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中的古漢語

2021-02-22 清淺2020

         南京方言中,留有很多古漢語的遺痕。這些遺痕,代代相續,口耳相傳,至今天,很多隻聞其聲,然失其本字了。

        大家都知道南京著名小吃「鴨血粉絲湯」,老南京人可不稱鴨血。凡雞、鴨、鵝、豬等家禽家畜供食用的血,皆稱「衁」(音huang陰平),所謂「雞衁」「鴨衁」「豬衁」是也。衁,《說文》釋「血也」,黃侃《蘄春語》中亦有記載:「吾鄉語謂鳥獸血,皆曰衁字……貴州語亦然。」可見衁字在古代是一個使用面較廣的常用字。今《南京方言詞典》收了這個詞,但未辨本字,代以音近字「奐」,無論音義,皆錯。

        在遇到要麻煩別人的時候,北方人說「勞駕」,南京的小年輕說「不好意思」,南京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則說「難謂你了」。老南京方言中,遇到請人幫忙的時候,說「難謂你了」「難謂難謂」。表示不好意思時,說「難謂情」。《現漢》《南京方言詞典》「謂」均作「為」,誤。太炎先生《新方言》有考證:「謂,報也。……凡言謂某何者,多有難於酬對之意,是亦報也。今人謝人勞苦,則曰難謂你,猶言難報也。」

        洗澡時皮膚上搓出來的髒,南京方言稱「箍ken (陰平,土+肯)」「ken」這個字《漢語大字典》失收,《袖珍字海》釋其義為「汙垢」。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去公共浴室洗澡,每次一邊用毛巾幫我搓出一堆髒,一邊連聲驚嘆:「你看,多少箍ken!你看,多少箍ken!」《南京方言詞典》收為「古□」「□」是因為找不到「ken」這個字,古,當作箍,是指搓出來的髒呈弧形。

        《南京方言詞典》中類似這樣用錯或因找不到本字而用同音近音字甚至方框替代的情況不少。用手旋轉,如擰螺絲,南京人說「軸」;表示人脾氣很犟,也說「軸」,是引申義。《南京方言詞典》用近音字「肘」字替代。形容一個人因肥胖而行動遲頓笨拙,南京方言說「膪」,《南京方言詞典》亦用同音字「拽」替代。堵住、塞住孔洞,南京方言曰「zhu(上祝下土,音同祝,入聲)」,《南京方言詞典》用作「築」。均誤。

        「盼兮」「一米」等是新近南京方言詞彙。「盼兮」一詞的產生和流行,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方言詞典收作「潘西」,不知有何根據。我推斷,應是來源於「美目盼兮」,以「盼兮」代指美女。「一米」,置於句末做補語,表示程度強烈。產生並流行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乃「一屄」之轉音,即如現今文化人用「逼」代「屄」一樣。街頭常聽到一些打扮入時的小姑娘滿口「一米」,很想上去指正,但想到後果可能很嚴重,也就罷了好為人師之心。

        目前通行的方言詞典,大多存在用字訛誤較多的情況。究其原因,乃當今方言研究是置於現代漢語專業下的。從記音上看,採用了國際音標,是有優勢,但辨析字形字義上,則差很多。傳統上方言研究都是「小學」之事,章黃學派尤重之。如章太炎有《新方言》《嶺外三州語》,黃侃有《蘄春語》,汪東有《吳語》等,皆是研究漢語方言的力著。

