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172 篇 原 創 路 書-
克裡雅古道,橫亙在西藏和新疆的崑崙山脈深處,自古以來就是「冬夏不可行,困難異常」,這條線上有峽谷、絕壁、達坂、火山、高原湖泊,自近代以來,關於它的故事都離不開「艱險」二字。
和田·進藏第九線核心段·克裡雅古道示意圖,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國外探險家在這裡遭遇滑鐵盧、進藏先遣連為解放西藏沿此線行軍、新藏公路築路大軍放棄在這裡修路...為這條千年進藏古道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傳奇的面紗。也正因此,「進藏第九線·克裡雅古道」也被自駕越野和特種旅遊界稱為珠峰級穿越線路。
當我們進藏第九線勘路隊伍帶著對這條英雄古道的嚮往,真正開始穿越後,才發現過程遠比想像中要艱難太多了!在普魯河谷被塌方、落石、滑坡耽擱,車隊「修路」2天後,又花了2天時間把剩下的關鍵路段跑完,終於在5月24日,和田·進藏第九線核心段·克裡雅古道勘路完美收官!
(跑這麼遠,來當勤勞的搬運工...)
當然,無限風光在險峰,在那人跡罕至的無人之境,我們一邊體會半個世紀前解放軍行軍的艱辛,感悟那種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紅色精神,一邊收穫著那最純粹的原始高原風光...
到底克裡雅古道有什麼「魔力」?挑戰它,你將面對什麼困難?
和田·進藏第九線核心段(克裡雅古道)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PS.「進藏第九線(和田段)」勘路後,推過的另三期主題路書如下~
除了獨庫公路,G217被忽略的南段還可以這樣玩!|中國自駕地理
南疆這條隱秘的神話長廊,到底有多酷多美?|進藏第九線崑崙天路
像探險家一樣穿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你會遇見什麼?|自駕地理
一、最艱險的進藏古道
從和田出發,經洛浦、策勒、于田,當晚就能進入了進藏第一村——普魯村。
抵達普魯村
普魯村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其處在普魯河下切所形成的河谷裡,像黃土高原的那種幾十米深切,兩側是垂直的崖壁,谷地裡一條閃著銀光潺潺的流水奔騰地流過。
深藏於河谷中的普魯村
普魯村的環境還不錯,這個小村子如今是克裡雅線路上一個熱門住宿點,所以村子裡也已興建起民宿,方便了來往的自駕遊客。
作為國內頂級越野線路,克裡雅古道的起點,普魯村現在已經有了乾淨整潔的旅行民宿
1950年,為了解放西藏的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進藏先遣連,在普魯村召開誓師大會後,由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身著統一服裝,扛著槍,牽著馬和駱駝,英勇地踏上克裡雅古道,挺進西藏阿里地區。
向西藏進軍,圖@烏魯木齊烈士陵園
先遣連跨越冰封雪裹的崑崙山,缺氧、寒冷、嚴重的高原反應,致使不少戰士先後倒在了雪域之巔。
甚至當他們進入藏北無人區後,給養線被大雪阻斷,戰士們只能打獵自救,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歷經艱難險阻,最終勝利抵達西藏阿里地區。於是,為紀念這一行動,克裡雅古道有了一個傳奇色彩的名字——「英雄古道」。
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騎兵師先遣連進藏紀念碑就屹立在于田縣城 攝影@一皓
