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的婚禮:一張小四方桌、八個菜碗,讓她成了村裡的笑話

2020-12-16 外八獨居蟹

我曾建議二姐別辦婚禮了,除了折騰人也沒什麼意義而言。可能因為我不是當事人所以才這樣想吧,反正作為當事人的二姐,還是辦了。

其實他們早就領證了,但期間奶奶意外去世,加上老家說的什麼單數年不宜辦喜事諸多原因,等他們舉行婚禮的時候,我外甥都會走路了。

日子定在春節前幾天,按照老家習俗來的,婚禮前二姐一直在採買,準備了很多。我家離姐夫家開車要三個小時,男方要八點到女方這接親,也就是說我姐夫他們最晚五點一定要出發。我家也起的很早,二姐要起來化妝,其他人要準備六桌酒席。

婚禮那天我任務有點重,需要負責外甥。那年他具體幾歲我不太記得了,兩三歲吧,因為印象中那天大多時候是我抱的他。按照家裡習俗,小孩要在婚車前抵達男方家,也就是我要帶著外甥單獨坐一輛車提前走。

那天確實太早了,加上又是冬天,小孩一直沒醒的徹底,過不了一會就要找媽媽。周圍的人都逗他,「媽媽今天做新娘子,你可不能哭啊」

越這麼說,外甥越想哭,我只能抱著他去門外,間隙找機會解決兩人的早飯。接親車隊來了,外甥見著自家老爸也想往前衝,可惜他老爸那天是新郎,也沒空搭理他。父親找到我們急忙往外甥脖子上掛上一個大紅包,然後說了句祝福的話,便催促我們先出發。

「紅包要看住了啊,牙牙仔,下午的時候給你媽媽,記住了麼?」

一旁的母親也叮囑我,「你注意點,繩子好像不太結實,別半路斷了,裡面一萬塊呢」

不必說,這肯定又是老家的什麼習俗。我哄小孩說先帶他去買玩具,這才勉強順利上了車。上車後我便開始致力於將小孩哄睡,畢竟三個小時的車程可不是好玩的。

到姐夫家時已臨近中午,男方這邊也在準備酒席,家裡倒是也有幾個孩子,但我跟大人不熟,外甥跟小孩不熟。於是我倆便蹲在門口石頭堆旁玩石頭,等接親的車。好在接親的車也沒晚太多,半小時後,新郎擁著新娘子下了婚車,後邊還跟著女方,也就是我家的親朋。

二姐要上樓去換中式喜服,我這個妹妹自然就跟進去了。約摸這就十來分鐘吧,我有些餓了,後邊也幫不上手,便下樓想吃點飯。說真的,那真是我吃過最寒酸的一次酒席。

找到女方桌的時候,他們差不多都停了筷子,因為沒什麼可吃的了。桌子是平常人家吃飯的方桌而不是我家那邊辦酒席的圓桌,放桌上總共八個菜,個個菜碗都挺淺,也沒什麼大魚大肉。餓狠了的我舉著筷子沒法下筷,桌上其他幾位也是尷尬的笑而不語。

