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最高成就獎頒給自動駕駛泰鬥李德毅院士,10年僅頒出3次

2020-12-16 量子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中國唯一國家級的人工智慧科技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獎,近日公布了今年新一屆獲獎名單。

其中,被稱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榮譽的最高成就獎,第三次頒出,給了主攻自動駕駛的李德毅院士。

此外,現任職京東集團的周伯文博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蔣田仔教授、西安電子科大焦李成教授,一同獲得獲傑出貢獻獎。

獲得國家級AI領域最高獎認可,他們各有什麼傑出的成果?

我們來一一了解。

最高成就獎李德毅院士

「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自2011年設立以來只有3位科學家獲得。

2018年,最高成就獎首度授予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汝鈐,去年則是第二次授予清華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張鈸院士。

李德毅院士是獲此榮譽的第三位科學家。

李德毅院士,1944年11月28日出生於江蘇泰縣。

他是我國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少將軍銜,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1967年李德毅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系,師從我國著名電子信息科學家何振亞;1983年獲得英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博士學位。

1984李德毅年進入總參某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總工程師、副所長、副主任;1996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擔任全軍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2004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05年至2008年擔任全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2008年被聘為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2016年擔任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

從學術生涯來看,李德毅院士參加了多項電子信息系統重大工程的研製和開發。最早提出控制流—數據流圖對理論和一整套用邏輯語言實現的方法。

在智能方面,他證明了關係資料庫模式和一階謂詞邏輯的對等性,提出雲模型和發現狀態空間,用於不確定性知識表示和數據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級倒立擺動平衡」實驗中取得顯著成效。

李院士獲國家和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9項。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專著2本。

而在2019年的央視新聞中,李德毅院士介紹道:

我從事的是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我們都做。

今年4月12日,由李德毅院士領銜打造的全球首臺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天津港開啟試運營。

這也是全球首款真正投入商業運營的無人電動卡車。

李德毅院士的家庭可謂是真正的「書香門第」。

李家的高祖李承霖,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狀元。

而擁有三個院士頭銜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仁,和李德毅是一對親兄弟,都出生在溱潼古鎮。

他們的堂弟李德群,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材料成形專家。

「一門三院士」,也算是我國科學界的傳奇了。

傑出貢獻獎:產業、學界並重

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獎的傑出貢獻獎,分別由京東集團的周伯文博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蔣田仔教授、西安電子科大焦李成教授獲得。

周博文博士一直活躍在產業界,先後任職IBM、京東。

而蔣田仔教授、焦李成教授則深耕學界,研究主要方向是圖像識別和處理。

其中,蔣田仔教授主攻腦科學、醫學成像和AI的交叉課題。

周伯文博士

周伯文博士,IEEE Fellow、現任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全面負責京東集團的整體技術,以及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商業化。

1991年考入中國科大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獲學士學位。

2003年獲得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博士學位。

周伯文博士擔任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上海市人工智慧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廣州市、成都市政府特聘科技顧問,並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多所國內一流高等院校的兼職教授與博士生導師。

同時周伯文博士是IEEE院士,在國際一流期刊及頂級學術會議上已發表上百篇論文,在中、美等國有數十項專利,其中包括多篇論文被國際學者他引過千,累計近9000次,是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國際性領軍人才。

2017年回國加入京東前,周伯文博士是IBM美國紐約總部人工智慧基礎研究院院長,IBM總部Watson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st),IBM傑出工程師,負責IBM人工智慧團隊的全球技術戰略制定以及商業化落地與應用。他作為主要技術發明人,獲得多個IBM傑出技術成就獎和傑出技術發明獎。

蔣田仔教授

蔣田仔教授,1962年生,湖南永州人,中國腦成像和醫學圖像分析專家,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198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獲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2019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蔣田仔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科學、腦與認知科學、臨床醫學等學科的融合與交叉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醫學信號與圖像處理與分析,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及其在疾病鑑別診斷中的應用,基於影像的腦網絡研究及其臨床應用,人類認知功能及功能異常的腦網絡表徵,腦網絡組研究等。

蔣田仔教授主持和參加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攀登計劃,863 計劃,973計劃,九五重大項目等多個項目,在腦成像和醫學圖像分析,計算機視覺,基於信息的計算複雜性,應用數學方面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60多篇被SCI收錄。

曾獲Max-Planck Research Fellowships(1999年),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UNSW Vice-Chancellor’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s(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6年)。

另外,蔣田仔教授在2019年曾獲得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焦李成教授

焦李成教授,1959年出生,籍貫為陝西省白水縣林皋鎮,1982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

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是中國最早研究人工神經網絡的專家之一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非線性信號與圖像處理,自然計算和智能信息處理。

焦李成教授還擔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IET西安分會主席、IEEE西安分會獎勵委員會主席、IEEE計算智能協會西安分會主席、IEEE GRSS西安分會主席,IEEE TGRS副主編、教育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IEEE Fellow、IET Fellow、首批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CCF傑出會員,連續四年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榜單。