相關焦點

  • 陝西方言中的古漢語遺存及民族融合痕跡
    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現蟋蟀被稱為促織的叫法在我們老家一帶非常普遍,應該是古漢語的遺存,而並不是所謂的方言土語。我們當地把蟋蟀稱為促蛛蛛,如果仔細讀來,發現實際上促織的轉音,促織織,促蛛蛛,應該促織是促蛛蛛的正式寫法,而我們的口語中實際上保留了這種古漢語。而在學習其他漢語的同時,發現我們陝西以及蒲城方言中保留很多古漢語的成分。而比如我們經常會說的有這麼一句古話:「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哪裡的方言被認為是正宗古漢語,北方方言還是閩南話,別弄錯了
    眾所周知中國國家境內有很多的民族,根據統計,中國境內有80多種方言,並且其中的61種,被人們看作是主要方言,而什麼語言說的人最多呢?那肯定還是漢語。只不過到底哪個省份的人,他們的方言才是最為傳統的古漢語呢。到底哪個地方的方言才是傳統的古代漢語,其實大家都猜錯了。
  • 古漢語帶入聲,南方方言和晉語都有。那麼北方其他話是什麼情況?
    古漢語有入聲。大多數的北方方言與普通話一樣,已經取消了入聲。南方不少方言還部分保留入聲。入聲字就是塞音結尾的字。那麼,什麼叫塞音呢?塞音是說,在說話說到最後一個音時,氣流通路完全閉塞,意思是說,說到這個字時憋住了。
  • 福建難聽懂的3個城市方言,一個很多古漢語發音,第一是福州話
    福建最難聽懂的3個城市方言, 一個有很多古漢語發音, 第一是福州話福建地區是我國南方,地域文化鮮明的地區,與其他省份和城市相比,福建是一個特色地區,福建的城市經濟也好,產生的城市文化也有歷史感,無論是人文史跡還是自然風景,福建都具有很強的城市文化魅力
  • 粵語不是古漢語唐音嗎?為什麼唐朝人的韓愈說聽不懂粵語呢?
    比如本人老家的方言裡管街讀「該」、管鞋讀「孩」,這一點跟四川很多地方的方言讀法類似,但並不能說本人老家講的就是「四川話」!本人是江蘇的,離四川幾千公裡呢……更何況,廣東話也分很多分支,如廣州通行的「廣東話」和海南島的「廣東話」在讀音上就存在很大差異!還有長期單獨發展的香港「廣東話」,與其他地方的「廣東話」也存在很大差異。
  • 潮汕方言中的「食」文化真有趣!
    郭沫若曾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潮汕方言中至今尚保留著諸多古漢語,是外界公認的「古漢語的活化石」,當然潮汕方言比較難弄懂,是較難學的語種,也曾被調侃為「學老話」,簡單地說就是學到老都難學會的!
  • 客家話是真正的古漢語嗎?
    按照世界語言去分類,可以把語言分為語族、語系、方言、次方言、片方言、方言小片、方言點等級別。根據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緒論第四頁中所寫的。我們漢語是屬於漢藏語族下的漢語語系,而漢語語系又分為了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官方方言、客家方言七大類。
  • 【益陽「口」味】古漢語「卬」還活在益陽口語中
    你,普通話讀nǐ,益陽人只讀n聲母,且舌頭不鬆開,只鼻子發音。益陽口語裡沒有「爾」的用法。複數「你們」,益陽人說「你儂」「你裡」。益陽人稱自己有兩種表達,一是說「我」,一是說「卬」。益陽方言裡「我」與鵝、俄、餓、娥、訛、惡等字同音,讀ηo。卬,普通話音áng,小篆字形:一個人站著,一個人跪著,跪者抬頭看站者。
  • 讓夢想飛:南京方言節目女主持並非南京人
    南京地面有一檔知名度較高的方言類節目,今年年初由於原主持人的離開,一度成為新聞,不久,來自南京藝術學院的女生黃津津接棒主持,細心的南京人會發現,她的南京話並不地道。
  • 【鄉●音】天台話是古漢語活化石
    天台話是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普通話受北方古遊牧民族的影響,天台的吳語系則由於古時交通、宗族觀念等原因,成為古吳語的繼承者。
  • 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七大方言佔了五種,鄰村說的話可能都不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正是講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我們也知道,中國的方言,可以代表不同的文化,但是,有這樣一個省,是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在中國的七大方言中,有五種,甚至在鄰村,都可以說不同的語言,叫人哭笑不得。
  • 福州方言八音
    福州方言八音是福州方言的注音系統,即古代福州話的拼音。2019年3月,福州方言八音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福州方言八音為哪「八音」?在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施文鈴看來,福州話的韻律如詩歌般動聽。
  • 南京方言測試,80% 的人都不及格!
    南南整理了一份南京方言測試題快來測試一下自己能拿多少分吧考生姓名:準考證號:20200727考試科目:南京方言考 場:更南京考試注意事項:· 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可先閉目養神或暗示自己一定「行」。
  • 「胡建」人說的可都是唐朝話 方言源於唐朝
    春晚小品節目《小棉襖》的表演中,演員臺詞中穿插了「蝦油味」發音的普通話表演。演員高曉攀扮演的是一個福州人,滿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引得臺下一片笑聲。在臺詞中提到「胡建」和「胡州」時,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的福州網友就已經開始發微博,自嘲福州終於上春晚了。可大家更覺得委屈,紛紛吐槽說自己普通話很標準。
  • 你還會說方言嗎?
    這就是方言:它提供了與故土血脈相連的存在空間,承納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經驗。而這個記憶和情感的空間,正處於不斷消逝中。這一期有一位溫州人寫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溫州人聚在一起說話的確就像鳥叫,對外地人來說是加密語言。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現在我們以【魚初書居渠餘胥】這組字來捋一捋它們的來龍去脈,這組字在《廣韻》中屬於九魚韻,《廣韻》是北宋時期根據隋朝《切韻》及唐朝《唐韻》的基礎上增補修訂的韻書,這些韻書反應的是南北朝到宋這段時期漢語語音特徵。
  • 為何漢語七大方言之客家話,日語部分用字和發音竟和他如此相似?
    根據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緒論第四頁中所寫的。我們漢語是屬於漢藏語族下的漢語語系,而漢語語系又分為了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官方方言、客家方言七大類。其中北方方言又稱官話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方話為代表,使用人口佔漢族總人口的73%。
  • 廣東較難聽懂的一種方言,屬閩南語系一支,是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廣東的方言文化各有各的特色,而且與歷史發展也有關係,雖然說在不同區域中所形成的方言文化有不同的發展趨勢,但從總體上說,廣東境內的語言文化還是非常豐富的,像是在全國很知名的粵語,還有客家語等語言,它們在對廣東市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發展地位,而這也是令很多外地人感到比較難懂的地方。
  • 因為晉語才是碩果僅存的古漢語!
    不過還別小瞧了晉語,從某種意義上說,咱晉語才是碩果僅存的古漢語!自古以洛陽讀書音為正音,河南話就是典型的中原官話。以洛陽為標準音的華夏語後來成為東周通用全國的雅言,進而發展成為揚雄《方言》提及的 "通語、凡語"。
  • 廣東省三大方言知多少,別再說白話就是廣東話了
    所以在外省人的固有印象中,好像廣東人說的都是白話。其實不是這樣的,廣東本地還是有很多方言的,其中使用人口比較多的有三種:廣府話即白話,客家話和潮汕話。下面小編就大概說一下這三種方言。白話分布區白話是歷史比較悠久的方言。從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其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語法,還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和聲調,尤其是入聲。而且也是近代外國人比較早接觸到的中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