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蝗災、新冠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或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飢餓人口預計將增加1.3億。
蝗災、疫情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
先是蝗災。從2019年年底開始的蝗災給非洲、中東、南亞地區各個國家帶來了巨大影響,大量農作物被毀,糧食減產。其中,肯亞的貧民窟已經多次出現了為食物大打出手的爭搶;印度由於遭遇了最近20多年來的最大蝗災,今年糧食產量勢必要下滑了,多地出現領取糧食的「長長的隊伍」。
印度學者預測,蝗災給南亞地區(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的農作物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的中央邦、古吉拉邦邦、拉賈斯坦邦等地「平均每一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有大約8000萬隻的蝗蟲,而且還都是成蟲」。
雖然印度官方、農民採取了無人機噴灑農藥、敲打鋼鐵器皿和點火驅散等,但蝗災所到之地的莊稼全部被啃食。預計這幾個邦的糧食產量或將減產30%到50%,不僅不能對外輸出糧食,還需要接受救濟了。
疫情則是在當前的糧食危機上「雪上加霜」,數十個國家曾先後宣布暫停或限制糧食出口。數據顯示,上半年泰國大米出口量縮減至31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7%;俄羅斯穀物出口同比減少14.6%,烏克蘭出口的糧食下降了5%。
全球糧食生產和消費並不均衡,很多國家的糧食產量不能自給自足,需要依賴進口。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全球糧食的產量、國際市場交易量都有可能出現下滑,這無疑對加劇了糧食危機。
據報導,亞洲是全球飢餓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區,全球佔比接近60%。之後是非洲,飢餓人口超過全球30%。分國別來看,印度是全球飢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全球佔比接近30%。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南蘇丹、蘇丹、衣索比亞、剛果(金)、葉門、敘利亞、孟加拉等國也有眾多飢餓人口。
根本原因是:動亂、農業基礎薄弱
雖然蝗災、疫情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推動了飢餓人口的增長。但造成這些地區出現大面積飢餓人口的根本原因還是動亂、農業基礎薄弱。聯合國的報告顯示,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度飢餓人口」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國家、地區經常發生動亂、衝突或戰爭,社會不安定,無法正常從事農業生產。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農業基礎薄弱。現代化農業需要科學的育種、栽培、施肥、收割以及配套的水利灌溉設施等。但印度、巴基斯坦、奈及利亞以及非洲很多國家的農業設施落後,大量耕地依賴「雨水灌溉」。
也無法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和標準來育種和從事農業生產。他們的農業發展缺乏充足的資金,缺乏優秀的農業技術人員,缺乏相關的其他配套產業。農業本身落後,遇到突發事件,就加劇了糧食危機。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