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個「赤字王后」,揮霍了整個國庫,所以最後被推上斷頭臺,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女人的生活裡都有什麼,這取決於她生活的圈子。瑪麗·安託瓦內特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皇后最小的女兒,14歲嫁到法國。踏入法國皇宮的第一天,她就被法國宮廷的奢華感到震撼。當時的法國宮廷是世界上最奢華的,而且這種奢靡之風從瓦盧瓦王朝之前就開始了,瑪麗只能算是推波助瀾。瑪麗生性懶散、自由,又遭受丈夫冷遇,寄情於時尚與奢侈品就在所難免了。
但這就是她被處決的原因嗎?當時法國的負債確實達到十二億五千萬,國庫空虛,財政崩潰,人們在極端貧困之中掙扎,對於上層貴族深為痛恨。然而對於這些災難,瑪麗應當承擔的責任實在微乎其微。整個法國積弱成疾,階級矛盾尖銳,下層階級對於皇權制度早已心懷不滿。法國人民的革命性最強,那是因為他們受到的壓迫最為沉重,而這些制度和歷史原因並不是瑪麗(或者路易十六)所造成的。
瑪麗不玩弄權術,不幹擾朝政,甚至不像楊貴妃那樣蠱惑唐玄宗,事實上,她既不具備政治鬥爭的經驗,更沒有基本的政治意識,即使在為人處事方面都略顯天真,宮廷內部的鬥爭中,她常處於弱勢。
就連她丈夫路易十六也並不是一個典型的「暴君」,他溫文爾雅,熱愛法國人民,在米涅筆下,他是「一個正直、心地善良的人」,就連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也說過,「路易十六是個好人,處死他是個悲劇,但卻無法避免。」
路易十六當政後,曾試圖改變法國的現狀,希望能取消一切奴役,一切特權,還希望貴族與僧侶同第三等級一樣擔負同樣的稅率。但因為觸動了貴族們的「蛋糕」,結果事與願違,不但第三階級沒有享受到好處,就連貴族也開始反對他了。
路易和瑪麗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們被指控的那些罪狀,大部分都證明是子虛烏有的,他們只是「皇權罪惡」的替罪羊。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不早不晚,就在那一時,那一刻,他們劈頭迎上了無法避免的暗流,被衝上斷頭臺。也許如果他們心懷壯志,勵精圖治,生活簡樸的話,歷史或者可能有所改觀吧?然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