是自己咎由自取的結果,還不知悔改,這就是這類人的可恨之處。這句話很有道理,魯迅先生也曾經引用過這句話來形容孔乙己,與其可憐他,不如怒其不爭恨他迂腐不進步的那一面,而並不是真的恨孔乙己。
  • 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人性
    俗話說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但這是一整句俗語,對於前半句我們耳熟能詳,畢竟從古至今這句話都時時刻刻得到驗證,可是下半句大家知道嗎?  前半句道出男人天性,後半句則道出天下女人的天性。  正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無論什麼年代,長相漂亮的美女都會受到傾慕和追捧,而每個男人都會有傾心的女子,並為之而瘋狂。從古至今男人最喜歡什麼?當然是美女,無一例外,也從來沒有改變過。  雖說女人在古代的社會地位比較低下,但在封建歷史上卻有很多曾影響深遠的女性。她們用自己的美貌,令男人如痴如醉,甚至不惜斷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