那天我是餓著肚子又再坐三小時的車回去的。我下來呆了大概十來分鐘吧,女方這邊就準備結束回家了,聽說我爸他們已經發火了。

新娘子急匆匆從樓上跑下來給女方親朋派發毛巾和紅包,派到一半毛巾不夠,又是一通亂趕忙臨時去買毛巾。我參加過許多次鄉下婚禮了,那次算是結束的最快的一次了。

回程車上大家聊開了,紛紛表示沒吃飽,有個我該叫姑婆的,年紀挺大的,「XX(我爸的名字)到地方看見那後山,就說這以後不缺柴燒了,看樣子氣得不行」

我叔也跟著起鬨,「真是鄉下,偏僻的很」

其實我不太理解,我家也是農村,臨著水沒有山,我姐夫家說起來算是鎮上,但家後頭就是山。於是我們這邊一致的優越感,那實在太窮了。

「還有你看那酒席,太寒酸了,更別說新郎連酒都沒來敬」

話是我叔說的,平日裡他愛喝上兩口,結果這回下酒菜實在太寒酸,他酒也沒喝。

這點倒不是誇張,我家那邊辦酒席,從沒見過用小方桌的,統一的大圓桌。菜碗最少得有二十個,都是往盤子上壘盤子,還從沒見過這樣稀稀落落放八個碗還有多的桌子。

「我看那幾個吹嗩吶的,進去了立馬就出來了,筷子都沒動」

……

回程的三小時就變成了吐槽酒席的三小時,雖然說的絕大部分都是事實,但我心裡挺不是滋味的。畢竟這是我二姐的婚禮。

晚上二姐先撥了電話給我,問父親怎麼那麼生氣,去程我不是跟他們同車,但將在回程路上聽到的都跟她說了下,末了實在沒忍住,還是抱怨了下。

「我來回坐了六小時的車,結果飯都沒吃飽」

二姐說姐夫家那邊是一天三餐擺酒,早中晚的菜碗數按照六八十來,晚上那餐才算是正酒席。我心想晚上多兩個菜碗也不夠人吃的,不過沒把這話說出口。

掛了我電話後,二姐又給父親打電話,父親說了沒幾句就發火了,二姐應該是哭了。從父親話裡我大概知道他生氣的原因了。

第一是覺得姐夫家真真的窮山僻壤,有些太窮了。

第二是關於酒席,兩方父母曾討論過,姐夫的父親也說了中午只有八個菜碗的事情,但當時他許諾父親給女方親朋另做幾桌豐盛的酒席,很顯然,這話順著西北風飄走了(事後我姐夫自己解釋說他是不知道這事的)。

第三個就是酒席期間,新郎沒先來給遠道而來的女方敬酒,倒是先去大院子裡給自家二十多桌親戚敬酒,父親的原話是,「等他敬完那邊人的酒,我們是不是該吃晚飯了?」

除去第一個,第二第三我倒是相當認同的。我生平最是厭惡那些只會打嘴炮的,說出來的話做不到,就不要說出來,尤其是婚禮酒席這種大事情,至少我是感受到一種輕視了。至於敬酒這個,怎麼說女方親朋也是遠道而來,新郎可以先去敬家裡長輩的酒,但女方這邊,至少我爸這個嶽父,是不是要排在這些長輩之後?

前面二姐說要辦婚禮的時候,母親就曾提議說這麼遠挺折騰人,不如就我們這邊請親戚吃頓飯,然後我跟你爸給你返禮金,就這麼過了。二姐堅持要辦,結果鬧的挺難看的。雖然這事後邊也跟著時間遠去了,但只要一提起,我就能想起那天我餓著肚子跑了六小時。

迄今,我也沒問過二姐,後悔了嗎?