進藏第九線勘線軍團抵達普魯村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師先遣連進藏誓師大會原址留影,攝影@北平趙雷
(一)崑崙淺山區
離開普魯村後,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崑崙淺山區地帶,這一段路幾乎沿著普魯河谷前行,其間途經阿拉叫依卡子和二號卡子,渡普魯河十八次,不斷盤旋爬山,不斷涉水,海拔在不斷刷新。
第一次渡普魯河
(阿拉叫依古驛站遺址,位於普魯村以南6公裡處,據說是通往西藏古驛道的起點,也有人說是古代屯兵的卡子,它究竟始於什麼年代,還有待考證。)
二號卡子,開礦時期設的卡子,山坡有一廢棄油罐、路邊有存儲開礦炸藥用的安全鐵屋
過了阿拉叫依卡子,在狹窄的河谷中上山下坡,基本都走在有路基的盤山路上。
穿越克裡雅古道之前,要選擇好恰當的時間,淺山區雨季來得比較早,雨水多,會導致普魯河水暴漲,被雨水衝刷後的山體,也容易發生塌方和泥石流。
貧瘠的普魯河谷
衝刷下來的軟土把路給堵住了
在過第6次普魯河時,有一個非常狹窄的叫「一線天」的河谷,河谷對面的山坡上可以看到當年築路軍修路紮營的營地遺址。
圖片右下角的狹窄處,王鐵男老師把它稱為「一線天」
在這條英雄古道線上,隨時都能發現當年留下來的痕跡,築路人的那種幹勁精神,伴隨著整條高原秘道上。
再往前行駛不久,還能看到一個廢棄的房子,那就是廢棄的礦點,左邊的山下面隱約能看到一些用石頭堆砌的簡易房子,那是1951年築路大軍蓋的臨時指揮所(或者叫工作區)。
廢棄的指揮所
在這荒無人煙的高原雪域裡,年輕的築路將士們,喝涼水、忍飢餓、戰嚴寒、鬥風雪,一鎬一鍬,人拉肩扛,鑿石開山,歷經千險萬難,用鮮血和生命鑄就這條聯通西藏的道路。
礦點附近的河道
(二)板塊結合區
進入羌塘海洋板塊和塔裡木盆地板塊結合區後,你會發現沿途的落石越來越多,而且也很大,這是因為兩大地質板塊碰撞擠壓後,造成這裡的山體非常松垮。
受近期降雨影響,落石非常多,基本都走在碎石路面上,經常是走著走著就要派「大力士」下車搬開路障。
碎石路
王鐵男老師和大家在清理河道的石頭
越往上走,河谷漸漸地開闊起來,湍急的普魯河也逐漸變成了小河流水,沒多久就能抵達蘇巴什。蘇巴什,維吾爾語意為「普魯河之源」,但氣候極其乾燥,寬闊的河床中只能看到一條細細小溪。
離開蘇巴什後沒多久,就能抵達克裡雅線上第一個海拔超過5000米的硫磺達坂,新藏高原北部邊緣上的一個標誌性達坂。
通身土黃色的硫磺達坂
翻越硫磺達坂的路是修在山脊上的,並非盤旋而上,也就是沒有緩衝地直衝上去,這對車輛的動力和人員駕駛習慣有一定的挑戰。
而當你登頂之後,景致又完全不一樣了,視野豁然開闊,在這個天然的360°觀景平臺,你一下子就能捕捉到硫磺達坂旁邊的大黑山火山,以其威嚴的姿態,屹立在一旁,沉默無聲。
達坂上的觀景平臺
在目及之處都是土黃色的世界裡,大黑山用它獨特的黑吸引遊人的眼球
(三)火山盆地區
翻過硫磺達坂,就進入了阿什庫勒盆地,也是整條克裡雅線上的火山盆地區,當年解放軍修的路還清晰可見,有數十公裡的路基土路,走起來相對輕鬆。
路基很明顯
廢棄的路基邊除了滿目荒涼的沙礫幾乎沒有什麼植物,還時常能看到一具具駱駝或毛驢的白骨,不難想像當年築路大軍所歷經的磨難。
在阿什庫勒盆地中前進
阿什庫勒盆地海拔4700米,面積約740平方公裡,空曠之際,彷佛天地之間只有你一人。
然而在這空曠之中,色彩是豐富的,高原雪山搭配著湖泊風光讓人眼前一亮,阿什庫勒湖附近,由一個個水窪組成的色格孜庫勒湖結了冰,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動人了。
阿什庫勒湖碧波閃閃,在荒蕪的盆地裡格外搶眼
色格孜庫勒湖
色格孜庫勒湖
之所以把這一帶稱為火山盆地區,是因為這裡還隱藏著一個由十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座子火山組成的神秘火山群——阿什庫勒火山群。
