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能夠改變一切的革命性產品。」
相應的,每一次革命性產品問世,都少不了科技巨頭掌門人親自上場做產品發布人,並且常常引起全球震動:
比如,很少和媒體打交道的亞馬遜貝佐斯,卻多次出現在新產品發布會,展示一系列創新之作;特斯拉馬斯克更是曾從1公裡外,把新車開進了發布會現場。
11月8日,復興門內大街55號會議大廳,一幅幅巨大的藍色寬屏PPT展開,科技範十足,讓人置身於一場科技產品的盛大發布會。實際上,這是工行「新科技·新生態」ECOS發布會的現場。
「未來的銀行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工行董事長陳四清在發布會上說。2019年,工行的金融科技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這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排兵布陣;二是整合行業內外金融科技力量,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三是發布ECOS工程。
發布會上的一大亮點,就是工行行長谷澍親自發布了工行集大成的金融科技產品——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1.0,這是工行耗時五年打造的浩大工程,也是近幾年工行科技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數字工行,科技引領。今天的工行,不僅是眾所周知的宇宙行,也是當之無愧的「金融科技巨頭」。
宇宙行行長親自發布
亞馬遜曾說自己,「從第一天起就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回顧工行的發展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正如陳四清在ECOS發布會上所說,「銀行是科技密集型行業」。早在工行1984年成立之初,便確定了「科技興行」的戰略,科技早已滲透到工行的「基因」中,融入到工行的「血液」裡。
此後,順應時代變革,工行的科技轉型先後經歷了電子化、銀行信息化、信息化銀行三大階段。無論是數據大集中、建成「兩地三中心」、自主研發四代核心系統,都奠定了工行在同業的科技領先優勢。
工行的科技布局之所以總能領先一步,背後離不開工行高層超前的戰略眼光。比如,陳四清就尤為重視金融科技,其上任第一次公開亮相,就是在工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儀式上。
陳四清上任以來,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工行金融科技組織布局日臻完善,金融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力度空前。特別是陳四清提出了「科技引領、創新賦能」的發展理念,著眼於整個集團的「跨境、跨業、跨界」轉型發展,將打造「數字工行」作為金融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
而一家國有大行的總行行長,親自擔綱新產品的發布人,這在銀行業並不常見,不過工行卻歷來有這樣的傳統。如已任證監會主席的易會滿,當年在擔任工行行長之時發布e-icbc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就曾在業界引起轟動,被稱為「易布斯」。
現年52歲的谷澍是一位「老工行人」,他從1998年加入工行。在他上任之時,被外界稱為宇宙行「少帥」。
此次谷澍作為宇宙行行長發布工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儼然成為工行金融科技的最佳代言人。
在谷澍的PPT中,出現了無數次「同業最大」「同業首家」「大行歷史性突破」,一個銀行業的「金融科技巨頭」也嶄露了它的強大所在。
工行掌舵者們對科技的關切,也意味著更容易推動引領新技術,尋求銀行經營模式的新突破。
謀時而動,順勢而為。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來勢洶洶,ECOS 1.0的發布,成為工行金融科技轉型的又一標誌性工程。
這場發布會,對銀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端——大行全面進入智慧銀行時代。
「以客戶為中心」去做科技
技術的力量,「超過了我們歷史的任何時刻。」矽谷未來學家庫茨維爾曾如此指出。
科技不是目的,而是必然選擇。在全球科技巨頭中,從電商、雲計算、無人機物流、無人超市等,亞馬遜每一步都走在前列。這一切,源於亞馬遜沒有把做科技當成目的,而是「以客戶為中心去做科技」。
對於總資產超過275萬億元的銀行業亦是如此,徹底以客戶為中心、加快數位化轉型才有出路。
銀行業如何「以客戶為中心」?