相關焦點

  • 家居空間營造,休閒小四方桌,緬甸花梨木家具
    休閒小四方桌桌子:60×60×74.5cm椅子:38×38×42.5cm在中國的傳統家具中,「方桌」無疑是人們居家生活中最常用的家具之一此套方桌緬甸花梨木製,面板精選獨板的滿水波紋,做工精緻考究,桌面以標準格角榫攢邊平鑲獨板面心,邊抹上舒下斂,至底壓一道窄平線,可見明榫。面下接霸王棖,加固聯結。束腰稍高,圓腿直足,四腿八挓。牙、腳以圓格角相交,燈草線圓潤,光素的牙條下面施霸王棖,增加了牙條的厚重感,使全身光素的方桌不致單調。在保證方桌牢固性的同時,也使桌下空間寬敞,使用舒適。
  • 秦明樹 | 家鄉美味:扣菜十二碗
    散居於鄂西的土家人,是個重情重義,好客熱情的少數民族。辦事講究儀式感,尤其紅白喜事,整酒宴席,那是必須的,成為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長盛不衰。      傳統宴席十二碗,吉言俗稱「月月紅」。十大碗,便為「十全十美」。美的稱謂,寓意深遠,寄託土家人對富貴吉祥美好願景的嚮往。
  • 膠州市:不去酒店了,婚禮在村裡結婚禮堂辦
    2017年4月,村裡拿出一樓北側的半層,改造為結婚禮堂,這也成為青島市第一家農村結婚禮堂。為了節省開支,村裡還專門配建了一間廚房。截至目前,膠州市已建成市級結婚禮堂1處、鎮級結婚禮堂1處、村級結婚禮堂10處,共計舉辦新式婚禮57場,服務新人126對。
  • 家有二姐(散文)
    七十年代初,人民公社農業學大寨時期,村裡成立有劇團,大唱革命樣板戲,二姐因長得好、嗓音亮、辮子長,成了村劇團的演員,唱得最多的就是《紅燈記》裡的李鐵梅。小時候我人也長得白淨,穿得的齊整,嗓音也好,被學校的劇團選為演員,拿手好戲就是說快板,演唱過曲劇《扒瓜園》。時代不同了,那時候的戲子已不再是封建社會人們眼中的三教九流,相反卻被人們另眼相看啦。
  • 最實用的方桌
    我國桌子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敦煌唐代壁畫中就出現了方桌形象。方桌是桌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個品種,是指四邊長度相等的桌子。根據其規格的大小,功能的不同,各式各樣,方桌只是一個統稱。
  • 錦繡小康|方桌矮凳 見證扶貧深情
    苗族老人龍德成住在深山裡,不熟悉公曆紀年,但有一個年份,她張口就能說出——2013年。這一年的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風塵僕僕來到湖南十八洞村,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 「八碟八碗」是過年一道生動的風景
    八個碟,四涼四熱。我依稀記得涼菜有豬頭肉、豬肝、灌腸、拆骨肉、肉皮凍、白菜心拌粉條之類的;四個熱菜大概有酸菜絲炒肉、白菜片胡蘿蔔片炒肉、糖溜餎餷、溜排骨、炒豆腐,等等;八個碗,多為燉菜,也不外乎燉海帶絲、豬肉燉粉條、白菜燉豆腐、豆腐泡、條子燒肉、三角燒肉、丸子、山楂罐頭這些樣。
  • 奇人木子小四姐
    文&樹痕有話小四姐姓李,且四姐妹中排行老四,故名木子李小四。認識小四姐快三年了,我是一直把她往御姐、天仙那裡靠的,但她總是背道而馳,在我們的交流中「欠揍」、「欠摔」等詞語會時時溜出我嘴邊,感覺這樣才解恨。
  • 鹽城八大碗、南通的八碗八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是因為古時候使用的都是八仙桌,受桌子大小的影響,擺放八碗菜正好。以前八大碗原料以當地食材為主,淮揚地區的江河湖海給八大碗的製作提供了豐盛的食材,並且製作技藝相通。八大碗的菜品均用大碗盛裝,僅根據各個城市居民的飲食習慣進行了微調。
  • 舌尖上的宣威——宣威土八碗
    宣威土八碗是指宣威當地極具地方風味的八道特色菜,這八道菜是從眾多地道經典的宣威菜中挑選組合而成的.現代社會,沒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任由自取,比如宣威火腿、宣威小炒肉、宣威墩子肉(坨坨肉)、酥肉粑粑、菜豆花、倘塘黃豆腐、楊柳豆麵條、寶山紫洋芋便是比較經典的土八碗組合。