放眼望去,你能發現阿什庫勒湖旁邊竟然有座梯形的山包醒目地聳立著,其實那是阿什庫勒火山,也叫崑崙山亞洲一號火山。
阿什庫勒火山
這裡的火山都是這個樣子,光禿禿的,乍看之下你會以為是座大土堆、大山包。據說1951年,正是由於這座中國最年輕的火山的噴發,才讓築路大軍放棄修路。
對火山好奇的朋友,可以徒步到火山口處看看,站在4920米的火山頂,俯視火山口,猶如一個巨大的鍋底。坑的南邊有一個熔巖溢出的缺口,由於地勢東高西低,熔巖大都流向了西側的阿什庫勒和色格孜庫勒一帶,形成了現在的黑石灘。
阿什庫勒火山
(四)崑崙核心區
離開阿什庫勒盆地,翻越海拔5050米的脫特拉尕特達坂,就進入了克裡雅河上遊的一條支流,它位於阿克蘇(維爾語叫「白水河」),沿著這條河谷向南走,就到達阿克蘇卡子。
阿克蘇卡子,是河邊草灘上一間用卵石壘砌的房子,那是築路人當年留下的窩棚,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房屋早已面目全非,僅存的那殘缺的牆壁,正好是為露營者阻擋些風雪。
阿克蘇河谷,圖@老男孩車隊
阿克蘇卡子
這時我們已經身處崑崙核心區了,路況也更加複雜了,離開阿克蘇卡子後,有5公裡的冰河床,接著在遇見脫特拉尕特雪山後,隨著海拔的上升,就進入一段非常折騰人的長距離碎石路。
脫特拉尕特雪山
在這段碎石路上,你是不可能開快的,而且越往上爬,隨著峽谷就越窄,石塊也就越大、越密集,車隊需要一邊爬坡一邊躲避碎石,平均時速大概只有5到10公裡。
就這樣沿著克裡雅河谷走了十幾公裡後,當你發現沿途的土質開始慢慢泛著紅色,就意味著離紅土達坂不遠了。
紅土達坂
一路走來,克裡雅古道雖然是荒無人煙的,但並非想像中的貧瘠單調,前面我們領略過了硫磺達坂的黃、阿什庫勒湖的藍後,在走近海拔5550米紅土達坂(阿特塔木達坂),仿佛進入一個紅色的世界——紅色山坡、紅色巖石,降雪後再披上一層「白毯」,把達板裝扮得格外亮麗。
美則美矣,紅土達坂也是整條線上最危險的地帶,一公裡左右的急速下坡毛路,相對高差達5-700米,伴隨著急彎和大塊石頭土堆,看起來就很嚇人。
阿特塔木達坂
鋪上一層白雪的下坡路更難了,由於紅土粘性大,雪融後就很容易滑,下山時車輛往往不受控,這個時候也不能把剎車踩死了,很容易會翻車。
下山難上山更難,如果從西藏由南向北反穿克裡雅,車輛則要爬上這個長距離的上坡路...對車輛的動力和人員的駕駛水平要求更高。
克裡雅河谷
下了紅土達坂後,就是海拔4950米的克裡雅河谷,在河谷東邊的山坡下,還有一條很特別的溝槽,一條大河沿著溝底咆哮而下,其上遊是烏拉英庫勒湖。
「火山溝」
如果你夠細心,會發現溝的附近遍地黑色火山巖,據勘線專家組分析,克裡雅河道本身就是一個大裂縫,火山熔巖就像是從這個裂縫中噴出來。
在這條「火山溝」的對面,遠遠的山坡上,有一座叫阿塔木帕夏的古堡,就像守護這片大地的衛士,面對阿特塔木達坂,靜靜地聳立在陡峭的克裡雅河西岸。
攝於2008年的阿塔木帕夏,古堡的年代和作用至今沒有明確的說法,攝影@王鐵男
由火山巖石壘砌而成的阿塔木帕夏,攝影@王鐵男
(五)羌塘海洋區
離開火山溝,翻過海拔5491米的烏拉英可爾達坂,就進入了羌塘海洋區——羌塘板塊在億萬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羌塘草原就是羌塘板塊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下,與北面塔裡木板塊碰撞後抬升起來的。
當我們抵達烏拉英可爾達坂,也就意味著離克裡雅山口不遠了,這一路,你會經過一段鋪滿鵝卵石的路段,以及一條同樣堆放著鵝卵石的河道。
翻過烏拉英可爾達坂後的鵝卵石路段
渡河時需十分小心