陳四清給出的答案,是推動客戶理念向「全量客戶」轉型,給客戶更好的「ONE ICBC」一致體驗。即不僅拓展中高端客戶,也挖掘長尾客戶;既拓展「開立工行帳戶」的客戶,也拓展「使用工行服務」的用戶。
「金融科技從來不是冷若冰霜,我們要做的是一家有情懷、有溫度的銀行,不僅是『客戶身邊的銀行』,而且是『客戶心中的銀行』。」陳四清說。
在發布會現場,谷澍也表示,工行產品服務和運營模式的劃時代轉變,以及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金融生態體系,「最終要達到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極致服務體驗這一永恆目標。」
2017年,工行開始集成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工程,希望用三年時間,圍繞全行發展痛點、難點,整合重構企業級業務架構,全面提升「靈活創新、智能應用、開放融合」三大能力。
從ECOS的命名上,也可以看出工行的雄心。ECOS以Ecosystem(生態系統)前四個字母命名,意義深刻。
先來看E,Enterprise-level,代表了「企業級」,立足全集團視角對流程、數據、產品、平臺進行重構;
C是Customer-centred,代表「以客戶為中心」;
O是Open,代表「開放融合」。工行API平臺對外開放九大類1000多項服務,合作方達2000多家,是銀行同業中「合作夥伴最多、服務最全面」的開放平臺。
S是Smart,代表「智慧智能」。工行全面布局「ABCDI」(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大幅提升了科技敏捷和迭代創新能力。
ECOS1.0的發布,將成為工行科技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裡程碑,也為整個銀行業的智慧轉型提供了一個可借鑑的標杆。
金融科技集大成者
銀行業向科技轉型的號角早已吹響,但仍然面臨重重難題。
近日發布的《中國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研的銀行數位化能力成熟度總體自評估只有3分(滿分5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相比之下,以工行為代表的大行早已積極轉身,雄心勃勃搶佔科技制高點,推動金融科技自我變革。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工行金融科技過去一年多的變化,那就是「迅猛」:一方面對內強力改革、革新組織機構,另一方面則快速推進多項新技術、新產品,效率之快、變化之大令行業矚目。
首先,工行以「金融+科技」融合快速構建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格局:包括金融科技部、業務研發中心、數據中心、軟體開發中心、工銀科技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很難想像,這一系列相對完備的布局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就落地完成,拼出了金融科技的工行速度。
其次,快速佔領新技術應用高地。例如,2018年工行建成企業級人工智慧平臺、推出金融生態雲(SaaS);2019年首家完成國產分布式架構對國外一體機的全面替代、推出首個5G智慧網點;其打造的物聯網平臺在同業中也是首家。
工行區塊鏈的布局也走在了行業前列,打造了頗具行業影響力的「區塊鏈平臺」,目前已取得60餘項核心技術突破,提交了41項專利。工行自主區塊鏈項目,不僅在雄安、貴州等政務領域落地,就在11月6日,工行在進博會還發布了基於區塊鏈等技術的「智慧貿金平臺」。
這些變化,僅僅是工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的一部分。工行藉助強大的金融科技底蘊,迸發出更強的生命力與創新活力,以行業領先之勢應對未來的「數字之戰」。
而此次發布的ECOS工程取得的六大方面成果,是這次發布會的重頭戲:
一是建立了開放融合的跨界生態。早在2015年,工行就啟動基於API開放平臺的開放銀行建設,實現工行優勢產品服務的標準化封裝和輸出。
二是實現了無處不在的智能化應用。有兩個數據值得稱道,工行針對線上線下不同來源客戶,已提供600多萬種定製化方案;個人手機銀行客戶達3.45億,月活7346萬;企業手機銀行客戶535萬,月活77萬,均位列同業第一。
三是高彈性的業務支撐能力。今年10月,工行自建的金融雲平臺獲得銀行科技發展獎一等獎,人民銀行為此組織金融同業到工行觀摩該平臺的實際運營情況,現場感受了工行金融雲平臺有效支撐銀行高並發、大容量業務開展的實際效果,工行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先進性和實戰能力獲得監管及業界一致認可。
四是實現了組件化研發。工行在開放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重構了業務架構,把業務流程「組件化」,形成了3500多個可復用的「積木塊」,研發了9000個與之相對應的標準化IT服務,有效支撐業務敏捷研發。
五是打造了同業領先的雙核心IT架構。工行率先在大行中基於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架構,實現了銀行核心業務完整閉環處理,90%以上應用系統部署在開放平臺,是唯一一家分布式技術體系完備,且自主可控的大型商業銀行,實現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穩。
六是構建了大數據服務、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企業級新技術平臺,其中多是自主研發、業內首創,每個項目都可圈可點。
集齊六大「利劍」,ECOS工程成為金融科技運用的集大成者。
30萬億工行再出發
剛剛公布的2019年三季報,銀行業誕生了又一項新記錄:工行成為首家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的銀行。
30萬億的工行,正處在由傳統大行向現代化強行跨越的關鍵時期,因而ECOS工程對工行意義重大,這是一次銀行經營模式的生態變革。
在評價工行正在進行的金融科技轉型時,國信證券指出,大型銀行藉助金融科技可以覆蓋原先不易參與的大零售客群,即零售化(大零售+大客群),「隨著上述戰略的推進,我們深信工行能夠獲得較好的經營效果,實現大象起舞。」
2019年是工行實施三年規劃的發力之年,工行用金融科技掀起的這場徹底的自我變革才剛剛開始,未來可期的ECOS工程還有諸多任務待落地,仍需接受市場變化與時間的考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陳四清說,「工行將在這一新起點上,深入推進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傾力打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工行』,用科技改變金融,讓金融創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