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中,經典有許多,每一部經典都有不同的妙用之處。都有解脫開悟的可能,每個修行的人,根性不同,慧性不同,能悟出的道理深淺也不同。佛教經典中,其中一部大乘經典《楞嚴經》就是一部佛教不可多得的佛法殊勝經典,其中就有五種妙用,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楞嚴經》的五種妙用,看你知道哪一種?
第一種:殊勝經典之妙用
佛教史上,佛滅度後,由佛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古印度,《楞嚴經》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典。而後,有歷史曾載,有一位龍勝菩薩到龍宮說法,發現此經,文義俱妙,細讀以後,嘆此為稀有,默誦於心。之後離開龍宮後,錄呈給國王,王家視為國寶,藏於國庫之中,還規定不準流傳於他國。
有歷史記載,我國歷史上隋朝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曾研究《法華經》,研究三止三觀後,有一位梵僧對他說,其中的理論與《楞嚴經》頗為相似,智者大師聞說,就希望有機會能夠閱讀此經,就在天台山建築一座拜經臺,天天向西方禮拜,整整拜了十八年之久,只求《楞嚴經》能夠早日傳到中國,可直到大師圓寂,仍然無法得償所願。
直到有一位古印度高僧,名般刺密帝三藏法師,欲來中國弘揚此經,不幸被邊防官員查獲,竟被拘禁,不許出境。般剌密帝被監禁期滿,回復自由後,再用白絹寫此經,藏於手臂肌肉中,待傷口痊癒,然後才出了國,直到中國。中國歷史上古人為法忘軀有許多,對此經更是歷經千辛萬苦,才將此經傳譯中國。由此可見,《楞嚴經》之傳來極為殊勝,所以作為學佛弟子們,更應該學以致用,它是佛家的大殊勝經典。
第二:覺悟成佛之妙用
佛教的大乘《楞嚴經》中,評以不僅文字簡潔和優美外,而且義理深奧,說理也較為詳有通過四種清淨明誨,以及二十五聖各論述圓通和五十陰魔的境界,說明出眾生的真心,無法不備。經典中不僅含有科學邏輯的分析,還有倫理學的辯論法,又依據哲學理論,說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界、眾生、業果相續的主要原因,更多的談論有眾生本具如來藏性,教人反妄歸真,覺悟成佛的方法。
經典中,還包括菩提道上的修學層次,因果層次分明,邪正有別,講述了菩薩修行的法門,轉凡成聖的階梯。所以,學佛修行,若想要了解佛法,明白其中的真理,了解此經固然重要。所以有敘述者說:欲想真修,圓成佛道,也要學習此經。由此可見,《楞嚴經》的內容甚為殊勝。
第三點:破魔殊勝之妙用
大乘經典《楞嚴經》可以說是是正法的代表之一,如是一部佛學大全,人生寶鑑,所以有人說它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燈,修行過程中的照妖鏡」。《楞嚴經》中的五十陰魔的境界,講述了妖魔鬼怪、旁門左道的種種情形,使旁門外道原形畢露,妖魔鬼怪無處藏身,所以,各種外道最怕的就是《楞嚴經》。特別是末法時期,邪說流行,更需要弘傳流通此經典,以正人心,僻邪說法,更多人得以正信,勸人止惡修善,則善因善果,自可變苦難為安康,化災殃為吉祥。
所以,也有許多人說《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如果《楞嚴經》消失,就意謂著佛教徒混淆是非,真假不分,就無法辨認歪門邪道,魔教得勢,正法便難以住世。經典《法滅盡經》上有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經典,逐漸而滅。」如果《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所以,對於學佛修行的來說,楞嚴經更應當實修,得以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