焦李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感知與計算、圖像理解與目標識別、深度學習與類腦計算,培養的十餘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提名獎及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研究成果獲包括青年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省部級一等獎以上科技獎勵十餘項,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神經網絡系統理論》、《免疫優化計算、學習與識別》、《圖像多尺度幾何分析理論與應用》、《深度學習、識別與優化》等專著二十餘部,五次獲國家優秀科技圖書獎勵及全國首屆三個一百優秀圖書獎。所發表的論著被引用超過31827餘篇次,H指數為70+。

關於吳文俊AI科技獎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是以中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文俊命名,經國家科技部核准設立,由國家級學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發起主辦。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從2011年開始(2012年首次頒獎),每年評獎一次。

獎項旨在獎勵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

吳文俊科技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徵。

從官方認可它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榮譽」來看,說它是「中國圖靈獎」恰如其分。

今年已經是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獎的第十屆。

除了前面詳細介紹的兩個獎項,本屆還設立了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人工智慧優秀青年獎人工智慧專項獎晶片項目

目前已公示的名單中,共有101個成果獲獎,其中包括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1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3項,吳文俊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20項,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8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25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17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3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優秀青年獎16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專項獎晶片項目8項。

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黃慶明、復旦大學趙興明、上海交通大學呂寶糧、北京師範大學鄔霞、上海交通大學錢彥旻等人,獲得了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而獲得人工智慧專項獎晶片項目的機構有:

相關焦點

  • 物聯網動態回顧|中國AI最高成就獎頒給自動駕駛泰鬥李德毅院士
    國內新聞中國AI最高成就獎頒給自動駕駛泰鬥李德毅院士中國唯一國家級的人工智慧科技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獎,近日公布了今年新一屆獲獎名單。其中,被稱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榮譽的最高成就獎,第三次頒出,給了主攻自動駕駛的李德毅院士。
  • 中國AI最高獎今年頒給自動駕駛泰鬥李德毅院士,京東周伯文、中科院...
    其中,被稱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榮譽的最高成就獎,第三次頒出,給了主攻自動駕駛的李德毅院士。此外,現任職京東集團的周伯文博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蔣田仔教授、西安電子科大焦李成教授,一同獲得獲傑出貢獻獎。獲得國家級AI領域最高獎認可,他們各有什麼傑出的成果?我們來一一了解。
  • 李德毅:人工智慧、智能網聯賦能自動駕駛
    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圓滿落幕。論壇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出席並發表了《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為題目的演講。 在演講中,李院士分享了他關於自動駕駛技術革命的顛覆性認知,人工智慧、智能網聯技術加速賦能自動駕駛產業發展,以及我國發展自動駕駛產業的優勢與機遇等內容,對主機廠、自動駕駛、網際網路以及有實際場景需求的物流等企業,在認識及發展自動駕駛方面有重大借鑑價值。
  • 李德毅: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各位早上好!2019年一個重大事件,就是特斯拉在中國創造了上海速度,大家可以想想特斯拉這個車最大的亮點是什麼,是新能源嗎?還是智能化?還是兩個都有,他將給我們中國速度帶來一個什麼樣的啟發。 我今天報告的題目叫做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現在智能化越來越重要,加上5G和道路的智能化,讓自動駕駛變得越來越可能。
  • 這位泰州籍院士獲獎了
    泰州籍院士李德毅名列最高成就獎。   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包括——  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1項  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3項  吳文俊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20項  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8項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24項
  • 李德毅:智能網聯首先應該在中國做出成績
    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六屆年度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本次論壇以「把握形勢聚焦轉型 引領創新」為主題,繼續秉持「傳遞權威信息、廣泛展開討論、促進溝通合作」的目標,試圖幫助業界人士梳理分析產業形勢,探討及回應產業關切的問題,尋找今後3-5年產業調整的方向及路徑。
  • Pony.ai將與現代合作,在加州推出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2019 年 10 月 25 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與現代汽車集團合作,在美國加州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BotRide。BotRide 將是加州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 Robotaxi 常態化服務(此前 Waymo 推出的 Waymo One 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運營)。
  • 專訪| Drive.ai王弢:3種車型準備就緒,與Lyft合作的自動駕駛打車...
    加州和新加坡可以說是目前全球針對自動駕駛測試法規建設最開放和完善的兩個地區,Drive.ai與Lyft合作的自動駕駛打車服務上線在即,而新加坡也將成為他們在亞洲擴張的第一站,在這個時間點上雷鋒網 · 新智駕探訪了Drive.ai位於Mountain View的總部。
  • Drive.ai 開啟商業化,吳恩達闡述自動駕駛落地三個要素
    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擴張版圖上,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一直佔據著制高點。這裡不但氣候適宜車輛測試,政府也相對寬容,不會對測試項目橫加指責。因此,在亞利桑那燦爛的陽光下運行自動駕駛汽車成了一種享受。不過,有些公司就是不願意扎堆,來自矽谷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Drive.ai 就是其中之一,Drive.ai 的測試車並沒有踏上大峽谷的地盤,而是選擇了人跡罕至的孤星之州——德克薩斯。
  • Drive.ai 王弢:自動駕駛的賽道上,如何與時間賽跑 | 2018 全球智能...
    *Drive.ai聯合創始人,研發與工程總監王弢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按:10 月 26 日至 27 日,2018 全球智能駕駛峰會在蘇州召開,本次峰會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主辦,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
  • Drive.ai宣布在克薩斯州為行人提供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5月7日晚間,創業邦獲悉,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宣布了一項試點計劃:將於2018年7具體來講,Drive.ai這項服務主要通過與弗裡斯科運輸管理協會(Frisco TMA TMA)合作,共同運營該項目。Drive.ai將為包括零售商、娛樂場所和辦公場地等在內的超過10,000人提供自駕車打車服務。據悉,Frisco TMA是一家帶有政府與民間合作關係性質的協會。致力於為日益增長的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人口提供最後一英裡交通創新服務。
  • 「2020綠色亞太環保成就獎」頒出16項大獎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汪仕林) 日前,「2020綠色亞太環保成就獎」頒獎典禮在深圳福田舉行,共頒出16項大獎。 「2020綠色亞太環保成就獎」由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中國環境保護協會、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澳門綠色環境保護協會聯合主辦,媒體主辦方為全球商報聯盟、香港商報。
  • Pony.ai表示五年後自動駕駛汽車將出現在公共道路上
    【CNMO新聞】作為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技術的初創公司,Pony.ai CEO彭軍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載人的無人駕駛汽車並不遙遠,如果必須給一個數字,我會說五年後」。目前Pony.ai與豐田合作,幫助豐田製造一款無人駕駛汽車,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
  • Comma.ai開源後國內首個嘗鮮者,嗅到自動駕駛新商機?
    去年的自動駕駛圈,「神奇小子」George Hotz吸引了廣泛關注,他創辦的公司Comma.ai也隨之大熱。這家創業公司推出了基於深度學習和攝像頭傳感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還要叫板特斯拉的Autopilot。
  • 豐田投資小馬智行、博世加碼馭勢,中國自動駕駛迎來「雙喜臨門」
    投資 Pony.ai:豐田殺入中國自動駕駛賽道的關鍵一步 成立 3 年多的時間,Pony.ai 在自動駕駛車輛的落地方面也取得了紮實的進展。 2018 年 12 月,Pony.ai 便發布了 PonyPilot 自動駕駛計程車項目,並在廣州的南沙率先試點城區公開道路 Robotaxi 常態化運營。
  • 七年軍備,轉舵與突圍:BAT自動駕駛的「抗爭宿命之路」
    10月30日,為推進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場景落地,智能駕駛科技初創公司福瑞泰克與藍城體育達成戰略合作,並將於2021年3月起在杭州運河亞運公園落地L4無人駕駛小巴常態化運營。與此同時,是加快落地下,自動駕駛一輪又一輪融資:10月27日,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60億美元,融資金額超過3億美元。
  • 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落地上海,而這些中國公司早已拿到美國自動駕駛...
    中國公司在美國加州率先拿到自動駕駛計程車牌照此次滴滴的首測讓不少人為這家中國出行公司的技術而感到自豪,認為中國終於有拿的出手的自動駕駛技術了。但其實,早在去年六月份,AutoX和小馬智行(Pony.AI)兩家中國公司在加州就獲得了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頒發的自動駕駛計程車許可牌照,矽谷洞察對此專門進行了報導。
  • 2017全球自動駕駛成績單:谷歌最強特斯拉交白卷,百度首上榜!
    通用在加州安排了94輛自動駕駛版的Bolt電動車,跑了131676英裡,脫離105次,MPD指標達到了1254。在通用對脫離原因的報告中,近一半的情況都是其他的交通參與者太「野」,導致通用的無人車沒法處理,其次則是無人車的路徑規劃模塊出了問題,而通用的負責感知的模塊工作得最好,一共只出了6次問題。
  • WRC2016論壇前瞻:AI專家匯聚產業高峰論壇
    原標題:WRC2016論壇前瞻:AI專家匯聚產業高峰論壇10月20-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主題為「共創共享共贏,開啟智能時代」的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場被譽為人工智慧「達沃斯」的大會將有來自超過11個國家的300多位頂尖專家和近150家全球知名企業參加。
  • 自動駕駛圈的第一個正式「謝幕」:Drive.ai確認將永久關閉
    Drive.ai 的 Twitter 最後一次更新是在 6 月 3 日,證明的確已經停運 2 周了「停止運營」這個決定,是在一項早有傳聞的收購交易達成後做出的。就在十幾天前,我們曾報導過蘋果公司正在就收購問題與 Drive.AI 進行談判,但蘋果模凌兩可的經典回復在很大程度上暗示,這是一項規模較小、目標明確的收購,目的在於引進特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