  • 八仙桌一擺,八大碗吃起來
    八仙桌,傳統家具中一種特定的方桌,四邊、四角、四條腿加一桌板,結構簡單、用料經濟,起始於遼金,盛行於明清,每邊各配一張長條板凳,可坐兩人,吃飯時老人和家長在上,婦女和孩子靠邊或下坐。八碟子八碗統稱為八菜,圓潤敞亮的碟子裡盛放的是酒餚,冷拼四個涼菜,熱炒四個熱菜,以拌、炒、熘、炸等手法為主,觥籌交錯之間,把酒言歡,盡述親情友情。
  • 【舌尖上的畢節】織金水八碗
    「水八碗」是畢節市織金縣的特色美食。顧名思義,就是有八個湯菜。在織金,每逢紅、白大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水八碗」,是最具鄉土風情的傳統宴席。
  • 河津傳統的『七碟八碗』各是哪些菜?怎麼做?
    河津傳統的『七碟八碗』各是哪些菜?怎麼做? 下酒菜七碟: 1、小蔥、薑末抖豆腐 原料:豆腐半斤,生薑一兩、小蔥一兩,香油數滴,食鹽、醬油適量。
  • 村裡的笑話大王111歲了
    黃佳梓一生經歷平凡,卻是村裡出了名的笑話大王。村民們說以前老人身體硬朗的時候經常在村口和大家聊天,從他嘴裡說出的笑話既惹人捧腹又含有哲理。在村民心中,黃佳梓不僅是村裡的老壽星,也是一個笑話大王。文/片 本報記者 邱志強         今年111歲高齡的黃佳梓是青島即墨市黃家埠村的老壽星,在村裡,老人可謂德高望重,很多滿頭白髮的老年人都說自己是黃老爺子看著長大的。  黃老爺子現在已經是五世同堂,但子孫們常年在外地工作,留在身邊伺候他的就是孫子黃緒國和孫媳婦江瑞英二人。江瑞英每天按時給老人做三餐,定時定量吃飯。
  • 王淑惠 |《二姐》
    文/王淑惠我二姐叫王淑蓮,她虛歲十七歲嫁到子洲縣峩峁峪,至今已六十四個年頭了。她的有些語音都成了子洲西川的,比方說錢,她也象地道旳西川人一樣不用上聲用去聲,半個多世際來她是子洲的乖媳婦,好媽媽好奶奶,好老外婆!作為她的妹子我更熟知她曾是母親的好女兒,是我們的好姐姐。
  • 村裡的「酒仙」 咋成了「菜販子」?
    但搬家不到半年,陳家的新房就成了「髒亂差」的代名詞——堂屋常年堆滿雜物,連下腳的地都沒有;廚房的牆面灶臺總是黑乎乎、油膩膩的,水池裡經常堆滿了沒洗的碗盆……   2017年8月,紅池壩鎮被列入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當地利用緊鄰紅池壩AAAA級景區的優勢,規劃建設了分別連接開州、雲陽兩區縣和巫溪縣紅池壩景區的「一橫一縱」幹線公路,打響了一場以「旅為龍頭,農為基礎」的攻堅戰。
  • 民間宴席「八大碗」,你們那是哪幾道菜?
    「八大碗」是民間廚子行話,指硬菜套裝格式,席面核心大菜,一般八個,用大碗裝。「八」與「發」諧音,意為發達、發財。它不僅有地域特色,還滿足了不同身份和口味的人,是民間飲食一道風景線。至於「八大碗」的來源考證,一般認為源於「八仙」傳說。
  • 一張紙條 一張方桌 一壺熱水……揚州的溫暖藏在這些細節裡
    一張紙條文明驛站志願者手繪地圖為老年遊客「導航」瀋陽遊客吳恆夫婦來揚州遊玩,途經鬧市區文昌閣,一時不辨東南西北,看到路邊有個文明驛站的亭子他拿筆畫出一張導航圖,把標誌性建築都標在上面,還特意用紅筆標註乘車站點和乘車時間,並留了電話、加了微信,有事隨時聯繫。昨天,吳恆回到家鄉瀋陽,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揚州的文明驛站和手繪地圖,「揚州不愧是個好地方,人人都是熱心腸!」引來一片點讚。為什麼要手繪地圖導航?
  • 肉八碗、九大碗的發展史
    肉八碗、九大碗的發展史作者 : 車輻 節選自<川菜雜談>席的初級形式
  • 抖音一張小方桌有一葷一素是什麼歌 月兒明風兒輕可是你在敲打我的...
    抖音一張小方桌有一葷一素是什麼歌?最近歌手當打之年第二期中,毛不易的這首歌深入人心,雖然被淘汰了,但是留下了一首好作品,在抖音上很多人在翻唱,那麼這首歌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月兒明風兒輕可是你在敲打我的窗欞歌曲歌詞,一起來看看吧。