不過,路雖難走,但沿途還能看見一片非常開闊的高原草場。草場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地方,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犛牛、狼、狐狸、兔子、黃羊、老鷹...在這片無人的草原上遊蕩著。
(在草原中奔跑的野生動物)
過完河道後,一直往南偏西一點的方向,就能到達克裡雅山口了。
翻過克裡雅山口後,從新疆來到西藏阿里地區了,但此刻你仍然不能放鬆精神,出山口之後,一個看似乾旱的河床邊上,會有一條大大的水衝溝,很多車就是在這裡一不留神把車擔在那了。
車隊在5月24日抵達時已結了冰
等到真正進入羌塘草原,路變得好走了,再也沒有糟心的碎石滿地、鵝卵石幹河床、冰河床,連山體也變得平緩、溫柔。
羌塘草原
當你看到一個蔚藍色的湖泊,這就是邦達錯了。到了邦達錯,就意味著克裡雅穿越基本完成,往後再沒有險峻的埡口。
藍盈盈的邦達錯
走過了一段草原土路後,繞到邦達錯的南面往獸形湖的方向走。獸形湖檢查站這裡有圍牆,可以選擇在這裡扎個帳篷露營一晚。
獸形湖檢查站
過獸形湖後的道路已經是鋪裝路面,降低了行駛難度。這一片無人區的每一個湖泊,都很有特色,可停車近看,再往前走就是龍木措,即將駛出羌塘無人區。
出了羌塘無人區,就能踏上了G219新藏公路返回和田,結束這次克裡雅古道的穿越。
二、吃喝玩樂in克裡雅古道
手繪地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路線裡程:約1676公裡
行程節點:和田-普魯村-克裡雅山口-獸形湖-松西村-三十裡營房
旅程用時:推薦5-6天(線路分成五天,大家可按自己的節奏安排每天在哪落腳)
難度指數:★★★★★
風光指數:★★★★★
最佳出行時間:6月-10月上旬
TIPS:
第一天線路:和田 → 259km → 普魯
第二天線路:普魯 → 62km → 硫磺達坂 → 24km → 阿什庫勒火山群 → 18km → 阿克蘇卡子
第三天線路:阿克蘇卡子 → 23km → 阿特塔木達坂 → 41km → 克裡雅山口 → 85km → 邦達錯 → 20km → 獸形湖
第四天線路:獸形湖公安檢查站 → 130km → 松西村 → 367km → 三十裡營房
第五天線路:三十裡營房 → 647km → 和田
建議行車節點
和田,是進藏第九線的起點。可以在這裡休整兩天,檢查車輛、裝備、給養,順便去和田玉石大巴扎、尼雅遺址、團城等景點稍作參觀,做好調整後開始進入此次挑戰路線。
第一天,從和田出發,一天之內可以趕到克裡雅古道的起點——普魯村。作為進藏第一村,普魯村的人氣很旺盛,現在村子裡面已經有了乾淨整潔的旅行民宿,方便來往的自駕遊客。
第二天,走上克裡雅古道之前,可以先在普魯村周圍的淺山區轉一轉,適應一下海拔,當天可至阿克蘇卡子。
第三天,離開阿克蘇卡子,翻越阿特塔木達坂和克裡雅山口,當天可達邦達錯,當晚可以在獸形湖檢查站露營。
第四天,由於松西村的住宿條件比較簡陋,離開獸形湖後,可以直接趕到三十裡營房住。
第五天,今天的行程要翻越新藏線上著名的達坂,雖然幾個達坂天險已經變成坦途,但黑山達坂這一段還是原來的砂石路,走的時候要集中精神。當天可回到和田。
第一天線路圖
TIPS:挑戰克裡雅古道,就跟登珠峰峰頂一樣,是有穿越窗口期的,最好的時候是6、7、8、9月份和10月上旬,冬季達坂結冰,四月開春,冰雪開始融化。
值得去的地方
玉龍喀什河
推薦理由:玉龍喀什河,因出產和田玉又名白玉河,是新疆的一條河流。發源於崑崙山北坡的冰川,流經洛浦縣,在闊什塔什與喀拉喀什河匯流成和田河。全長513公裡,每年6-9月為洪水期。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
