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你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今天,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讓土耳其裡拉匯率大幅下跌。今天的土耳其,與2000年土耳其金融危機之時,何其相似。
昨日,標普下調土耳其主要銀行的評級,也為土耳其匯率危機,向銀行業危機縱深發展,撕開一條口子。可以說,到今天,土耳其裡拉暴跌只是引爆危機的導火索和開胃菜,而銀行危機才是主菜。
正所謂,金融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是2000年事發的土耳其經濟崩潰,才讓主打經濟復甦和擴大社會福利的正發黨和埃爾多安,在2002年的大選中大獲全勝。如今,面對捲土重來的經濟危機,又將何去何從呢?
土耳其銀行擠兌潮會不會重現?
2018年8月17日美股盤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先後宣布下調土耳其評級。其中,穆迪將土耳其評級調降至「投資級」以下三級的Ba3,前景展望為負面。標普則下調土耳其評級至「投資級」以下四級的B+,和阿根廷、希臘和斐濟同類評級。惠譽認為,在缺乏持續性政策調整的情況下,類似卡達所承諾的雙邊支持不可能滿足土耳其的外部融資需求。
主權評級下調的同時,土耳其主要銀行評級普遍下調至B+。目前,土耳其銀行仍然通過國際銀行間市場融資,但評級的下調、緊縮的融資條件和疲軟的匯率走勢,讓土耳其主要銀行藉助國際資金緩解壓力的難度大大增加。
這一切,仿佛又要回到了2000年的土耳其。我們來看看,當年劇情的發展節奏。
2000 年 11 月 20 日,市場傳說土耳其的 83 家銀行多數經營不善 , 政府此前已接管 10家涉嫌官商勾結的民營銀行。
2000 年 11 月 25 日 , 由於涉嫌存款詐騙 , 幾個名聲顯赫的銀行家被捕 , 其中包括前總統的侄子。為使財產免遭損失 , 人們開始大量提取存款,土耳其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幾天後升至 1950 %!股市一周內暴跌 34 % 。
為防止擠兌行為進一步擴大 ,土耳其中央銀行在兩周內投放了 75 億美元。然而 , 市場擔心額外資金的注入在加重通脹的同時會減少外匯儲備,削弱外匯調控能力,使局勢進一步惡化。
2000 年 12 月 1 日 , 伊斯坦堡股市下跌 9 % 。由於股市低迷 , 裡拉貶值 , 外國投資者陸續從土耳其撤走 62 億美元。在此情況下,土耳其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 申請援助。
2000 年 12 月基金答應向土耳其政府提供100 億美元 , 並同意儘快撥付 35 億美元。
看看現在:
2018年8月13日,土耳其中央銀行為制止其貨幣裡拉持續貶值,宣布允許商業銀行持有更多資金和黃金,向銀行提供所需的全部流動性,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金融穩定。
2018年8月16日,土耳其財政部長阿爾巴伊拉克(Berat Albayrak)召開電話會,向國際投資者說明經濟振興計劃,並表態,沒有實行資本管制的計劃,無意向IMF尋求援助。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卻總是那樣似曾相識。現在,土耳其的銀行危機,才剛剛邁出第一步,後面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土耳其裡拉匯率只是開胃菜
今年,土耳其匯率波動之大,讓國人大吃一驚。數據顯示,裡拉兌美元年內跌幅已經超過40%。儘管在上周五,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把進口的土耳其鋼鋁產品關稅提高一倍,土耳其裡拉單日跌幅就超過20%。而從2014年底,裡拉兌美元還是2.2,到今天就變成了6.0,可謂貶值幅度驚人。
不過,當我們回溯2000年之前的土耳其的匯率走勢,發現今天土耳其的匯率,也和當年一樣是一種非常奇葩的存在。自 1994 年至2000 年,土耳其裡拉對外幣一直在貶值。
1994 年1 歐元可兌換 35535 土耳其裡拉,1996 年可兌換59912 土耳其裡拉,2年貶值168%。到了1998 年,1歐元可兌換 293736 土耳其裡拉,4年貶值826%,到了2000 年金融危機發生,1 歐元最多可兌換 50 萬土耳其裡拉,6年時間貶值14倍。
更讓人詫異的是,這種貶值是土耳其政府有計劃實施的,土耳其政府每年使土裡拉貶值30 % 左右。從這個角度看,今天的土耳其裡拉的貶值幅度,實在算是小兒科了,除了7月份之外,其他時間還算比較溫和的貶值。
2000年時,土耳其外匯儲備為200億美元,最高峰時250億美元,比1994年增長了4倍。當時,土耳其政府同樣認為,土耳其銀行業危機,並不會導致裡拉對外匯率大幅波動。但是,事情發展的劇本,並不是如此。
由於問題銀行的出現,政府本該果斷關閉,但是在人們大量提取存款的恐慌情緒之下,為避免擠兌行為擴大到整個銀行體系,政府最後不得不為問題銀行伸出援手,進行注資,而注入資金使得外匯儲備驟減,不但使人們的通貨預期升高,加劇了擠兌行為 , 同時削弱了政府的外匯儲備。
從上面劇本的走勢來看,外匯儲備的多寡,是視情勢而定,恐慌情緒之下,外匯儲備必須多多益善。1980 年,土耳其外債總額為 191. 31 億美元,1996年為 797. 89 億美元,2000 年超過 800 億美元。外債總額佔 GDP 的比率從 1994 年至 1998 年一直在 27 % 以上。
再看看今天的土耳其的外債總額佔 GDP 的比率,已經達到了53.13%,9000億美元的GDP裡面,過半是外債,這要是發生國內銀行業危機,僅僅只有1308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難以抵抗危機的。
「不屈服」而倔強的埃爾多安
「不屈服」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先後通過喊話「我們有真主和人民」,並拋出「與中俄歐等重要貿易夥伴以本幣結算」後,還有什麼好辦法應對接下來的土耳其金融危機呢?
認慫,對於作為政治強人的埃爾多安來說,肯定不是選項。可以說,2003年上臺的埃爾多安,正是站在2000-2002的土耳其金融危機的基礎上的。當時的經濟潰爛,給當時初出茅廬的正發黨和埃爾多安打開了躋身政壇的大門。主打經濟復甦和擴大社會福利的正發黨乃民心所向,在2002年的大選中大獲全勝。
2001年金融危機迫使土耳其無活力、過時保守的政治體系接受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推動、較為激進的結構性改革。這些改革不僅控制住了長久以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減少了財政赤字,更是確立預算流程規定,促使決策監管機構向自治機構轉變,旨在確立以規定為基礎的決策制度,解決政府採購流程當中的腐敗問題,提高透明度。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5年,土耳其的貧困人口數量急速下降,從30.3%降至1.6%。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該國人均國民收入更是翻了將近3倍,從2002年的3560美元持續上漲至2010年首次破萬的10430美元,而該數據在2016年為11230美元。在經濟上的作為成為了埃爾多安的政治資本,正發黨在後來選舉中獲得的選票一屆高過一屆。
但是,近年來,隨著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和中東格局的變化,國力大漲且被擋在歐盟之外的土耳其,在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兩股思潮推動下,在諸多問題上漸漸脫歐疏美,導致雙方摩擦爭議不斷,雙方的路線之爭,日益激烈。
從這個角度看,「不屈服」而倔強的埃爾多安,有望繼續執政到2029年的埃爾多安,一旦重現面臨2001年銀行業危機來臨時,還會想接受200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推動、較為激進的結構性改革嗎?這一切都是問號。如果不接受,土耳其的金融危機會繼續向哪一步演進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騰訊證券。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邱光龍 H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