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速度在加快?或是月球惹的禍,一天720小時怎麼度過?
自從人類在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出現了記錄時間的方法,時間一直都存在,也一直在流逝,而記錄時間的方法在出現之後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有規律,在人類所規定的時間當中,一天是24個小時,一個月是30天,一年是365天,這是人類歷代記錄時間的周期。
地月之間的引力
在我國,計算時間分為兩種,一個是農曆,一個是陰曆,而農曆計算的方式和我國的24節氣以及農業生產有很大的關係,而民間的百姓由於世世代代都是以農業為主,所以他們也以農曆來計算時間。那麼這些時間又是如何計算的呢?總該有一個參照物吧,這個參照物就是和地球息息相關的月球。
晚上當月亮高高升起的時候,古人們在看到這一場景之後,寫下了朗朗上口的詩句, 現代人通過科學的角度,對月球有重新的認識,月球對地球的影響絕對不止如此,比如地球上的海水漲潮現象,就是受到了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引力而產生的。
地球上還有很多的動植物,並不是白天依靠太陽光存活,而是在夜晚活動,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月球的光量來滿足自身的需求。月球對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受到兩者引力之間的影響,科學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變得越來越慢。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一天的時間將會變得越來越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天會越來越長嗎
如果想要弄清事情的原委,就要從月球的起源開始說起,目前在科學界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月球是地球形成之初,遠古時期來自於宇宙當中的一個衛星,在地球還未誕生生命的時候,就在一次意外當中進入了太陽系,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就從一顆彗星變成了地球的衛星環繞著地球進行旋轉。
很明顯這一觀點存在著很大的漏洞,因為在太陽系當中比地球引力要大的星球比比皆是,為何不捕獲它的是地球而不是其他的行星呢?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一顆小行星。
在幾十億年前,地球曾經和一個天體發生過碰撞,在碰撞之後,有一部分被甩了出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月球,當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大約是現在的三倍左右,也就是說我們一天的時間只有8個小時。在這次衝撞的過程當中,導致地球的自轉時間發生了改變,後來又受到了月球引力的影響,慢慢的演變成為了24個小時。
如果把我們現在的時間持續的拉長,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作用力會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地球的自轉速度和公轉速度將會變得一樣,這也就導致一天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相當於一天是720個小時,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這都是受到兩者之間引力的影響所導致的。如果一天變成了720個小時,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天應該如何度過呢?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