推薦理由: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是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庫爾班·吐魯木的故居,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採用文字、圖片、聲像和實物的形式,完整地再現了庫爾班·吐魯木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時代精神。
開放時間:08:00-18:00
門票:免費
和田夜市
推薦理由:和田夜市位於人民西路,佔地4600平方米,在一個狹長封閉的大棚空間,全長有272米,分兩側擺放,共有260個攤位,據說這裡有100多個品種的美食。在這裡只要你想吃的東西都能找到,天南海北,各種口味,應有盡有,品種豐富得令人叫絕。
開放時間:19:45-03:00
門票:免費
達瑪溝小佛寺
推薦理由:策勒縣達瑪溝鄉小佛寺遺址於2000年3月被一牧童發現。佛寺面積為4平方米,門朝南開,坐北朝南有一蓮花座佛,佛的頭部、雙手已失,牆壁內繪有精美的壁畫,從佛像的製作技法判斷,系南北朝遺蹟,距今1500-1800年。
門票:免費
第二天線路圖
TIPS:雖然從普魯村到松西村只要兩到三天,但由於克裡雅古道海拔過高的原因,建議第一天不要貿然衝到海拔四千五以上的地方,在海拔僅有一千多米的千山區多轉轉,適應海拔。因為如果你的隊員不是那種「老高原」,或者你的隊伍對高反的準備不夠充足,很容易就高反,可能就因此全軍撤退了。
第一天可以選擇在我們勘線隊伍停留的二號卡子或白達坂露營,這兩個地方都在峽谷裡面,位置相對開闊,取水方便,離普魯村也很近,只有一二十公裡,值得在這裡調整狀態。
當然,如果你的隊員是「老高原」,或者在高反方面做得夠強,車輛性能好,是可以一腳油門直接到阿克蘇卡子。
經過阿什庫勒火山群時,可以停下腳步,在這裡遊覽一番。但不建議在這裡露營,這裡風太大,處在一個開闊的達坂上面,沒有避風口,而且由於火山灰也多,露營一晚上的話,第二天準是蓬頭垢面的。
第三天線路圖
TIPS:離開阿克蘇卡子,一天能抵達邦達錯,當晚可以在獸形湖檢查站旁邊露營,多少有個照應。在這裡需要給大家提個醒,如果你要穿越羌塘草原或是克裡雅,一定要經過這個檢查站,躲不開的,所以一定要提前辦好手續,否則就要被扣車、罰款,非常麻煩。
第四天線路圖
TIPS:由於松西村的住宿條件比較簡陋,離開獸形湖後,可以直接趕到三十裡營房住。現在三十裡營房這一片區域裡,有幾家酒店,住宿不再是問題。人多的話,可以分散開了住;人少的話,全部人住在順達賓館裡都可以。
第五天線路圖
TIPS:現在新藏線的路況已經很不錯,幾個達坂也不再是令人畏懼的天險,只不過走黑卡達坂時,這一段路還沒有鋪裝路面,所以行走時多集中注意力就行。
建議走這條線路時,一定要注意攜帶足夠的露營裝備:
1、醫療保障:抗高反的藥、制氧機
2、由於克裡雅古道全程沒有信號,所以最好有一部衛星電話
3、燃油要帶足,穿過古道的過程很耗油,大約是平時的2-3倍;同時,儘量使用AT胎,比如百路馳AT胎;攜帶急用補胎工具,比如牛筋條、打氣泵;檢查胎壓,建議放到1.9kg左右。
4、由於需要露營,睡袋一定要選擇能抵禦零下20°的。
5、最好還是自己帶水進去,冰雪融水即便是煮熟了也要儘量少飲用。由於全線植被少,沒有植被過濾,水中的礦物質過高,重金屬含量過多,很容易對人造成傷害。
6、穿越進藏第九線-克裡雅古道,一定要提前辦理好新疆和田地區及西藏阿里地區的通行手續,方可以通行。
7、一定要在窗口期進行穿越活動。
8、記得約上夥伴一起同行,最少是3輛車以上。
查看往期進藏第九線·克裡雅文章:
失聯第4天,克裡雅穿越現場真實記錄(附路線圖)|中國自駕地理
失聯第3天,克裡雅穿越超詳細實況記錄!丨進藏第九線勘路
編輯|婉瑩;攝影|北平趙雷;圖編|一皓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